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青花》课文

发布时间:2017-02-20  编辑:舒文 手机版

  21 青 花

  我们家世世代代以青花为业,以青花为荣。父亲是镇上的名人,在这个以瓷器闻名天下的古镇上,他烧制的青花独树一帜。据说,父亲制作青花,有一种独特的祖传配方,从不示人。

  由于出身制瓷世家,父亲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教我瓷艺。但是,他从不肯把祖传的配方传给我。有一天,我问父亲为什么,父亲回答道:“因为你还没有长大,还不懂得什么是完美。”

  直到有一天,父亲郑重其事地交给我一尊青花瓷瓶。两鬓(bìn)斑白的他望着我,眼神中充满了企盼,似乎想说些什么,但最终还是沉默。我困惑地看了看父亲,低下头端详手里的瓷瓶。眼前的这尊青花竟然是残缺的:瓶肚那里缺了一片,空空的。明净素雅、古色古香的青花上的这片残缺,看上去显得特别刺眼。我更迷惑了,不禁又看着父亲,想从他的脸上找到答案。可是,父亲一脸肃穆。半晌,父亲才说:“你应该去寻找那片残缺的青花,找到了也就得到我的配方了。”

  父亲的话,我听得似懂非懂,后来才明白,那是一句无言的允诺。父亲是在考验我——要得到祖传的配方,我必须先修补好这残缺的青花。

  什么样的瓷片才配得上这样的青花?什么样的青花才是完美的?我开始了苦苦的寻觅。

  我如饥似渴地翻阅关于青花的书籍,渴望能在艺术的海洋中探访到那片青花。看完了书,我又在古窑的碎片中寻找青花。可是那片青花,仿佛被裹在迷雾里,不见踪影。晚上,在梦中,我听到了震耳欲聋的鞭炮声,那是开窑的盛典。我还看到了父亲严厉的脸,我知道,那眼神里满是企盼,可是,父亲,你要说什么呢?

  就这样,在古窑的废墟上,在千年的烟火里,我锲而不舍地翻寻着历史的遗迹。终于,有一天,我在一堆破碎的瓷片中找到了一片,它竟然和那瓷瓶上缺的那片青花完全吻合!

  难道这就是青花的答案?我小心地粘合着青花,并满怀期望地交给了父亲。然而,修复的青花并不能让父亲满意。

  我陷入了痛苦的沉思中:我已经找到了瓷片,不是吗?我已经修复了青花,不是吗?我的技艺不够精湛吗?我的青花不够完美吗?

  于是,我决心复制祖辈的青花来弥补那残缺的一片,我要让祖辈的青花不再有任何的遗憾。

  复制的青花,没有丝毫瑕疵(cī)的青花,却仍然遭到了父亲的冷眼。

  父亲要告诉我什么呢?那缺失的青花到底在哪里呢?

  我端详着眼前残缺的青花,梦想着青花。在梦想中,祖辈的青花纷至沓(tà)来,仿佛向我昭(zhāo)示着什么,而我凝视着满地的毛坯,满眼的迷惘(wǎng)。

  忽然,仿佛觉得脑子里灵光一闪,我想:既然完美的青花不是来自古人,也不是来自修补,那么我的青花应该来自我自己这里呀。这时,我仿佛听见,我的青花像一尾欢快的游鱼在清澈的溪流中歌唱。它在水里成长,在水里嬉戏,获得的是属于自己的快乐。

  于是,我不再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寻找古人的青花瓷片上,而是开始自己配料,自己制作那片理想中的青花。刚开始,我感到头脑一片空白。失去了古人的花纹,我怎么也不敢相信自己还能构思出更美的来。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我突然发现以前的日子里所看到所想到的青花,这时竟然如同蝴蝶般向我纷飞而来。终于,我茅塞[sè]顿开。在这片绚烂的青花中,我找到了自己的青花!这是我站在古人的肩膀上寻找到的青花,是属于自己的青花!于是,我迫不及待地在残缺的瓷瓶上贴上自己制作的青花瓷片,完全吻合!

  那天,父亲看到我自己创作的青花,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我也终于窥(kuī)破了当初父亲故意打破那尊青花的心机: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完美的青花,应该在超越中得到传承。我没再问父亲,我想:这也许就是父亲要给我的祖传配方吧。

  【教学分析】

  《青花》是小学语文S版第十二册的一篇讲读课文,本课讲述了“以青花为业,以青花为荣”的父子俩的感人故事,赞美了青花瓷艺人执著的创新精神;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中国青花世代相传、不断发展的原因,那就是一代又一代像文中父子那样的瓷器艺人,在为中国青花的发展与创新默默地奉献着。

  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对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基于这些,本节课旨在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研读文本,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对青花瓷艺人追求完美、创新精神的赞美之情;了解中国青花的历史和成就,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内涵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