可能是20世纪末的那次中日夏令营中的较量让中国的教育界得到太多的启示。21世纪到来之时,在高呼“素质教育”的同时,又掀起了“减负”的狂潮。
同每一个中国的热点话题一样,人们对“减负”也是褒贬不一。如今让我来评头论足也捏不准,暂且取个中庸之道——“减负”可谓喜忧参半。
先说喜。中小学生恐怕是无人不喜了。书包一天一天瘪下去了,身板一天一天挺起来了,心情也一天一天轻松起来了。再不用每天晚上挑灯夜战,趴在书桌上像个小老头似的了。于是,运动场上热闹起来了,教室里活跃起来了,课余生活丰富起来了。的确,“减负”以后,学生的课业负担轻了许多,有更多的时间按照自己的兴趣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了。看着一天天活泼起来的孩子们,老师家长也无不欣慰。这怕是中国教育界继,‘黄豆工程”之后,开出的又一剂提高学生素质的良方。
但,也有优。首先看看孩子们在课余时间都在干什么。游戏厅里的人多了,网吧热闹了,电视的收视率也高了,可是眼镜的度数一百一百地比以前攀升得更快了。究竟有多少学生是合理利用课余时间去提高素质?我见到的可不多。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必要条件。中小学生的意志力再坚强恐怕也有限,在蜜糖里泡大的一代,怎能抵制色彩斑斓的游耍世界?孩子的天性是爱玩的,面对精彩纷呈而又接连不断的电视节目,面对变化无穷而又兴奋刺激的各式游戏,面对五花八门而又神秘莫测的网络世界,有多少人能够抗拒诱惑?倘若能从中学到什么,感悟什么,培养什么,例如韩寒,例如满舟,倒也罢了,可是,不是每个人都有那样的才华的,面对着课余时间五彩缤纷世界的诱惑,连“前辈”的高中学子也未必能正确把握自己,何况是年纪轻轻的小弟弟、小妹妹?
高三学子自称不在“减负”的区间。面对残酷的高考,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条条大路通罗马”的深义。书包是瘪了,可书店里的参考书多了,于是家里的书橱也就满了。象牙塔的诱惑是无人能阻挡的,不给自己加负,怎能赶到别人前面去?步人成年的我们,面对老师家长的殷切期望和自己对象牙塔的憧憬,是心甘情愿地躲在被“减负”遗忘的角落里去“磨砺真金”。
“减负”,出发点永远是好的,只是它牵扯到太多太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减负”就只是一句空话。所以在感到“喜”的同时,中国的教育家们也该“优”一下了。
精彩抢先看New Top
最热文章榜Hot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