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全民阅读主题征文范文1000字

发布时间:2017-07-30  编辑:沈舒文 手机版

  在民主社会中,财富可以独享,但知识很难独占——如果其他条件一样,一个多读好书,知识较多的人,大概比较容易有客观的态度、开放的胸襟、进取的意愿以及自知之明。为自己、为国家,我们都需要提倡读书的风气!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16全民阅读主题征文范文1000字,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2016全民阅读主题征文范文1000字1】

  今年全国人大开会又强调提出全民阅读的新方略,言曰:建立书香社会。其实这是老声长谈的话题,过去长期提倡、动员、号召,但成效一直不太卓著。作为治国大计,两次登上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纳入国家战略,无疑为国人所惊喜,被大众所拥护,我首先点个赞。

  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在精神层面上加大力度,尽快升华国人素质,乃民族复兴之必然举措。显而易见,新一代领导人高瞻远瞩,英明决策,将为深层次改革启动更强大的精神、创新动力。

  我们民族过去长期处在落后状态,被洋人冷眼蔑视,殖民,是因为在漫长的封建社会,穷的叮当响,科学文化落后于彼,他们骂我们东亚病夫,骂我们原始、愚昧、野蛮。

  如今局面大为扭转,祖国逐渐强大起来,已傲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人民生活大为提高。但我们依然存在很大差距,一切仍在发展之中。开展全民阅读,建立书香社会,必然大大推进社会文明,科学水平更上一层楼,从而走向小康,实现中国梦。

  近些年来,我们国家的出版读物及阅读普及量,虽大幅度上升,但远不如发达国家,一则垃圾产品太多,二则读书爱好者占人口的几率不高。改革开放带来的拜金主义,物欲横流,极大地冲击与淡化着学习风尚与读书热情。很多人认为读书没有用,有钱才是大老爷!因此出现了土豪一族。土豪者乃富而不贵,有钱而缺少文化知识,素质低下,这等人虽形成气候,但靠这种人实现蓬勃发展,民族复兴,难哪!甭想!

  眼下城市农村尚有大量的文盲半文盲。这些人抬头看天,低头看地,每天忙于生计,按部就班地完成吃喝拉撒睡。----读书有啥用?知识在哪里?科学能干啥?文化有屁用?素质怎么讲?品味算老几?他们缺乏基本认识,丈贰和尚摸不着头,有些人已完全置若罔闻,弃之天涯海角。

  诚然,改革开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很多问题严重,犯法犯罪大大增多,法盲遍地,道德滑坡,诚信失落,假丑恶现象风生水起,封建迷信猖獗,巫婆神汉频繁出没,很多荒诞不经的乡风民俗照旧盛行、荒唐的奇葩传说不绝于耳,卫生健康水平有待提高,脏乱差严然存在,救助慈善事业滞后等。----难道与一个民族的文化细胞欠缺,文明进程迟缓没有关系吗?

  礼仪之邦非礼也。这就是很多人出国旅游被人讨厌唾弃的原因!

  这种种负面现状,不能不与全民族精神状态有关。实际上与教育、读书求知有直接关系。一个民族只有狠抓教育,且在校园、社会上,广泛而持久地开展读书活动,从而推动书香社会的形成,才会真正进入强国之列,永久立于不败之地。

  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大家公认:“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们也常讲:“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更有高人指出,阅读是消灭无知、贫穷与绝望的终极武器。-----总之,书是万宝囊,是人类文化智慧结晶,精神食粮。书中自有圣贤哲理,人生感悟与真諦。书中藏有治国修身、开山辟地的真经。精英们——书的著作者们,以多种形式,挖空心机,教你怎样认识世界,认识人生,怎样生活?如何成长?怎样创造财富?读书能改变你的精神境界,全民阅读能扭转乾坤,升华到一个崭新的时代。

