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散文(精选20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散文吧?散文的宗旨是文笔一定要优美,文章一定要流畅。“形散而神不散”。你所见过的散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立夏散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立夏散文 篇1
清风拂面,阳光也是分外地媚好。风还是那风,但已不是给山川着色时的冷屑,和着这正午娇阳,这风不知何时,已经变成了一种凉爽的惬意!
不一样的还有那浸满春天的绿色,新绿被涂抹上了墨色,那绿更加厚重了起来,就像是为春踏入夏而精心编织的巨毯,各色的花儿更是怒放着自己的心情,要不人们都说夏季是热力四射的季节呢。少女早已迫不急待的褪去原来身上的束缚,清爽可人的穿起了夏装,街上满眼是楚楚动人女子,像那花儿一样,也在盛放着自己冬藏了几季的美丽。古人说女子是水做的,有水的灵气。亦慎亦娇,扮靓了四季的风情。
路边的有许多一树翠色的酸枣,叶片在阳光下闪着光,走近了细看,枝叉间已长出花骨朵,虽然很小,却分明是怒放的样子,好象就要结出那浑圆的枣儿来!一丛丛的菇蒂摇摆着枝蔓,如仙人手中的拂尘一般,经风一吹,不时的种子飞散了开来。小麦已经抽穗正自灌浆,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麦香味,我不是先知,却对自然的这种叙事艺术比较敏感。这时杏花、桃花、梨花早已开败了,落得一树香馥葬泥中。只有槐花开得正盛、一串串淡黄的颜色漂来阵阵的香甜!我打小就爱吃槐花,这香气对我的诱惑更大些!于是乎,在和儿子一起游戏时,也不忘顺手折了一枝,摘下几朵放到嘴里咀嚼了起来,儿子先是很诧异的表情,好奇的问:“爸爸,这花也能吃吗?”我很是陶醉地说:“是啊!不但能吃,还很好吃!”儿子被我鼓动的动了心,也学着我的样子轻嚼了起来,“味道不错吧!”我笑着问,儿子很认真的点了点头,说道“很香!还有一点甜甜的味道。”
是啊!正是这香甜的味道,伴我走过那些童年时光,印象里,一个淘气的小男孩,骑跨在高高的树杆上,用手捉了一枝槐花,正自尽情的享用着这美味,那样子还十分的陶醉……
————写于立夏
立夏散文 篇2
春意阑珊处,立夏款款来。“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当人们还在为春风里的沙尘喋喋不休时,夏日的炎热伴随着阵阵惊雷悄然而至。仿佛一夜寒冬天明已然夏季,湖畔的桃花映面红,转眼间又落了一地,春去春来不曾留意,夏日当归,扑面而来。
立夏之美,在于希望。北方的春天短暂而暧昧,作为四季的轮回之始,既无法摆脱冬日的冷峭,又难见风和日丽的温煦,于是,人们往往期盼着春天之后的夏日,渴望温暖的阳光,稻田的幽绿,田野的花香,以及五光十色的夏日梦乡。宋代诗人范成大在《村居即事》诗中曰: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问君心有何所寄,恰似细雨起波澜。初夏缠绵的微雨,缭绕的斜风,明净的小巷街道,斑斓的色彩,处处弥漫着浪漫的气息,撩拨着人们内心的诸多渴望和细腻心思,承载着人们对未来的无限美好祝愿。
立夏之美,在于勤劳。作为农业传统国家,我国自古习惯以立夏作为夏季开始的日子,古人对时令变化充满了虔诚,人们用极大的热情和隆重的仪式,来迎接夏天的到来。据记载,周朝时,立夏这天,帝王要亲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并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励农民抓紧耕作。农谚有云:“春争日,夏争时”。这是说,农事安排春光宝贵,夏时如金。春种晚一日不如早一日,夏收夏种夏管晚一时不如早一时,“蚕老一时,麦熟一晌”。所谓“四月插秧谷满仓,五月插秧一场光。”,则告诫人们不要懒惰蹉跎,要想有所收获,就必须行动起来,只有把握农时,辛勤劳动,努力耕耘,才能丰衣足食。
立夏之美,在于成长。在《礼记月令》中,解释立夏曰:“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说明在这时节,万物生长处于旺盛期。明人《莲生八戕》一书中写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这时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农谚有“立夏看夏”之说。在经历了一整个春天的蛰伏和孕育,万物在夏日的召唤下,纷纷开始崭露头角,活动筋骨,呼吸空气,汲取养料,陆游在《立夏》中写道:泥新巢燕闹,花尽蜜蜂稀。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花儿尽开,引来众多蜜蜂采摘,槐树柳树开始长出新枝,逐渐繁密,生机勃勃。
总之,“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夏时之计贵如金”。时光荏苒,日月如梭。争日抢时,时不我待。在这个初夏的季节,蓄势待发,用自己的真诚和耐心,充实每一天的生活,不枉费每一刻的时光,谱写一曲朝气蓬勃的夏日赞歌。
立夏散文 篇3
今日立夏,万物直立生长。有诗:无可奈何春去也,切将樱笋饯春归。
夏天在长裙短衫中,愉快的来了。经历了春天孕育与盛开的花朵,都悄悄地藏起了芬芳,果实已经立在枝头。走在后山的山路上,不时都会遇上一些也桃子,桑椹子,很多果子,在夏天来临之时,拥抱而来。
山路的两旁,绿意铺满了路径。寻着一弯春风,拾起野花的妩媚,已经走在了夏天的门口。一抬脚之际,踏进了夏季。和一帮友人,送春归,迎夏来。遇见桑椹子熟了,欢悦的如孩童,立在树下,顺手采摘。不断地送入口中,一丝酸甜入口之际,夏意在弥漫。
很多时候,我们习惯了故作深沉。在大自然里,回归到天真的本性。就那样站在桑椹树下,边摘边吃,满手的紫色汁液,满嘴的酸甜,沁人心脾。一阵山风吹过,仰起的脸庞上挂满了纯真。就是那样的美好啊,在春末夏初,尝到了生活的味道。
满眼的绿,轻嗅草木香。春深浅夏,清和安宁。这个季节,最喜这样的果子。樱桃,桑椹,带着酸甜。
夏天来了,又是一年游泳时。穿了厚一点泳衣,泡在家乡的汉江里,蔚蓝的天空,映衬着碧水,不远处得高楼林立,大桥在夕阳里,拉伸。尽情的欢笑吧,在水中,在山路,在夏之初。水温刚好,游出一尾舒展。在水中,抛开了杂乱的琐碎,安享那片刻的宁静。水包围着身子的温柔,抚摸着心脏深处的脉搏,呼吸之间,吐陈纳新。
今年立夏的前一天是青年节,和一帮友人相约,爬山游泳。大家热情依然,说着:青春不散场,回忆那些年一起追过的女孩。
夏天就这样在热情中,来了。带着对青春的留恋,带着对流年的守候。
立夏,让我们一起拥抱夏天。
立夏散文 篇4
小时候总盼着过立夏节,因为这时候,樟树长得最旺盛,那一阵阵清香总是惹得我们几个小伙伴爬上树去。我们比赛谁先摘到樟树的花,可是我们找了老半天,就是不见花的踪影,幼小的我们猜不透,为什么不开花也这么香啊。后来经过争论,大家一致认同是花仙子来过了,是她把香味撒在了樟树上……
没吃茶叶蛋,就算没过立夏节。只要一到立夏节,我总是叫嚷着让妈妈煮茶叶蛋吃,看着妈妈把大大的鸭蛋一个个放进锅里,我的心中盛满了期待。
“妈妈,什么时候才能吃啊?”
“等到蛋变得灰溜溜的,就可以吃了。”
于是,我每隔十分钟就往厨房跑一次,踮着脚张望锅里的蛋有没有变色。妈妈还特意为我留了几个没有碎的蛋,我总是小心翼翼地把蛋捧在手心里,生怕一有闪失,就把蛋敲碎了。
小伙伴常凑在一起碰蛋,谁的茶叶蛋最硬,我们就封他做“蛋王”。记得我家有一颗酷似茶叶蛋的鹅卵石,我拿着它,把同伴们的茶叶蛋都碰碎了,他们一直不知道,我偷偷乐了好一阵子!
