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年级上册语文《穷人》课文原文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穷人课文原文
《穷人》是俄国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所创作的一部的短篇小说,出版于1905年。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穷人课文原文,希望有所帮助!
原文
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在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餐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在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古老的钟嘶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桑娜沉思着: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可是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不过,感谢上帝,孩子们都还健康,没有什么可抱怨的,桑娜倾听着风暴的声音,“他现在在哪儿?上帝啊,保佑他,救救他,开开恩吧!”她一面自言自语,一面画着十字。
睡觉还早。桑娜站起身来,把一块很厚的围巾包在头上,点亮马灯,走出门去。她想看看灯塔上的灯是不是亮着,丈夫的小船能不能望见,可是海面上什么也看不见,风掀起她的围巾,卷着被刮断的什么东西敲打着邻居小屋的门,桑娜想起了她傍晚就想去探望的那个生病的女邻居。“她病了,没有一个人照顾她啊!”桑娜一边想,一边敲了敲门,她侧着耳朵听,没有人答应。“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桑娜站在门口想,“孩子虽然不算多——只有两个,可是全靠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唉,寡妇的日子真难过啊,进去看看吧!”
桑娜一次又一次地敲门,仍旧没有人答应。
“喂,西蒙!”桑娜喊了一声,心想,莫不是出什么事了?她猛地推开门。
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桑娜举起马灯,想看看病人在什么地方,首先投入眼帘的是对着门放着的一张床,床上仰面躺着她的女邻居。她一动不动,只有死人才是这副模样。桑娜把马灯举得更近些,不错,是西蒙。她头往后仰着,冰冷发青的脸上显出死的宁静,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东西似的,从稻草铺上垂下来。就在这死去的母亲旁边,睡着两个很小的孩子,都是卷头发,胖脸蛋,身上盖着旧衣服,蜷缩着身子,两个浅黄头发的小脑袋紧紧地靠在一起。显然,母亲在临死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孩子的呼吸均匀而平静,他们睡得又香又甜。
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回到家里,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她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门吱嘎一声,仿佛有人进来了,桑娜一惊,从椅子上站起来,“不,没有人,上帝,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
门突然开了,一股清新的海风冲进屋子。魁梧黧黑的渔夫拖着湿淋淋的撕破了的渔网,一边走进来,一边说:“嘿,我回来了,桑娜。”
“哦,是你”桑娜站起来,不敢抬起眼睛看他。
“瞧,这样的夜晚,真可怕。”
“是啊是啊,天气坏透了,哦,鱼打得怎么样?”
“糟糕,真糟糕,什么也没有打到,还把网给撕破了,倒霉,倒霉,天气可真厉害,我简直记不起几时有过这样的夜晚了,还谈得上什么打鱼,感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
渔夫说着,把网拖进屋里,坐在炉子旁边。
“我?”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我可替你担心呢。”
“是啊是啊”丈夫喃喃地说,“这天气真是活见鬼,可是有什么办法呢?”
两个人沉默了一阵。
“你知道吗?”桑娜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
“哦,什么时候?”
“我也不知道她什么时候死的,大概是昨天,唉,她死得好惨哪,两个孩子都在她身边,睡着了。他们那么小……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桑娜沉默了。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色变得严肃,忧虑。“恩,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恩,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过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
“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
创作背景
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社会,阶级矛盾日益激化,贵族生活糜烂,道德沦丧,广大底层劳动者虽挣扎在贫困边缘,但依然保持着俄罗斯的高贵气质。一次偶然的机会,列夫·托尔斯泰读到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的叙事诗《可怜的人们》,激发了创作灵感。
