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儿,元宵,它们都是圆的,看的是圆的,吃的是圆的,圆是美好的象征,圆是幸福的标志,能团圆的一切,谁能不说是美好幸福的呢?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整理的2017元宵节的心情随笔,欢迎大家阅读!
【2017元宵节的心情随笔1】
农历的正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元宵节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因为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把夜又称为“宵”,所以正月十五被称作元宵节。
元宵节也叫“上元节”,这是因为,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
人们还把元宵节叫做“灯节”,因为“灯”与“丁”谐音,百姓们为求个添“丁”的吉兆,便在这天的夜晚,悬挂灯笼,或送灯于孩子、亲友,以求添丁加子。元宵赏灯始于东汉,因汉明帝崇尚佛教,他看到僧人有在正月十五点灯敬佛的习惯,于是颁旨,要求皇宫和寺庙都要在这天的晚上点灯敬佛,以后这种佛教礼仪逐渐流传到了民间。
元宵节当然少不了吃元宵了,吃元宵的习俗形成于宋代。早时的人们把元宵叫汤圆,开锅之后,雪白的汤圆漂在浓雾似的汤上,让人联想到天空中的一轮明月,象征着阖家团圆。
自古以前,文人墨客写下了多少赞美元宵节的词句。我最喜欢的还是北宋诗人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
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
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
泪湿春衫袖。
这首元夜恋旧、脍炙人口的诗句,总能勾起我对家乡和亲人的无限思念和伤感!
明天又是元宵节了……
【2017元宵节的心情随笔2】
记得童年时候,五分钱一张的白纸,糊在几根竹苠与细铁丝扎成的框架外,便成了一个简易的天灯,燃上一把随手捡来的稻草,在正月十五的夜空里,把它冉冉升起,随着夜风,愈飘愈高,愈行愈远。漆黑的夜空中,升腾起一朵朵星星,一大帮伙伴,追着跑啊跑啊,直到远远的看着它或化作飞烟,消失在夜空,或燃烧殆尽,找不到行踪。那或许是童年最开心的事情了。尽管那时候,放的起这种几分钱做成的灯笼的人家也不算多,但那种愉悦却深深地埋在童年的记忆里。
那些年的正月十五,没有元宵,没有焰火,却有那种纸做的红灯笼,里面燃一根蜡烛,提着在大街上、胡同里跑来跑去,暗暗的红灯笼,照不清眼前的路,摔一跤,灯笼落地,燃起一团火苗,倒是照亮了伙伴们的笑脸,却也失去了节日夜晚自己的欢乐。那时候条件差,但一年买一个红灯笼却是父母雷打不动的习惯。以至于许多年之后,还一直以为正月十五就是一个打灯笼的节日。
上学的时候,有一篇课文是小桔灯,当老师提着一盏精心制作的小桔灯走进教室的时候,忽然有一种感觉,感觉童年的红灯笼是那样的明亮,如今,已记不清当年的小桔灯讲的是什么了,但那个作为道具出现在老师手中的小桔灯却一直深深地印在脑中,清晰地犹如童年在胡同里提着的红灯笼;追着跑出几里路的天灯……
多年后,知道了正月十五的元宵是那样的香甜,也知道了城里人山人海的灯会,也渐渐的知道了灯市花如昼,懂得了“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浪漫,却也渐渐地没有时间去看那万众观灯的宏伟场面了,一直到今天,对于元宵灯会上的人山人海还是记忆犹新,正月十五的灯会,越来越多的有了商业的味道,越来越多的淡忘了淳朴的民风,记得多年前曾有年轻人带着谜语书籍到灯市上找寻答案,如今,或许轻点网络,灯市上的谜底尽在百度中了吧。倒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还能让人领略到灯市的浪漫,却也耐不住人山人海的嘈杂。
数年间,逢元宵节,大多是上夜班,圆月高悬,风虽冷却隐隐有着春的味道。夜色渐浓,鞭炮炸响在天际间,登高临远,看一簇簇烟花在夜空中绽开,合着隆隆的机声,看着月色下五彩缤纷的夜空,心中升腾起一种期盼。春天来了,在这充满硝烟味道的春风中。北望,烟花扮靓了都市,南眺,熟悉的春风中,回味着家乡烟花的味道。又是一年春来早,烟花过后,春花又开,把心融进生活,一个崭新的四季如同烟花般映亮了漂泊的心。
忽然想起了家乡,想起了少年的时光,想起来已经有好多年没有给孩子买过红灯笼……曾经无数次的回想自己年少的记忆,却淡忘了孩子年少时的收藏。如今的孩子,已经不会再渴望元宵节打一盏红灯笼穿大街走小巷了,但我竟不知他们童年的乐趣在何方。听一曲《春风吻上我的脸》,我的脑海里是泰山的松涛,听一曲《高山流水》,我能沉浸在伯牙与子期的友情万古流长。看着漫天的焰火,忽然觉得,在这个春天,愧疚的实在太多,多的自己都无法补偿……
烟花绽放,绽放在静静的春夜里;思绪长长,弥漫在心爱的家乡……
此刻,家乡的夜空,一定也与异乡一般的绚丽,我在高处望着家的方向,找寻着家乡焰火的光芒……
【2017元宵节的心情随笔3】
元宵节那天一大早,母亲匆匆地安排我们包汤圆,烫好的面被母亲揪成一个个桃子般大小的面团,再三捏两捏就成了一坨活面了,然后用手一个一个捏成小肉球形状,然后在里面放着糖芯,忽而有那么几个里面会包着硬币,吃到的人象征着一年四季都会有好运气。再一个一个挪到早已热气腾腾的水锅里面,最后盖上锅盖,灶里大火熊熊,灶屋里热气弥漫。到了一定的时候,母亲揭开锅盖,那些白白软软的汤圆在锅里扑腾扑腾地跳跃着。这便是我们家乡的元宵早餐。
是夜,暮色刚刚降临,清脆的鞭炮声便远远近近、此起彼伏地响起来,搅得人有些心慌,我于是出门随处走走。到底是人们的传统习俗占了上风,满大街居然都是放烟花燃炮竹的人,不单孩子欢呼雀跃,大人也跟着兴奋,三五成群,甚至是全家出动,谈笑间,彩珠腾空而起,在半空中炸开,发出眩目的光芒,飘落纷纷,转瞬即逝。
我独自在喧闹的街上漫无目的地走,看如梦如幻的烟火,听震耳欲聋的炮竹,我想这样才应该算是元夕,火树银花的元夕,吹星如雨的元夕,童年无忧的元夕!可是在很长时间里,我失去了童年的元夕,不再贪心那颗小小的鞭炮,不再神往那声如雷的轰炸,我安安静静地住在高楼里,看四角的灰色天空,边嗑瓜子边看电视里众多的明星在热热闹闹的晚会中跳来蹦去,小时候曾经翘首期待的元夕往往就这样在有节律的嘴巴一开一合中溜走。还好,今年的元夜我已经在家乡了,没有把自己扔在电视机前,也没有把自己沉到书海中去,也没有把自己放在网海里,我贪婪地嗅着空气中的烟花味儿,眼前又有了那湿湿的雾,笼罩着尚能感到温热的往昔,我想这就是思念。是思念那儿时的人,还是儿时的事?
夜渐渐深去,人们开心了倦怠了,也回屋睡去了,热闹的元夕开始沉寂,空气中过于浓重的烟火味熏得人昏昏沉沉,我梦想有一天蓦然回首,梦中的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笑语盈盈,深深看我!灯火辉煌时,终是阑珊归处!
更多相关文章:
10.2017元宵节的伤感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