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生活

发布时间:2017-04-20  编辑:admin 手机版
   学校后面原来有一片巨大的杂草地。
   那个时候刚刚有了生物课,我们就借着标本的名义,闯进了这片杂草地。
   那里有很多很多的野花,粉红的、粉紫的、白色的,恣意地绽放。我们对那些妖俏的颜色已经达到了溺爱的程度。它们的花瓣总是很薄很薄,带一点点含蓄的透明。我们会去追逐一只蝴蝶,就连那种常见的嫩黄色的小蝴蝶都能让我们兴奋不已。悄悄地走近,俯身,手一合,那只蝴蝶就在我们的手心里颤动了。把它放到玻璃瓶里。看它柔弱的翅膀上细细的纹路,小心地一张一合。看过一阵,我们会把它放了。因为我们深知这里的一草一木比那只冰冷的玻璃瓶更适合它生活。
   我们把家里的花籽带到那里埋下去,浇上水,并在地上随便抓一个什么插在土里作为记号,同时插进去的是我们的又一桩新的牵挂。放学后总是迫不及待地赶过去,去看那插着记号的地方。有的时候连自己也找不到记号了,那样的失落甚至可以比得上某一次测验的失利。若是有了哪怕一点点细微的变化,那一天的心情就会出奇的明朗。我们的想象力日益丰富,渐渐地便把各种各样的果核都埋进土里。杂交,嫁接,侧交,育种,一个个的曾经枯燥的生物概念都让我们有了亲自试一试的念头。虽然不曾成功过,但是依然兴致盎然,甚至还不知天高地厚地妄想着当一个农家也不错啊。
   曾经一段时间里,有一个情景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两个扎着马尾辫的女孩子,在一片绿草包围下,一前一后地追逐,手里拿着一两朵粉嫩明艳的小花儿。书包被随意地丢弃在一棵小树有限的树荫下。画面的色彩是明媚的,但却有些模糊。我没有叙说童话的嫌疑,但这却真的可以构成一幅最绚丽的油画。那时的学业似乎是出奇得好,功课好像也不多,于是我们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了这片空旷的土地。我们抱着膝盖肩并着肩坐在一片绿色中,体味着这小小短暂的接触所带来的通透全身的温暖。我们看着太阳一点点地落下去,却从不知道什么是“残阳如血”。
   所以,你大概就会知道,当我们看着混凝土的建筑群在杂地上一点点地高起来,高起来的时候,心里面流动着的是怎样的一种伤感。我的同伴用那种我从来也没有看过的、心疼的眼神看着我,说:“怎么办?他们为什么就不能留下它呢?难道他们就看不到这么一大片漂亮的绿色吗?怎么办?我们的野花,我们的蝴蝶都要没有了!”
   怎么办?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过了好多时间以后,每当我看到静静地摆在实验室里的蝴蝶标本的时候;当老师在生物课上问我们有没有看见过羊齿植物,而底下一片茫然的时候;当清新古朴的古典园林被层层叠叠的高楼围得严严实实的时候,我常常会想起这个很多次困扰过我的问题:怎么办?我也常常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那片杂草地,那个永远藏在心里的“百草园”。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资格拥有一个“百草园”的呀。
绿色生活作文
   海德格尔的命题“人,诗意地栖居”原存于哲学家自成一派的理论体系中,但其究竟有着丰富的可阐释性,提及它,不同的人在头脑中展开的图景也是迥异的。但对我而言,它恰恰勾勒了未来的绿色生活形态:
   一片人造植物叶——凸出在像的右下角。从仿生学的角度看,喊了很多年的口号“改造自然”改为“敬畏自然”或“师法自然”更妥帖些。植物则被人类的福祉既光合作用,而弱化甚至消除光能这个作用前提,无疑将掀起一场绿色革命。以人造植物为首,大批仿生产品将腾越出世,大自然则成为技术产业无尽的创新之源。
   一块优质稳定的水源地——浮动在像的中央。“因地制宜”是都市生态建设的要旨,定量规划上海水,努力复原天然林。黄浦江在供水队伍中不再一枝独秀,大容量高稳定性水库的建成将令市民欢欣雀跃;青葱中隐映着勃然生机,人工林将脱掉“绿色沙漠”的恶名。
