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彩杯慈善征文范文

发布时间:2017-08-13  编辑:沈舒文 手机版

  道德对于个人来讲是一种内在的自觉和自律。要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必须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下面是小编收集的福彩杯慈善征文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福彩杯慈善征文范文2】

  “残疾人更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大家都要积极参与扶残助残,拿出博爱之心、伸出关爱之手,给予残疾人更多的关心、照顾和支持,切实让残疾人感受到阳光和温暖,营造形成人人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风尚。”这是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山东省道德模范、雷锋战友刘成德经常说的一句话。虽然此次征文是刘成德出资参与冠名的活动,但刘成德平日里的助残事迹不仅限于此。这位80岁的古稀老人,30年如一日关爱村里和社会上的残疾人,从不言悔,在当地早已传为佳话。他被村民们誉为“残疾人的爱心使者”。

  刘成德是1985年9月从工厂病休回到家乡薛庄村的。回村30多年来,每一户残疾人家庭都是他经常“串门”的对象,一旦了解到残疾人需要帮助,他就伸出援助之手。

  2008年春天,54岁的村民孟庆泉在打工路上,骑车撞在桥栏杆上,伤势严重,经过抢救治疗,命虽保住了,但由于脊椎损伤,成了一名瘫痪在床的残疾人。“家中老母亲80多岁了,妻子患有痴呆症,13岁的智障女儿腿瘸,自己是家里唯一的顶梁柱,可如今也下不了床。”……正当孟庆泉绝望之际,刘成德得知这个家庭凄惨的状况后,主动走进孟庆泉家,送去了1000元钱。“庆泉,别难过,家中有困难,政府会帮助你的,大伙也会帮你。你家的事,就是我家的事,有我家吃的,就有你家吃的。”听了老大哥如此说,孟庆泉流下了眼泪:“成德哥,你家也不宽裕,再拖累你家,俺心里过不去啊。”“这有什么,街坊邻居的,谁有困难,就得帮谁,你放心就是了。”握着刘成德的手,孟庆泉在黑暗中看到了曙光。

  别看那1000块钱不起眼,但其实当时刘成德的退休工资每月只有800多块钱,日子过得也挺紧巴。但他宁愿自己节衣缩食,也要帮助孟庆泉。此后,刘成德成了孟庆泉家的常客,每隔十天半个月,他就给孟庆泉家送钱,有时送100元,有时送200元。除此之外,刘成德平日里还送去豆腐、鸡蛋、粉皮、食用油、面粉等。

  “二月二,龙抬头。”农村有二月二吃豆子的习俗,二月二当天,刘成德早早吃了饭,就提着炒豆子来到孟庆泉家中,给孟庆泉洗了手脸,把他头扶起来。“咱也得龙抬头。”当刘成德把炒豆子放进孟庆泉的嘴中时,孟庆泉哭了,“成德哥,您真是一个好人。”……

  每年,刘成德都要给孟庆泉的老母亲买两身新衣服,每次老人都流着泪要给刘成德磕头,刘成德扶着老人说:“您这么大年纪了,我给您买身衣服是应该的。”

  村里82岁的高桂英老太太是烈士的遗孀,也是一位残疾人,刘成德经常到老人家中,与她拉呱,逗她开心。一次高老太太感冒输液,刘成德就买上牛奶等营养品送到她家。当听说高桂英在归德医院住院后,他就在第一时间骑自行车来到医院看望。高老太太紧握着刘成德的手说:“成德,你身体也不好,还惦记着我这个老婆子,真是谢谢你。”刘成德听后委婉地说:“别说了,你家大叔,为革命把生命都献上了,照顾您是应该的。”

  在医院,刘成德听说隔壁病房有一位72岁名叫满茂武的残疾老人身患重病,家庭经济困难,随后就又买上牛奶等营养品来到满茂武的病房。“老哥,我是雷锋的战友,代表雷锋看你来了。”满茂武望着这位素不相识又和蔼可亲的老哥哥,满含热泪诧异地问:“雷锋?你就是雷锋!”当别人介绍刘成德是当年雷锋的亲密战友,而且是被雷锋称为永远学习的好榜样、薛庄村的老退伍军人、退休工人刘成德时,他总是谦逊地说:“不说这些,这都是雷锋让我做的。”