列夫·托尔斯泰对这个译文作大量修改之后,收入自己一个故事集里于1905年出版;这个集子1908年再版时,他对译文又进行了一番校正工作,力求使它忠于原著。
人物介绍
桑娜
渔夫的妻子,桑娜是个勤快而能干的人,她从早到晚地干活,悉心照料孩子,操劳家务,把简陋的渔家小屋打扫得干干净净,安排得温暖而舒适。更可贵的是她纯朴善良,十分体贴关心别人。她主动去探望生病的邻居西蒙。当发现西蒙病死后,她毫不犹豫地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了家。回家后,尽管她想到了这样做会带来严重的后果,而且因为事先未征得丈夫的同意而感到忐忑不安,但她宁可加倍受苦,宁可遭受丈夫的责罚也不改悔。
渔夫
桑娜的丈夫,性格纯朴直爽,他终年奔波劳碌,挑起了供养一家七口的重担,贫穷和劳累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使他变得有点粗鲁暴躁,但他的心地同样正直善良,把关心帮助与自己命运相同的穷苦人当作自己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当他听说邻居西蒙死了的情况后,经过一番思索,立即要桑娜去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收养,宁可自己更穷更累,也要帮助别人解除危难。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歌颂人性之美
《穷人》中的主人公桑娜和她丈夫都靠打鱼勉强维生的“穷人”,但他们高尚的精神并没有因物质生活的贫寒而改变。作者通过他们毅然抱养邻居寡妇死后留下的两个孤儿这一举动的描写,歌颂了他们高贵、无私、仁慈的“富人”精神。小说真切地表达了作者自己的人道主义理想,对“穷人”深沉而宽厚的爱心进行了真诚的赞美。
赞美母爱本能
《穷人》是写活了两个妇女的母性爱。寡妇西蒙拉扯着两个小不点儿孩子,“一个刚会爬”,“一个还不会说话”;她无依无靠,什么事全靠她一个人操心,还生着病,病危临死前,还挣扎起来,脱下自己身上的衣服给孩子盖上,用自己的旧头巾裹住孩子们的脚,让他们“睡得又甜又香”,她自个儿已经用尽了力气,“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东西似的,从稻草铺上垂下来。”桑娜不但把亲生的五个孩子喂养得很健康,而且出于同情心、母性爱,从女邻居尸体旁“用头巾裏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她自己也不知道是怎样把孩子带回家的,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她知道,她不可能不这样做。”这两个妇女对孩子的爱护备至,与其说是凭理智办事,不如说更多的是出于母性的本能。
艺术特色
心理描写
桑娜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几乎全是通过心理活动的描写来凸显的。这在整个情节简单的故事中得以体现。桑娜在慌乱之中把两个孩子抱回了家,可她自己都不知道怎样把孩子带回家的,但是她知道自己必须这样做,虽然很担心丈夫会揍她。桑娜这种下意识的行为和极其矛盾的心理,正说明了她首先作为母亲对孩子的本能爱护。同时,摆在眼前的窘迫的生活也让她十分为难。在丈夫回来之前,她的不安、犹豫与害怕,引起了读者万分的同情,但丈夫的语言和行为令读者大出意料。作者成功的心理描写使情节更为曲折,人物形象更为生动,从而为全文增添了更加鲜明的艺术魅力。
环境描写
全文主要有三处的环境描写,第一处是海上的:“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字数不多,却从听觉、视觉两个方面绘声绘色地描摹了大海狂风肆虐、波涛排天、巨浪滔天的恐怖和危险,颇具画面感和冲击力。这个环境描写,一来说明渔夫出海打鱼凶多吉少,为小说第一个悬念的设置做了情节上的必要铺垫;二来一开始就点明了人物身份、家庭情况、生活状况(冒险打鱼维持生计),和后文收留西蒙的两个孤儿的举动形成内在关联;三来反衬了桑娜紧张焦急、心惊肉跳的心理,并与之形成逻辑上的因果关系;四来和小屋的“温暖而舒适”形成鲜明的对比,烘托出桑娜勤劳、善良的性格;五来为刻画人物宁可自已受苦受难也要抚养两个孤儿的品质服务。第二处是屋内的:“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光。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这个环境描写,直接写出女主人的手脚勤快,善于持家,家庭和美;暗示了桑娜一-家在生活上要求不高,只要温饱、平安和健康就心满意足了;小屋的“静”反衬了桑娜心里的“动”,她多么渴望丈夫能早点回到这“温暖而舒适”的家。第三处是西蒙家的:“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西蒙的头往后仰着,冰冷发青的脸上显出死的宁静,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稻草铺上垂下来”,真实再现了下层穷苦大众的悲惨生活,流露出作者的深切同情;“显然,母亲在临死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孩子的呼吸均匀而平静,睡得正香甜”,一个伟大而又善良的西蒙形象跃然纸上。另外,它对表现桑娜的美好品德和推动情节的发展也有作用。因为,这个近乎死寂的静态描写是从桑娜的角度来写的(“首先映入眼帘”),由此,虽然本段中并没有桑娜的心理描写,但不难猜测到桑娜看到西蒙死的惨状和两个孩子的情况后一定百感交集,悲伤、同情、担忧等多种复杂情感交织在一起,让她不由自主地做出抱两个孤儿回家的决定,表现了她善良的心地。同时,也实现了第二个悬念的设置,推动了故事的进一步发展。
情节悬念
