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月残

发布时间:2017-12-14  编辑:admin 手机版
今夜月残。
   残月如钩,孤独地悬在天边。细看时,那冷冷的月光中竟也透着一丝温柔。(残月如钩,但“我”看到了温柔。)
   我心里倏然涌起一份落寞,一丝感伤。(与前文矛盾吗?)
   古人说,观月总能带给人以幽思,或哀,或怨,或愁。果然。(语言自然、精炼、流畅。)
   今夜的月,似在我最深的一片心湖中泛起了涟漪,可是湖中荡开的,是一圈圈打着问号的水纹。(不是惆怅是疑问。)我自己都不明白,它到底是哪一点感动了我。(启人思索。)
   美好的事物,总是短暂。也正因为它不能久存,才使得人们倍加珍惜。人们总是喜爱满月,爱它的皎洁,更爱它无言中蕴藏的那份月圆人圆的内涵。于是如眉的新月就在人们急切期盼的眼神与催促中匆匆变成满月,为身处异地的人挂起一轮不同的思念;久别重逢的人洒下一片相同的温馨。十五之后,又在人们逐渐淡漠的视线中渐渐消瘦,直至悄悄消失,为人们美好的愿望酝酿出下一次的月圆。(阐释世人对月的理解和期盼。)
   人们总爱在十五之夜把他们所有的赞美和感慨通过期待的目光寄给遥远的明月,也无非是想把这短暂的美好定格在心间。可是,又有谁真正用心感受过残月的孤寂、清冷以及那份被满月的光华所掩盖了的凄美呢?(承上启下。反问句加强语气。)
   我突然为残月不平起来。
   自古以来,残月似乎代表的总是分离。人们望见残月,则触景伤情。于是柳永的一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亦成千古绝唱。东坡却在中秋之夜把酒问青天,面对满月,感叹“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只是与柳永不同的是,东坡意识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替明月开脱;这大概也是我喜欢苏轼的洒脱豪迈却不欣赏柳永的缠绵的一个原因吧。(写世人不喜欢残月的原因,为下文做铺垫。)
   月本无错,只是由于人们心境不同,处境不同,才会在赏月之时生出别样情怀。只要心存一份美好,用同样欣赏的目光去品味残月,残月的那份淡泊亦会变成永恒的美的意念。(道出残月的审美价值。)
   原来,震撼我内心深处的,是残月那带有缺憾的凄美。(点明主旨。)
   在淡白的月光下,我轻轻闭上双眼,等待一弯如眉新月进人我的梦中。(言犹尽而意无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