岁岁立夏,今又立夏,仿佛去年的立夏才刚刚和我们挥手告别,今年的立夏节便悄然而至了。我怀里又揣了两个大大的茶叶蛋,来到了村口的大樟树下,贪婪地吮吸着立夏的芬芳。
“毛毛!”有人叫我小名。我回头,原来是邻居小四,后面还跟着阿狗、小芳、燕子,哈,儿时的伙伴都来了!
“毛毛,我们不信你的茶叶蛋还像以前那样硬!”
“那就比比吧。”我笑着挥了挥手中的蛋。
欢声笑语和着熟悉的芳香,像长了翅膀的小鸟,飞得很高、很高……
立夏散文 篇5
立夏是从清明开始的,真的。
我的家乡在辽西的小山村,立夏有吃鸡蛋的风俗。老辈人说立夏吃鸡蛋有补夏消灾的作用,吃了不“苦夏”。我们那里的农村条件艰苦,每到夏天,由于没有什么经济作物可卖,没有来钱道,餐桌上少见荤腥,就靠糙米饭、果品、菜蔬来果腹,加之天气炎热,消耗量大,不论大人小孩,每个人都几乎掉几斤膘,谓之“苦夏”。做长辈的总是心疼小辈,于是,不知从何时起,也不知从何人发起,就开始有了清明挂鸡蛋,立夏吃鸡蛋的风俗
清明那天,一大早,妈妈就站在我们床前,喊着“快起床哟,到河边去砍柳枝儿,要砍粗点的,镰刀把粗的,今年妈给你们多挂几个鸡蛋。”于是我们便一骨碌爬起来,雀跃着跑出家门。河滩上早已拥满了年龄大小不等的孩子,不用问,大家都是来砍挂鸡蛋用的柳枝的,乡下孩子是淳朴的,大家能爬树的爬树,能修剪的修剪,一会儿工夫,各家的孩子肩上都扛着一根刀把粗细的修剪好的柳枝,这时往往就有孩子喊一句:“快回家挂鸡蛋。”于是大家便飞快地往家里跑。我们一进门就大喊着:“妈,妈,柳枝来了,快挂鸡蛋吧!”这时妈妈就立刻放下手头的活,一手用小盆端着早已称好的大米,也就两斤左右吧,另一只手端着一个干葫芦瓢,里面装着皮儿红、个儿大的鸡蛋,一般是每个孩子两个,大人一个。我们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这两个物件,那时穷啊,在我们干旱的山区,大米也是稀罕物。这两斤多大米,一是为了过立夏时吃一餐;二是为了用米来养蛋,把鸡蛋埋在米里,这一个月鸡蛋才不会坏。在我们的注视下,妈妈把大米倒在一个小粗布口袋里,然后再把鸡蛋一个一个埋进米里,把袋口挽一个结,用麻绳把袋子绑在柳枝上。剩下的事,就由爸爸来完成了,爸爸踩在凳子上,把柳枝小心翼翼地斜插进屋顶檩条与椽子之间的空隙内,然后再用绳子绑好,用左手摇摇,用右手转转,直到确认没有掉下来的危险了,才跳下来,笑眯眯地说:“馋猫们,看好了,可别叫野猫扒拉掉了,嘿嘿嘿……”整个挂鸡蛋的过程,我们都一直伸长了脖颈看着。然后就天天扳着指头数日子了,因为心中有了这份企盼,从清明到立夏的这一个月,我们都很快乐。
孩提时代,家乡自然环境还好,山边地畔,虫草丰富,每个农家都养着一群鸡,每到半晌时分,村庄里到处都响着“咯咯哒,咯咯哒……”的母鸡报功的声音。按说鸡蛋不应该是稀罕物,可是,那年月,政策死板,为了保障城市的商品供应,每家每户夏天要上缴一定数量的鸡蛋任务。再说,农民平常没有其他的经济来源,就靠交完任务后剩下的几个鸡蛋换点油盐钱。所以,那时节,鸡蛋可真是宝贝,不是重大节日或是家里来了尊贵的客人,餐桌上轻易是不会上这宝贝的。那时节,吃一次鸡蛋对我们来说就是一顿最丰美的牙祭。
而立夏不同,立夏那天是一定要吃鸡蛋的,而且是每人一大碗蒸鸡蛋羹,这是祖宗留下的规矩。一大早我们就起来,洗漱后,提着个小篮子,拿一把小菜刀,直奔菜园,我们是去割新韭的。韭菜割回来后,不用大人吩咐,我们就主动拣好,洗净,斜放在镂空的篮子里,待沥干水后切成细末。接着,就等着爸爸做最重大的一件事了,那是最令我们欢呼雀跃的事——翘首看着父亲登着凳子,庄重地小心翼翼地摘下斜插在房顶上的柳树枝,轻轻地取下绑在柳枝上的那个粗布口袋。解开袋口挽的结,便露出里面的大米,在里面抠摸出那几个我们每天瞪着眼珠看,扳着指头算了一月的几个皮儿红、个儿大的鸡蛋,放在干瓢里。这时,妈妈利落地拿过几只大碗,每个碗里打两只挂鸡蛋,再打进两只新鸡蛋,我知道,其中一只碗里是没打进挂鸡蛋的——妈妈心疼爸爸,她总是把自己的一份偷偷打进爸爸的碗里,然后,一一搅匀,拌上精盐、酱油、猪油,加上冷开水,最后再撒上绿油油的韭菜末就放进蒸锅里面开始蒸了。须臾,蛋香及韭菜的清香便充满了整个厨房乃至整个院子。也就十分钟的光景吧,鸡蛋羹便出锅了,一只只大碗中,碧绿的韭菜末上飘着一层金黄的油花,用调羹浅浅地舀一点儿,碧绿橙黄,清香四溢,口舌也就生香了。这时,妈妈往往变戏法似的变出一瓶廉价的白酒,斟满一杯,端给爸爸:“鸡蛋换的呢,喝两口吧,今儿有菜。”爸爸憨憨地笑着,心早醉了。那一餐,是自年夜饭以来,最丰盛的早餐。
过立夏,白米饭,韭菜蒸蛋羹,真是美味啊。
立夏散文 篇6
今天依然如昨天延着每天走的路到达那个属于自己的位置。日复一日的延着已成为一种命定的轨迹贯通自己的意识。单调、稀薄而无新意,就如这阴霾的天空。突然发现自己的世界就像一副多米诺骨牌。自己就是其中的一枚,不知被谁所码,却被束缚着、被快乐着。久了,自己也就真的麻木成了一枚真正的牌了。
麻木而谨慎的维持,怕有一点点的改变或逾距都会让自己的世界坍塌。世界虽非我所爱,却是容我所。在想置身在这个冷漠的利益集团中,置身在这个阴晴无常的天空下,即使岿然独存又如何。固守与坚持又怎能分清楚。在一次不期而遇的测敏仪的筛查中,测到了原来自己才是自己的致敏源。在自己的心里黑箱中试图索解症结,却是枝如虬龙,难以理清。不知是生活的错位使我们混乱,还是我们的错位使生活混乱。
时光荏苒,已是立夏。好友说他们家乡会吃蛋和藕来过,这个节气让他有很多美好的回忆,儿时可以趁立夏解馋,可以在立夏后下河嬉戏,立夏给了他怀旧的温馨。立夏在我的记忆里却只是一个节气的名称。立夏表示春天的结束,初夏的开始。
可是在这一个气候反常的城市里,春天似乎不曾丰润。只有着满目绿色的形似,他的神韵却已被漫天的扬沙吞没。春天就这样在还没彻底的舒展自己的时候,便被夏天的脚步无情的抛在了身后。立夏对于春天来说或许是残酷的一天吧!春只能在梦的缱绻中期待下一次的灿烂。