小说的情节也很扣人心弦。小说以桑娜的内心矛盾为主线,围绕抚养两个孤儿这件事,前后设置了两个悬念。文章一开始就给我们展现了这样幅画面:一个暴风雨之夜,-一个妇女正焦急地等待着丈夫回来。“海上正起着风暴”的背景交代,桑娜“心惊肉跳”的心理状态,营造了第一个悬念,不禁让读者的心也跟着女主人公一样细得紧紧的:渔夫在这样的日子里能否安然无恙,平安回来?倘若遇到不测,桑娜一家的日子该怎么过?一波不平,一波又起。不见丈夫回来,却发现邻居西蒙已死,不加任何考虑地抱回了西蒙的两个孤儿。于是,又一个悬念接踵而至:养活五个孩子本已不易,现在丈夫又不知死活,自己却自作主张要抚养两个孤儿,这不是雪上加霜吗?不用说丈夫葬身大海,即便安全回家,他会怎样对待这件事?如果他不同意,结局该如何?以后的日子能过得“温暖而舒适”吗?作者一下子把人物推到了风口浪尖,让读者不能不再一次为桑娜的命运担心、揪心。这样的情节安排,违背了生活的一般逻辑,即自己穷得丁当响,不应该也不可能再养两个人,可小说却偏偏这么写了,硬生生地把桑娜打出了常轨(正常的生活逻辑)。极端的写法往往产生极端的美感。恰恰就是这样看似矛盾的一笔,却把潜藏在桑娜内心深处的最本真、最真实的心理和情感不加掩饰地裸露出来,让读者窥见其善良、美好的心地,并为之深深感动、震撼。同时,也构成了小说的内在张力和艺术美感。其实,故事情节最核心也是最吸引人的往往是高潮,也就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突转”,情节突然向相反的方向变了过去,出乎读者的预期,这是许多小说所追求的。《穷人》在故事情节和阅读心理的“临界点”上,桑娜与渔夫之间的一段对话,把小说推向了高潮,小说也恰到好处地戛然而止,留下了耐人寻味的结尾。就这样,两个悬念交替展开,逐步消除,从而推动着故事发展。这样处理,使得小说波澜起伏,扣人心弦,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
语言描写
全文整体上以第三人称进行客观叙述,中间夹杂了桑娜的自问自答,结尾是夫妻对话叙事平稳,用语朴素,没有过多的形容词修饰,富于思辩性和哲理性。例如,文章开头写渔夫的家“温暖而舒适”,所谓“温暖”,不过只保持了炉火未灭;所谓“舒适”,只是地扫得干净,食具擦得亮,孩子们睡得安静,这一切又是靠主妇桑娜的勤快做到的。可见这是一个并不富有的渔民家庭。作者并没有为了要写出“温暖而舒适”而夸张其辞。再如桑娜探望女邻居病情的描写:她敲门唤人不应,担心出了事,便推门而入;由于没生炉子,所以感到屋子“又潮湿而阴冷”;她举灯想看看病人在哪儿,可一眼看见的是一张床,正对着房门,这说明房子太小,只能容纳一张床;再看才发现床上的人,她“一动不动”“仰面躺着”可能是死了;桑娜把马灯举得更近一些一瞧,果然已死;“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东西似的,从稻草铺上垂下来”,她临死前曾挣扎着干过什么;接着发现离她手能够到的地方有个小摇篮,摇篮里睡着两个小孩,身上盖着一件破衣服,脚上裹着一方旧头巾,于是作家推断:“显然,母亲在临死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这种层层递进、先设疑后揭秘的叙事手法,可以启发读者多多思考,吸引人们一直读下去,非弄个水落石出不可。《穷人》对桑娜夫妇内心矛盾的描写,尤其言简意深,真实可信。桑娜把西蒙的孩子抱回家以后,“她的心跳得很厉害。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其所以“心跳得很厉害”,是怕丈夫不同意,“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是出于阶级同情,西蒙死了,把她的孩子抱过来是理所当然;但更多是出之母性爱的本能。桑娜把西蒙死的情况婉转告诉晚归的丈夫后,“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就这么几句话,道出了渔夫内心斗争的全过程:“是个问题!”问题何在??按理应该把孩子抱过来,但抱来之后他一个人能养得活九口之家吗?他征求了一下妻子的意见:“你看怎么办?”接着就做出决定:救孩子是第一要紧事,至于养不养得活——“我们总能熬过去的!”以上四例足以说明,《穷人》语言朴素,没有华丽的词藻或激昂的豪言壮语,但字字句句写得恰如其分,表达出了真情实感,读之令人感到真实可信。
作者简介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出生于贵族家庭,1844年入喀山大学,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对农奴制社会和学校教育不满,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尝试农奴生活的改革。1851年到高加索服兵役并开始文学创作。早期创作表现了进步贵族的平民化思想,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少年》和《青年》,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等。19世纪60至70年代的中期创作加强了精神探索,《战争与和平》肯定人民是决定祖国命运的力量,《安娜·卡列尼娜》从贵族婚姻和家庭关系的角度,反映了社会的深刻矛盾。80年代初,托尔斯泰世界观发生激变,站到了宗法制农民的立场,并形成一整套“托尔斯泰主义”,提倡不以暴力抗恶、追求道德自我完善和全人类的爱。《复活》是晚期的代表作。1910年82岁高龄时,为摆脱家庭贵族生活方式,离家出走,病死于途中。
《穷人》课文续写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
渔夫会心地笑了,同时小声地自言自语:“会熬过去的!总会熬过去的!”
第二天,两个还嗷嗷待哺的孩子需要喝奶,可桑娜的孩子大的已有12岁,最小的也有4岁了。这时,桑娜的母乳已经没有了。可家里如今这么穷,去哪里有多余的钱去给他们买奶粉呢?渔夫想到这里,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外面,雨依然在稀稀拉拉地下着,风却刮得无比地放肆。
“长子伊诺克12岁。”桑娜掰着手指算了算,“他爱看书,特别是莎士比亚的书,他特别感兴趣,上次我们还用我们半年攒下的一点钱,给他买了一本《罗密欧与朱丽叶》,二女南希,酷爱音乐,一直想去她朋友家弹上一会钢琴;三子约瑟夫喜欢滑雪,以后进滑雪场又是一笔钱;四女海丽与五女明妮分别喜欢蕾丝裙与舞蹈,如今又多了两个孩子,以后的日子又该怎么过呢?”
“多两个小子,以后多两个孩子赚钱嘛!”渔夫安慰桑娜。
桑娜站起身来,从橱柜里拿出两片黑麦面包,热了热,一大家子就开始吃着又热又香的黑麦面包了。
“妈妈!”南希说,“他们大概还没有属于自己的名字吧?”
