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20年的你什么样?你的家人会怎样?你的生活有什么变化……在本报今起推出的《关键5年——北京市十三五规划建议解读》栏目中,您会发现,无论是“大城市病”的治理缓解,还是家里小娃的看病上学,无论是GDP的稳步增长,还是年终奖的顺利下发,你我生活的点滴日常都将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下最真切的注脚。
到2020年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郭金龙就《建议(审议稿)》中关于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在通州建设市行政副中心、人口规模调控、缓解交通拥堵、加强水环境治理、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做好2022年北京冬奥会筹备工作等10个重点问题作说明。
其中,“十三五”时期,北京要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确保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而在通州建设市行政副中心,基本出发点是疏解非首都功能。要按照2017年市属行政事业单位整体或部分迁入取得实质性进展的要求,科学规划,倒排工期,建设好增量,调整好存量,探索积累经验。
此外,人口无序过快增长是北京“大城市病”的重要原因,人口规模调控重点难点在中心城区。必须“疏”“堵”并重,以调控目标倒逼非首都功能疏解,倒逼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同时,又要不断优化人口结构和布局,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稳妥推进在京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落户工作。
“规建管限”下足工夫缓解交通拥堵
“十三五”时期,北京还必须打好缓解交通拥堵这场硬仗,在“规建管限”上下足工夫。要分阶段推出重大治理举措,分年度实施交通拥堵治理专项行动计划。要研究利用经济手段降低机动车使用强度,实施更有力度的差别化停车收费政策,综合运用科技、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提高交通综合管理水平。打通城市微循环道路和断头路,加快完成中心城区拥堵节点改造。
【数说“十二五”】
GDP年均增速
“十二五” 7.5%
2015年GDP 预计2.3万亿元
比2010年高出64%
解读:
“‘十二五’时期,北京经济年均增长速度为7.5%。”市发改委主任卢彦介绍,这一速度基本与国家同步。
特别是近两年,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北京制定执行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推进非首都功能有序疏解,经济增速仍然保持在7%左右,并且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
“反映了北京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卢彦说,总体上,“十二五”时期北京经济发展呈现出发展水平提高、产业结构优化、经济质量提升、经济效益改善的良好态势。
人均GDP
2010年1万美元
2015年约1.7万美元
解读:
“十一五”时期GDP每增加一个百分点是110亿元,“十二五”时期GDP每增加一个百分点是196亿元,接近“十一五”的两倍,卢彦表示,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的情况下取得上述成果,“很不容易”。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人均GDP超过1.2万美元,就是高收入水平。而2010年全市人均GDP刚突破1万美元,今年人均GDP则有望突破1.7万美元。
“北京实现了从‘中高收入’到‘高收入’水平的跨越。”卢彦说,结合上述数据,可以做出这一判断。
常住人口增量
“十一五”424万 年均增速5%
“十二五”215万 年均增速2.1%
解读:
卢彦说,按照今年常住人口控制在2177万人的目标,“十二五”全市常住人口增量和增速实现双下降。
“十一五”时期,GDP每增加1个百分点是110亿元,需要人口增加0.44个百分点,大约是7.4万人;“十二五”GDP每增加1个百分点是196亿元,只需要人口增加0.28个百分点,大约是5.7万人。
“意味着北京经济发展对人口的依赖程度在下降。”他说,这说明劳动生产率在提高,产业发展更高端,经济发展质量提高。
财政收入
2010年 2353亿元
2015年 预计超4500亿元
解读:
卢彦表示,“十二五”期间,北京经济效益得到了改善,首先体现在了财政收入方面。
“今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预计将超过4500亿元”,他说,2010年是2353亿元,经过五年的增长基本实现翻番,年均增长14%。
节能减排
全市燃煤总量
2012年 2270万吨
2015年 1200万吨
解读:
“十二五”时期,北京是全国唯一一个连续十年超额完成年度节能目标的省份。
同时围绕大气污染治理,全市加大燃煤压减力度,取得显著成效,预计今年底全市燃煤总量降到1200万吨左右,比2012年的2270万吨减少1000万吨,“用三年多的时间压减了全市近一半的燃煤总量”,卢彦说,目前全市清洁能源使用率达到85%,基本实现核心区无煤化。
1
关于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
【内容】 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在多年优化调整的基础上,北京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发展动力持续转换,创新能力较强的优势更加明显。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双向开放,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将进一步释放出新的发展活力。特别是中央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部署筹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推动京津冀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推进北京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支持办好世界园艺博览会等,都将为北京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综合分析判断,“十三五”时期,经济发展面临特定任务、特定要求,我们也完全有条件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要保持定力,敢于担当,坚持疏解功能谋发展,坚持“瘦身健体”,在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中实现经济增长,确保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解读】
