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散文精选:记忆中的端午

发布时间:2017-06-06  编辑:沈舒文 手机版

  端午节一个美好的节日,小时候盼着过端午节,是因为在端午这天可以分到几个鸡蛋、鸭蛋或是一个鹅蛋。下面是小编收集的端午散文精选:记忆中的端午,优化大家参考借鉴!

  【端午散文精选:记忆中的端午1】

  这些年,流落在外,渐渐疏远了故乡和亲人,唯有每年的传统节日,才会在纷乱繁琐的俗事中,油然想起儿时过节的情景。这不,一年一度的端午节转眼就到了,街头多了很多卖粽子的小贩。停下匆忙的脚步,触景生情,陷入了儿时过端午节的回忆里。

  在我的记忆中,故乡在端午节的时候,大多都下雨,并非淅淅沥沥的“清明雨”,而是大暴雨。夏天本就雨水丰盛,端午前后就更加频繁,几阵倾盆大雨过后,村边的河水就暴涨,浑黄的河水怒吼着,挟卷着磨盘大的石头,一路冲杀下来,难免有很多靠近河边的庄稼因此遭殃,那气势犹如万马奔腾,十分震撼。每到涨水的日子,村里的大人都自发结队到河边接送孩子们上学,他们一个挨一个站在奔涌的河水里,将年幼的我们依次抱过去。

  那时,我们是非常期待端午节的,除了能放假一天之外,最诱人的还是能吃上一顿大米饭和猪肉炖粉条。我的故乡没有包粽子的习俗,但是煮鸡蛋和大蒜是必须要做的,家庭宽绰的人家,会在这一天蒸上一锅热腾腾的肉包子。每年的端午节,父亲就早早起床,在房前屋后撒上石灰或者柴灰,同时在大门的门楣上插上几支艾蒿,寓意驱邪、避邪,有雄黄酒的人家,还要每人小饮一口,意在强身健体、抵御疾病;不仅如此,在端午节这天,大家都会放下繁忙的农活,一家人外出游玩,唤作“游百病”,即一游百病消,寄托了对健康的追求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最令人怀念的要数“游百病”了。端午节这天,是万万不能宅在家里的,吃过煮鸡蛋和煮大蒜,人们不约而同来到外面,四处游逛。时值初夏,地里的庄稼可劲的疯长,山坡野地草木葳蕤,野花怒放,正是踏青游玩的好时节,但人们平日里忙于农活,哪有闲情雅致游山玩水,可惜了一派大好景致。正好趁此时机,呼朋引伴,来到村头,和乡邻们聚在一起,有说有笑,珍惜着这难得的一天,尽情谈天说地,或者相约游到野地里,一边采摘正值成熟的野草莓,一边看蜜蜂和蝴蝶在野花丛中翩翩起舞,不知是谁开了个头,亮了一嗓子,顿时一呼百应,嘹亮的山歌回荡在山间,大姑娘小伙子们一唱一和,互相表露着爱慕之情,还真保不准就成就了一段美好姻缘。

  离家十多年了,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这车水马龙的大城市,再也找不回儿时过端午节的乐趣,不知道故乡的亲人,是不是还沿袭着老一辈人的传统,过一个快乐的端午节。

  端午情思

  一个粽子,里面包着思念

  外面裹着乡愁,密密匝匝

  缠绕着的都是对亲人的牵挂

  一个包子,故乡做馅

  异乡为皮,离家的游子

  在异乡咀嚼着故乡的炊烟

  菖蒲和艾叶,插在记忆的门楣

  雄黄酒饮不出故乡的滋味

  五月的风,吹来遥远的往事

  尽情怀念一些人

  尽情回味一些事

  端午佳节,我借诗歌想你

  【端午散文精选:记忆中的端午2】

  时光荏苒,岁月匆匆,流水一样的日子,又送来到了端阳五月。又是一年端午节,看着渐行渐近的节日气息,心里有一思怀念的冲动,怀念什么呢?怀念那过去的欢快,怀念那逝去的节日气氛,怀念儿时空气中弥散着的浓郁、欢快的节日气息。闻着清香,也便嗅到了童年的时光。有关端午的点点滴滴的记忆,时常涌现在我的脑海,感觉那么近,仿佛那些事发生在昨天。那时乡下特别重视端午节,当时我也不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只知道每年家里就像过年一样隆重地过端午节。

  记忆中的端午,总是湿漉漉,青生生的。在我的家乡,端午是仅次于春节,中秋的一个大的节日,也是我最爱过的一个节日。家乡的端午节,没有龙舟,没有鞭炮。这个节日总是在一种安宁,祥和的氛围中度过。也许骨子里是个传统的人,我对中国的许多传统节日充满了敬与爱。

  每逢佳节倍思亲,每到传统节日,思乡的情感油然而生,家乡虽然很穷很破,但是,我还是喜欢回家过节,为的就是感受一下在城市里淡漠的亲情、友情。要回家了,到沃尔玛超市买上几盒粽子,煮上单位发的咸鸭蛋,回家作为礼物,送给兄弟姐妹,表示一下作为大哥、大嫂、姐姐、姐夫的心意。

  临行前独自坐在陋室之中,回想着这个繁华的都市的热闹与繁荣,倾听着宽大的窗户外面传来的车水马龙声,闻着那缕缕飘舞的粽叶芳香,徜徉在几千年的历史回眸里,让我对五月端阳,又有了一份发自内心的感慨。多少年来,端午节一直是一首伤感的诗,由于独特的文化意义及文化符号融合其中,由于鲜明而形态各异的民间元素与现代文明的冲撞、融合,五月端午的节日,越来越超出了节日本身的丰富内涵。