菜根谭里提到:听静夜之钟声,唤醒梦中之梦,又见澄潭之月影,窥见身外之身。心空则万物皆是导师,在立夏之时豁然,我们与其抱残守缺,倒不如随波寻踪,不必再去执着与为什么,只相信世界理应给我们爱,而我们也理应给世界爱,只相信亘古轮回,起点也会是终点,只相信最遥远的自己会是自己最近的坚持!立夏已到,又见浓烈。
立夏散文 篇7
昨晚看了小魔女的最新日志,里面记录了她与昂青纵酒欢情,好生恩爱情趣的场面。用小魔女的话:“我有三个喜好。一是看书,二是喝酒,三是昂青”。为什么把昂青放在第三位呢?美其名曰:昂青喜欢钓鱼,把她排在钓鱼之后,为此她以牙还牙。说实话,我为昂青的伟岸身驱,相当不平。昂青仅一个爱好,把小魔女排在第二,而小魔女却活生生的'多出一个爱好,活生生的把昂青列为第三。不平则鸣,我为昂青大抱委屈。对于有趣的理论,我一向善于发扬光大,而且我还会深悟其精髓,为我所用。按照小魔女的理论。我喜书爱犬。因为我的小犬不与我争书读,所以我把小犬排为第一位。我现在可以向世界振臂一呼我爱犬的热情,不知气煞多少风流名士,雷我不着调。
同样在立夏这一晚贝贝的日志《和谐》里面,也极叙一番小女人的媚态,让我好生羡慕他那一位。和小魔女张口闭口,左一个昂青,右一个昂青不同。贝贝只是轻轻的呼“他”。一个18元好贵的菠萝,因为他喜欢吃,就买了,好生的温馨。小魔女的喝酒,贝贝的购物不知道花了多少银两,如果买一堆骨头,肯定我家的俩位爱犬会肚皮鼓鼓几天。
看别人的热闹,对比自己的孑然,似乎该冷清的很,其实不然。我有自己独处的风景,在月光下可以与二位佳人分享她们的恩爱,也着实的有味。
本以为写到这里就可以封笔了,因为业已凌晨。不想那个冰儿女侠如火箭一般窜上网来。我闪电般的问她缘何不睡?她回答:老公喝酒未归。看来又是一个深夜静待老汉的主。我反正白天睡昏了头,正有万倍的精力,好容易又逮住一个活的,就一通神侃。忽悠的结果,把贝贝的关云长如此演绎了一番,安在她的头上。她当然有想法,我更有想法。我打算写一篇《告诉你一真实的关羽》不知道冰儿,又会怎样的“外交声明”。
三个女人一台戏,本来立夏这一天,没什么别的不同,却因为三个女人不同的故事而显得精彩。虽然这三个女人天各一方,但她们都实实在在的上演着自己传奇,都值得人尊重。
愿她们全家快乐安康。
立夏散文 篇8
我还沉浸在春的千娇百媚里吗?时光的画轴已经忙不迭地铺开:才三月桃花灼灼,转眼清明桐花绚烂至极致,而四月末梢的风里,一树一树的晚樱纷纷落。立夏,便携带了这一季的满身花雨又归来。
立夏。夏之初始。当中有多少美妙的景致,又有多少莫名的欢喜?我只在轻轻念起的时候唇角已经扬起微笑了,还要去说孩童时候母亲围兜里煮熟的鸡蛋吗?那时候的鸡蛋不像现在这样普遍,大凡都小心翼翼地存放起来卖了买其他日用品,母亲笑呵呵地递给我们的时候真是觉得又奢侈又金贵,拿在手里,看着,掂着,好久也舍不得吃。
“立夏吃鸡蛋,石头能踩烂”,长大之后才知道这是立夏的习俗,当我沿袭着也煮了鸡蛋,剥开,哪里能吃出旧时的鲜美味道?时光却一下子被拉了回去,那时年少春衫薄,我还不曾如此感怀春逝对不对?约了伙伴,单车骑得有多快啊,乡野里到处都是我们清澈的笑,眉眼里映得的也全是喜悦,看吧:田野里油菜花已落,路边槐花开得腻人,紫藤蔓沿围墙缠缠绕绕,最喜欢池塘边的紫色鸢尾,又优雅又明媚;还有老屋前的蔷薇,粉的,白的,绯的,浩浩荡荡地沿着古旧的墙壁攀援着,绽放着,仿佛燃烧的花海,暴烈而缤纷。立夏过后的景色太美了是不是?满眼的绿,满眼的花儿繁盛,还不止啊,蝼蛄鸣,蚯蚓出,鸟儿正唧啾,流萤漫天舞。清亮极了,生动极了。
那时候的我们怎会去欣赏这样景致?只满心在田野里一天到晚地厮混,顾不上吃饭,甚至还是顽劣的。脱了鞋子,赤着脚走在新插的稻田边,田埂上留下一个一个参差不齐的脚印不说,还不时附下身说要去田里抓蝌蚪抓泥鳅。蝌蚪泥鳅没抓到,倒经常被轻轻滑过的小蛇吓得面容失色,便慌慌张张地跑开,一不留神已经狠狠地摔倒。伙伴们哪里会来扶一把啊,站在一旁,笑到没心没肺,还抓了蝼蛄抓了蚯蚓扔到面前来,仿佛不落井下石决不罢休。那一刻,哭声,笑声,不着痕迹地融合在一起,又青春又稚气。
最想念那时候的笑,明丽动人的,无忧无虑的,仿佛可以删减日子里所有的纷纷扰扰,让心作短暂的停留。黄昏时候和先生出去散步,风里滑过浅浅的暑气,不知名的虫儿伏于路边的茶林中旁若无人地唧唧复唧唧,别有一番韵味,想起稼轩有诗“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夜里的蝉声也应该如“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吧,可是,此刻,蝉声在哪里呢?我轻轻笑起,夏天才刚刚开始不是吗,不久后的某一天,它们会开始它们那盛大的交响乐的,连同“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美妙一起。
明人《莲生八戕》中“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说的也是眼前的这片茶林?才几天不见,茶树上的茶叶已经褪去了春天时候的羞涩,开始争先恐后地疯长,齐刷刷地从修剪平整的茶树上冒了出来,那一个个芽头嫩绿的,葱茏的,入眼的瞬间已是生机无限,直让人想立刻伸手去摘。难怪有谚语“谷雨很少摘,立夏摘不辍”,这一大片的茶叶,怎来得及摘?
来不及摘也要摘的是吗?那时候还没有采茶机器,大多是手工采摘,母亲总是在天还没亮的时候便下床开始准备。匆匆吃早饭,叫了隔壁的婶婶,背起茶篮就出发,那身影说多利落就有多利落。不上学的时候,我也会跟在母亲的身后去采茶。可是年少的性情哪会长久,起初用心地摘,后来什么时候开始在茶林里侍花弄草、和同伴追逐嬉戏也不知道。那哪里是采茶啊,分明是找了很好的借口出来玩吧,还去爬树,钻水,偷偷地摘酸甜酸甜的青梅吃,早乐不思蜀了。
这些记忆啊,多么鲜活,多么美好,但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母亲在微熹初露的时候已经摘了满满的一篮,而是她无暇顾及擦去的额上的汗珠。我看见的那一刻,晨光恰好映在她的脸上,连汗珠也开始熠熠生辉起来,瞬间动人极了。多年之后的今天,它这般旖旎地出现在我的回忆里,如同岁月的光。