今后5年GDP增速应在6.5%
今后五年北京需要保持怎样的经济增速才能实现目标?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丁元竹表示,要达到翻番目标,今后5年每年的GDP增速大体不能低于6.5%,而这就是中高速的要求。
首都经贸大学原校长文魁也认为,未来北京的经济增速肯定不会是高速,应该在6.5%左右。
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赵弘表示,在疏解非首都功能的背景下,北京的经济增速肯定会受到一定影响,但影响不大,“因为疏解的都是一些市场、制造业等较为低端的产业,而北京将要发展的是高精尖产业,并取得一定成果”。
对于未来的经济增长点,赵弘认为,北京的经济增长应该围绕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构建高精尖的经济结构,“金融、文化、科技服务、信息消费以及战略新兴产业等都是未来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文魁说,北京在疏解非首都功能时会淘汰和转移一部分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但是转移出去也不一定完全没收入了,其中还会有一个协同和共享;同时一些新的增长点、高精尖的产业结构、创新项目也上得很快。
北京社科院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中心研究总监陈智国认为,像电子商务、文化创意、高端人文服务业比如说旅游休闲、文化消费等,都是很好的增长点。
针对更为关注的居民收入问题,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王小广表示,未来北京居民收入一定会提高,因为随着产业升级,收入会逐渐提高,这是必然趋势,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收入结构是一致的,“就业人员的学历越高,服务业层次越高,就会推动工资水平上涨”。
到2020年人均居民收入能否实现“翻一番”,王小广认为,收入倍增的计划应该可以实现,随着就业结构改变,白领比重提高,生产力水平会比较高,收入增速保持在7%以上应该问题不大。
2
关于在通州建设市行政副中心
【内容】 要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来统筹谋划,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市行政副中心,按照交通便捷、生态宜居的要求,把基础设施、水生态廊道和大尺度生态空间摆在优先位置,加快配置教育、医疗、文化、公园绿地等公共服务设施,健全互联互通的交通系统,努力创造出更加优越的就业生活环境,展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新形象。要按照2017年市属行政事业单位整体或部分迁入取得实质性进展的要求,科学规划,倒排工期,建设好增量,调整好存量,探索积累经验。
【解读】
建行政副中心避免过度开发
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赵弘表示,在通州建设市行政副中心,使通州具有了更高的定位,将承担更重的城市职能,主要是城市的行政办公职能,这是一个重要的角色转换。
据赵弘分析,2017年,有可能是一些和中央政府联系不是特别紧密、不需要随时和中央政府保持联系做好服务保障工作的北京市行政机构和事业单位,整体或部分迁入。
赵弘认为,通州建设市行政副中心也要避免过度开发,“要很好地学习和总结中心城发展的经验教训”,规划要有前瞻性。建议按照城市副中心来规划轨道交通体系,提升内部本身的承载能力以及对周边卫星城和燕郊等区域的联通,从而形成发达的轨道交通体系。同时,要快速导入公共服务,包括北京优质的教育资源、医疗资源以及文化资源的导入,提升区域的服务品质和保障能力。
赵弘还认为,通州也要做一些减法,把不符合本区域定位的、低端的产业功能,向更具有优势的区域转移。适当引入一些高端资源,比如总部资源、金融资源和文化资源等,形成产城融合的副中心,最终形成多数人在副中心就业,一小部分人在主城就业的格局,从而解决职住不平衡的矛盾。
3
关于人口规模调控
【内容】 人口规模调控的重点难点在中心城区。必须坚持“疏”“堵”并重,以调控目标倒逼非首都功能疏解,倒逼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倒逼环境治理和服务管理水平提升。要更加重视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确保实现人口调控目标要求。同时,又要不断优化人口结构和布局,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稳妥推进在京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落户工作。
【解读】
产业转移资源外迁可控人
产业转移是北京市调控人口的一个重要手段。2015年,北京市全市撤并升级清退了90家低端市场。大红门地区已完成疏解5900多商户、从业人员约1.83万人。西直河石材市场就减少了流动人口3万人。到2018年底,位于白沟的“京津冀家居产业园区”项目落成后,将整体带动北京家具建材工厂、批发市场和仓储物流中心的外迁,疏解人口10万人以上。
此外,北京市与天津、河北在教育、医疗和人力社保方面实现了多方面协作,签署了一系列框架协议和合作方案。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鲁全认为,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带来了人员的大量流动。公共服务资源流动起来,将能吸引人员的流动,减轻北京的人口压力。
一方面是疏,另一方面北京还实施“以业控人”的任务。在北京市2015就业工作座谈会上,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促进实现北京市“以业控人”的人口调控目标,北京市将鼓励用人单位更多吸纳北京户籍的劳动者就业。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认为,北京市行政副中心发挥作用后,中心城区的人口压力将得到很大的缓解。此外,一批地处中心城区的高校、医院迁往郊区也大大缓解了中心城区的人口压力。
4
关于缓解交通拥堵
