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秋散文赏析

发布时间:2017-09-12  编辑:沈舒文 手机版

  月饼是中秋的标志,就像过年的爆竹,端午的粽子。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欢迎大家阅读!


  【中秋的诗意和乡愁】

  自古以来,月亮最能引发游子的情丝。

  每个人都有故乡,除非那些一辈子生活在生处的人们。

  故乡和异乡本身充满着变数。于是,便有了无数的迁徙和无数的故乡,从而注定了漂泊在异乡和通往异乡路上的无数身影和叹息。

  自小离开家乡的李白,在甚至可以遥望村路的岔路口,凝视半日之后,无可奈何地选择了一条和故乡背道而驰的路。“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便是这吟出千古绝颂的李白,依然没能摆脱异乡的缠束,踏上回家的路。

  难道,故乡一如镜花水月,一旦打破梦想,便不再有那般凄厉别淡的忧伤?是否刻意的异乡情思掩埋了梦中故乡的温存。游子沦落天涯,惦记着故乡的梦,却不得不始终唱着异乡的歌。

  在都市林立的水泥和钢筋之中,故乡必是农村的田园和野花,夏日的骄阳,冬日的冰雪。可见,故乡从古至今,已经穿透历史、穿透地域、穿透人群,成为一个共同的怀念。

  然而,故乡既是人精神上的一种归依,在每个人的心中便有着不同的诠释。因为每个人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不同,便造成不同的内在情感,及对故乡相异的主观性。

  往往,我们是由于某些熟悉的人情、怀念的旧物而兴起故乡之情。一旦这些人情事物随时空流逝,那个地方不再有我们牵挂的东西,也就不再是心中所谓的故乡。因此,故乡是可能随着时间空间而变易的,我们总会选择一块最触动心田最柔软之处的土地作为情感的港湾。也就是说,一个不曾留下任何深刻记忆的地方,即使它是出生的土地,也并非所谓的故乡。

  我的一生辗转在许多地方停留过,似乎每个地方都有故乡的情愫。来,是暂住;走,算不上离乡。

  故乡,究竟是什么呢?月明星稀,渐渐的可以看到李白蹒跚的身影和我们轻轻地叹息。

  不妨说,住过的地方都是故乡。这便是故乡的流动性。初初离开一块土地,那是故乡。到了另一块土地,这是异乡。而在时空的转移中,许多情感也渐次转移。于是,异乡不知不觉成了故乡,故乡成了异乡,新的故乡便在一直的重建中丰富了生命力。

  身在异乡为异客,只把他乡认故乡。我们太执著于对故乡的留恋而忘却异乡本也是故乡。其实,故乡或异乡,都不过一丝淡淡的思念罢了。浓缩了,便落在夜幕,落在心腔,随寂寞的烟灰一起弹落,在升腾的烟雾中消散得无影无踪。

  无论你走到哪里,月光宣泄的角落,就是你的故乡。

  【月明之处即故乡】

  有多少游子,在这个明媚的夜晚,借当空明月让思乡的思绪尽情流淌?有多少好友,借了这一轮明月,对酒当歌?有多少诗人,就着这皎洁的清辉,吟咏起缠绵的诗句?又有多少情侣,正望着明月,千里寄相思?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月亮最圆,人们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人们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吟咏中秋明月的千古绝唱。

  中秋节与春节、端午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我国仅次于春节的主要传统节日。

  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习惯,民间百姓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祭月逐渐演变为赏月,刻板的祭祀活动变成了轻松的欢娱节日。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最为繁盛,许多诗人都留下了吟月的名篇。宋代以后,宫廷和民间的赏月活动更为丰富至今各地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君臣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

  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最为有趣。到了中秋之夜,人们会在三个石孔中放上明亮的蜡烛,然后把每个潭的五个洞用玻璃纸糊上,这个时候,每个潭的五个洞犹如五个月亮,加上反射到湖中的五个,就变成了十个月亮,三个潭的加起来就变成了三十个月亮,连同天上的月亮和反射到湖中的月亮,西湖中就出现了三十二个月亮交相辉映的自然奇观。

  中秋节吃月饼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月饼象征着团圆。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代的杨光辅也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可见当时的月饼和现在没有什么差别。

  中秋拜月,还有一个浪漫的故事。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优良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国王在月光下见到她,发现她美丽出众,就立她为王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

  千百年以来,人们赋予了月亮许多美丽的传说,从月中蟾蜍到玉兔捣药,从吴刚伐桂到嫦娥奔月,把月宫描绘了美丽浪漫的美好世界。月中嫦娥,是以美貌著称的,所以人们形容女子的美丽常常说“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明月照秋夜,因为有了美妙的月光,人们的生活增加了一分浪漫,人间增添了无限的诗意。


相关推荐

最热文章榜Hot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