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掉那颗蛀牙》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7-02-24  编辑:admin 手机版
  今年暑假曾有幸读过秦素衣的一篇小说:《拔掉那颗蛀牙》,令我受益匪浅。
  小说的主人翁是一位女孩。她在家里的地位十分尴尬,连夜里开灯看书,母亲都认为浪费。她的心渐渐滋生了仇恨。为了复仇,便拼命读书。虽然她的成绩优异,但是她的内心却无比冰冷。经过努力,她考上了外国的大学。在外留学时,还是一如既往的不向任何人敞开心扉,感到无比孤独,于是去找心理医生。经过心理医生的指点,她第一次和家里通了电话,重新找回了丢失已久的亲情,内心无比轻松愉悦。第二天,她便回家回报了父母对她的哺育之恩,感受到无比的幸福与快乐。
  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不但精彩。小说的文题也很精彩,表达也很别致,中心也很凸显。
  首先,小说的题目“拔掉那颗蛀牙”有着深刻的含义。“蛀牙”比喻她对家人的恨,以及她自己自闭性格的畸形发展。“拔掉那颗蛀牙”意味着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要怀着一颗关爱的心,这样自己才会快乐。
  其次,小说的表达也很别致。就拿小说中三个句子来说。。一句是文章开头独句成段的一句“她恨她全家。”这句话开头,给人一种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并为下文写她重温亲情做出铺垫、埋下伏笔。另一句是她回家后看到的家里的场景。“两颗老枣树还在,正在开花,有淡淡的芬芳。”这一句渲染出亲切的气氛,寄予着父母与女儿的关系正在冻解,亲情重新回归。还有一句是文章结尾独句成段的一句“拔掉那颗蛀牙,原来可以如此快乐。”这句话结尾,照应文题,点明中心,警示我们对待他人应有一颗关爱的心。如果每个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更美好。
  再次,小说的中心凸显。本文通过写“她”对亲人的态度由恨到爱,她的心情由孤独到幸福的经历,反映了孩子缺少关爱后而产生畸形心理。从父母的角度告诫我们应学会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从“她”的角度高诉我们,也应该学会关心别人,这样自己才会快乐。
  在我的生活中,我也拔掉过“蛀牙”。小时候住在小镇里,到处都是卖烧饼的小店,一次和妈妈吵架,被妈妈赶出家门。走在路上,心中满是恨。经过一个烧饼店,老板送给我一个烧饼,我十分感激,想到妈妈把我赶出家门,便火冒三丈,对老板倾诉了一番,老板听完安慰我说:“孩子,我仅仅送你一个烧饼,你就感激我,你妈妈养了你十多年,你为什么不感激她呢?”听完我震住了,“蛀牙”早已被拔去,感到无比幸福便急忙向家门跑去,向妈妈认了错。
  《拔掉那颗蛀牙》这篇小小说无论从故事情节、开头结尾还是中心,表达都十分出色。我喜欢《拔掉那颗蛀牙》,它在我眼中,是那么有魅力,它的确使我受益匪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