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农家书屋征文选登

发布时间:2017-08-04  编辑:沈舒文 手机版

  倘若全民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并与工作方式有机结合,不仅会增加创新力量,而且会增强道德力量。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16农家书屋征文选登,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2016农家书屋征文选登1】

  南宋诗人朱熹有篇著名的诗文:“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近年来,农村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人心安宁,社会和谐。这一切成就的取得,源头就是国家一系列的强农惠农补贴政策的制定和落实。

  除了物质文明建设,党和国家领导人一样关注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全面建设农家书屋的英明决策,加强了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农家书屋”这个新名词,带着党的温暖,飞向了贫瘠的农村,走进了普通的农家,贴近了亿万农民。

  曾几何时,图书馆只是城市或机关单位的设施,只是知识分子和莘莘学子们徜徉的地方。而在人们的印象里,农民就是那群面朝黄土背朝天,终日与土地打交道的人。与知识绝缘,与书籍无缘。而现在的农村,读书成了一种时尚,一种追求,一种生活。

  培根曾说过: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随着农家书屋的创办面的不断扩大,爱书、读书的农民越来越多。农家书屋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学习、休闲、娱乐的场所。他们来这里了解新闻要闻,他们来这里交流经验技术,他们来这里寻求各种帮助,他们来这里滋润自己的心灵。

  老人们来这里看养生之道,家庭保健;青年们来这里看致富之路,技术技能;孩子们来这里看科技博览,文学名著;连准妈妈和新妈妈也都成了书屋的常客,常来看看孕婴指南,育儿大全。“农家书屋”改变了农民寂寥的生活、丰富了农民的知识、陶冶了农民的情操、增长了农民的智慧。

  这书屋、这图书,正在潜移默化地开阔着大家的视野、增长着大家的知识、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如今的农村,有着宽敞的道路,气派的楼房,富裕的生活,文明的气息。小小书屋不知道从何时起,已悄然地驻进了村民们的心房,成为大家心中一个难以割舍的家。

  是呀,书籍就是我们永远的朋友,而书屋就是我们永远的家!

  【2016农家书屋征文选登2】

  走出孟州城南一条乡村公路蜿蜒至黄河堤边,路尽头是我下乡工作的会昌街道办中曹村,村庄就在黄河堤上,稍跨北侧,出去村堤南就是一望无际的田野,路两旁的田间便一直延续着春华秋实的景致,祖辈们用他们一生的勤劳在翻阅着土地这本大书,春耕、夏作、秋收、冬藏,他们面对着的土地几乎承载了他们所有的辛劳、苦难与喜悦。直到有一天,“农家书屋”的书飘着墨香飞进这个黄河边不起眼的小村庄。让他们重新“翻阅”,才知书屋的书,大地的书,有着无尽的蕴含和能量。

  新农村建设开始,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导下,我们村掀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潮,但随即而来的是——以前农民种地都采用传统的耕作方式,虽然付出了很多的辛勤劳动,但往往最后的收获都不能如人所愿。而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改革的深入,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对农民种植养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今天的农民不能再是昔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民了,新的形势更需要农民由劳动型向知识型转变,为此我们村的干部群众急坏了头,因村庄偏僻,远离城区,知识信息相对不畅。他们急、我们急,天天请专家,不可能,不但费用、时间是问题,而且请哪些专家技术人员,他们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有人种、有人养,还有人经商、务工、搞运输;种的有花生、地黄、棉花和西瓜,养的有猪、有牛、有鸡羊;怎么办?当我们也正发愁时,“农家书屋”走进了村,村里人叽叽喳喳“这么多的书得多少钱啊?我们老百姓怎么知看什么书啊?是大家都可以看得吗?”群众一时互相传言、猜测不一。这时我们工作人员和村支书郭金山及双委干部召开了村群众代表会,告诉他们“这些书是国家免费发放的,就是让我们老百姓看的,而且可随时借阅,凡是你们生产作业中遇到不懂得,可来这里查看,村里退休老教师曹德望专门值守,并且,可给你们讲解不认识的字和相关知识”。群众们将信将疑的离去了,随后来书屋的人并不多。

  可过了两三个月,村里有了变化,人们发现了不同,村民乔玉平和曹四等都养鸡,原来都是常有病,有时鸡热着了、有时风大发病了经常到处买药。可这些时间,乔玉平家的鸡不听说病,而且长得好、卖价好。他们一问才知,乔玉平抱着随便看看的心思,走进“农家书屋”,翻看了《肉鸡的养殖技术》和《肉鸡养殖中常见病的处理》等书,从中发现了不少小知识,在饲养过程中使用还很有效,正准备给大家说呢!他们在村里再一聊更是欣喜,原来养猪户张发科配料都是问别家和饲料行,不是配不好料,就是配料成本难掌握,他去书屋一看,还真有《猪的养殖与饲料》、《小猪的病症预防与处理》、《不同时期猪的养护》等书,自己看时,费解的字,曹老师还给他讲,果然自己养猪的技术比去别处学快多了,而且,下雨时、吃过饭没事时都可去,不掏钱请师父,还可随学随用,随自己的时间使用,太方便了。一石激起千层浪,村里人沸腾了,他们都不约而同地走进了书屋,有查果树种植技术的、有查丹参药材种植的、有查市场经济作物的前景分析,他们活跃了,技术长进了,收入提高了,不再是只知耕作,不知收获的时代了。从农家书屋进村来,中曹村的养殖户多了、规模大了,果树由苹果增加到核桃、桃子等,他们都不再是到处跑问,而是活闲时便沉醉在书屋里,尽情的汲取知识,再把书上的能量撒播在祖祖辈辈耕作的大地上,收到了更多的“金子”。村民可以在这里阅读各种图书,学习种植知识,学习养殖知识,学习经商理念。不必请来专家,就可以自己解决农业生产中遇见的各种困难,把自己的农田种好,把自己的副业搞好,把自己的农产品推向市场。“农家书屋”为农村、为农民带来了无尽得财富。

  其实“农家书屋”作用还不止是这一些,它为农村注入了很多新鲜的文化元素和文化形式。“农家书屋”开阔了农民的眼界,让他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这个世界的脚步,重要的是我们村民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己的修养,提高村民整体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村里喝酒赌钱的人少了,读书看报的人多了,离开酒桌赌桌,走近书桌,阅读一本好书,结识一位智者,收获一缕希望。走进我们村的“农家书屋”,你会看到:老年人捧着“养生”的书,中青年看着“科技”的书,孩子们则走进科幻世界,欣赏着趣味童话。这一切无不充实着村民的精神生活,给村民带来无限的生活乐趣。

  我们欣喜地看到,“农家书屋”走进村,受到了农民朋友的热烈欢迎,逐渐成为广大农民改变自身命运的文化舞台!


相关推荐

最热文章榜Hot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