   一个减量再生的循环经济——废弃物处理器赫然在目。回收网络连通生产者、商家和消费者,政府和民间力量集合而成,将每天制造的垃圾分类填埋、焚烧、亦或再利用。吞吐电池的鸭嘴箱、清洁化肥合成机、“三废”即时处理系统等推陈出新,专门绘制一幅生态地图,使设备齐全的维护点明晰可查。一言以蔽之,高效轻质的GDP将同环保比翼双飞。
   我素来喜读科技文摘,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与惨烈角斗,便如同两个旋转相扣的齿轮,在平面媒体上碾过留痕。于是又了上述所想,三面一体。暑假初放,上海科技馆为学生深化科学与人文素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我决定去第二遭,“科技创造绿色生活”主题展馆给“未来科学家”提供了畅想和实验的平台。走近展区所设的生态小屋,竹木外构气质亲切,形态古拙;太阳能内置气息冷峻,外现代化。
   坐在拥有“环保内芯”的电脑前,随奇妙的向导软件来一番操作,亲手“阻止酸雨的形成”,“整治温室效应”。先前我储备了些生态知识,却在这里捉襟见肘。
   我曾思索:称科学为“真、善、美的统一”是否过誉?偶然的机会,在一份语文试卷上得到了这样的答案:符合自然本质、具内在研究价值、有艺术美感,科学之真善美,正在于此。我无语。而科技馆独具匠心的展览,又以一种朴素得逼人的美感,教我眼见为实——绿色乃万色。
   主题展的观者,倘沉下心来,会产生强烈的时空交错感。想那“人与自然”,洹古的母题,也在精神与物质世界中被轮番地折磨,连着未来,牵绊着过去,推着现在。“雕刻时光”照搬电影大师塔可夫斯基的自传名,它催人琢磨。我们揣着三分憧憬、七分忧患,游历了一番“绿色”,而与艺术家伟大而寂寞的心灵,竟也靠近了一些。插上翅膀的想象等待成熟,“雕像”与现实终有相合的那一天。
绿色生活作文
   现在,人们终于知道,躺在草地上睡觉远比在公交车上打盹舒服,而烟囱里冒出的黑烟遮挡出的阴影也没有大树下的阴凉凉爽。绿色,才是生活的本色。
   人,只是自然界的一种动物。人的祖先是猿猴,那是生活在森林里的动物,身边到处都是绿色,吃树叶,住树杈,进化到现在的人时,自然还保留着对绿色原始热爱的基因。在我看来,现在人追求绿色生活,更像是返祖现象,在高楼林立的城里住久了,想到森林里住几天,因此,许多人热衷于野营、野炊便顺理成章了。
   人在吃腻了大鱼大肉之后,发现蔬菜竟是那样可口,于是人真的像动物一样,追求各种鲜嫩的蔬果。更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生吃食物,由生菜到生肉,就像祖先那样茹毛饮血,生撕活拽。动物的本性在人类身上一览无遗,人似乎又过上了原始生活,叫上群居的哥们,去找鲜果,去觅生肉……
   找个开阔的地方挖个坑,把自己埋进去,吃点水,然后直愣愣站上半天,可能只会腰酸、背疼和脚麻,人不是植物,不知道植物在土中的自在和满足,只知道自己在土中疼痛难忍。所以,人还是应该回到房子里,种几盆花,在院子里或阳台上留一些草。我们不能生活在土里,就让它们替我们生活在土里。人总是聪明的,自己做不到的事总会让别的东西替我们做。人耕不动地就找到了牛,人夜里得休息就找到了狗看门,人不能每天定时起床就找到了鸡打鸣。所以,当人发现自己不能在土中生根发芽时,就出现了盆景。
   绿色,是充满活力的颜色。当人看到大片绿色时,心中会有一种压抑许久的冲动,那是老祖先留在我们心中的东西,一直在支配着我们,流露在生活的每个地方,如院墙外的几棵树,阳台上的一盆花,碗里新鲜的青菜,玻璃缸里的水藻和金鱼,等等。
   其实,我们一直在追求“绿色生活”,只是现在的污染和机械的工业文明让这种追求更加冲动,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百年来追求经济发展的工业化的趋势,终于放缓,先污染后治理的思想终于受到阻击。人们开始关注自己生活的绿色,意识到工业和科技不是生活的全部,只有护卫好生活中的绿色,才能得自然之理,发展科技和工业!
   追求绿色生活,是祖先遗传下来的天然基因的爆发,是一种人与自然“和好”的聪明之举,值得表扬。
   天人合一,中国梦。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是最美好的生活状态,我们从猿到人,又从“人”到“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