“是,没错,要不他们就分别叫提姆和汤姆吧?”桑娜顿时眉开眼笑。
两个孩子听到了,高兴地拍起手来,不料,提姆猛一吸气,竟然噎住了,一下喘不过气来。大家顿时乱了手脚,许久才将提姆把气理顺过来。
“不是染上肺病了吧?”明妮问。
“这个很难说哦!”渔夫回答。
果然,经医生诊断,提姆染上了急性肺病,汤姆因为缺少母乳而得更瘦弱了,身体是一天比一天消瘦。
这样下去可不是办法呀?没办法,渔夫只好硬着头皮,多次顶着风暴出海打鱼。
不料,在一次打鱼过程中,浪花拍击着小船,四处惊涛骇浪,渔夫努力地控制着小船,不让小船被大浪吞没。只是,他全身已是湿透,又累又冷。
又是一个浪花,毫不留情地泼在他的身上,这时,鱼网早就被浪冲打得无影无踪了。
“上帝,请您开开恩吧!”渔夫绝望地叫道。
正说着,突然,一个大浪袭来,渔夫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当渔夫再次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已身处在一条繁华的大街旁了。
“看来,我还没有死,我被别人救过来了。”渔夫想。
“噢,你终于醒了,感谢上帝!”一个一直守护在他身边的黑瘦男子说道。
“谢谢你救了我!”渔夫向那个人鞠了一个躬。
突然,渔夫听到了一个声音在高喊:“马稣鱼一条,现在进行竞价,三十卢布第一次,四十卢布第一次,八十卢布第一次,八十卢布第二次,好,成交!”接着,又听到锤子落地的响声。
“不会吧?平时最多只能卖三卢布的马稣鱼,这鱼什么时候变得这么贵了?”渔夫感到十分惊讶。
他告别了黑瘦男子,循声走去,来到了一个广场,那广场像一个大型的拍卖场,台上坐着拍卖人,台下聚集着一大群的男女老少。只见一位妇人,在付了80加元后,正欢天喜地地接过拍卖人递给他的马稣鱼。
渔夫再也忍受不了了,他用平时从码头边学来的几句不太熟悉的加语,结结巴巴地说:“一条马稣鱼怎么可以卖这么贵呢?”
拍卖人听了,打量了渔夫一眼,就说:“这位先生,你大概是从外地过来的吧?你不知道,在我们这里,要想获得一条鱼可是很难的。因为,我们这里没有人会捕鱼,所以,平时只能靠去海边捡那些因贪玩而不小心跳上岸的鱼,才有鱼吃。你是个外人,所以不知情。”
“没错,我来自俄国,你们这里是什么地方呀?”渔夫说。
“我们这里是富人国。我们国家的人民最喜欢吃马稣鱼。但因为这种鱼太难得到了,所以,我才会将鱼拿来进行拍卖。”拍卖者答道。
“哦,我来自俄国,我会捕鱼,捕马稣鱼!”渔夫说道。
听到渔夫的话,大家顿时惊呆了,一时议论纷纷。
“他骗人的!”
“真的吗?”
“他敢这么说,那他肯定会捕鱼!”
“大家请相信我,只要给我一艘船,一张渔网,两个桨,我就可以捕很多很多的马稣鱼给你们。哦!对了,你们这里有鱼网和渔船吗?”
“船是有,但你所说的什么鱼网,则没有。对了,请问这位先生,什么是鱼网呀?”拍卖人听后,半信半疑地问道。
“鱼网就是一种用细线织成的可以捕鱼的东西。你们没有,也没有关系,我会织。一旦我织好网,就可以去打很多的马稣鱼给大家的。”渔夫说。
“先生,如果你说的是真的,那么,我就和你签个购销合同,无论你打来多少马稣鱼,我都一率以50加元每条的高价收购,如何?”不知什么时候,一个穿着华丽服饰,长得脑满肠肥的中年人走了出来,非常客气地低声对渔夫说。
“原来是大老板拉希尔出来了!”人群中有人忽然高声叫道。
“好啊,没问题!”渔夫知道这是大老板,说话算数,就非常爽快地答应了。
很快,渔夫在大老板的帮助下,织出了鱼网,并成功出海,打回了满满一船的鱼。
为什么会打回满船的鱼呢?答案很简单,因为,在这个地方,他们根本不懂得织鱼网,自然也从来没有人出海打过鱼,所以这里的马稣鱼才又多又肥。
由于渔夫的勤劳,那里的人又最喜欢吃马稣鱼,因此,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渔夫就赚了很多钱,成为了当地的首富。
虽然如此,可是,渔夫无时无刻不在想着远在家乡的妻子和孩子。他知道,家里人肯定都饿得不行了。
于是,渔夫在当地市长的帮助下,回到了家乡,并把桑娜她们接到了富人国,从此过上了美好幸福的生活,直到永远!
