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孝为话题的作文650字

发布时间:2017-02-29  编辑:梁飞艺 手机版

  导语:孝是流传千古的中华美德,在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反复冲刷,仍能焕发耀眼夺目的光芒。

  【篇一:孝】

  父母是天,父母是地。天下最无私的爱来自父母,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我学会了很多做人的道理,这道理中,最深刻的便是——孝。

  古语常说,百善孝为先。孝敬尊长、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有“香九龄,能温席”的故事被传颂至今。在今天,我在生活中便学到了父母教会我的“尽孝”。

  我的老太太,今年九十三岁了。由于爷爷奶奶也年事已高,妈妈便将老太太接到我家照顾。自从老太太来到我家,妈妈每天变着花样给老太太做好吃的。老太太牙齿掉光了,吃不了太硬的食物;老太太喜欢吃比较热的汤面……而这些,妈妈全部都了解,想尽办法尽心尽力照顾。老太太刚来我家的时候,我每天和她争吃争喝,还抢电视看,每天晚饭后,老太太都在重复的将过去的故事,内容几乎都是一样的,原先我听的非常不耐烦,但妈妈每天都笑呵呵的陪老太太聊天。不但不厌烦,还是尽心尽力。

  后来,我终于忍不住问妈妈为什么这么费心思的去照顾老太太,而且老太太每次都在重复的说一个故事,但你还不厌其烦。妈妈对我说的那番话,我现在都记忆犹新,妈妈说:你要明白一个道理,中国有句话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意思是说,要珍惜你与老人相处的时候,不要等到将来这老人走了,你后悔不已。

  知道了这个道理,我对老太太的态度也转变了。买到好吃的,拿回家先问老太太吃不吃。看电视的时候,老太太喜欢看西游记,我就陪着她看,吃饭的时候,也给老太太端茶倒水。

  是啊,孝敬这件小事,是要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的。孝顺不仅仅要发自内心,还要发自真心,用一颗珍惜和真诚的内心去照顾老人,将来等到他们离去的时候,想起来也不会后悔了!

  妈妈对老太太的无私孝敬,教会了我最真实的一件事,就是尽孝。我,也决定做一个孝顺的好孩子,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这,就是父母教会我的一件事。

  【篇二:孝字当头】

  古人特别讲究“孝”,像黄香、陆绩等以“孝”字出名的人数不胜数。然而在巴尔扎克的笔下的《高老头》却描写了一个相反的世界:富商高老头有两个女儿,他对她们一直百般娇惯。而当他的钱用光之后,女儿却抛弃了患重病的父亲。

  又记起一个故事:丈夫妻子分别背着孩子婆婆度泥泞,丈夫要抛弃婆婆,独自快步走进森林,妻子是个孝顺的人,不肯丢下婆婆,意外在泥泞中拣到一串银子,而丈夫却被森林中的猛虎吃了。

  世界上不可能有如此的巧合,故事只是想告诫人们:“孝”有“孝”报而已。

  中国文明史5000多年,“孝”字当头。友情故然可贵,但亲情更可贵,而“孝顺”则是对长辈的关怀或证明。

  “孝”是包含多方面,那听得进唠叨的是否也是孝的表现呢我认为是。唠叨是长辈对你的一种浓厚的关心,唠叨也是孝的表现,不是吗

  当然,我也不可能做到孝的全部,我时常对长辈大呼小叫,乱发脾气。我不想成为《高老头》中的两个女儿,我要改正,“孝”字当头。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留了下来,现在,我们更因为“孝”为生,做事记住:“孝”字当头!

  【篇三:用“心”尽孝】

  你曾经怨恨过你的父母拔了你的网线吗?你曾经讨厌过他们布置的堆积如山的作业吗?你曾经厌烦过他们喋喋不休的唠叨吗?……我想是的。但是,当我们的身体日渐茁壮,我们的收获日益丰硕……他们这样做得到了什么?他们何曾得到过一丝一毫的好处呢?相反,他们的皱纹越来越深,身体越来越衰弱……这么做这值吗?可他们就这样一如既往地做着,无怨无悔,无怨无悔……

  他们为我们做了那么多,我们又该为他们做些什么呢?是无数的金钱,还是宽敞的房子?不,不!每每看见“妈妈洗脚……”这个公益广告,胸中不禁涌动着一股暖流,是啊,我们为父母所做的不一定要“丰功伟绩”,也不一定要“高楼大厦”,他们真正所需要的可能就是一句“妈妈洗脚……”,就是我们的一颗真挚心。倒一杯茶,盛一碗饭,捶捶背,揉揉腰,献孝心就这么简单。

  不要以为慈孝是一种形式,他的真正内涵在于你的那颗真挚的心。人老了,有钱也没处花。所以,他们不要什么金银财宝,只想让孩子多陪陪自己。其实,只要心到,再朴实的爱也是伟大的。

  曾经读过毕淑敏的《孝心无价》,在“孝”的天平上,一切都是等价的。“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全天下的儿女们,快趁着父母还健在,尽自己的一片孝心吧!

  【篇四:孝敬之我见】

  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中华民族具有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不孝子孙常常被人们谴责。我特别爱读历史书,发现许多皇帝的谥号前都加有一个“孝”字,特别是汉朝的皇帝,如:孝文帝,孝景帝,孝武帝等,它体现出孝道在中国古代所占有的重要地位。

  孟郊的《游子吟》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首诗形象地描述了母爱的博大和无私,父母对儿女的奉献是不图回报也是难以报答的。

  春秋时期有一个叫颖考叔的小官,有一次,他去见郑庄公。郑庄公赏赐他饭食,他把肉片放在一边舍不得吃。庄公很奇怪,问他是什么原因,颖考叔说:“我的母亲从来没有吃过这么美味的食物,请允许我将它拿回家孝敬我的母亲。”庄公听后十分感动:一个小官在美食面前都没有忘记老母亲。颖考叔的故事让我想起我的一些同龄人,现在的许多孩子看见美食,很少会想到父母。

  用经济上的专用语说,父母生我们养我们是一种“投资”,而很大程度上,父母对我们的“投资”多,我们对父母的“回报”少。这是一种“逆差”,既然是“逆差”,为什么父母还要“投资”呢?因为它出于父母对儿女无私的爱。面对这种无私的爱,有一部分人竟然无动于衷。

  一本书上说:古人把孝敬父母归纳为“尊亲,弗辱,能养”三个层次,尊亲是孝道的最高层次,弗辱其次,能养最低。现在有些人对父母“能养”都不能做到,更别说尊亲了。这样的人有两种:一种是有钱有势而忘了本的人;一种是“少壮不努力”,长大后还需要父母来养活的人。

  孝敬父母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要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只有这样长大后方能为父母撑起一方晴空。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