立夏之后的夜里总有梦,平淡的光影在折叠:茶林、老屋、瓜田、水牛,草儿肆意拔节,花儿日益繁盛,有蝉鸣,有青蛙噗通跳入月光下的水里,涟漪荡开……孩童时候的嬉闹声终这样遗失在旧时的池塘边,那些对土地和自然怀有的情感,微小,却珍贵无比。
立夏散文 篇9
今日立夏。
清晨,沿行政中心前方横卧的金洲大道东行,我仿佛感受到了这座城市夏日的脉搏,韵律缓慢,不分老人还是青年,走在路上都是那么地闲适,即使偶尔有人跑步经过,无论速度怎样,心灵的节奏如出一辙,慢慢悠悠,缓缓徐徐。
在不经意间,立夏了。经过前几天昼夜交替的暖雨洗涤,从黑暗中走出来的沩城,在阳光的沐浴下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这座经过一晚休整的城市,又开始信心百倍地面对新的一天,为欢娱所有来到这里的人们抖擞精神。
右转宁乡大道,直抵江边。沩江,这条蜿蜒曲折日夜奔腾的母亲河,是一首永远唱不完的骊歌,每时每刻都在流淌着或绿或蓝或透明的美妙音符,随阵阵轻风拔动起沿江两岸,垂柳展肢,香樟伸腰,繁花摇曳,芳草起伏,亭台精巧,楼榭别致……一切的一切犹如婀娜少女,亭亭玉立,舞蹈蹁跹,仿佛都在为这首迷人乐章欢呼雀跃,陶醉呻吟。
沩城是一座古老而又新生的城市,如星耀般点缀湖湘楚地;沩江是一条迤逦而又壮阔的江河,若玉带般穿行城市中央。如果可以,请允许我从此停驻时空。
柔和的太阳从高空散射下初夏的光芒,给了这座城市一个温馨的拥抱。街道上,车流闪银如梭,路人披金如织;花坛中,行道树吐绿绽新,摇翠撩云,还有那丛丛团团的粉红、洁白、淡紫……百花争艳,万卉竞妍。盎然意境如诗画,让我情不自禁,忘返流连。
期待吧,在激情的日子放慢脚步,安逸淡泊;在热烈的季节舒缓生活,从容坦然。无须怀疑燃烧的岁月,沩城最美丽的日子终会在盛夏,解除束缚,强势昌隆。
很好,今日立夏,丰腴的赞歌不会遥远,不再无期。
立夏散文 篇10
记得小时候,除了喜欢蚕豆的各种家常吃法之外,小孩子们还特别喜欢一种游戏―抓上一把碧绿的嫩蚕豆,再拿一盒木柄火柴,就能做出胖头胖脑、憨态可掬的小人小马。这种孩童间的游戏,和灶台间爆出的炒豆香味一起,成为最美好的童年记忆。
而在江南一带,人们习惯在立夏前后吃它,久而久之也习惯性地叫它“立夏豆”。这种看上去再普通不过的农作物,却拥有悠久的历史,也在华夏大地上衍生出了各种各样的吃法。
按《太平御览》的记载,蚕豆是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的豆种。早在那个“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年代,有那么一队不畏风霜的使节,远涉大漠完成了被后世誉为“凿空”的壮举。而张骞通西域的收获,除了政治、军事、文化领域之外,农业也占据了一席之地―不止蚕豆,相传葡萄、苜蓿、石榴、胡桃、胡麻等物都是经由那一场远行来到中原大地的,历经千百年,依然活生生地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之中。
蚕豆,又称胡豆、佛豆、川豆、倭豆、罗汉豆。在大多数种植地,它是一年一熟的作物,少数地方则是两年一熟。至于“蚕豆”这个名字的来由,《本草纲目》是这样解释的―“豆荚状如老蚕,故名蚕豆”。而《农书》则称之为“百谷之中最为先登之物”,因其蒸煮即可食,又可代饭充饥。
蚕豆入口软酥,沙中带糯,柔腻适宜,美味可口。这样的东西无论当小菜吃,还是当闲食吃,都有多种吃法,可煮、炒、油炸,也可浸泡后剥去种皮做炒菜或汤。江南人对蚕豆可以说情有独钟,在鲜蚕豆上市季节,常拿来炒咸菜,做夜开花羹,烧笋丝汤吃。早在清代,祖籍钱塘(今浙江杭州)的著名文人袁枚便曾在《随园食单》中记录:“新蚕豆之嫩者,以腌芥菜炒之甚妙。”在端午节,有的还拿蚕豆来煮糯米饭,称为“蚕豆饭”。而福建一带,据说还视蚕豆为上等滋补品,身价远在桂圆之上。
嫩嫩的蚕豆适合连荚炒,只要掐头去尾抽筋,再折为两截就可下热油锅炒了。连皮的吃法营养丰富,而豆荚的软嫩和豆粒的沙糯口感不同,吃时别有风味。
去荚带皮的蚕豆,则需要先入沸水锅中煮熟、沥干水分再炒。这样炒出来的蚕豆入口鲜香、软烂适口,在四川称为“烩扒胡豆”。另外,把煮熟的蚕豆捞出沥干,加入盐、酱油、蒜泥、红油辣椒、花椒、味精等调料凉拌,也是不错的吃法。这种“蒜泥蚕豆”蒜香浓郁、味美可口,是佐酒下饭的极好伴侣。
除壳去皮的蚕豆瓣能做的菜更多。不仅可做金钩焖豆瓣、火腿蚕豆、鸡茸蚕豆等宴席菜,还可与酸青菜同炒,与海米、豆腐同炖做家常菜。特别是蒜苔与豆瓣的搭配,青蚕豆碧绿如玉、蒜苔青翠欲滴,因此有别名叫作“青蛙抱玉柱”,是相当有名的菜品。
配酸菜,可煮成开胃好汤;捣泥做成饼,则可和椒盐搭配成为美味点心。人们还常把蚕豆瓣掺入糯米粉做成粑粑,既可当菜,又可当主食……
至于风干后的干蚕豆,烹制方法也很多。用锅炒熟干蚕豆,然后放入用盐、酱油、醋、蒜片、葱花、花椒、鲜红椒、白糖、茴香等调料加开水兑成的汤汁中,渍软而食,是别有风味的家常菜。有人还爱把浸软蚕豆的开水换成醋,对提振食欲大有功效。
而说到“闲食”的做法,就更加花样百出了。比如鲁迅先生笔下的茴香豆,让没去过绍兴的很多人都对这种下酒佳肴心向往之。如果把干蚕豆用开水泡胀发软,放进锅里稍微煮一下(这是因为煮后油炸更容易变酥),炸后沥油拌入白糖、辣子粉、花椒面,就成了香、酥、脆、麻、辣、甜、咸诸味俱全的怪味豆。而不经煮就直接油炸,把皮炸裂,就成了兰花豆。兰花豆的豆皮褐似玛瑙,豆瓣黄似金子,油光闪闪,香脆可口,可算是色味俱佳的小吃了!其他如上海城隍庙五香豆、浙江慈溪的三北盐炒豆以及蟹黄蚕豆瓣,都是大受欢迎的零嘴儿。
其中三北盐炒豆更因其炒法特殊而松脆可口,堪称一绝。浙江慈溪一带的土地多为咸田(海涂演变成的土壤中盐分较重),地里种植的不是蚕豆就是棉花。在每年蚕豆成熟的季节,许多人家把蚕豆既当菜吃,又当饭吃。当地的盐炒豆,需盛入竹篮中,每天用淘米水淋上一次,连续淋7天再放入锅中炒。据三北当地人说,炒三北盐炒豆需有专门的场地和工具,不然,炒到最后锅内只剩下食盐而不见蚕豆―蚕豆都蹦到锅外去了!
