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和影

发布时间:2017-06-11  编辑:admin 手机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外国摄影家说:“生活中的一切,无非是光和影,当你看到一束光线从窗户射进,你要立即想到其阴影,两者不是独立存在的。”一位中国诗人说:“有人在阳光下/低着头只看见阴影/有人在阴影里/往远看全是阳光。”看来,“光和影”跟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而不同的人对此的认识也不尽相同。你对这个问题又是怎么认识的?有什么富于个性的体验?请以“光和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题目中外国摄影家的话,在提醒考生有光必有影,有影必有光,两者互为条件;中国诗人的话,则用“光和影”来比喻生活中的人和事——不同的人由于观念不同,面对同一种现象却看到了不同的结果(侧面)。要特别注意的是,无论是摄影家还是诗人都承认“光和影”的基本关系,即两者是同时存在,相互依存的——这便是本文立意的一个基点。
如果文章的立意、选材偏离了这个基点,就容易离题或偏题;而仅仅去证明这个其实无需再做证明的基点,又会失去写作此文的价值。对考生来说,要做的是在话题范围内,去寻找或开拓自己的立意和选材的空间。比如,做一番因果的推断。既然光和影是相互依存的,那么便可以有如下的思考:①认识一个事物,既要看到它的“光”,也要看到它的“影”;②即使身处阴影之中,也要望见光明;③向着光明前进,不必计较身后的阴影;④脸上洒满阳光、春风得意的时候,别忘了身后的阴影;⑤只要心中充满光明,阴影总在自己的脚下……任择其一,作为文章的立意。还可以换一条思路,比如,“感谢这灯焰的光辉,但别忘了那掌灯者坚忍地伫立在阴影中”(泰戈尔),“在每个人的身上/阳光同样的明亮/在每个人的心中/阴影却有浅有深”(杜运燮),借鉴这些诗句,能获得新的灵感。
[佳作示例一]
让心灵充满阳光
■施姗姗
我的心常常在黑夜的海上漂浮,要不是得着灯光的指引,它有一天也会永沉海底。
——题记
青山有绿水相依,明月有众星相陪,白云有清风相随。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伴侣,而与光明不离不弃的却是阴影。
造物主在创造这个世界的时候,本来就把光和影这两样东西同时交给了人类。所以,当你徘徊在寒冷的隆冬时,你才可以期盼阳光的温暖;当你伫立在炎炎的夏日下,你才可以怀念阴影的沁凉。黎明的第一缕阳光总会特别美丽,因为有了黑夜的陪衬;星光下的夜格外迷人,因为有了星光的点缀。可以说,朱自清笔下的荷塘倒映出的正是一幅现实世界的图景:“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仿佛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但是,当这种光与影的游戏在心灵世界演绎的时候,我们就不会那么轻松了。一旦生命的阳光在你眼前消失,阴影便会永驻你的心头;而让心灵充满阳光,阴影就会被你踩在脚下。
“只有一点微弱的灯光,就是那一点仿佛随时都会被黑暗扑灭的灯光也可以鼓舞我多走一段长长的路”——这是巴金在述说。他当时所处的是怎样的年代哟!沧海横流,风雨如晦……人们难免望不见前程,看不到希望,这时我们需要自己点亮一盏灯。它的微光固然不能照彻黑暗,可是也会给寒夜里一些不眠的人带来一点勇气、一点温暖。正是这一盏希望之灯,引领着巴金和无数的人走过了那个阴暗的年代。
“我将再次去迎接那初升的旭日”——这是海伦.凯勒的渴望。与阳光失之交臂的她,无法目睹绚烂的旭日,无法凝视友人陌生又熟悉的脸庞,无法欣赏由黑夜变成白天的奇观……然而,阴影下的生活泯灭不了她对光明的渴望与追求。她用心灵的眼睛寻觅阳光的踪迹,用心灵的触角描摹阳光的缤纷,于是,她成了世界上最“阳光”的女人,为万众所瞩目、所景仰。
或许我们比巴金幸运,或许我们比海伦健全,但人生不如意事常十有八九,阴影也常常会不期而遇,也许只是一次考试的失利,也许只是一场与同伴的口角,也许只是与父母的一个小小的摩擦,我们的心空顿时乌云密布,暴风骤雨即将降临。其实,只要在奋斗,希望之光就会在前方招手;只要在生活,友情和亲情之光就会与我们长久相伴。
