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作文春节习俗

发布时间:2017-01-09  编辑:pinda4 手机版

  篇一:

  过新年当然少不了拜年这个重要的环节。

  每次到了这个时候,丰席盛宴,火树银花是问我们最经常见的一个场景。家家户户欢聚在一堂尽享天伦之乐。

  还记的,小的时候春节是我们最喜欢的一个节日,每次选衣服都会选口袋大的衣服,因为这些空间都是为了糖果和红包所存在,到了要拜年的时候,就由家人带着去各位叔叔阿姨那里拜年,可不要小看拜年,它也是相当有讲究的。

  从腊月二十八开始叫拜小年,初一到初五叫拜大年,初六元宵节前叫拜晚年。

  开始拜年的两三天,我是很乐意的。到亲戚亲走一趟,又吃又玩,嘴乖一点说声“过年好”还会有个红包,可是新鲜劲一过,我就开始噘嘴了,我们家亲戚多,七姑八姨,五眷六舅一个个都得拜,都得重复同一套礼仪,啰啰嗦嗦拉一大堆家常,遇上客气的还留饭留菜……一天听下来,还真累人,有时觉得这千百年延续下来的习俗真有点沉重。

  等到大年小年统统拜完了。年味也就像爆竹的硝烟一般散尽了。爸妈上班,我上学,一个假期就这么过去了。

  这样过了许多年,情况有了改变:那年过年流行拍“全家福”,祖孙几代,聚到某一个长辈家,拍张全家福,一则留个纪念,二来叙叙旧,拜拜年,即融洽又方便,而且年味正浓,可以翻开相薄,看到那些发了黄的照片上欢乐的笑脸,还感到年味的甘醇。

  大年三十全家人吃团圆饭的时候,由一位摄像师,拍上半小时的录像,留住了一年的岁月精华。午夜零点钟声一敲,家里的电话铃一阵阵地响,亲朋好友争着挂热线电话拜年,一声声“新年快乐”的问候,传递着友谊吉祥,而且旅游过年风气也越来越浓,今年春节,我们全家去苏州拜年,姐弟相见,母女团聚,一家人尽叙别来之情,共享天伦之乐,苏州园林使我大开眼界,苏州佳肴让妈妈享之尽,年迈的奶奶看着苏州刺绣,竟然兴致勃勃地和小辈们谈起好作闺女时的一手针线活……

  斗转星移,桃符更新,短短几年,拜年的习俗变化竟如此之大,作为一种耐人寻味的文化现象,引起的思索是相当深刻的。

  篇二: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新年习俗,让我来带你们走进我的家乡,走进家乡的新年习俗。

  春节差不多在腊月中旬左右就开始了。那个忙碌简直无法形容。腊月二十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做油炸果,酥角,米粽,年糕。用糯米打成粉,用糖和粉拧成。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事是买糖果,饼干。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个各种玩意儿——口琴,风筝等。

  孩子们欢喜,大人们也忙乱。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天一擦黑,鞭炮响起来,便有了年的味道。这一天是要吃年糕。

  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必须大扫除一次,还要把鸡,肉,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店铺多数正月初一到初七关门,到正月初八才开张。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着做年夜菜,到处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贴好后人们要祭祖。饭后是我们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刻,因为要领压岁钱。

  正月初一的光景截然不同:铺户上看板子,门前堆放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正月初二,大家提着大大小小的礼品回娘家。

  正月初六,大家起得十分早,大家忙着为“老爷”准备饭菜,“老爷”游门是家乡年的重点。这天,你会看到大大小小,不同颜色的旗子,这是护送“老爷”的旗子。旗子是以前“老爷”留下的,十分有价值。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这天月晚,大家会到庙里去看别人演戏,灯火越亮,观众就越多。

  一眨眼,到了春节的尾声,春节使我们又增长了一岁,更懂得了许许多多的事情。春节使这个慈祥的祖国母亲精神焕发,满面红光,喜气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