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散文:月到中秋

发布时间:2017-09-12  编辑:沈舒文 手机版

  自古以来,金秋十五夜的圆月,象征着家庭团圆、和睦、美满、幸福,顷注了普通百姓的几多期许。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欢迎大家阅读!


  【月到中秋1】

  节日总像一首歌谣,快忘记它时,它又在耳边响起了。和乡村不同,行走在都市的街头,节日总是被别人提醒,然后我们像沉醉岁月沟壑许久的人一样猛地记起,并下意识地抬头望着明净的星空,那轮月亮如哲人一般俯视着大地和苍生,那轮月亮圆缺的转换使我们不由得停下脚步,静下心来,等待着又一个中秋圆月的到来。

  在很久以前,出差在外的父亲在中秋到来之前,精心地挑选了一盒月饼,将它寄给了家乡的母亲,那个时候,几十元是个不小的数字,母亲舍不得吃,又将它送给了母亲的姐姐——我的姨母。姨母也舍不得吃,但又舍不得送人,于是放了些时日。等孩子们馋得实在忍不住缠着母亲打开那盒月饼时,月饼已经长了绿毛。姨母很不高兴,她认为是母亲把坏了的月饼送给了她,母亲也很冤枉,她根本就没打开过那盒月饼。最终的谜底是由父亲揭开的,原来是卖月饼的人黑着心把去年剩下的月饼卖给了他。

  一个插曲,不管月饼是好是坏,但心是真的;不管月饼是贵是贱,情是真的。我想,那时的父亲一定在异乡的夜晚仰望着星空,并真心地祝福着家乡的亲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多好的诗句,望着想着,想着望着,那心早已融合了。

  我清晰地看到,离中秋还有一段时间,但月饼已经大张旗鼓地上市了。虽然人们对月饼的感情早已淡化了,但是当又一轮圆月挂在天穹时,多少人恒久的、脆弱的内心深处有一丝愁绪,像涨潮的海水蔓延,像很久不曾听到的一首老歌,不经意地忘记了,又被不经意地记起了。忘记时没觉得有多愁,听到时却情绪高涨或者低落,这是节日的情愫。

  中秋时,更多的月饼开始在街头奔走,人们提着各种包装精致的手提袋走亲访友。那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也成为人们情感寄托和表现的方式,中秋,其实就是情感回归的日子。节日于是更多的成为一个名分,一个借口。在这样一个节日到来的时候,更多的人正在用自己的方式打捞感情,或者涤荡感情,或者表露感情,爱如潮水,情如大海。

  团聚、团圆,在又一个中秋到来时,中国大地被情感淹没,欢声笑语在街巷间传递,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都在朗月下敞开心扉,共享天伦,这样的日子真的很好。

  中秋节是个团圆的日子,也是个思乡的日子。

  谨捎去我的祝福:愿天下有情人花好月圆;愿千家万户幸福安康;愿我的亲人康康健健!

  【月到中秋2】

  传统的节日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春节和元宵节,就是中秋节了。

  中秋的记忆,很大一部分得益于我的姥姥。那时候,姥姥的村里每年中秋都要杀羊,各家自愿随份子,每年妈妈都提前和姥姥或三姨说好,给随一份。而姥姥的生日是八月十四,因此,每次妈妈去给姥姥祝寿,都会带一份羊肉回来,或生或熟,多数时候是生的,十五的时候我们就有一顿香喷喷的羊肉水饺了。羊肉虽然好吃,但有一股很大的膻味,用过的锅碗筷,很难除味,听人说丝瓜叶能去除这种味道,于是,吃过水饺,大人从院中的丝瓜藤上扯下几片丝瓜叶刷洗锅碗,我们也跟样学样,摘下一片叶子,放进嘴里,把牙齿抹一遍,再哈一口气互相闻闻,好似那膻味真会熏到人一般。

  晚饭后的月饼,记忆里永远都是馅里满是红丝绿丝的那种,兄妹们每人两个。月饼是妈妈早就买好的,就放在土坯房墙上预留的小方洞里。洞口有盖,并不上锁,有时候,妈妈拿出月饼却发现月饼不够数了,不用问,又是二姐偷着吃了。有时候我就疑惑,为什么二姐就能知道妈妈放月饼的地方呢?虽然我也知道妈妈每年都会提前买好,也见过好几次妈妈从墙洞里拿出月饼,可是到下一年,我又不知道妈妈会把月饼放在哪儿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秋的秋味便越来越浓。中秋正是三秋大忙的时候,也正是掰玉米的当口,除了羊肉与月饼,院子里那一大堆等待扒皮的玉米也成了中秋夜的一份子。土地承包到户之后,人们收玉米的方式由过去生产队那种只往家里运不带外皮的玉米棒子,渐渐转变为带着外皮运回家,晚饭后全家人就围坐在玉米堆旁扒玉米,撕开外皮,去掉红缨,再掰去外面一部分老皮,把内层的皮留一部分,向后拢起,等扒到一定数量,就用留下的玉米皮象编辫子一样把玉米编在一起,挂到树上或搭好的木架上晾晒,等冬天农闲时再脱粒。饭后,母亲总是急匆匆地坐到玉米堆前开始扒玉米,我们也仅是水足饭饱吃完月饼之后,才坐拢来扒玉米。至于明天天气如何,这堆玉米什么时候扒完,好似都与我们无关。

  这渐浓的秋味因外出求学和参加工作,渐渐淡出了我的记忆,想不到,当它再次来到我的面前,竟让我有些难以接受。

  前几年,同事介绍我进入几家海外文学网站,在那里,我“网遇”了一批海外华人,她们叙写的充满小资情调的生活让我难以置信,于是,我就叙写我的生活,以期告诉她们什么才是真实的生活。后来的后来,我终于明白,她们的生活和我的生活一样,都是真实的存在。尽管生活有着天壤之别,我在那里玩的很愉快,直到那一次中秋假期。

  那一次,中秋在国庆假期里,我回老家呆了几天。这几年哥哥和姐姐的身体状况都大不如从前,正是三秋大忙,我想着能帮一点算一点,只是没有想到,最轻闲的摘花生都让我疲累不堪。回到家里,看到网友们为祝贺中秋节赋诗填词、属文歌唱,实实让我感觉到了不同:文人雅士对月思亲念友,畅叙欢欣,田间地头的农人,谁又有闲心抬头多看一眼那被雅士们寄予了诸多美好心愿的所谓婵娟?庄稼的丰收固然令人欣喜,可是,中年的我们不得不承认疲乏越来越难以消除,浑身的土,满身散架般的累,倒头就无梦的睡,两种生活的差异让我心悲不已,以致难以舒怀。如今,我慢慢明白,尽管我们的生活不同,可我们都被时间推到了生活的最前沿,无论闲适还是辛劳都是家庭的顶梁柱,我们这个年龄代表的就是付出。

  曾经的我们,如同埋头拉犁的大牛身边的小牛,偶尔有几步合上大牛的步伐,拽动一下犁铧,可是多数时候只是清闲的跟从;如今的我们,是拉动犁铧的大牛,我们的脚步将决定犁铧前进的速度,更会影响身旁清闲如我们当年的小牛。

  月到中秋,人到中年。


最热文章榜Hot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