  走进超市,各类琳琅满目的商品映入眼帘,使人眼花缭乱,看着包装精美的棕子,以及闻着它身上散发出来的诱人香味,不经意间,又勾起了我对端午节的美好记忆。让我充满感慨地想起了以不同方式度过的几十个端午节。

  小时候在我的家乡,到端午的时候,吃的不是粽子,而是“粘耗子”。印象当中知道有端午节这回事的时候,大概已经上小学了,我的家乡是叫“五月端午”。那个年代经济状况普遍不佳,家乡怎么过五月端午,也没有多少深刻的记忆了。只是随着年景的逐渐好转,家乡条件稍微好点了,人们才想办法把五月端午过得有点样子,但过法跟目前并不一样,不是包粽子,而是做一种叫“粘耗子”的食物。

  “粘耗子”是家乡端午节的标志,就像元宵节的“元宵”,清明节的“鸡蛋”,中秋节的“月饼”,“腊八”节的“黄米饭”一样。小时候母亲包的“粘耗子”很特别,那椴树叶子的香味扑鼻,北方很少有糯米,主要是因为糯米产量低,很少有人种,一般做“粘耗子”的米,都是粘玉米或粘高粱。端午节来临之前,父亲带着我们几个孩子上山去打椴树叶子,打椴树叶子也是有讲究的。包“粘耗子”的椴树叶必须是老叶,上面有一层釉色,这样包出的“粘耗子”不会粘在“粘耗子”上。如果端午过的早,一般都用隔年的椴树叶包“粘耗子”。一般粘耗子是用小豆馅做的,有时加点糖精,吃起来很好吃。

  时间在变,过端午节的方式也在人们的不经意间慢慢转变。现在的孩子只知道端午节要吃“粽子”了,这是“文化”融合的结果。其实我们小时候并不知道什么是“粽子”,因为家乡不出产粽叶。至今我还是觉得这些青草味的“粽子”倒不如我们家乡的“粘耗子”更香甜。

  在家乡的风俗中,端午清晨,家家户户门头插艾蒿,有为屈原招魂和避瘟疫之意。在家的时候,每到五月初五早晨我们便呼朋结伴去山上采艾蒿,没有艾蒿也采些类似艾蒿的蒿草。还有……关于端午,有太多的回忆,夹杂太多的情感,而快乐而童真却是最主要的,端午节年复一年地过着,葫芦、荷包依在,可岁月的流逝,却带走了节日里曾经的一切,欢快、惊喜、期待、盼望……一样的节日气氛,一样的过节心情,只是不同的过节风俗。

  这个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习俗,人们虽然处于祖国各地,却是每年都过着这个相同的节日。虽然过法各有不同,但是企盼平安、幸福、百病不侵的心境是一样的。至于过这个节的缘由,为什么过,从什么时候开始过,连老人也说不清楚,只知道是从祖辈祖祖辈那儿一代一代传下来的,一直就是这么过。

  今年的端午节又快到了,这里的端午节没有家乡那样的浓郁气氛,虽然这里的粽子也很好吃,但我还是很怀念家乡的“粘耗子”,吃了总让人回味无穷。在家乡的每年的端午节,一些怀念、一些追忆和着一些别样的生活味道,总会悄然泛起……因为那些日子里面有一份浓浓的亲情,不仅让我回味感叹,而且让我久久难忘。这份亲情,就是这么纯纯的、不图回报、没有索取,伴着清香,年年飘在我的心里。

  吃着在超市里买来的粽子,里面有大枣、果仁,有鸡蛋,有猪肉的。只是这馅应有尽有,样式也是千奇百态。每一个粽子上都烙下了浓浓的商业气息。那种自然,那种单纯的糯米清香早已经飘散久远久远了。端午节,年年都会来,但我的童年却再也不会来了,给了我们最美丽、最温馨的端午节的母亲早已作古多年,阳光下母亲和孩子笑得如花儿般灿烂,那样的美丽画面也不会再来了。童年时点点滴滴关于端午的记忆,开始从心灵深处慢慢传来,深深地吸一口气,渐渐有泪迷了双眼,我想,我再也回不去,童年的端午节。

  有关端午节的记忆,充满了我的童年,虽然清贫却让我回味。童年的端午节是快乐的,那种幸福开心的感觉好像离我很远很远,也许是好几年没有那么开心随意地在家过节的缘故吧!随着年龄的渐渐长大,对端午的好多事情越来越淡漠了,除了保留对古人的一种敬佩和怀念外,心中多会怀念我的母亲和岳母,每每这个时候心里总会漾起一阵阵地酸楚,也总是会徒添一些莫明的烦恼,所以端午节会让自己多一分的厚重和歉疚感。

  而今,身处异乡繁华的城市,生活的节奏加快,那份温馨的亲情似乎离我们渐行渐远。端午节来临的时候我会为自己买来一些粽子,但总觉得少了些什么。但究竟是什么,我也说不上来,或许是那份童年的无忧无虑和天真无邪,随着岁月的不断流逝,已成了我心中最美好的回忆吧!此时的我,莫名的一些旧日思绪涌上心头。窗外雨滴落在杨树叶上清脆的响着,这安谧平和的佳日良辰又平添了一份清新浪漫的感觉。

  现在的端午节孩子们虽然也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但有时总觉得和小时候过的端午节不太一样。这大概和外来文化感染,时代飞速发展有关吧,“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也许就是我这个年龄的人,在端午节的最真实的心理写照吧。

  怀念家乡的端午节,那幽思浅浅的日子。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要到了,我也只是有兴致,在键盘,用指尖,静静的,静静的,再来重温一遍我那童年端午节的快乐了。

  在端午节来临之际,祝所有的朋友节日快乐。


相关推荐

最热文章榜Hot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