  刘成德不但资助本村的困难家庭,对社会上需要救助的残疾人,他都伸出援助之手,奉献自己的一份爱心。2006年3月,刘成德看到山东轻工业学院大学生何丽娟带着残疾、有病的母亲租房求学的新闻报道后,被深深地触动了,一心想要帮助这个可怜的孩子。3月23日他骑自行车、坐公交车、打出租,几经辗转,来到何丽娟的学校看望她们母女。刘成德详细询问了何丽娟母亲的身体状况,并告诉丽娟要经常帮母亲按摩,以减轻脑血栓的症状。得知因为家里没了煤气,丽娟的母亲直到下午1点半才吃上午饭,丽娟也一直饿着肚子时,老人当即把200元钱交给小丽娟,让她出去买饭,别耽误了下午的课。

  3月2日,刘成德又向济南市残联捐款5万元,用于残疾人公益事业……

  一件件,一幕幕,刘成德心里时刻装着残疾人。对此,他说得最多的是全社会都应该给残疾人更多的关爱、更多的支持;他做得最多的是让残疾人生活更加富裕、更加精彩。

  【福彩杯慈善征文范文1】

  去年,在济南市残联组织的全市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工作中,我来到济阳县仁风镇许家村走访调研。这个村是全市100个特困村中的一个,残疾人家庭比较多。其中有这样一个特殊的残疾人家庭——一位29岁的盲人朋友和他的老父亲相依为命。30载无微不至的关照,谁能想到这个盲人孩子竟是老人“拾”回来的宝贝。“孩子天生视网膜脱落,生下来就被遗弃了,我是在路边把他抱回家的。”老人握着孩子的手,淡淡地说道。

  30载风风雨雨,生活的艰辛远没有老人说的那般轻松。因为孩子看不见,老人几乎全天在家照应。依靠农村低保金和偶尔出去帮忙拉沙子挣点生活费。就因为这个孩子,他一辈子也没找上对象。“我给他起了个小名叫光明,他身体很壮,也有脑子,不傻,就是看不见。”老人回忆,有次带“光明”出去赶集,因为兴奋过度,一不留神走失了。这可把老人急坏了,找了一天一夜,喊破了嗓子才把他找回来。而从那以后,老人就更不敢让“光明”出门了。

  光明肩膀厚实,头发浓密。除了眼睛,其身体状况和同龄小伙子没啥区别。可见,老人把他照顾得非常好。我走过去,伸手拉住光明的手。“你想走出家门,去学习推拿按摩技术吗?”“让他出去学推拿,可不行,他连自己都没办法照顾自己,出去了可怎么办啊!”还没等光明答复,老人先一口否定了。显然,上一次走失的经历,让两人还未从阴影中走出来。“我年纪大了,不知道哪一天就走了,现在我能照顾他,可等我不在了,他可怎么办?我也想让他学点一技之长,可他出门我更担心。”老人纠结矛盾地看着光明,止不住地叹气。

  多年与盲人朋友打交道,我深知只有帮助他们走出家门,才能获得发展,走出阴霾。况且对这个家庭来说,光明太需要自力更生了。抱定了这一想法,只要一有时间,我就去光明家做工作。每次去我都对老人和光明讲解,市残联有个单位叫做盲人按摩指导中心,每年都举办免费的盲人按摩培训班,很多盲人不仅实现了就业,而且优秀的盲人按摩师还成功创业,开办了按摩推拿店。慢慢地老人和光明开始对参加培训班动心了。一天,我拉着光明的手问他,“你不能一辈子成为老人的负担,你想从这个漆黑的小屋里走出来吗?通过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报答老人。”汩汩的泪水瞬间从他空洞洞的眼睛里流出来。他说:我不当累赘!

  几个月后,光明坐在了盲人按摩培训班的课堂上。对于这次学习机会,他非常珍惜,练得非常刻苦。每天,他都要把课上讲的内容复习好几遍,用双手一遍一遍地练习,足三里、涌泉穴、关元穴、中脘穴……一个一个摸索着穴位。如果有推拿动作做得不到位,他会请求老师再教他一次。因为长期封闭,没有走出过家门,他做每件事都小心翼翼,适应起来很吃力,平时也很少说话,几乎不和其他同学交流。我了解他的经历,只要有时间就去开导他。每隔几天,就给村委会打个电话,给他父亲报平安。

  两个多月的培训很快过去,让我意想不到的是,零基础的光明不仅考出了保健按摩师资格证书,还被一家盲人按摩机构录用。培训班一结束,光明就可以“上岗”了。一天他请求我带他去银行。来到银行柜台,他缓缓坐下来,一只手从怀里摸索出2张100块钱。“这是我试用时店里给我的钱,请帮我把这100元汇给父亲,让他买件新衣服,告诉他以后我养他;把另一张100元,捐给其他需要帮助的盲人朋友,告诉他我们一样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光明说完这话如释重负,而我却哭了。我想,残疾人如同一颗颗坚强的蒲公英种子,飘零在春天的角角落落,只要有合适的机会就一定会努力生长。我们付出了爱,他们回报给我们是更珍贵的“大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追梦同行,爱在泉城”的济南残联精神为33万名残疾人兄弟姐妹汇聚而努力奋斗。此刻作为一名残疾人工作者,我是多么自豪和骄傲。(徐浩)

