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版五年级语文《孔明借箭》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7-05-07  编辑:沈舒文 手机版

  在这一课的学习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知人善用、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千百年来,他的形象成了中华民族智慧的化身。

  学习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了解故事的时代背景,理解课文大意,概括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难点:概括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教具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搜集到的有关历史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中国的四大名著是什么?(《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

  2.教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三国演义》,去读一读《孔明惜箭》这一章节。

  3.教师:通过自读,你们已经知道了孔明是何许人了吧?(诸葛亮)

  4.展示资料,简介历史背景。

  孔明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称为魏、蜀、吴三国。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诸葛亮“孔明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

  5.教师导读: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请同学们按要求小组合作自渎课文。

  二、提纲导路,合作探究

  1.借助拼音,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画出课文中出现的人物,和同学交流文中人物留给你的印象。

  4.引导学生提出自读中仍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教师引导学生相互解答,并进行必要的指导。

  三、讲述故事

  1.教师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课文内容。

  答应造箭  立军令状  准备船只  草船借箭  如期交箭

  2.学生先在小组内讲故事。

  3.推荐代表在全班讲述故事。

  四、自学课文第一自然段,初步体会周瑜和诸葛亮的为人。

  1.分角色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从对话中可以看出周瑜和诸葛亮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2.讨论交流。

  3.指名反馈,并说明自己判断的理由。

  五、课堂检测

  1.联系课文,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

  ⑴瑜大惊曰:“此人决不可留!吾决意斩之!”

  ⑵鲁肃曰:“此人莫非诈乎?”

  ⑶瑜大惊,慨然叹曰:“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

  2.把下面的句子改成陈述句。

  ⑴怎敢戏都督?

  ⑵三日内如何造得十万箭?

  ⑶公自取其祸,我如何救得你?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深入理解课文,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激发学生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赞叹之情。学习诸葛亮,做一个有知识、有计谋、有肚量、有胆略的人。

  2.总结全文,拓展延伸,积累有关诸葛亮的歇后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语言讲“孔明借箭”的故事。

  重点难点

  1.重点:深入理解课文,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难点: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具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搜集有关诸葛亮的歇后语。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出示下列词语.学生读一读。

  隐瞒  支吾  叮嘱  诈骗  擂鼓  呐喊  神机妙算

  2.听写上面的词语。

  3.教师导人: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孔明借箭》。

  二、设置悬念,引导探究

  1.教师: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大意,知道草船借箭的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除掉诸葛亮。那么结果怎样呢?(学生反馈后,教师出示文中的句子)

  瑜大惊,慨然叹日:“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

  2.教师:“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形容善于估计复杂的变化的情势,决定策略。)

  3.指名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周瑜非常惊讶,不禁感叹道:“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我自愧不如他呀!”。

  4.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里呢?请同学们小组台作探究。

  三、品读句子,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1.指名反馈: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里呢?

  数学建议:⑴学生找出文中的句子,说根据。⑵教师根据下面的要点,引导学生探入体会。⑶适当地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中加深感悟。

  ⑴是夜,大雾漫天,长江之中,雾气更盛,对面不相见。孔明促舟前进,果然是好大雾!

  ①分析:选择这样的天气,说明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预测准确。正因为大雾漫天,什么都看不清,曹操才不敢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射箭,诸葛亮借箭的妙计才得以实施。

  ②追问:会不会是凑巧赶上大雾漫天呢?(指名联系上文说说:“第一日却不见孔明动静,第二日亦只不动。至第三日四更分,孔明密请鲁肃到船中。”)

  ⑵遂命将二十只船,用长索相连,径望北岸进发。

  把船只用绳索连接起来,一字儿摆开,既便于统一行动,避免走散,又不留空档,使受箭面积大。

  ⑶“孔明叫把船只头西尾东,一带摆开,就船上擂鼓呐喊。”

  军士擂鼓呐贼,既造声势,又提示射箭方向。

  ⑷鲁肃惊日:“倘曹兵齐出,如之奈何?”孔明笑曰:“吾料曹操于重雾中必不敢出。吾等只顾酌酒取乐,待雾散便回。”

  知己知彼,知道曹操是一个多疑、做事谨慎的人。请葛亮如此淡笑风生,镇定自若,为什么?因为他深知曹操疑心重,用兵谨慎,在看不清虚实的情况下,不会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

  ⑸孔明叫把船吊回,头东尾西,逼近水寨受箭,一面擂鼓呐喊。

  这样既能多受箭,又可保持船体平衡。

  ⑹这里船轻水急,已放回二十余里,追之不及。

  看来诸葛亮也早已算准了借箭的地理位置以及风向。

  2.教师导读:难怪周瑜长叹一声,说——(生读:“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

  3.引导学生讨论、归纳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

  4.集体反馈。

  ①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利用有雾的天气,其借箭的妙计才能实施。

  ②利用曹操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大雾漫天,曹操看不清虚实,不敢轻易出兵,只得放箭。

  ③考虑周全,安排巧妙。请葛亮用二十条船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受箭。

  5.请同学们自己组织语言,要求用四个字来概括诸葛亮的才干。(足智多谋、智慧超群、精明能干、知识渊博、神机妙算……)

  6.教师小结:同学们,诸葛亮神机妙算,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后人借这件事创作了一首小诗赞美诸葛亮:

  一夜浓雾满长江,远近难分水渺茫。

  骤雨飞蝗来战舰,孔明今日伏周郎。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仲

  1.教师小结:《孔明错箭》讲的是周瑜设计,妄想谋害诸葛亮,诸葛亮巧施妙计,草船借箭,周瑜自叹不如的故事。读了全文,大家都佩服诸葛亮才智过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将计就计;  ⑵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⑶醉翁之意不在酒。

  2.教师:“诸葛亮草船借箭——满载而归”这一歇后语讲的就是《孔明借箭》的故事。其史,有关诸葛亮的歇后浯还有很多呢!

  (教师展示搜集到的资料,学生读一读)

  诸葛亮斩马谡——不念旧情    诸葛亮焚香弹琴一一故弄玄虚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孔明给周瑜看病——自有妙方

  死诸葛吓走活仲达——生不如死  诸葛亮见魏延——见得离不得

  诸葛亮用兵——虚虚实实     诸葛亮耍掸帚---出计不出面

  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诸葛亮的锦囊---用不完的计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诸葛亮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诸葛亮摆八卦阵---内有奇文

  诸葛亮过长江——胸有成竹    诸葛亮六出祁山---图谋大业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诸葛亮借东风---神机妙算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诸葛亮弹琴---临危不乱

  诸葛亮下东吴——心里有数    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

  诸葛亮对降曹的议论——嗤之以鼻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使小技

  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诸葛亮丢了荷包---没有计了

  诸葛亮借雕翎——少箭(见)   诸葛亮坐西城---故弄玄虚

  诸葛亮穿道袍——不是出家人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孔明拜北斗——自知要死     孔明练琵琶---老生常弹(谈)

  孔明给周瑜看病——自有妙方   孔明会李逵---有敢想的,有敢干的

  3.学生一起读一读。

  4.学生补充说说自己搜集到的有关歇后语。

  五、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同学们,关于诸葛亮的歇后语和故事还有很多。如果同学们有兴趣,一定要好好地读《三国演义》这本书。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诸葛亮的故事,和伙伴们交流。

  3.默读课文,想想孔明草船借箭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再说说课文的内容。

  4.联系全文思考:为什么周瑜说“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