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的教学,我以课后的一个思考题:冰心奶奶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为切入口。首先,学习第一到第四小节,通过抓关键的字词引导学生体会儿童之多,儿童的朝气蓬勃;接着,引导学生品读文中直接描写春光烂漫的词句,感受儿童多的地方春光烂漫,充满旺盛的生命力;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读体会冰心奶奶不仅仅是写花,而是写花喻人,赞美了儿童像花朵一样充满活力;最后,通过对课文的进一步感悟,明白冰心奶奶是心中爱孩子,才眼里有春天,她对孩子们充满无限的爱,才会只拣儿童多处行。
《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只有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深处,倾听文本的声音,感受语言的色彩,触摸作者的心灵,体验文本的情感,尽情地读,大胆地说,自由地想,不断感悟实践,才能充分感悟文本。
第2课教学后记:
今天在授新课时,我抓住课题“只拣儿童多处行”中“拣”字做了个小文章。
(我先在黑板上板书“捡”“拣”两个字,并示意同学们思考两个生字的区别。)一学生立马举手,并答到“第一个‘捡’意思是随便无心地将某物拾起来,而第二个‘拣’含有挑选的意思。”我建议同学们抱以热烈的掌声。“今天啊,我们就来学习新课文,大家可要留心了,小心把这两个字搞混哦!”然后,我留下了黑板上的“拣”字而擦掉了另一个,顺势板书了整个课题——“只拣儿童多处行”。虽然简单地由两个易混淆的字引入,但我发现大家的注意力尤为集中,接下来的课大家听得全神贯注,当然,我也是教得轻松自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