  全民阅读是强国之策。每个公民,爱好读书的习惯不是可有可无,要做仁人志士而或奋发图强、事业告成者,绝对与饱揽群书密切相关。书读多了,长期受其滋养与熏陶,人就上档次,知识丰富,底蕴厚重,品味高尚,头脑科学,价值观与道德观必然得到改善。同时读书能开发你的智力,开阔眼界,畅通信息,致富快捷,提高你的驾驭生活、事业的能力,产生强大的创新驱动。

  全民阅读的高潮即将到来,国家会采取多种措施,让国民崇尚热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在全社会树立书香的崭新风气。

  读书的兴趣要慢慢培养,其实你一旦涉猎,将爱不释手,越读兴趣越浓,瘾头越大。甚至废寝忘食,久而久之,将成为你终身伴侣,不服您试试。------

  博览群书更当提倡,那是一种志向高昂,精神卓著的表现。古今中外,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哲学史学、文学艺术都要读,全面读。要学会写文章,写心得写感悟,你很有可能变成大学问家,国家栋梁之才。

  亲爱的读者,伟大的号角已经吹响!今年4月23是世界读书日,诚望您借此契机,立即摆脱庸俗的生活习惯,首先从麻将桌上拔出长腿,彻底扭转低级兴趣。像海鸥一样,翱翔在书的海洋。以顽强的决心,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为提升你的文化魅力,高雅品味,为推动全民阅读,建立书香中国争当排头兵。

  【2016全民阅读主题征文范文1000字2】

  图书漂流,起源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欧洲,读书人将自己读完的书,贴上特定的标签后,随意放在公共场所,捡获这本书的可取走阅读,读完后再将其放回公共场所,再让其漂出手,让下一位爱书人阅读,继续一段漂流书香。众多全国各地的读者参与了图书漂流,每本书的漂流路线几乎都是南北打通,“很多人都上了瘾,不少人每期都参加,我常常惊奇他们怎么看书那么快。”飞芒书房工作人员宋健美说。(4月25日 《北京日报》)

  共享是一种美德。很多时候,共享都是作为一种“慈善”而存在。比如,在古代,富人们有了积余的时候,会选择在荒年救济灾民,这是一种在物资上的共享;再比如,人们有了时间,选择用时间去服务他人,当一名志愿者,这是一种在时间和爱心上的双重共享。小意义上的共享,让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大局意义上的共享,则让某一个区域内的人们,都平等的拥有了某种权利和义务。

  然而,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很多时候,我们会选择性的将“共享”的美德遗忘。共享理念藏在我们的心灵深处,这驱使我们有了交朋友、和人沟通的欲望;但物质上的充沛,却很容易让我们变得更加的具有“独占欲”,当我们已经有足够的能力去拥有某种东西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的将“共享”的字眼忘记。长此以往,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会变得更加冷漠,人们也会失去很多沟通和交流的激情。

  图书漂流,是一种并不新颖的共享方式,却能够培养我们的分享意识,提升我们的阅读体验。图书漂流这种方式并不新颖,从其起源就可以看出,这项活动在上世纪就已经起源了。但是这一种读书的方式,却能够在我们的国家起到很好的效果。这说明,一方面,我们心中的共享意识被现代社会忙碌的脚步给悄悄藏了起来;另一方面,这说明,图书漂流这种共享的方式,能够激发我们心中的对于共享理念的认同感和实践感。

  共享,让书香社会更美好。应该看到,图书漂流活动,只是我们社会共享的一小部分,却促使我们的书香社会建设,迈出了一大步。人们认同图书漂流等种类的共享活动,说明人们心中有读书交流和共享的意向;而一本书能够完整地完成一个圆满的漂流之程,则在共享中,激发了人们的读书欲望和参与欲望。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大家一起读书,才是更加美好的社会。参与到图书共享中来,你会发现,原来,你心中的书香角落,是如此的美好与芬芳。


相关推荐

最热文章榜Hot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