穷人教案
教材简析:
《穷人》选自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小说。写的是渔夫的妻子桑娜和她的丈夫不顾自家的困苦,收养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这篇小说反映了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穷苦渔民的悲惨生活,表现了穷苦的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宁可自己多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
故事是围绕桑娜,特别是她复杂的内心活动展开的。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课文可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l、2自然段)写渔夫的妻子桑娜在寒风呼啸的深夜焦急地等待着出海捕鱼的丈夫归来。
第二部分(第3-11自然段)写桑娜抱回了西蒙的两个遗孤,内心忐忑不安。
第三部分(第12-27自然段)写渔夫回来后知道了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抱回两个孩子。
选编本文的目的:使学生通过渔夫的妻子桑娜和她的丈夫是怎样不顾自家的困苦,收养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了解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穷苦渔民的悲惨生活;感受到穷苦的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宁可自己多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不可替代的。所以本教学设计在教学预设中,积极为学生创设与文本对话的平台,以读为本,关注学生学习兴趣、习惯、能力的培养,注意方法,落实过程,极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自觉积累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课文描写人物心理活动和对话的语句,引导学生体会桑娜和渔夫的高尚品质。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正确认读“ 寡、忐、忑、魁”等4个生字,会写“帐、帘、忐、忑、魁”等生字组成的词语,激励学生学习应用“忐忑不安、心惊肉跳、自作自受”等常用词语应用写话。激励学生进行对话、或心理活动描写小练笔。
3、情感与价值
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环境,体会省略号在不同句子中所表达的意思,懂得省略号的用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课文描写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语句,引导学生体会桑娜和渔夫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语言、心理活动等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准备:课前预习。
1、通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画出生字新词,应用学过的方法理解新词)。
2、找一找,课文写到了哪几个穷人,他们是什么关系?这些人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揭题读题,粗识“穷人”
1、教师板书: 16 穷人
2、请学生齐读课题。师问:你在读课题的时候,脑子里闪现出的是怎样的画面?
3、师小结引入:穷人因为穷,他们家徒四壁,缺衣少食,贫穷就像影子一样跟随着他们。尽管物质生活的贫困压得他们喘不过气起来,但是善良的心灵让他们成为怀有崇高人格的“富翁”。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的主人翁--桑娜和渔夫就是这样的人,他们怀有一颗比金子还透亮还宝贵的心。同学们在预习中读课文时,一定被他们的精神所感动。
【谈话赞扬文中人物,唤醒学生的情感,为学生走进文本注入情感生命。】
二、通读课文,初步感知
1、让学生自由轻声通读课文,请数名学生读课文(各一遍)--尽量做到正确、流利。
【初读环节的“读”要落实。虽然课前布置了学生读课文,但是课堂初读的“读”还应有一定的时空留给学生。】
2、请学生简介课文人物关系,谈初读课文后的感受。
3、词语教学。
(1)学生质疑、释疑--不理解的词语。
(2)读词语,联系课文想画面--读下面两组词语(可齐读或指名读,在生读时注意正音),在读的时候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①桑娜
a 白色帐子 缝缝补补
b心惊肉跳 眼帘 忐忑不安 自作自受
②渔夫 魁梧 黎黑 湿淋淋 忧虑
【词是最小的语言单位,每个词语都有它的意思。但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每个词语又有了新的生命。在词语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能掌握它的音、形、义,还要充分发挥它在语境中所具有的生命力。】
4、让学生自由通读课文,完成以下任务:
(1)按以下的提示,给课文分为三个部分,并想一想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提示:第一部分(1)--(2)自然段(焦急等待)
第二部分(3)--(11)自然段(抱回孤儿)
第三部分(12)--(27)自然段(催促桑娜)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给学生充足的初读时空,让学生扎扎实实地完成初读课文的任务,为后文的阅读感悟打好基础。】
(3)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
5、学生自学后在班级交流,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与评价。
三、课后练习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及自己想要积累的词语。
2、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句子背一背。
第二课时
一、交流句段积累,培养积累兴趣
让学生互相交流各自选读了哪些自然段,选背了哪些自己喜欢的句子。
教师给予肯定鼓励,积极促进学生积累语言习惯的养成。
【积累语言,是语文学习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自始至终都应给予关注,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好习惯,激励学生积累语言。】
二、精读课文句段,体会人物品质
(一)精读第一部分。
1、让学生轻声读(或默读)一二自然段,圈画出描写穷人桑娜家境贫困的词句?从这些词句中还体会到什么?
(1)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圈画批注,教师巡视指导。
【教材只是教学的一个凭借。教学中用好教材,关注学生阅读能力、阅读习惯、阅读品质的培养,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喜欢阅读才是最重要的。】
(2)交流反馈,交流中适时渗透朗读,在读中加深体验。
a、体会贫困--这是一个极度贫困的家庭。利用“嘶哑的钟声”不断地响着反复引读“桑娜沉思”的内容中描写家境贫穷的句子”,在引读中体会“……”的作用。
b、体会人物特点--这是一个值得敬佩的家庭:桑娜--勤劳、善良。渔夫--勤劳、勇敢。
2、读读这两段话中的其它语句,你从中又体会到什么?
(环境--天气非常恶劣;桑娜能干善良;家境贫困。)
3、教师小结:这是一个海上起着风暴,又黑又冷的夜晚;这是一个家境贫困,为了维持生计用自己的生命在拼的人家;读了这部分内容,我们为桑娜的勤劳、善良、能干,为渔夫的勤劳、勇敢感到敬佩,为这个家庭生活的困境感到担忧。
让我们继续往下读,一起去关心他们的命运,去感受他们勇敢面对生活的精神。
(二)精读第二部分。
1、自由读,一边读一边圈画描写桑娜的语句,一边想一边批注:从描写桑娜的这些语句中,你分别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桑娜?