当然,除了干蚕豆,青蚕豆也可以烤着吃―把刚摘下来的豆荚剥开,取出蚕豆,一颗颗串在细竹签上,放到火上边翻边烤。当青蚕豆烤得发出“嗤”的一声、裂开一条缝、变焦黄散发清香时,就可以取下来吃了!和干蚕豆的各种做法不同,烤青蚕豆通常是不加任何调味品的,单凭本味就已越嚼越香。
这些都还算“常规”的吃法,不那么常规的还有蚕豆粉,用来拌饭吃味美无比。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江浙很多地方还有专门卖蚕豆粉的小贩,走街串巷地叫卖,5分钱一酒杯,特别受小孩子欢迎。
在云南保山一带,还有一种被称为“透心绿”的蚕豆。这是一种特殊的蚕豆,因富含花青素、叶绿素等成分而呈现出“白皮绿籽”的特点。其所含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较一般蚕豆高,且有纯香回甜的口感,因此被当地开发用来酿酒,也颇受好评。
川菜烹调中常用的豆瓣酱,则是蚕豆脱胎换骨的产物。以鲜红辣椒、蚕豆、食用盐、面粉等为原料发酵酿制而成的辣酱,其味鲜、香、辣互相争鸣,川菜的味道如此独特,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得益于这种奇妙的调料。
当然,虽然蚕豆美味又花样众多,也不是毫无缺点的。首先,在中医理论中,它“性滞”,多食容易使人腹胀,因此脾胃虚寒者不能多吃;其次它也不宜生食。对于部分人群来说,它含有的某种成分可能会导致过敏甚至引发“蚕豆黄病”。取其利好,避其弊端,这也是爱好美食的人们必须注意的。
立夏散文 篇11
原来今日是立夏。想起我的立而夏,却想不起那日志里写了什么。
第一次在早上散步,雨后的操场很干净,空气也很干净,心情也跟着干净。下雨也没关系的,像昨天那样的日子。
拉紧窗帘凌晨三点才入睡,十点起床,收拾东西离开那个小窝。抱着爽送给李红的熊公仔睡觉真好呢。找不到饭卡然后去吃了点不麻不辣的麻辣烫,就像吃不酸不辣的酸辣粉一样有点不好意思,而且自己一个人吃味道都不怎么好了呢。
回到学校直接去了教室。一点半上课,下雨天我就不想先把电脑拎回寝室了。然后Lussier来了。然后就没人来了。他说,早上的课很多人的呢,现在有点失望啊,再等几分钟,他们不来就给我上课好了。打电话问娟娟怎么没来上课,得知下午放五四青年节放掉了,都不用上课。觉得好笑,还好我也没收到消息,不然剩下我们可怜的Lussier被放鸽子。学校的通知不到位啊,哎。
用我蹩脚的英语,跟他解释是怎么回事。然后他跟我讲他本来上课打算讲的大概。然后闲聊。虽然我应和的太少,不过还是听懂了他在讲什么。夸我的眼镜很适合我的脸型,说他自己从前也带眼镜,视力也不好,现在是晚上会戴眼镜呢。不知怎地聊到的,视力,身高,学汉语,学英语,中文名,肢体语言,表情,学校,独立,家庭,紧张同时也兴奋,尽力去表达着自己想说的话,这才觉得原来英语这个工具还是能被派上用场的,可惜呀,荒废了三年,英语就差到自己都不敢相信了。
其实其他的也一样呀,任何东西一旦被束之高阁,就没有实用的价值了。好东西不能只当纪念品,关在橱窗里会渐渐被遗忘的。好的关系,也不能一直保持原状不去偶尔联系一下,空间里去年今日总会使我想太多,大学三年里,初中高中还保持着紧密联系的,也就那些个最好的朋友了,劲、荣、梁,卓、鱼、风信子,俏妹妹,这些个人,看来以后都会相互关心的了吧。也有些朋友,淡淡的联系,写写明信片之类,世界就变得更温和了。
兴奋到一定程度,延续下去是对着电脑8个小时头晕脑胀还是很兴奋。更新日志,和朋友聊天,一个女孩子谈恋爱了,考拉学长也有女友了,下雨天里全世界都变成了爱河,转个念头去催促姐姐老大,什么时候结婚给我吱一声不然我赶不回去送嫁,逗得她一脸恐慌吧。还真的给她来了个征友启事,我一本正经地写,倒也博得满堂彩,外人看来应该很好笑吧,我也有一点点搞笑因子的嘛。打字打多了觉得速度也提上去了。好好的书桌不用反而坐着我的小板凳把床当桌子用。一边听歌一边唱也是傻不拉几的。什么时候我才不再这么疯疯癫癫呢。各种思绪混在一起就算混搭风了吧。惹得指定人可见的空间也有过百的访问量。体温还算正常,脑子也没有烧坏掉嘛。
这样的我,怎样都比看剧的我正常吧,那才叫停不下来的节奏,虽然那也让我很阳光、正能量十足。实在不能说自己怎样正常怎样非正常,大体上一致但很多时候感觉到的东西不同,感受也很不同。每次强烈的时候都以为自己是这样的,下一次又反证掉。
故事来自生活与幻想,生活不完,幻想不灭,故事也就没完没了。
没什么不好。
立夏散文 篇12
又到了五月份了,天气渐渐变得较热,看着同学们、老师们将身上的外套脱去,只着一件单薄的短袖,我不经想起了重庆,立夏了。
我从小生活在重庆江津,那是一个好地方。冬天不算冷,从没到过零摄氏度以下,我还没有见过那里下雪呢。春天是一片绿,可以看见到处的树都长出了新的绿叶,伴随着娇艳的花。夏天却是最磨人的,几乎每天气温都有三十七、八度吧,有时甚至到了四十度左右。生活在那里的人,没事可是不敢随便出门的,整天在家里享受着空调的沐浴。我估计所有生活在重庆的人都感谢发明了空调的卡里尔吧。
江津滨临着长江,几乎是被长江包围了大半个城,所有的人们都非常热爱长江,每逢有什么活动,都会让参加的所有的人都合唱一遍《长江之歌》。江边有一条又长又美丽的滨江路,而我家就在滨江路旁,站在窗、阳台上,都能一睹长江的风采。
我很爱重庆的夏天,虽然热,却给人一种不凡的美感。早晨一般都是有雾的,或浓或淡,只能看清眼前的东西,稍微远一些的车子、房屋都是看不清的,最多能看见进处几团模糊的身影在移动,再远一些,就看不清了。本想要抓一把仔细瞧瞧,却又抓不住,张开手就散了。上午八、九点钟的样子,雾渐渐散了,太阳才缓缓地从江对面的小山升起,房屋的影子映在地上,穿过去就像进了空调屋一样凉快,窗户上都闪着金光,抬头就能看见几束光束透过云彩折射到江面上,光彩夺目。中午,大街上都找不到一个人影,车辆也少得可怜,每家的遮阳布都紧拉着,生怕家里透进一丁点阳光。走到阳台,连地上的那几块瓷砖都被晒得发烫,感觉自己都快变成烤红薯了,赶紧到冰箱里拿一支雪糕消消暑,透心凉啊,爽!晚上的温度显然比白天低了不少,但仍旧有三十几度,此时津城里的人们都会去滨江路上散步、乘凉。走在滨江路上,能感受到从江面上吹来的江风,清凉的,连柳枝亦为它起舞,被它倾倒。柳树边的长椅上、树的边台上都坐着闲话的老人。长廊里是最凉快的,但也是蚊虫最多的地方,在那里坐上一小会儿,人们白皙或黝黑的皮肤上,就多出了几个毒蚊子留下的指甲大小的印记,看起来怪吓人的。是不是还从江面上传来几声夜晚行船的号鸣,总是悠长的。
立夏了,重庆又该热了吧,那里的人们还是与平时无异,那我,有多久能再次回到江津?
立夏散文 篇13
空气渐渐开始浮躁,充满不安的因子然后渐渐溢满,然后,夏天到了。
虽然不是满池荷花笑的摇曳生姿的炎热,也没有夏蝉百无聊赖怏怏唱歌的热闹,终究还是需要或百褶裙或简单短T恤来装点的。这个时候的夏天是不需要勇气的,一把小阳伞,一双单鞋,或是一顶帅气又不失文艺的帽子,就可以踩着一路或开的正艳或几近凋零的红红绿绿,去冬天不愿意去怕冷的山顶,看看初夏第一缕阳光。
红艳艳的西瓜和黄澄澄的菠萝,还有那些不论何时都不会溜走的果子静静在这个季节出现在大街小巷,在某个阴凉下愉悦一些浮躁的心。
原本还有星星点点的花斑驳在绿叶里的各种藤条也开始心无旁骛的生长,尽量把阴凉拉的大些,好让那些被阳光包围久了开始躲避的身影。
