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相册,一张照片印入我的眼帘。那是一张杭州旅游照。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整理的老照片的故事作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老照片的故事
我翻开相册的第一页,一眼便看见那最显眼的位置上的一张照片。画面上是:一个小女孩,也就是我,迎着夕阳的余辉,清风的轻拂,眯着双眼,吐着舌头,双手捧着五串糖葫芦。一脸地兴奋却又不失顽皮的模样,让我忍俊不禁起来。
思绪随着微风飘到6年前的一个黄昏:
我跟随着爸妈去登山,一直到了下午才肯下山,跑到半山腰时,大概是玩累了吧!我从一只欢快的兔子,变成一只动作迟缓的乌龟,慢悠悠的下着,动作是那么生硬。爸爸见状转过头来,鼓励我说:“琪琪,快点!你太慢了,下面有卖糖葫芦的阿姨哦!慢的人没有冰糖葫芦吃喽!”一贯享有“小谗猫”美喻的我,立刻来了精神,我马上又恢复“本性”,朝山下狂奔起来,把妈妈的“十大注意”抛在脑后。
很快,我便来到了山下,已经气喘吁吁,满头大汗了。我也顾不上了,用2。0的视力开始扫遍人群,直到我捕捉到了糖葫芦的身影,才停下来休息一下。不一会儿,爸就赶上来了,我朝爸爸跑过去,脸上好像写着:你是逃不掉的!没等爸爸说话我马上说:“爸!冰糖葫芦!”说完,把手伸向爸爸,抓住他的衣袖,爸爸只好无可奈何的随着我往“美味”走去。“我要这个,这个,还有那个……”我开始毫不客气地“点菜”了。“唉!吃大亏了!”爸爸感叹完,无奈地掏出钱包,替我付了钱。当时,我恨不得多长几只手,好多拿一点。爸爸又说:“你个小谗猫!”我听了,冲着他做了鬼脸。说时迟那时快,在一旁看热闹的妈妈抓拍了这一难得的瞬间。
相片记录着我儿时的欢乐,还珍藏着我儿时的美好回忆,也隐藏着一些耐人寻味的小小故事。
篇二:老照片的故事
翻开相册,一张照片印入我的眼帘。那是一张杭州旅游照。
那是一个春天,我和奶奶一同来到了风景如画的西湖我靠在小瀛洲岸边栏杆上。背对着三潭印月。三潭印月实际是小瀛洲岛前的一部分。这是明天启元年(1621)仿北宋苏东坡开浚西湖时堆置的三塔设置的。塔高2米,塔基系扁圆石座,塔顶为葫芦形,塔身呈球型,上有五个小圆孔。三潭印月有一个很美的传说。有一年,山东的巧匠鲁班,路远迢迢到杭州来。在杭州收徒弟传手艺。鲁班正在细心地给徒弟们传手艺时。忽然一阵黑风刮过,顿时天上乌云乱翻。原来是有一个黑鱼精到人间来作崇啦!。它就在西湖里安下家,住在那里不走了。黑鱼精在西湖里吹吹气,杭州满城鱼腥臭;黑鱼精在西湖里喷喷水,北山南山下暴雨。西湖边的柳树折断了,花朵凋落了;西湖里大水不断往上涨,把整个杭州城都淹没在臭水里了。看到这样,鲁班带领徒弟们把宝石山雕成了一个大香炉,把黑鱼精罩在石香炉下面,压在西湖底闷死了。石香炉只在湖面上露出三只葫芦形的香炉脚。晚上,鲁班领头划船到湖中央去,在石香炉脚上那三面透光的圆洞洞里点起烛火,让大家彻夜在湖上歌舞狂欢,庆贺镇伏黑鱼精。从此,每年中秋节夜晚,湖中央那石香炉的三只脚里边便点起烛火,烛火映在湖里,现出好几个月影来。灯影和塔影,景色绮丽,使人有“半夜冰轮初出海,一湖金水欲熔秋”之感。这个地方就被人们叫做“三潭印月“。好美的景色,好美的传说啊!
看着照片,回想着风景如画的西湖,多么让人流连忘返,我一定还会去的。
篇三:老照片的故事
时间就像流水,日夜不停悄悄流过。我也从一个爱哭鼻子的小女生,长成了一个懂得把眼泪珍藏在记事本里的小姑娘。
放下那本尘封已久的相册,我的思绪开始滚动起来。我抚摸着每一张照片,每一张照片都讲述着一件往事,关于我,还有我的童年。我的目光忽然停留在一张边缘有些发黄的照片上,我开心的笑了起来。
在这张照片里。有一个穿着连衣裙,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她在仰天痛哭,这就是我;还有一个一边吃着棒棒糖一边坏笑的大男孩,那就是我的哥哥。
我记得那是一个秋天,妈妈从商店里面给我买了一块很大很漂亮的棒棒糖。我哥哥也想吃,但是我就是不给他,他就给我动了坏脑经。
他骗我说妈妈的车筐里能找到一块更大更漂亮的棒棒糖,谁拿到是谁的。我好想要,就要过去拿。那时候我的个子很矮,够不着车筐,就让我的哥哥帮我拿着棒棒糖,我搬凳子去翻妈妈的车筐。
我没有在车筐里找到棒棒糖,正要问哥哥,回头一看,他正抱着我的棒棒糖啃呢!我想他要,他始终不给,我就坐在地上大哭起来。正巧被刚买了照相机的姑姑给拍了下来。
这件事情已经过去了七八年,现在想想。那时候的我还真是挺可爱的呢。这件事情就是发生在我照片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