可以出示:我从 这个(些)句子,看到了一个 的桑娜。
【引导学生抓住描写人物言、行、思等语句,体会人物特点。出示句式,作为学生阅读的拐杖。】
(1)学生读,圈画,思考、批注。教师巡视指导。
句子分析例谈:
a、“睡觉还早”真的还早吗?(牵挂亲人--善良)
b、出门想起女邻居西蒙,写桑娜所思,所为,所言的语句(同情别人,心地善良)。
c、第八自然段三句话:第一句与第三句(用母亲爱自己孩子的行为去爱西蒙的孩子,善良)。第二句从“心跳得厉害”“自己也不知道……”“非……这样不可”,引导学生找找原因,体会善良。
d、第九自然段:细读“忐忑不安地想”的语句,从句子内容,从省略号中好好体会人物内心--极度矛盾,但不顾付出一切代价,愿意牺牲一切--善良、善良……
(2)反馈交流,在交流中适当渗透朗读,如:出门想起女邻居西蒙,写桑娜所思,所为,所言的语句;第八、九自然段。
【注意在阅读感悟中渗透“读”的训练,把读与思考,读与理解,读与体验有机结合。】
2、教师小结,升华情感。
读了这部分内容,我们看到了一个了不起的人,一个饱受生活的艰辛而又有着崇高精神的人--桑娜。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的除了善良,还是善良!善良!我想,此时此刻你一定想对桑娜说些什么?
让学生与文本中的人物--桑娜进行心灵的对话。
【在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人物特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与文本中的人物对话,是一种心灵的交流,是一种情感的释放。在对话中,桑娜的形象逐渐高大起来,善良的品质逐渐植入学生的心里。】
三、课后练习
1、再选一些自己喜欢的句子背一背。
2、表达应用练笔。
(1)分别应用“忐忑不安、心惊肉跳、自作自受”三个词语写话。
(2)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练习。选择自己受到表扬,或批评,或看到一件什么事为情境,进行心理活动描写练笔。
【关注语言积累,关注表达应用,关注读写结合,让阅读的生命得到延续。】
第三课时
一、夸心中的英雄,唤醒学生情感
同学们,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的心一直都被课文中那个平凡而又了不起的人所感动着,她的名字叫着--桑娜。请你夸一夸她。
【课伊始,夸桑娜,很好地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人物、与文本的距离,激发了学生阅读兴趣,简洁有效。】
二、精读课文句段,体会人物品质
精读第三部分
1、教师谈话引导:在一个天气非常恶劣的夜晚,在焦虑不安等待丈夫出海捕鱼归来的时刻,桑娜--这个平凡善良的普通人,做出了一件看似平凡却是不普通的事,是什么事呢?(生答)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往下读,陪伴着忐忑不安的桑娜迎接她丈夫的归来……
【唤醒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走进文本。】
2、分角色朗读--教师与男生、女生反复(变换角色)朗读,读一遍让学生谈读后的收获,谈朗读的建议;再读,再谈;再读,再谈……。从而达到体会人物特点,体会文字所包含的感情。
3、在学生充分地“读”“谈”的基础上,概括人物特点。
可以出示:
(1)我从这部分内容中,再认识了一个 的桑娜。
(2)我从这部分内容中,又认识了一个 的渔夫。
【这一部分教材主要以描写人物对话的形式呈现,教学中通过师生分角色反复读、议,人物的特点自会凸显出来。“读”的方法的有效应用,很好地实现了理解感悟、体会人物特点的目的。】
4、提升情感,续编故事。
(1)出示以下句式,让学生在思考、表达过程中,心灵与文本中的人物再次碰撞。
读了这篇课文,我觉得很幸福 ,因为 。
读了这篇课文,我觉得很 ,因为 。
【此说话训练,利于学生个性表达。学生在交流中,对文本、对人物进行了再次解读,学生的人生观也能得到很好的表现。】
(2)续编故事。学生动笔写,后交流。
三、简介作者,拓展阅读
同学们,《穷人》这篇课文作者用朴实的语言,为我们描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让我们认识了朴实、善良的桑娜和渔夫。读完了这篇课文,我们仿佛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礼,体验到了人世间无价的真情。想知道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吗?他还写了哪些作品呢?请看课后的“阅读链接”(教师可适当介绍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见教案后“参考资料”)。
四、课后练习
1、练习描写人物对话(唤醒或引导学生去体验对话情境),注意对话描写四种形式与标点的应用,注意写好人物怎么说和说了什么。
2、续编故事没写完的继续写完。
3、选做:写《给桑娜和渔夫的一封信》,或为桑娜和渔夫写一篇表扬稿。
穷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3、练习续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和桑娜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小说,了解当时俄国人民的生活和精神世界。齐读课题《穷人》。
二、整体感知
1、提问:文中都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穷人?——桑娜和渔夫和他们的五个孩子;西蒙和她的两个孩子。
2、我们之前也学过许多小说,比如(出示图片),我们知道小说的三要素有什么?——环境、人物、情节。那么谁能结合这三要素,概括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齐读课文主要内容)
3、师:在这里老是有一个疑问,虽然题目叫“穷人”,但全文没有出现一个“穷”字,现在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哪些句子体现出穷人的穷?你是如何理解的?