昨天才看到开了一朵的月季,带着粉色羞涩的表情,今天无意经过,竟然满满一眼,高低不同,形态恣意,全都施施然活跃起来,一圈圈围着绿色旺盛的草地旁若无人的各领风骚,连带着旁边绿得正好的长廊一起,让人心情蓦地少了炎热。
一直嫩嫩的柔软的摆动的杨柳,已经不再用弱柳扶风了,满树满树的叶子,狭长,挤在一起,阳光投在地上的影子便成了很大一块阴影,随风起舞时,斑驳一地。
在春天还是暖黄色的阳光变得凌厉起来,连带着吹来的风都带着丝丝火气。正午,睡眼朦胧的时候,就算撑着伞,也怕一不小心撞在树干上,惊得叶子摇晃着脑袋,似乎惨不忍睹。
开始喜欢一碟泡菜,一小碗粥,即便是饿的发慌看到冒着热气的东西也会开始忧愁,这是夏天的味道。
立夏散文 篇14
立夏时节,阳光充足,雨水充沛,温度适宜,万物生长。春天的姹紫嫣红已然退去,生命之绿粉墨登场。春花的曼妙轻佻固然有趣,夏绿的健壮豪情更能让人激动。
绿,自然界的看家底色,四季轮换,绿意多变。春绿,青涩;秋绿,混杂;冬绿,暗淡。夏之绿最纯最浓最富最炫最有激情最有力量。
立夏乃夏之初,此时的绿更为饱满,层次更为丰富,在艳阳照耀下,流光溢彩,绿意豪泼。像是植被生灵忍不住溢出的喜悦,生动的淋漓精致。
大树小树,绿发盖头,碧光粼粼,忘我摇曳。那是太阳与风儿的争风吃醋。见太阳与片片叶儿之间忘情逗趣,风儿坐不住了,也想揽一把绿色入怀。殊不知,人家在谈笑间正在进行着生命的光合作用。
绿绿的草坪,大片大片,其豪气不输蓝天。你的蓝来自海洋的施舍,而我的绿来自生命的执著。
整齐的芦苇新杆,自水面排排抽出,展示绿之立体,绿之气度,将陈年枯叶轻松吞没。完成了生命之传承,新绿之使命。
立夏之绿最有内涵,绿叶尽情的吸收着阳光的能量,为一年的储备打下坚实的基础。夏绿绿得是否恪尽职守,秋天会给出答案。
立夏,这漫山遍野的生命之绿啊,真想大舀一瓢,来一场绿的淋浴。从头到脚,从内到外,彻底侵染,大彻大悟,也变成天地间一片绿绿的禅叶,全心修度。
立夏散文 篇15
今早起床打开手机,屏幕上赫然醒目出现了“立夏”二字。顿觉时间已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时节悄然到了“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的时节。而今天天空也是异常给力,一改过去几日的阴沉小雨天气,变得晴空万里,给今年的夏天来了一个美好的开端。
抬头望去远方,那碧蓝的天空犹如白皙无瑕透出淡淡红粉少女的微笑。而在天空和山顶的天际交汇处夹杂着几朵看似有或似无的白云给本就的美丽的天空增添了美感,好似那“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少女时而让你看见微笑,时而给你遐想的空间。这样的天气,不得不说是每天良好工作的开端。
我是喜欢带上耳机听着歌,生活在自己世界里的人,听着《光辉岁月》,看着天空的“微笑”,嘴角在不经意中微微上扬,心中有增添了几分自信,人于年一样已然有立夏,而母亲是我人生夏天的开端,都说天下最伟大的爱是母爱,在大学毕业后的大半年时间里,我自己也有了深刻的体会,曾经的我,梦想去走到每个天涯海角,看一看世间的繁华沧桑,现在看来是多麽的年少轻狂,当初的多少个梦想正在醒来。
我母亲只上过小学,没什么什么高学历,没有殷实的家庭背景,有的只是自己一双略有老茧的双手和在这个本就艰难的社会永远只知道低头苦干,而形成了略有佝偻的背影,年轮的记忆已在我母亲的白头和皱纹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母亲已经在岁月的蹉跎中慢慢老去。
我是一个很怀旧的人,总是觉得记忆才是最好的,由于自己没有就近就读高中,所以一个人十七岁开始在外地开始了求学,打拼的生活,每年回家的日子也是屈指可数,可以说从那时开始,和母亲的交流大多存在于电话中,而以前每次电话,母亲都是那样的坚强,没有说过一句话难过的话语,也从没有埋怨过自己的苦与难。所以在我的记忆里,母亲是一个坚强而有自信的人。
最近几个月由于母亲生病,我和母亲的交流开始多了起来,短短的几个月可以说变成了最知心的朋友,也是这段时光让我真真正正的了解了我母亲,也让我在忙碌的生活工作中,找到了童年的记忆和非童年的生活。还清楚的记得母亲第一次哭的场景,也是在电话里,那是在母亲做完手术后的第十五天,因为请的假期快到了,必须返回工作的地方报到,在离开的几个小时后,我向母亲打电话报去了平安,电话里母亲只是要我上班好好表现,我本来想报了平安,挂了电话去报到,可在最后母亲主谈和我到了的病情,母亲一个人在电话的那头哭了,却没有了的其它的言语,我懂母亲哭却没有言语的含义。
能说出来的,未必是太在意的;能写出来的,其实是可以放下的;存在心里的,才是欲罢不能挥之不去的,只有心里的东西,让自己懂的也最深,年有夏,人亦有夏,母亲,您的儿子已经长大,无论风雨,无论坎坷,我定会在乌云散去的第一时间,将阳光的温度洒向大地,让在我心里的人,感受到“阳光”的温度。
立夏散文 篇16
立夏,是春之结束,夏之开始的标志。但是你看这大自然,百花争艳、柳絮飘飞,仍旧是一派姹紫嫣红的春色!可是,这立夏分明又在告诉人们,春天就要被夏天取代了,大自然将会是另一番景致,同时也会给予我们其他季节不能有的美味。
立夏吃蛋是家乡的一种风俗,人们认为蛋形似心,吃了就能使“精气神”不受亏损,安然地度过炎热的夏天。
记得儿时,谷雨刚过,母亲就开始为立夏作准备。那时家里的口粮少,家禽就不敢多养,只有几只下蛋的鸡。平日,母亲都把积攒的鸡蛋卖了,换回生活必需品。而这时,母亲却表现得非常坚决,一个鸡蛋也不卖,怕到立夏那天我们没有鸡蛋吃。立夏前后,天气渐热,鸡蛋不能久贮,母亲只好把蛋腌渍在盐水里使其不变坏。当看到咸鸡蛋腌有满满的一盆了,母亲的脸上就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立夏那天的早晨,母亲先用新鲜鸡蛋给我们煮荷包蛋。雪白的荷包蛋,盛在洁白的瓷碗中,晶莹剔透,像朵朵含苞欲放的雪莲花,散发出一股清新的香味。荷包蛋还没吃完,母亲就又发给我们几个煮熟的咸鸡蛋,这种蛋,香味好,可口。在艰难清苦的日子里,有这么好的东西吃,立夏实在是个想起来就让人觉得温暖的日子。一个个红心的蛋黄,不惊艳,却闪耀着母爱的光辉。
立夏时节,气温渐热,农事也繁忙起来,为了能有充沛的体力应对高强度的劳动,因此需要吃些补品,以增强体质。而在农村,称得上营养品的就只有鸡蛋、鸭蛋。其实,母亲为了这个家操劳着,立夏更应该多吃些蛋,然而她往往却让给了我们……
立夏是季节的一个片段,更是母爱的一个画面。许多年过去了,想起母亲,想起立夏,就有一种清新的蛋香在空气中飘散,在脑海里萦绕,让我久久回味。
立夏散文 篇17
春天似乎还在将来不来,不曾想今日却就立夏了。
我在北京。
晨起,杨了许久的沙尘,金贵的雨滴在这干燥的大地上含而不落,虽然谈不上洋洋洒洒,却让我惊觉嗅出了一些春天的气味。嗅觉今年似乎迟缓了好些。
春夏秋冬,阴晴雨雪。往前我对这一切总是有着异于常人的敏锐。或许,这一年的春天我闯南走北去了很多地方,许是风尘仆仆的旅程将我蠢蠢欲动的心情潜了下去,在印象里我并没有赶上几场春雨,更别提一场夹杂着风声雨声和叶片青葱往外冒的交响乐了。
我是南方人。南方的春季多雨。我总是对那故乡的雨有着无止境的缅怀。
