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包公》观后感

发布时间:2017-05-27  编辑:沈舒文 手机版

  历史上真实的包公究竟是个什么人?很少有人知道。就是在包公的出生地与归葬地合肥,大街小巷随便找个人问问,很多人居然都不知道包公是合肥人。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千年包公》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千年包公》观后感1】

  晚间,按照单位的要求在家观看了《千年包公》第一集“清心直道”感触颇深。

  在权力私有年代,中国的老百姓总是幻想有青天来庇护他们、除暴安良,其实这是一个无法兑现的奢望。

  人总是活在现实中的,官员也不例外。无论怎么代天牧民,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共同利益总是微乎其微,而和同僚们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要不触及自身利益,憨子才摸老虎大屁股呢。道德自律和君父、圣人的教诲虽不敢忘,但比起活生生的眼前利益,还是有轻重缓急的——表面文章做足后,管他冤与不冤。

  既然官帽子是上边发的,清官想为民做主、最起码背后要有一个至少不混蛋的上司,最高端便是明君贤臣搭配。包公便是适逢其时,谋国不正的赵家爷们追求宽松、斯文、道德教化的政治生态。要是搁到戾气四溢的汉唐明清,包公很难威风几天。

  即使是包公,也应该理解为选择性执法。如果陈世美不是犯了欺君之罪,秦香莲纵有三头六臂、也雪不了恨。堡垒往往都是从内部攻破的,纵览中国古代历史,为保帝位而坑兄灭弟、虎毒食子的君王大有人在。大臣只要一心为主,自然可以代天清理门户。

  千年一觉青天梦,小民百姓到头来总是被剥削、奴役、愚弄。

  【《千年包公》观后感2】

  包拯严厉的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显示在银屏上,一首包公诗“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史册有遗训,无贻来者羞!”先后也在银屏上出现了,这首诗是包公出仕做官的座佑铭,也表明了自己清心治本,直道处世。先“清心”,才能“直道”;‘百善孝为先’先对父母孝才能对工作尽职、对国家尽忠、对老百姓好。“不持一砚归”等历史故事,展现包拯以民为本,把百姓利益放在心上的为官为政思想。昨晚,观《千年包公》第一集“清心直道”感触颇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与大家分享,不妥之处,敬请指教。

  第一、人,首先要修身养性。包公从小就接受儒家思想教育,饱读诗书,宁静致远,持续的“清心”。影片中有一场景:包公在庐州读书时,有一富人请包公和李姓同学赴宴,李姓同学欣然应允,然包公却未答应。包公曰:“今若赴宴,日后为官,怕凡事不能公义。”,虽寥寥数语,却反映出包公从青年时代便不结交权贵,不高攀富人。作为一名公务员,特别是在政府部门工作的公务员,一定要严于律已,守得住底线,经得起考验,懂得明荣知耻与修身。

  第二、是人就要孝敬父母。影片中包公考中进士,被授任为大理评事,出任建昌县知县。因父母年迈,包拯请求在合肥附近就职,遂改授和州监税,父母又不想让他离开,包拯就辞去官职,回家赡养父母。几年之后,他的父母相继去世,包拯在双亲的墓旁筑起草庐,直到守丧期满,还是徘徊犹豫、不忍离去,同乡父老多次前来劝慰勉励。直到1037年包拯才赴京听选,获授天长知县。可能现在我们好多人不理解,然而,‘百善孝为先’,一个人,对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怎么对工作尽职、对国家尽忠、对老百姓好呢?作为我们普通的现代人,虽不要求像包公那样的举动,然而,如今社会进入了老龄化不说,平时常回家看看,平常能给父母多打个电话,能陪陪父母聊聊天,这样的些许小事,我们总该还会做到的吧!

  第三、要营造家风。包拯家训中言:“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仰珙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大意是:包氏后世子孙有做官的,如果胡作非为,贪赃枉法,活着,不得再进家门;死了,不能葬入包家的祖坟。在封建社会制度时,不被族人认同,不得衣锦还乡,不能葬入祖坟大茔,是最严厉的惩罚。可见包公治家之威严,训子之严厉。严厉的家训、家道、家风也是一个家庭灵魂的延续,是家族内部世代相传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良好的家风犹如无形的财富,支撑一个家庭栉风沐雨、走向辉煌。影片中在搬迁包公墓时,程如峰专家及在场的人们满怀期待的以为作为一个朝廷的三品大员,一定会有很多值钱的宝贝吧?然而,却令现场人员及大家大失所望,包公,他的儿子包绶,孙子包永年的墓中陪葬的东西连平民都不如,也就是几十件日常用品而已,由此可见包家三代的清正廉明啊。这又让我想到了家风家训的定义,要进一步诠释家风、家训、家规的内涵和作用,并向孩子们宣讲《孟母断织教子》、《岳母教子“精忠报国”》等这些优秀家教故事,引导广大民众从优秀家风家训中汲取培育道德的养分。

  最后,我认为要弘扬优秀家训传统文化,也要培育文明家教风尚,使人们对“诚实、孝道、勤俭、诚恳”等字眼再次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从中让其感受到启发和教育,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部好的《家训》中涵盖最多的内容也是加强子女教育、抓好日常养成、怎样生活学习、如何为人处世等方方面面,包氏子孙虽然是人才辈出,但有必要继续重蕰家训内涵。我们普通人也要营造良好的家风,并且要以身作则,教育好子女,“忠孝仁义礼智信廉”在我们的时代同样适用。

  在举行“感恩教育”、“道德讲堂”、“两学一做”活动的推动下,搭建平台,通过唱诵、诗歌朗诵、小品演示等方式将家风故事展示给群众看,传承好的家风。家风正则行得正,家风淳则风气淳,家风好则民风好,家风好则党风好。家风中蕴藏着价值观念、道德品质和行为方式,让我们从包公良好的家风中汲取精神力量,以家庭倡廉托起廉政生态,让家庭风尚涵养时代风尚,千千万万个家庭足以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基石。对“家风家规家训”的看法,以及要运用家规家训教育子女。通过活动,让人们相互学习借鉴好的“家风家规家训”家庭教育经验,促进家庭和谐,为未成年人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也为成年人及社会各界营造一个和谐的交流、勾通、工作、学习的大的社会环境,为共同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营造良好的、必要的社会空间。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阅读:

1.

2.电视纪录片《千年包公》观后感

3.践行劳动美共圆中国梦征文精选

4.专题片《为了我们的明天》观后感

5.看警示教育片《镜鉴》观后感

6.警示片《生命至上》观后感

7.基层干部观看基层新答卷观后感

相关推荐

最热文章榜Hot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