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说我的价值观征文稿

发布时间:2017-09-26  编辑:沈舒文 手机版

  导语: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常常会不由自主地来重新审视自己的过去和调整未来的人生方向。而在这个过程中,你总要不自觉地面对或者需要回答这样的问题:你的价值观是什么?

  【关于我说我的价值观征文稿1】

  为人处世,处处会留下自己的印迹,因而需要常常对自己有一个价值上的评价,以便修正不足,鞭策进步。

  所以,我也常反思自己,将自己放在价值的量器上;

  价值与否,首先要有一个评价的标准,显然不同的价值取向,评价的标准会不同,举一例:

  对于共产党人来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多么悲壮的价值观;

  然而对于人权至上,生命至上的西方价值观而言,就应该解读成“生命最可贵,自由价更高,若为两者故,什么皆可抛”。

  据一位长年旅居西方的朋友说,西方国家教育士兵如果战场上不幸被俘,保住命是最重要的,所以尽量不要反抗,要好好配合对方,能保住命回来就是英雄。但在共产党人看来,这岂不是鼓励当叛徒,共产党人是讲宁死不屈的。

  可见评价的标准最终还是由人生观,价值观决定的。

  有趣的是,东西方不仅在人生价值观方面差异巨大,而且在经济层面的价值评价也有巨大差异,例如:

  商品的价值,我们认为是由体现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决定的;而西方经济学则认为是由该商品对人的效用决定的,完全不同的解读,也举一例:

  对我们而言,每一碗饭的价值是相同的,因为其中包含的人类劳动是相同的,因此每一碗饭的售价是相同的;

  西方经济学则认为每一碗饭的价值是完全不同的,因为它对人的效用不同,第一碗饭对人的效用最大,其价值最大,因而售价最高,第二碗次之,第三碗再次之……,N碗后就完全丧失其价值。

  同一事物,评价的客体不同,也会有不同的评价,如自我评价,他人评价,社会评价,有时评价的差异性还很大。

  典型的如曾经引发社会大讨论的大学生张华奋不顾身跳入粪池中救卖菜老汉而牺牲的事件,有价值乎?无价值乎?似乎无法形成定论,社会的共识只能是精神可嘉,价值待探讨。

  从张华自身角度而言,其行为受其价值观支配,他觉得义无反顾,哪怕是跳入污浊不堪的粪池,哪怕是付出自己年青鲜活的生命,他的行为无疑焕发出人性中最耀眼的光辉;

  然而,用年青充满活力的生命,去换一条行将熄灭的生命,从他人的角度看,毕竟是令人难已接受的残忍,让人望而怯步;

  从社会整体的层面看,张华的行为无疑又是一面旗帜,符合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因而值得大力宏扬和倡导。

  可见,人生观价值观的多样性,决定了价值评价标准的多样性,有如不同的哈哈镜前,人们各自展现出不同的形象。

  人是生活在社会群体中,因而人具有社会性,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其个人价值取向首先得符合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只有在此基础上再形成有自己特色的价值观。

  所以,只要你的价值取向符合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又有自己的个性, 可以不必在意别人怎么评价你,走自己的路,按自己的方式活着,奋斗着。

  我的价值观的个性方面,给自己定了个标准:能胜任工作,自己活好,不拖累他人,及格;能自己活好,同时照顾好小家庭兼顾好亲友等大家庭,良好;在良好的基础上能为社会做出其它方面贡献,(主要定位于扶助弱势群体上)则可为优;倘若能实现优的目标,人生就有较大价值,则人生无憾了。

  总结一下,自我给分,以为良好,离优尚有距离,经济实力制约着。

  一直很欣赏小平同志“发展是硬道理”观点,并以此不断激励自己,我深知,要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必须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做后盾。

  故,不断地继续努力,发展自己,事业要上新台阶,人生也要争取上新台阶。

  所以,每当我反思人生价值这一问题时,总是问自己:

  你的工作胜任吗?