三、体会“贫穷”
1、“渔夫的妻子……补一张破帆。”
2、“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回来。”
3、“桑娜沉思……菜只有鱼。”
学生自由找出以上句子,分别说出自己的理解,教师提示:用找关键词的方法,并指名朗读。
4、提问:“菜有鱼”和“菜只有鱼”有什么不同?学生自由回答,指名2人有感情朗读。
5、提问:这样一个家庭,如果再加两个孩子,他们会过得怎样?——更贫穷,丈夫会更加?——不顾惜身体,桑娜会更加?——辛苦操劳。不仅没有鞋穿,甚至连黑面包也没得吃。由此我们看出这一家人?——生活贫穷。
6、师:同学们,我们虽然没有这样的生活经历,但可以借助作者的语言文字来体会,齐读这三句话。
7、提问:不仅是桑娜一家,还有谁也过着十分贫苦的生活?——西蒙。这样一群穷人,他们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屋外……拍打着浪花。”你体会到了什么?——环境恶劣。
8、提问:生活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他们的处境一定更加艰难了,像这样没有直接写出贫穷,却通过人物或环境描写来衬托出贫穷的手法,就叫做?——侧面描写。
9、师:伴随着波涛的轰鸣,狂风的怒吼,桑娜他们艰苦地生活着,齐读句子。但他们虽然贫穷,却拥有许多美好品质。
四、体会美好品质
1、快速浏览课文,找找他们拥有怎样的美好品质?在小组内交流感受。
2、派代表发言——善良、勤劳。出示填空:桑娜和渔夫虽然生活贫穷,但他们却拥有()。
3、体会“勤劳”——“海上……睡着。”
提问:哪几个关键词直接写出桑娜勤劳?——“干干净净”、“闪闪发亮”、“白色”。所以即使屋外寒风呼啸,屋内却?——“温暖而舒适”,孩子们才能?——“安静地睡着”。
4、体会“善良”——“她的心……不可。”
(1)提问:“这样做”指什么?——收养孤儿。
(2)指名读句子,说说从蓝字“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中体会到什么?——内心矛盾。
(3)具体说说这种矛盾,填空:如果收养了两个孩子,就会________;如果不收养,就会________。
(4)可她还是做了,而且非做不可。提问:这是个什么句子?——双重否定句。换成肯定句怎么说?——“必须这样做”,作用是?——加强语气。
(5)师:由此看来,桑娜内心经历了一番挣扎,让我们读出她这种矛盾又坚定的心情,全班齐读。
(6)提问:这样的心情在文中不止一处,谁能找到?——“她忐忑不安地想……也好!”
A、提问:哪个关键词最能概括她的心情?——忐忑不安。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心神不宁,七上八下。
B、提问:她会忐忑不安地想些什么?学生自由想象并发言。
C、提问:除了关键词,作者还借助什么表达桑娜内心的矛盾?——省略号。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思维断断续续。
D、师:桑娜连思路都是断断续续的了,说明她心理既害怕又纠结,可最后还是做了什么决定?——收养孩子。
E、师:那我们在朗读时,也要读出省略号背后的害怕、犹豫和坚定,现在请同学们小声朗读,自己用心体会。
F、指名2人有感情朗读。师评价:同学们感情真挚,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桑娜?——善良。所以我们在学习课文时,也要关注标点符号的作用。
5、此时,渔夫回来了,桑娜还是告诉了他实情,对于她的决定,渔夫同意吗?——同意,读24段。
(1)提问:“皱起眉”、“严肃忧虑”是对渔夫的什么进行描写?——神态。这样的神态说明了什么?——问题很严重。但他还是做出了怎样的决定?——“得把……醒来。”
(2)提问:找到哪个关键字?——“熬”,说明在他心中,宁愿(),也要()。
(3)齐读渔夫的话,感受其高尚品质。
(4)师:在体会人物品质时,我们除了关键词、标点符号之外,还能借助人物描写来帮助感受。
(5)师:桑娜和渔夫的物质生活虽然是贫穷的,但他们有着勤劳、善良的品德,现在你还觉得他们贫穷吗?——穷人不穷。
(6)全班齐读海明威名言——“贫穷的人往往富于仁慈。”
五、小练笔
用上本课所学到的人物描写和侧面描写手法,续写课文《穷人》:桑娜告诉丈夫自己已经把孩子抱回家后,课文就戛然而止了。他们一家人的命运会是怎样的呢?
六、布置作业
推荐阅读列夫·托尔斯泰的自传性作品《童年》、《少年》。
板书设计:
9.穷人
侧
面生活贫穷勤劳关键词
描环境恶劣善良标点符号
写穷人不穷人物描写
穷人教学反思
《穷人》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课文讲的是渔夫和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皇专治制度统治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课文用朴实准确的语言,表达了真情实感,读来使人深受感动。
在本课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采用抓重点词语进行品析、指导朗读来解决重难点;启发学生在弄清主要人物性格特点、思想品质及故事情节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想象。通过学生的自读自悟,质疑问难,使学生进一步领悟到主人公美好心灵,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
一、突出主体,注重层次。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已学习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力求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得学习”。在阅读中要注重层次性,即引导学生一层深一层地理解课文。在教学1—2节时,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描写“穷”的语句及关键的词语,谈谈自己的感受,然后指导朗读。采取从“感知”到“揣摩”,再到“吟诵”,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阅读过程,引导学生沿着这条思维途径,一步一步地阅读理解。
二、语言训练要落到实处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能丢开课文语言搞腾云驾雾式的内容分析,也不能脱离内容搞支离破碎的语言训练,而是有机地把两者统一起来。如在学习课文第一段中,研究“温暖”、“舒适”这两个词语,首先让学生联系生活理解“温暖、舒适”,然后再看图,从图上看出桑娜家的“温暖、舒适”,最后回到课文,从文中进一步体会“温暖”指什么?“舒适”指什么?此时,学生的回答中已不仅仅是孤零零的描写小屋的语言文字了,还有描写小屋外的呼啸怒吼的寒风,汹涌澎湃的大海的语言文字,还有对在这两种不同的环境中的人的处境和感受的联想,从而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桑娜的勤劳能干。
这样,词义的内涵拓展了,学生的联想空间扩大了,看问题的视野也开阔了。
三、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说:“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尊重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本文着重让学生体会“忐忑不安”这一段的心理描写,采用各种形式,让学生充分地读。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交流感受,读出感受。学生用心读文,把握朗读时的感情语气,有的说桑娜怕丈夫回来,要读得非常紧张,有的说桑娜怕丈夫回来责怪,要读得害怕、担心……
