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高考梦

发布时间:2017-11-26  编辑:admin 手机版
  作为一名普通的高中生,我们自然不可能有叱咤风云的能力,当然更不会有将高考模式来个乾坤大挪移的水平,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因此我们也只能在茶余饭后,憧憬一下未来的高考,借此来聊以自慰。
  我向往着的未来的高考应该是一场注重全才,更偏爱专才的考试。目前的高考,纵观全国范围,多采用“3+综合”的形式,据说作为09届毕业的我们,还有附加的6个模块总分共60分的考试,美其名曰“综合潜力测试”。从原来的“3+2”到“3+小综合”再到“3+大综合”进一步到“3+大综合+60分综合实力考试”,我们不难看出,目前的社会对全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笔者认为,一个社会尊重全才,这是无可非议的,但仅仅忽略社会尊重全才却忽略专才是极不明智的。
  一直喜欢韩寒,喜欢他睿智的眼神,喜欢他的桀骜不驯,更喜欢他冷眼观世的文风。尽管我骨子里的性格和他迥然不同,尽管我规规矩矩的文字风格和他的截然相反,但这丝毫不影响我对他的仰慕之情。在我眼中,他就是一个典型的专才:上海一所重点大学的学生,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得主,却因为7门功课高挂红灯而留级、退学;在这期间,他出版了小说《三重门》和问及飞《零下一度》,火爆文坛。就文学而言,韩寒无疑是个难得的人才。然而,天才写手再浪漫也浪漫不过高考,现实也证明了这个事实。当年他所在的重点高中没有给他一个展示才华的机会,当年的大学也将他据之门外,归根究底,其原因在于当年的高考制度不允许这样一个专才美梦成真。而现在呢?如果真的有多啦A梦的时光穿梭机,让当年当时的韩寒置身于现在,恐怕结果依旧会让许多人大失所望,因为如今的高考依旧着眼于综合实力的考试,注重全才的选拔。
  但韩寒无疑又是幸运的:昔日的韩寒并没有被不完善的高考制度而磨平棱角,湮没锋芒;今日的韩寒依旧活跃于文坛,文字依旧独具特色。但试问:又有多少像韩寒那样的专才因高考被禁锢,被阻止了前进的步伐?又有多少像韩寒那样的专才被社会被那些所谓的正统份额循规蹈矩的人们看作是无用的砖瓦,随意丢弃在墙角呢?专才应该有一片自由发展的天空,应该被社会被人们认可,因为他们有着独特的价值,能为社会做出巨大的贡献。
  所以,我盼望着,未来的高考能以一个全新的面貌展现在莘莘学子面前。未来的时代必定是一个真正多元化的时代,而未来的高考也应该是个性化的考试,应该注重全才,更偏爱专才。到那时,考试有多种形式,可供考生挑选。不仅有原汁原味的“3+X”,还有个性化的加试科目,供高等院校可从各方面都较均衡的考生中挑选“全才”;不仅有以人为本的学科竞赛(理科为主),还有形式多样的辩论会、当场作文等形式的考试(文科为主),有关院校可从专才型的学生中通过测试挖掘出一些“金子”,并使其在名牌大学深造。到时候全才、专才学生各得其所,中国经济蒸蒸日上,社会稳定繁荣,那该是怎样的欢欣鼓舞呀!
  我向往着的未来的高考应该是一场知行统一的考试。我们这些高中生,整日呆在象牙塔里埋头读书,随处可见一幅“不闻师长唤徒声,惟闻笔走风疾鸣沙沙”的“战斗”场面,却很少有机会亲近自然,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着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行是知之始。”哲学老师也不止一次地教导我们“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可事实呢?我们就像笼中鸟,哪有时间去实践?又何来机会在实践中去发现真理呢?这其中的一部分原因还是应归结于目前的高考。当前,高考只注重笔头的文化考试,却将最最重要的实践给抛之脑后了,这无疑是其巨大的弊病,而这又直接导致高中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理论,高中学生在学习中只追求成绩的不良现状。其实,老师、同学的行为是值得人谅解、同情的,谁让目前的高考明显重视文化考试呢?都说“高考是高中全过程的指向标。高考的风往哪吹,‘明智’的我们就应往哪走。”尽管这有点见风使舵的味道,但这确乎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中国如此,国外亦如此。因此我们在这里不去探究其正确性,只想通过改变高考制度来带动未来的教育向更为正确的方向发展。
  因此,我憧憬着,未来的高考能有一个脱胎换骨的转变。未来的高考更重视社会实践。不再是只敲几个印章就敷衍了事,不再是只写几句无关痛痒的感想就蒙混过关。未来的高考不会搞一些全无意义的表面文章,而是会通过有关政策把社会实践当作高考内容处理,从根本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高校也可通过实践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考查进行自主招生,挑选出一匹匹“千里马”进行大学深造。
  我向往着的未来的高考还应该是一场能为将来的学习、工作奠基扎根的考试,而不是纯粹为升学而准备的考试;我向往着的高考更应该是一场多元化的考试,让莘莘学子能“百花齐放”,而非“万马齐喑”……
  愿不久的将来,我能梦想成真。虽然作为09届即将毕业的我们,已没有多大的可能体验到未来高考的全新感觉。但我希望几年后,十几年后或者几十年后的学弟学妹们能呼吸到一种清新的、馨香的高考气息!
相关推荐

最热文章榜Hot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