春雨似乎是最早带来春意的,在漫山的花开草绿之前。每到初春将至时节,下午呛锵几声滚滚的春雷,春雨便簌簌地落了,并未到黄昏时分,雨中的日色却深沉得如同傍晚,初春的风尚带几缕凉气,泥泞里的行人就越发裹紧了衣裳,加紧了归家的步伐。若是再下得一小会,乡下的小道上便有涔涔的清溪流过,沟涧两边的青草越发得到滋润,跳动的绿就在行人的脚边斜溢出来……这时候,山花也就要开了。每当行人匆匆的赶回家中,雨停了,天边多出了几片晚霞,红黄的颜色,仿佛你所见皆是幻象,屋檐的雨水未干,有一搭没一搭的嘀嗒着,多少的浮躁就在这洋洋洒洒的春雨里告一段落……这,便是白日的春雨了。
夜间的春雨可就大不一样了。多少场春雨发生在孩童的睡梦间,滋长者他们香甜的梦,想我直至今岁,依然渴望春雨作陪,想必就是年少种下的不解情愫吧。总有惆怅难诉的大人们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在风声中听见雨滴沙沙的声响越来越大,你听——窗外春雨打在芭蕉上的声音,打在梧桐上的声音,打在竹林上的声音,以及到后来雨势渐小从屋檐回落到屋前檐沟的声音……也许多少刚刚还揣抱在怀的忧愁就已不见,心的跳动就被这清脆的雨声勾了去,缱绻一丝柔情,缓缓地安详地入睡。总是下了大半夜的雨,天亮即停。第二天一大早,推开门,满院子的橘花就开了,和着泥土的芬芳与青草的气息,深吸一口,远眺对面的群山,雨后的残迹还在,到处还是湿润的,群山的半腰处薄云笼罩,仿佛置身仙境,今天便又是崭新的一天了。
记忆中的春天便就是以春雨开始以春雨结束的,虽然没有赶上第一缕的春意,在茫茫的北国感受到春天最后的雨声也算没留遗憾。
夏天终于还是到了。
立夏散文 篇18
早晨起来,爱人在桌子上摆好三碗鸡蛋,蓦然发觉,立夏来了。
走到窗边,一阵微风袭来,已然没有初春时的料峭,带着微微的凉意。不一样的还有山上的颜色,当初的嫩绿仿佛被哪位画家涂上的墨绿的粉彩,看上去沉甸甸的。
“懵懵懂懂,清明播种。”到了立夏,便是插秧的季节。小时候,早上从秧田里拨秧回来,桌子上便能见到一碗咸蛋。乘好饭,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格外烫手,顺手将蛋往桌上一敲,咸蛋便站立在自己面前,表明这个蛋归自己所有。吃了半碗饭的时候,拿起冷却的咸蛋,轻轻地剥着蛋壳,桌子上便响起咯吱咯吱的响声。整个咸蛋被一层薄薄的外衣包裹着,撕开薄膜,便见洁白光滑的蛋白,香味瞬间扑鼻而来,忍不住咬上一口,咸味和香味迅速充盈口腔。剥到一半,便用筷子悉数刮入碗里。蛋黄因势滚了出来,金黄金黄的,引人生涎。妈妈见我对蛋黄垂爱,常将自己碗里的蛋黄夹给我,我也将自己的蛋白分成两半,“还”一半给妈妈。
有的时候,立夏没有咸蛋吃,妈妈就煎荷包蛋给我们吃。随着年龄的增长,家里的生活慢慢变得殷实,碗里的荷包蛋的数量也多了起来。读初三那一年,妈妈煎了九个蛋给我吃,馋得一旁的弟弟泪水打转,我以吃不掉为由,分了三个给他,弟弟才破涕为笑。煎荷包蛋也讲究方法,一是要有足够的油,确保鸡蛋打入锅里后被油包围;二是火的大小要合适,大了易烧焦,小了煎不大;三是眼神很重要,看着底层结皮了,用铲子将鸡蛋翻至另一面,煎成荷包形,两面煎成嫩黄色便可捞起。蛋黄是半生熟的,据说这样营养价值更高。最后自然要放入姜丝去腥,煮成蛋汤,再将煎好的蛋放入汤中煮几分钟,荷包蛋便可以吃了。每次我看妈妈煎荷包蛋都是一种享受,时间长了自己也学会了,以至一个人在家不知道吃什么菜时,就自己煎荷包蛋吃。
荷包蛋和感蛋的口感不同。因为油炸的缘故,荷包蛋的蛋白更有韧劲,咬一口满嘴是油炸的香味。蛋黄被煎实的蛋白包围,一咬就会流出,将蛋汤染成黄色。荷包蛋的盐份入味不深,所以吃起来的时候,一般是吃几口荷包蛋,再喝几口蛋汤。
虽然立夏还有诸如不能坐门槛之类的习俗,但我唯独对吃鸡蛋印像深刻。有一年妈妈来到我家,适逢立夏,我煎了几个荷包蛋,居然被啧啧称奇。
爱人在我的影响下,也成了煎荷包蛋的行家。以至平时不知道吃什么菜时,她便煎上几个荷包蛋。还说:“荷包蛋又香又甜,味道确实不一样。”
她肯定不知道,正是这不一样的香甜,伴我一路走来。
立夏散文 篇19
生活也许是个背景,我们都是戏子,似乎这一生都在演绎着一段悲欢离合的故事,然后散场结束,走了观众,唯留下还在故事中的我们
印象当中初夏就像一团泡沫,在阳光下变幻着各种颜色,漂浮到空中,灿烂得像绽放的烟火,盛开过后遁影无踪。我喜欢春之岁末夏初的味道,季节的交替美得不可比喻。连职大是没有春天的,仿佛一夜寒冬天明已然夏季。湖畔的桃花映面红,转眼间又落了一地,春去春来不曾留意。
习惯了风的肆意妄为,夏之初平静得很是温馨。湖边的草地被踏出几条小道,不知是我们应了鲁迅先生的那句话,还是那句话成全了我们。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多雨的季节,密雨编织的梦,清新的空气令我心旷神怡。远处的山云烟缭绕,像极了人间仙境。传说中的东海便是在此吧,孔子第一此来的时候这里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所谓的蓬莱岛又或许是如今的玉女峰。
天空泛着青灰色,我仿佛听见遥远处的鸡鸣声。一如小时候,在雨中不觉冰冷,反倒是温热。我想起了我的姐姐,想起了儿时的那些玩伴,想起了每一个午后也会有鸡鸣。从前的一切都是美好,我不由的笑,像前些日子温润的夕阳,无限好!我想起雨天弥漫人家的炊烟,想起竹板架上青瓦红砖,想起雨点落地漾起的一圈一圈,想起门前的雨帘,望着它出神,想象着以后编排着或许的人生。我想我定是不平凡的,学着大人们的样子唉声叹气,以为如此便会注定成就一番大事,而经年之后却希望自己能像那时一样无忧无虑。
换掉单薄的衣服,立夏还没之前那么热,清凉如梦,每天去窗台看日出,一如日落,别有一番情致。是夜,我也会端详星空,“深沉的蔚蓝,掖藏着我的梦。”许多年前我便许下的。
命运交接或许可以在每一个季节,然而各奔东西却往往是在毕业,伤感、寂寥无奈提前了一季。想起了一些人一些事,我不想用“纠结”形容我的心情,每次我都用文字渲染在纸上尽洒情绪,渐渐平息那份起伏与伤痛。渐远渐无的感觉随着岁月的推移抹平了一切,有些东西却永远深刻,忘不掉便留着吧。嘴角不易察觉的弧度嘲笑自己的可悲,少年不识愁滋味,而今我举杯,自斟自醉。
夜的凄凉,曲子的忧伤,立夏未夏,关上窗。连绵了几日的阴雨,在南方或许这叫做“梅雨”。凭栏而望,听出神的自己仿佛已消融雨中。我想起了《江南雨季》,也是在这个时候,有个女孩伴在我身边,我说我在看伞寻找灵感描绘一个像许仙一样相遇的断桥边……她说写完要第一个给他看,我没有做到她也不是第一个看的人,那首词成全了我们分手。也许是因为我说过把答应她的都做了,我便会放手还她自由,于是一切都那么顺理成章,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
“真正的解脱不是逃离躲避,而是用心去感染。”这是一篇写在雨天的散文,又是在夏季。关于冬天的镜头我只记得天亮,推开门院子里白茫茫的一片,只有我和母亲两个人,我不知道为什么小时候的记忆里没有父亲,也不记得姐姐们去了哪里。春天,我流连于花海,沁人的香,还有翩翩蝴蝶,那时的快乐!秋季的场景——昏黄的天空,呜咽微凉的西风,再过几日便有了霜降,槲叶落山路,我在寻找人迹板桥霜。时光冉冉,过去的总不依旧,小学早已破陋不堪,阴凉的地面铺了一层苔藓,曾经的我们欢声笑语,折叠的纸飞机飞去了哪里?