因此,让心灵充满阳光,把阴影踩在前行的步履之下,这才是我们应取的人生姿态。
[佳作示例二]
执手万年
■陆宇佳
许多年后,当光再次注视这个明暗交织的世界时,将会想起那一刻所发生的一切。
那天清晨,光对早已厌恶至极的孪生兄弟影发出了最后通牒,请他离开自己。影虽然由于外表不佳,常被人曲解为肮脏、堕落,内心世界却十分善良。此刻,他面对如此固执的兄长,不忍争辩,对他说:“请你先跟我去几个地方吧!”
巴西里约热内卢贫民区。
在一条崎岖不平的小路的尽头,是一所终日不见阳光的房子。烟雾缭绕的屋内,有一大群人围在一张破桌子前赌博。懊恼的骂娘声、放荡的狂笑声此起彼伏。屋角,几个酒鬼已经烂醉如泥,瘫倒在地。旁边一个刚吸了毒的青年正在“High”的状态,全身不自主地抽搐着。
影望着脸上写满嫌恶的光,说道:“这些可怜的人得不到光的恩赐,只能生活在我的阴影中,只有你能解救他们,我怎能离开你?”可光仍是一脸不屑。
公元前4世纪,希腊。
亚里士多德天才的智慧如同光芒一般照耀着爱琴海畔的人们。他们笃信亚里士多德的一切理论: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重物比轻物下落速度要快……从未有人试图去寻找这耀眼光芒背后的阴影,于是,人们就在这只依靠表象推断出的错误理论指导下,盲目地探索了约两千年。
这一次光的脸略有些红。影直视他的眼睛,对他说:“失去了判断标准的真理是不可靠的,而没有约束的无限光芒更是危险,兄长你想过吗?”说完便将光带至第三个地方。
20世纪50年代,美国。
年近七十的爱因斯坦坐在书桌前,翻开手稿,再次对《相对论》作起了修改。在那个时代,《相对论》就像太阳一般让其他所有科学成果都为之暗淡,但爱因斯坦仍不懈地在光明中寻找阴影,想要将它打磨得尽善尽美。当他离去时,他留给后人一部几近完美的杰作。
影看了一眼满脸尴尬的兄长,缓缓说道:“智者绝不会回避阴影,相反,他们会积极去寻找阴影,因为这才是他们寻求光明的动力所在。而你,兄长,一直是位智者啊!”
此时已是夕阳西下,望着在地上被拉得长长的弟弟,沉默良久的光终于开了口:“我明白了。因为我的存在世间万物才不至于完全绝望;而你的存在却使万物不断追寻光明。我愿与你共享世界。”于是,黑夜降临,那是光影平等相处的真正开始。
[教师点评]
在话题的范围之内,任自己的思想自由翩飞,写作主体的地位得以确立,因此立意、取材、构思都显得自信而从容,语言运用也较流畅自如,这是两篇习作共同的优点。但它们在表达上却各有特点。《让心灵充满阳光》是规范的议论文。第1、2两段是“起”,先说光和影的依存关系,进而提出中心论点;第3、4两段是“承”,举例论证;第5段是“转”,针对中学生的实际,作进一步阐发;第6段是“结”,重申论点,收束全文。《执手万年》借鉴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表现方法,不仅开头借用了《百年孤独》的经典句式,通篇行文都带有“魔幻”的痕迹,似真似幻、亦真亦幻,但这一切又不是机械地套用,而是有效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延伸练习]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让我们倾听遥远的歌声:“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仲子哥啊求求你,不要翻进我园子,不要攀折檀树枝。哪里是我吝惜它,只是害怕人闲话。仲子哥啊我想你。别人知道要说闲话,叫我心里真害怕。)你听了这段《诗经》里的歌声,对“人言可畏”是否有了新的认识?请以“人言可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点拨:“人言”为什么“可畏”?面对“可畏”的“人言”,是妥协还是反抗?妥协是否全无意义?反抗又将如何进行?思考诸如此类的问题,你一定会找到立意的自由空间,但无论如何,你得写出你自己的“新的认识”。
你记住了吗? ^_^



相关推荐

最热文章榜Hot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