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关于高中的美文摘抄800字

发布时间:2017-10-18  编辑:沈舒文 手机版

  编语:美丽是平凡的,平凡得让你感觉不到她的存在;美丽是平淡的,平淡得只剩下温馨的回忆;美丽又是平静的,平静得只有你费尽心思才能激起她的涟漪。

  【我高中的最后一小时】

  我高考的那年,学校做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让学生在离校那天的最后一个小时,去见最想见的人,说最想说的话。

  作为全市的重点高中之一,同时也是问题最多的高中,我们学校的情况极为复杂。学生的组成除了依靠自身实力考进来的学霸,还有领导和富商们的豪门子弟,也有体育美术加分进校的特长生等等。所以学校里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几个大的团体分级,竞争便自然而然地产生。班级与班级之间除了学习成绩要比,每年一次的篮球联赛,足球联赛,还有艺术节大家都憋足劲想要赢别的班级,好像年轻时总有用不完的力气和好胜心。

  竞争自然就会产生碰撞,学生多但资源有限也会产生矛盾,打架闹事便是家常便饭,不仅同年级的打来打去,年级与年级之间也经常互殴。比如高二(1)班和高二(2)班正在酣战,突然听说高一或高三的人来挑事,那么大家都会放下暂时的仇恨一致对外。

  学校对于打架事件除了三令五申,也没有别的办法,因为参与打架斗殴的除了一些豪门子弟,还有一部分学霸。往往他们参与的打架,学校只会往下压事,不会扩大去处理,所以他们也有了放肆的理由。原来我们班打架最凶的几个男生,也是学习最好的男生。

  后来学校为了管理我们这种行为,干脆砌起了围墙,从高一到高三,都在不同的楼里上课,划分彼此活动的区域,学校也就有了三个超市,六个食堂。高三的学生没有操场可以玩球,公寓也是在校外重新圈了一块地盖起来的,明明是一个学校,却分了三块自治,年级与年级之间没有沟通。

  情况的确有所好转,群架事件减少,但打砸事件变多,尤其是高三,每年快毕业的时候学生都会在学校里发泄压力,而且每年高考离校的前一天下午,我们都要把教室布置成考场的样子然后才离校,彻底结束高中生涯。那一天是高三学生的“末日狂欢”,因为他们已经拿到了准考证,也不再是学校的人,他们可以为所欲为地享受在边缘的权利。比如占领球场,把高二高一的学弟们清走,如果不走,就直接动手,他们已经不再受学校管制了。或者在学校里一边大声骂人一边寻找教导主任,当然此时的主任早就躲了起来。也有的学生在学校里拉横幅,被保安追。总之每年高三的最后一天,都像世界末日般的荒诞,像是一个传统,高二看着高三怎么闹,第二年他们就怎么闹,当成是高考前的最后一次释放,学校对此无可奈何。

  但是在我高考的那一年,学校却意外地做了一件事情,我们在教室里整理好书包,脱下校服,换上最轻松的衣服,准备享受狂欢的时候,教学校长却在广播里对所有学生说:“今天是高三学生的最后一天,确切地说是最后一小时。一个小时后我们将封闭学校,进行考场最后的检查和打扫。每一年的这个小时我和所有老师一样,都过得胆战心惊,因为怕你们出事,怕你们发生意外而没有办法参加考试。就好像一年的收成被暴雨摧毁,没有人比我们更心碎。我知道这三年大家非常的辛苦,甚至连放弃和选择的权利都被剥夺,但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本身就不是被我们所选择的,如果必须被推上一条路,那我也希望尽量把它走好,因为毕竟这是我们自己的人生。这最后一个小时,我希望你们好好利用,你可以再看一看母校,去和学弟学妹们分享一些经验。也可以去和最喜欢的人表白,不用怕被老师知道。你们唯一要注意的就是尽量保护好自己,同样保护好别人,这里的人都是你的同学,来年他日你们再被一群陌生人包围的时候,会无比怀念身边的这群人,希望你们保护好自己的同学,从现在这一刻开始。去吧,孩子们,去享受你们最后的一个小时,再次祝你们高考顺利。”

  广播到这就停了,我们所有人愣在座位上不知所措,班主任走来说:“不要去发泄,不要去攻击,自由因为有限而珍贵,希望你们别留下太多的遗憾。”

  就这样静了一会,老师就走出了教室,那是我最后一次见班主任。

  老师的脚步声还没走远,忽然有男生站起来平静地走到另外一个女生面前说:“我要和你考同一所大学,去同一个城市生活。”

  忽然教室乱成一片,有尖叫声,有嘘声,但里面含着的都是真诚。后来有人在教室里拥抱,失声痛哭,我走出教室,每个班级都和我们班一样,楼道里全是人群,他们极力搜索着自己的对象,高一和高二之间的围墙铁门全部打通,学校再一次联成了一体,学生们来来去去,再也没有划分。

  有高三的学姐在楼上对小鲜肉说:“我在大学等你。”也有小一点的学妹对高三学长说:“你可别回来了,我不想再见到你了。”连拒绝都这么浪漫。总之那天好多人在老师面前堂而皇之地牵手,也有人在教学楼前面接吻拍照,在那个年纪这是我见过最“疯狂”的事。如今看来,真是金子一般闪耀的回忆。