立夏未夏,我躲在这个季节里,回味过去,像一位沧桑的老人审视自己的一生。太多的故事镌刻在三年之旅,结束并不结局,很多人都还有着联系;渐远并不渐离,我们像极了风筝,手中的线永远都不希望它折断。我们是比风筝要自由的人,不管世间如何变迁,我们都相信会有那么一天再相聚,或许还会分散。人生的使命让我们无法在每时每刻都有交点。闲暇之余我们会想起彼此,想起很久都不曾翻开的回忆,嘲笑自己当初的不堪一击,也会为自己的成长感到欣慰。会怀念起某一个人,他让我们笑亦或哭,也有那么一个人或许在我们的印象里销声匿迹。想起了一段插曲,让我们至今还会捧腹的笑或者深沉、伤心,甚至尴尬。想起头疼我们又让我们头疼的老班,想起每一位教导过我们的老师。想起再也不会有的遇见,想起那个仍旧留在心底的一面之缘……
三年仿佛一直都在狂欢,只在临别前的初夏变得伤感。拍完了毕业照,高考逼近,浮躁的心在相互慰藉的回忆录里得以升华,让我们看上去无所忧虑,暗地里却承受着日子为数不多的煎熬。我们都知道现实没那么美好,彼此还在真诚的祝愿祈祷。
在那个季节里没有我,对每个问我的人说:我不想留下什么也不想记住什么。绝情得让人心寒。
写了这么多,也许我才是一个最容易被遗忘的过客。不同的地域我走进了他们的世界,又匆匆离开没有带走一片云彩。我常常说那里不属于我,孤独的来孤独的去。看着街上慢慢变得荒凉,我还在路灯下守望。
蓦然回首时,夕阳如画,仿佛隔了半个天涯。余辉映红了天空,传神的幻象,闭上眼如痴如醉,耀眼的光芒我不再奢望……
雨下得淋漓,湿了画意,伞下的你教我如何起笔。呢喃轻语,想起江南雨季。立夏如烟,望天上云卷云翻,世事难料、情字怎解,轩阁听雨、漫透离愁,一时深秋,寂静了水赴东流。引一弦伯牙曲,远离尘世喧嚣,自许得半世笔墨,醉酒当歌,浪迹天涯,独自寻觅解脱。孤星伴月,转身长叹“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与谁弹?”
我想沉睡,想醒来已是另一个朝代,想做一场幽长的梦,以为醒来什么都是风平浪静,然而梦又是那么真实。好想转身到古代凄凉的战场,硝烟四起,千军万马我独闯。嘶鸣与残杀瞬间变成荒草枯黄,秋风萧瑟,不忍心就落泪了,热血的儿郎怎么就那么多悲伤?我像将军一样观望着无尽的沙场,出鞘剑的狂妄,却又无声无响,永远伫立在古道上,遥望,那一轮似血残阳!弯月如钩,留不住繁华青春,空等了一生,千年的琵琶曲轮回出谁的痴情。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苍凉的意境,有如昭君的回眸倾城,千年一梦,思乡成了花冢。想起荆轲临别前吟唱的风萧萧兮,易水送别竟成了诀别;项羽自刎乌江一挥剑染红了江面,中军帐里虞姬虞姬奈若何?
发丝拂动过往风声,恍若从梦中惊醒,在窗前伫立了良久,凝望着雨,脸上丝丝凉意。天空依旧浅淡的青灰色,隐约了连绵的山。我伸出手感触落在手心的温凉,不禁想起阁楼上,何人共剪西窗烛?一夜听雨,故事斑驳陆离,整个世界唯留下淅淅沥沥……
立夏散文 篇20
待到那淋淋漓漓,淅淅沥沥的江南阴雨开始低语时,人们就知道,立夏到了。
南方江淮之地的阴雨可以让人十几天见不到太阳,云雾缭绕的大罗山,迷迷蒙蒙的烟雨不禁让人迷醉。一场新雨过后,婉约柔美的江南水乡偷偷地露出了面纱下的一角,叫你和迎面而来的蓬勃花香、叽叽喳喳的小鸟撞个满怀。当潮润润的雨水在骄阳的照耀下映成一道彩虹,家乡的老街老巷整天整天得飘来阵阵茶叶香,那些小贩们便了然是时候去叫卖茶叶蛋了。
在我的家乡,立夏之际有吃茶叶蛋的风俗,俗话有云:立夏吃只蛋,气力大一万。时至今日,城市里大多闻不到茶叶香,只有每天下午放学时会有小贩在校门口叫卖,但是时代变了,物资已经不再贫乏,曾经是奢侈品的蛋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小贩来了几次后见生意冷清也就又走了。但是在乡下这又是一场不一样的画面,那里仍然保留着过去的风俗,那里的茶叶香从来不曾被历史的风吹散、被科技的浪潮冲淡。每年立夏回奶奶家,村子里那才叫阵阵飘香呢!各家各户全员出动,挑拣青壳鸭蛋或是红壳鸡蛋,用老树根带梗子的粗茶叶片来焖煮茶叶蛋,再放入酱油、茴香、盐,看着蛋壳慢慢变红,第二日便可吃了。立夏是一年的农忙之始,插秧、种田,各种农事都等着男人们。那时鸡蛋可是高级滋补品,所以人们相信立夏吃了茶叶蛋的男人可以增强体质,小孩子在下一年也可以抵御冬季寒冷。茶叶蛋香也就这样飘了一夜,风中飘散着的不仅仅是茶叶香,还是一村人对力量、生命的敬重,对来年、对未来的期待。
吃过茶叶蛋,就要称人了。要说到称人的来历,就要说到三国时的蜀国皇帝——-那个著名的“扶不起的阿斗”。阿斗虽然没有什么本领,但有孟获立夏秤人之举,晋武帝就不敢欺侮他,日子也过得清静安乐,福寿双全。这样的传说也许与史实不符。但立夏秤人能够给阿斗带来福气,人们也希望能给他们带来好运。立夏那天大人们早早地在村前的大榕树下拉起绳索,吊起了一杆大秤,村里的孩子们排好队一个个从踏凳跳进大秤中,双脚悬空,孩子们用期待的小眼神盯着大人,想着自己今年又壮了,希冀大人们夸自己一句。农业社会人们都崇敬强壮、力量,这样可以带一村人过上“清静安乐,福寿双全”的桃源生活,所以以秤人向上苍祈求赐予好运,保佑后代可以世世代代地延绵。
称完人后,孩子们聚在一起,摘下脖子上装在五彩绳带里的鸡蛋鸭蛋,开始互相撞击争斗,拄蛋比赛开始了。蛋不破的为赢,赢者被称为大王。我至今都还记得小学时,班级每年立夏都会举行拄蛋比赛,那可是学校的一大盛况。最后的王者之争最有看头,双方的大鸭蛋都泛着茶红色的光泽,两人都不停地摩挲几下蛋头,好像古时外出狩猎的人在打磨武器,我猜测拄蛋风俗的遗留或许就有几分纪念那些勇敢猎人的意味。老师一说开始,两个人的蛋就挤在一起,两个人都憋着口气,紧紧握着蛋身去挤压对方,很快就角逐出来了大王。输的人立即剥了壳,迅速将蛋吃了。立夏吃蛋补力也补心,所以输了的人都会迅速吃掉蛋,希望来年可以增大力气,能够赢得拄蛋。
女孩们虽然也喜欢拄蛋,但毕竟没有男孩子那样热衷于这种激烈的争斗。更多时候是和自己的小伙伴相约去村外的荷塘边上,吹吹风,说一会儿体己话;或者是坐在小桥边上编织花环。等到回来时再顺便采几枝新鲜的皂荚枝条来辟邪。据说皂荚枝的多刺与皂香可以驱散作祟的鬼怪。
一场新雨过后,婉约柔美的江南水乡偷偷地露出了面纱下的一角,叫你和迎面而来的蓬勃花香、叽叽喳喳的小鸟撞个满怀。在大罗山的一脚,泥土中的小生命被一股不知名的力量唤醒,弓着腰,紧紧咬牙,颤抖着钻出地面。此时从远处望去,大罗山也揭开了她的盖头,青翠的生命力量从山脚涌动到山头。溪塘里的小蝌蚪扭扭转转,到了立夏夜晚已经可以听取蛙声一片了。河边的杨柳也从稚气的少女变得婀娜多姿,旁边的槐花也开出了火苗般的花蕊,灼灼其华。蝉鸣声也渐渐可以闻之一二,泥土变松,蚯蚓也闻之欲出。夏天就是这样一个生长的季节,走过春天的复苏,所有生物在夏天开始嘶吼、呐喊,开始绽放、炫耀,开始生命的另一段精彩旅程。
在夏天这么一个充满生机的日子里,所有生物都希望可以获得更多的生命力量,或者是展示自己的生命力量,我们的历史、文化天然就与生命脱不开联系。
立夏到了,春天的朦胧开始散去,从冬日积蓄到春天的生命力量待到初夏之后,在最美的年华盛开。
【立夏散文(精选20篇)】相关文章:
立夏的谚语精选08-18
立夏诗词(精选18首)04-21
立夏诗句(精选55句)04-17
立夏诗句(精选95句)04-02
描写立夏古诗(精选12首)04-13
2022立夏诗句(精选55句)04-23
立夏好诗词(精选11首)04-22
立夏的诗词(精选15首)04-21
立夏的诗句(精选70句)04-20
立夏经典诗句(精选50句)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