  你活得快乐吗?

  你对你的家人,亲人贡献大吗?他们因为你快乐吗?

  你希望就此享受人生?还是志存高远?

  你对我们这个社会贡献大吗?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你做人无疑是成功的。当然,这只是凡人的成功。伟人则有更高层面的要求。

  【关于我说我的价值观征文稿2】

  孟子曾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句话是说一个人如果要成才要成就一番事业的话,就必须先身受贫穷之苦,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练意志,奋发向上,然后才有可能成才并完成事业。逆境出人才,大概也源于此。

  那么孟子此说有无道理?纵观历史古今天下大事,逆境中成才的人不多倒也比比皆是。谓予不信,那请看文学家、史学大家的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所说道: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作也。其实司马迁本人不也是一个真实的事例?

  ‘有志者,事竟成’话说的很对,事实也如此生活中往往有这种现象。那些好手好脚的人往往不如那些耳聋眼瞎的人,体格健全的人远不如身有残疾的人。斯蒂芬·威廉·霍金也是如此,他出生于英国牛津。毕业于牛津大学气象学和剑桥大学,并获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他因为在21岁时不幸患上了会使肌肉萎缩的卢伽雷氏症,所以被禁锢在轮椅上,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动。1985年,因患肺炎做了穿气管手术,彻底被剥夺了说话的功能,演讲和问答只能通过语音合成器来完成。1972年,他考查黑洞附近的量子效应,发现黑洞会像黑体一样发出辐射,其辐射的温度和黑洞质量成反比,这样黑洞就会因为辐射而慢慢变小,而温度却越变越高,最后以爆炸而告终。黑洞辐射的发现具有极其基本的意义,它将引力、量子力学和统计力学统一在一起;当代保尔张海迪因病造成高位截瘫,但是她以惊人的毅力与命运抗争。她学会了针灸,成为小有名气的医生。她自学了外语,翻译出版了《海边诊所》。她还通过了研究生考试,获得硕士学位。美国的海伦·凯勒,眼瞎耳聋,说话都很困难,但是她却以优异的成绩大学毕业。而且成为一名掌握英、法、德、拉丁和希腊五种文字,学识十分渊博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她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世界残疾儿童的教育事业,被誉为十九世纪杰出人物之一。

  按理说这些“逆境”只能给成才带来困难和阻力,身处逆境成才较难。但是在逆境一方面给人以困苦饥饿疲乏忧虑,每每不如人意的同时。也正是由于这些困难,坚定了人们的意志,使他们在不断的克服困难求得生存的过程中增添了聪明才干,最终得以成才。

  “高山之巅无美树,多伤于阳;大树底下无美草,多伤于阴。”太过优越的环境反而会使人失败,而在许多人眼中的逆境才是成才最有力的跳板。在高山的山顶上,阳光充沛,应该是许多树木最喜爱的生长环境。但只要你登上山顶,你就会发现目光所及之出基本上都是光秃秃的岩石,半山腰上的那些花草树木几乎不存在。阳光对于树木来说固然重要,但是不忘了水分对于树木来说也是同样重要的。山顶上阳光充足,但是经过了几日的“日光浴”之后,水分也随之缺乏。树木应该怎样在只有阳光而没有水的情况下生长呢?植物如此,人也是这样。优越的生活环境会养成人们的惰性,说人一直处于逆境的话,自然就会想要努力的创造成功。想要成功就要自己努力创造条件。而正由于曾经的困苦经历,经历了千辛万苦之后获得成功的人是会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的。这样的成功才是持久的。

  ‘治天下者必先立其志’不仅仅只是治国,做人、读书也一样,要有了目标,在逆境中坚持不懈,这样才能在竞争的人海中脱颖而出,成为佼佼者: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个码头,那么任何风都不会是顺风。要励志、好学、勤勉、努力,让自己的一生无悔。


最热文章榜Hot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