  我想我可能一生都无法忘记这一个小时,这没有人压抑自己,在楼里奔跑、大声哭、大声笑的一个小时,那一天我没有看见有人打架,也没有人在学校里闹事,那是我学生生涯中印象里最浪漫的一天,它简直太珍贵了,以至于每每回想起来都觉得不可思议。

  或许是受高考信息的影响,前几天我做了一个梦,梦里我回到高中,同学们在我身边来回奔跑无比年轻,他们没有被生活苛待过的痕迹,也没有压抑的表情,他们只是拥抱,讲话,高兴或者难过,我醒来后没有感伤,相反我感觉非常幸福,因为我知道我的梦曾经成真过,它只是幻化成一种回忆,让我重新怀念,让我重新想起。

  【高中岁月】

  有一位母亲,得了很重的病,几近瘫痪。出院时,医生交代,要想重新站起来走路,只能依靠自身的锻炼。然而,漫长的锻炼,只换来缓慢的恢复。这位母亲的脾气越来越差,动不动就向儿女们发火。有那么几天,她甚至抗拒锻炼。儿女们苦苦相劝,她就是不为所动。

  大儿子闻讯而来,搀了母亲到院子里,说了一番话,母亲居然又乖乖投入了艰难的锻炼。兄妹们都很奇怪,问大哥究竟跟母亲说了些什么。大哥微微一笑,说:“也没什么,我告诉她,我还需要你帮我领快出生的孩子呢!你还想不想抱着孙子去散步啦?”

  一位疲惫至极的父亲,会因为儿女的归来而活力迸射;一位平日里身娇体弱的母亲,会因为儿女的到来而变得精神焕发。儿女的需要,大概就是父爱母爱的核心吧?

  我们的儿子降生后,忙不过来时,只要一个电话,岳父岳母必定抛下手头的事情,欢天喜地赶来。如今,小舅子的儿子诞生了,岳父岳母又移师福建,领孙子去了。先前,岳母出门乘车,时常会晕车。现在,从老家到小舅子所在的城市,行程千里,她却再不晕车。不识字的岳母,却在极短的时间里熟悉了那座城市;爱散步的岳父,脚步天天丈量着异乡的道路,嘴里说,儿女在哪里,家就在哪里。

  一位城里朋友说,他的父母平时住在乡村,一旦他有需要,他们必定双双而至。有趣的是,等他有空的时候,想让父母来城里玩,他们却总是说忙得很。有一次,他推说孩子要期末考试了,需要照顾,父母二话没说就来了。这一次,他打算带父母好好去附近的名胜古迹走一圈。才一天工夫,父亲就看出点名堂,说,既然孙子不需要照顾,他们就回去了。

  朋友感叹:连让他们进城享受一下,都要以需要的名义。这样的父母,真是既让人感动,又让人心酸。

  【追求卓越】

  希腊人的精神,是不甘平庸、勇于创新和超越自己的人类精神。

  遥想古希腊时代,无论是雅典学园的睿智辩论,行吟诗人的啸歌吟唱,还是爱智者对于宇宙人生底蕴的追索,特别是奥林匹亚及遍布全国赛会上的竞技运动,希腊人在人所能有的所有方面,在在都呈现出一种当下已日见稀薄的精神。用希腊史家基托的话说:这一贯穿在所有领域之中的精神“就是卓越(excellence)的精神”。希腊人不肯把自己冷冻在某一僵化的环境中,成为固定的存在物,他们将人视为无限的可能性。他们纯真活泼,奖掖优秀,赞美杰出,渴盼出类拔萃,在人类精神文化的各个领域,为后人留下了永恒的范典。古代希腊人那种壮健活泼的精神,至今令人神往。

  中国史上的春秋战国,尽管偏重于向“文”的一面发展,却也一样是富于创造性的时代。诸子百家,比智量力,竞出争胜,仿佛天地间的钟灵毓秀之气,唯独对这一时代情有独钟。如果视文体为承载这一精神的形式,那么庄周的汪洋恣肆,老聃的溥博沉雄,孔子的雍容典雅,屈赋的芬芳悱恻,纵横家的诡谲谬悠,名家的邃密精深,为华夏文化同样奠造了不朽的范典。

  因此,有人称那个人类文化突破的时代为“轴心时代”。

  轴心时代的辉煌,已成既往。一个大众文化支配的社会,固然使人类所欲的平等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体现,但对结局平等而非权利平等的追求,同时又往往流为拥有独创性趣味之个人的苦难。这却是一种不甚可喜的现象,有可能阻遏人们对于卓越的追求,斲丧文化的灵明与生机。英国思想家伯林指出,现代人的典型困境之一,即是分裂于平等与卓越这两种相互冲突的价值之间。现代人已然认识精英层级的不公,却又珍惜他们所特具的思想与道德自由及美学观点。那种将卓越牺牲于平等的做法,导致的往往是密尔所谓美学与伦理上都令人厌恶的“集体平庸”,而个人在这一海洋中却往往陷于灭顶。伯林因此呼吁人们,在卓越与平等之间保持平衡。

  人文与社会方面追求卓越的创新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体制中进行的。在变革的时代里,我们的社会建制与公共生活,是否有益于鼓励人们的各种创新?在功能效率优先的时代里,能否给那种追求卓越的精神气质,也留下一方小小的呼吸空间?

  这值得人们深长思之。


相关推荐

最热文章榜Hot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