【内容】 要在完善治理交通拥堵总体方案基础上,分阶段推出重大治理举措,分年度实施交通拥堵治理专项行动计划,不断巩固和扩大治理成效。要研究利用经济手段降低机动车使用强度,实施更有力度的差别化停车收费政策,综合运用科技、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提高交通综合管理水平。要将缓解交通拥堵纳入相关部门和各区政府的督查和绩效考核内容。
【解读】
停车费或提高降低用车强度
2013年9月,北京发布《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提出拟研究制定征收交通拥堵费,一时引发热议。
同年11月,《北京市2013-2017年机动车排放污染控制工作方案》出台,该任务分解表中明确,市交通委和市环保局将研究制定低排放区交通拥堵费征收政策,分级设置收费标准,实行动态调整。
一位交通专家表示,分级,就是以环线或以重点商圈等常见拥堵点为界限,来设置收费标准。动态调整,就是早晚高峰收取的费用会高,而平峰时段可能不收费,即根据不同时间段收取不同费用。
目前,北京正结合实际充分论证。至于拥堵费具体何时实施,目前并无明确时间表。
2010年以来,北京曾两次调整停车费。目前的停车收费已属于差别化停车收费。一位交通专家指出,这次提出将实施更有力度的差别化停车收费政策,重点在于什么是“更有力度”,比如停车费在现有基础上大幅提高甚至翻倍,或者差别化停车收费分类区域发生变化,越拥堵的区域停车费越贵。但不管怎样,目的还是利用经济手段促使大家更多选择公共交通出行,降低中心城区等拥堵区域的交通流量。
5
关于全面做好2022年北京冬奥会筹备工作
【内容】 要全面贯彻落实“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要求,把冬奥筹备融入“十三五”,以冬奥筹备助推“十三五”,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认真抓好重点设施、重点项目建设,推动生态环境建设、城市管理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提升,深化体育国际合作和交流,努力办成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
【解读】
新建速滑馆赛后供市民玩冰
场馆建设方面,北京2022冬奥申委工程规划技术部副部长张利此前介绍,2022年冬奥会的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赛区设置紧凑,将最大限度利用现有设施,同时将带来多样化的体验。
北京赛区承办所有冰上项目,共12个场馆,其中11个为奥运“遗产”,场馆大多在奥林匹克公园内。其中鸟巢将举办闭幕式、水立方用于冰壶项目、国家体育馆用于冰球项目。同时,首都体育馆用于花样滑冰和短道速滑、五棵松体育馆用于冰球项目,而国家会议中心将再次成为奥运会媒体中心。
北京赛区唯一新建的场馆是大道速滑馆,但该速滑馆并不是专门为2022年冬奥会建立,而是北京原本发展冰上项目的计划项目。会后,将成为综合性的大规模冰上项目场馆对外开放,用于速滑、群众性冰壶和冰球等项目。
延庆赛区则将承担主要的雪上项目,建立高山滑雪中心、雪车、雪橇中心和奥运村。延庆高山滑雪中心将是中国第一个能满足奥运会赛事需求的滑雪中心;雪车雪橇中心也将是国内首例。
冬奥会后,延庆赛区三分之一的赛道将开发出来,用于公众体验项目。
张家口赛区现已有5个高水平雪场,冬奥会计划使用的云顶雪场即现有雪场。同时,张家口赛区的长远规划是建设一个滑雪旅游小镇,2022年冬奥会将促进当地交通、酒店、冬季运动基础设施的发展,留下“长远遗产”。张家口赛区赛后也将对公众开放,越野滑雪场将作为体育公园。
6
关于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内容】 要充分发挥中关村示范区的引领支撑和辐射带动作用,在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方面实施更有针对性的支持政策,在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方面实施更加有力的改革举措,在推动央地、高校院所、企业协同创新和深化军民融合创新方面建立更加高效的运行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主动对接国家重大创新任务,围绕城市可持续发展和重大民生需求,实施关键技术重点攻关,在重大创新领域形成代表国家水平的科技创新实力。
7
关于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内容】 要推动全国文化中心与全国政治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有机融合,履行好新时期首都职责。文化的核心是思想,文化繁荣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以文化人。要让北京丰富的先进文化资源活起来、动起来,走进群众的生活里,融入群众的思想中。要实施历史文化名城整体保护,统筹推动北部长城文化带、东部运河文化带、西部历史文化带建设。
8
关于加强水环境治理
【内容】 要在治理上狠下工夫,到2020年基本实现城镇污水全处理,基本消除建成区河道黑臭水体,努力实现重点区域河湖水质达到三类水标准。大力建设“海绵城市”,加强河道系统整治,研究部分修复中心城水系,努力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江水进京”后,要继续做好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工作,同时积极研究“海水淡化”进京等举措,以更好地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9
关于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
【内容】 要积极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各项先行先试改革,在优化社会信用环境、改革市场监管模式、创新高端人才聚集机制、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等配套体系上下工夫,建立国际化、法制化、透明化的服务业促进体系,提高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水平。
10
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内容】 建立起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社会保障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要切实增加养老服务供给,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和项目扶持力度,鼓励和支持非营利组织、企业和个人参与居家养老服务,推动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探索形成专业化运营的社会养老服务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