学生从读中体会到桑娜的善良,达到情感陶治。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构建富有个性化的阅读教学,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自由飞扬。
穷人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穷人》第二课时。下面我就按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流程、说板书设计七个部分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本单元的主题是高尚。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穷人》正是达成此目标的宝贵教材。
本文作者是俄国被誉为文坛泰斗的列夫.托尔斯泰。课文讲述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统治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课文用朴实、准确的语言,在字里行间透露着深沉的情感基调,恰如其分地表达了真情实感,读来使人深受感动。此外,还通过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来展现主人公的性格,了解穷人的美好心灵。
二、说学情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如自主预习、边读边画边批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等,但我们农村学生对穷人的生活背景没有形象的了解及切身体验。
三、说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结合教材特点及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订了以下两个教学目标:
(1)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好心灵。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因为课文中人物刻画生动形象,作者主要通过人的神态、语言、心理活动来反映人物的特点,这种写法值得借鉴,因此我把教学重点定为引导学生通过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神态、语言的描写,感受穷人夫妇的善良、宁愿可以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心灵。
教学难点
体会桑娜内心活动的变化,并深刻理解穷人夫妇善良、宁愿可以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四、说教法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是学生、教师、文本、编者之间对话的过程,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感受。”教学中,我结合本课特点,准备采取以读代讲的形式,通过朗读、默读、等形式,再加上想象、课件、展示等手段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在读中自读自悟,加深理解和体验,感悟桑娜与渔夫善良、宁愿可以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心灵,逐步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和探究性阅读的能力。
五、说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结合我校“211”的课堂教学模式,在预习阶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主动探究的习惯;在展示环节以朗读为主线贯穿读、说、析、品、评,不知不觉让学生受到熏陶,完成教学。
六、说教学流程
共由复习导入——核心项目解读——拓展延伸三个环节组成。
一、复习导入
《穷人》的作者托尔斯泰曾说过:“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穷人》这篇课文向我们描述了两个不幸的家庭:渔夫家和西蒙家。我们一起回顾课文,描述一下这两个家庭的不幸。
(我借托尔斯泰的名言来展开第二课时的教学,让学生再一次熟悉课文内容,并从文本中提炼信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让学生合理想像西蒙的境况,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从“不幸”着手,让学生感同身受,感受穷人的穷,为深入穷人的精神世界做好铺垫。引用托尔斯泰的名言,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
二、核心项目解读
通过品读环境描写,人物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体会穷人虽穷却很温暖的家庭;虽穷但很善良的品质;虽穷但很高尚的灵魂。
1:是啊,这两个家庭都有自己的不幸。在不幸的物质生活的挣扎中,穷人的精神世界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寒冷的夜晚,走进桑娜的家。(课件出示: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2:读读这段,画出你喜欢的词语,从这些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对啊,我们细细地品味语句,我们会发现文字能传递很多信息。你会怎样读这段?
4:读读这段,再看看课文题目,这段环境描写印证了题目里的哪个字?
5:与屋外的又黑又冷相比,屋内的情景有些不同。(课件出示:在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
谁来读这几句话?怎么读?
6:与前一文段相比,这一段文字所描写的环境给人的感受完全不同,从这段文字里,你又有什么收获呢?
7:从这些环境描写中我们可以知道,桑娜把寒酸的房子收拾得温暖舒适,这说明,她很爱自己的丈夫和孩子。下面,我们通
过人物的心理描写、语言描写一起走进穷人的精神世界。(课件出示: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了?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8: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这个段落,并划记最能体现桑娜内心感受的词语。
9:你知道忐忑不安的意思吗?
这一段描写,把桑娜内心的忐忑描绘得淋漓尽致。读这一段心理描写,你联想到了哪些词语?
10:她为什么会忐忑不安?
11:对啊,桑娜的心潮就如屋外的海一样“汹涌澎湃”,她为自己的这种做法感到“心惊肉跳”。她是那样“忐忑不安”。你能试着读出桑娜这种复杂的感情吗?
12:读了这一段,有哪一个字会让你眼眶一热,有一种想流泪的感觉?请读这一句话。你们能用宁愿——也不——说一句话吗?
13:是的,读读这段,再看看课题,桑娜是一个穷人。她担心渔夫不同意,渔夫知道西蒙去世的消息后,他是怎么说的?找出来,读一读。
14:从这段语言描写里,你觉得渔夫都想到些什么?
15:与桑娜的愿挨“揍”同样感人的字是这一段里的哪个字?
【穷人课文原文】相关文章:
穷人课文片段01-15
六年级上册语文《穷人》课文原文01-17
《雷雨》课文原文01-15
《台阶》课文原文01-15
西湖课文原文03-10
匆匆课文原文01-17
祝福课文原文01-17
赵州桥课文原文01-17
白杨课文原文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