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对于元旦的历史,我先提一题历史上的唐德宗,唐德宗因为无力处理藩镇问题,为此本人被称为“昏君”,但是细数他的生平他还是一个勤政的君王,光这一点就值得我们称赞。
而皇帝李适平时的诗词写作也是他日常的一个部分,在他的《元旦退朝观军仗归营》中诗中谓文“元朔”国的元旦。追溯起它的来源,最早来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从那时候到现在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
而“元旦两字”最早出自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是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文史学家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被春朝”的记载。
一年一度的元旦又即将要来临,新的一年送走了2012年的元旦,迎来了2013年新的元旦。在这个元旦里,每个人都很开心,很高兴。有的小孩子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忙碌了一天的工人有了休息的时间,一家人坐在一起吃个团圆饭。在一起聊聊天,谈谈真心话。
新的元旦送走了去年的喜、怒、哀、悲,带来了今年的酸、甜、苦、辣,各有滋味。这些不同的味道,让人们不停地品味着。品味着各种快乐,悲伤,酸酸甜甜,苦苦辣辣。对即将来临的元旦说声:“欢迎你的到来”。对即将要过完的元旦说声:“一路走好,感谢在这一年中带给所有人的喜、怒、悲、哀。这一年有很多快乐,也有很多悲伤。
元旦是新年的第一天,也是去年的最后一天。新的一年,新的心情,新的开始。忘掉过去所有的烦恼,留住快乐的回忆,让自己尽量不要在悲伤中度过,每天过着快乐、无忧的生活。
在这新的元旦里,带上自己新的心情,紧跟元旦的步伐,去开开心心过自己新的一年,迎接新的元旦!
篇二:
“元”为年之始,“旦”为日之晨。“元旦”即新年开始的第一天。
字面上看,“旦”生动地反映了旭日东升的形象,它下边的一横,代表着波涛澎湃的海面,一轮红日正从海上喷薄而出,放射出灿烂辉煌的光芒。把“元”和“旦”合在一起,就是要人们以蓬勃的朝气和奋发向上的精神迎接崭新的开始。
我国历代元旦月日并不一致。直到汉武帝时才恢复夏历,以正月初一为元旦,自此历代相沿未改。
辛亥革命后,我国又将春、夏、秋、冬定为四节,即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把阳历1月1日称为新年,而不称元旦。1949年9 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才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
所有采用公历(阳历)的国家,都是以每年1月1日为元旦。但世界上还有许多国家和民族由于使用的历法以及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季节气候等不同,新年元旦的日期也就各不相同。
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宋代吴自牧《梦粱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
中国元旦历来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在汉语各地方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从哪日算起,在汉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从汉武帝起,才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满清末年。但这是夏历,亦即农历或阴历,还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元旦。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使用公历,把农历的正月初一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叫做“元旦”。不过当时并未正式公布和命名。 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新中国成立前夕的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
在当代,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元旦”,并列入了法定假日成为全国人民的欢乐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