  馒头车上的梦想

  天色微明,千山初醒,“馒头——卖馒头——”一阵阵叫卖声,划破了清晨的宁静。长清区马山镇崮头村的人们都知道,这是李泽青的馒头车来了。

  2002年春节前,23岁的李泽青嫁到了马山镇崮头村高长新家。当时,她的婆婆由于车祸,腰和腿都落下残疾,一日三餐都需要照顾。“嫁进高家门,就是高家人”。劈柴、挑水、做饭、干农活,忙里忙外,一刻也不得闲,年轻的李泽青默默地操持着这个家里的一切。结婚第二年,她们爱的结晶宝贝儿子岩岩出生了,看着呱呱落地的小宝宝,李泽青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憧憬。

  俗话说,幸福的家庭都一样,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2007年8月,李泽青的父亲遭遇严重车祸,经全力抢救虽保住了生命,却也落下终身残疾,整日卧床在家,再也不能承担过重的体力劳动。祸不单行。就在父亲出车祸不久,李泽青的弟弟被诊断为尿毒症。一年后,弟弟带着无限眷恋离开了。此时,家里不仅没有任何积蓄,还欠下20多万元的巨额债务。

  屋漏偏逢连夜雨。2011年8月,李泽青的公公突发脑血栓导致残疾,生活基本不能自理,她又责无旁贷地担负起照顾公公的重任。就这样,自己婆家、娘家两个残疾家庭的重担都落在了李泽青的肩上。每到农忙时节,她就两边跑,上午在婆家的田里收玉米,下午就去娘家的地里收花生,忙活不完的农家活严重透支着李泽青年轻的身体,生活的(砺像一把无情的刻刀在她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印痕,她的双鬓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爬满了白发,34岁的她看上去要比同龄人大了很多。为了尽快忙活完庄稼活,赶紧回去照顾家里大的大,小的小,她忙啊、忙啊,干啊,干啊,好几次都累得晕倒在地里。公公起居困难,大小便不能自理,李泽青就扯来尿布像哄小孩子一样来伺候老人。为了防止生褥疮,她每天都为公公擦洗身体,每3个小时帮助上一次厕所,翻一次身。有一次,她在地里干活,回家晚了些,由于没来得及给公公换尿布,床上已经沾满了污物,她顾不得脏,顾不得累,赶紧拿来新被褥给公公换上,等一切都忙活完,她才想起自己连午饭都没吃。年迈的婆婆,抚摸着她粗糙生茧的手,抹着眼泪痛惜地说,“闺女呀,来俺们家,你一天好日子都没过呀,真是让你受苦了!”李泽青轻轻地挽着婆婆的手臂说,“妈,咱是一家人。啥苦不苦的,有您老人家在,就是做儿女最大的福啊!”

  苦不苦,其实李泽青的心里最清楚。接连不断的事故,让李泽青家负债累累。为了贴补家用,丈夫起早贪黑去城里打工、干点零活,经常出去就是多半个月。每天,李泽青忙活完家里的一切,都已是夜深人静的时候了。这时候的她,往往独自一个人坐在屋子里,呆呆地望着窗外,不知不觉泪水滑过脸颊,这样的日子啥时候才能熬出个头啊?“妈妈,你怎么了?”儿子岩岩的话语让李泽青回过神来,看着乖巧懂事的孩子,惦记着外出打工的丈夫,想着渐渐康复的公公还有疼爱自己的婆婆,李泽青知道,她是家里的顶梁柱,是家里的希望,她不能倒下!为了尽快偿还债务,李泽青走东家、串西家,凑了2000块钱买了一辆电动三轮车,开始卖馒头。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给公婆做好一天的饭菜,然后就赶着去批发馒头。为了多卖几个馒头,多赚几个钱,她总是多走几个村,再多走几个村,多串几个巷,再多串几个巷。累了的时候,她总是这样跟自己说,“泽青呀,坚持,再坚持一会儿,这就卖完了,卖完了咱就回家!”等卖完馒头回到家,往往已是下午两三点钟的时候了。

  在李泽青明亮的双眸里,我们没有看到对困难的畏惧,我们看到的是越挫越奋的坚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她用自己的馒头车搭载起两个残疾人家庭的希望,用自己柔弱的双肩为家人撑起了一片爱的晴空。让我们为李泽青加油!祝福李泽青的明天更美好!


相关推荐

最热文章榜Hot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