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8日世界肝炎日

发布时间:2017-07-03  编辑:cgf 手机版

   2015年世界肝炎日是哪一天 几月几日

  2015年7月28日 星期二 是2015年世界肝炎日

  世界肝炎日的由来

  2008年5月19日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肝炎日”,后确定为7月28日,世界肝炎联盟(WHA)将联手世界卫生组织、其他联合国组织、红十字会、开放性社会研究所(Open Society Institute)、盖茨基金会(Gates Foundation)等机构,于2008年5月19日在全球正式启动为期5年的“世界肝炎日”运动。这是世界肝炎联盟成立以来首次举行的世界范围内活动,届时,遍布全球五大洲的200多份个组织将同步行动,唤起世界人民对病毒性肝炎防治工作的关注和重视。

  7月28日是已故诺贝尔奖得主巴鲁克·布隆伯格的诞辰日。为纪念这位乙肝病毒发现者,世界卫生组织2010年5月决定,从2011年开始将每年的世界肝炎日从5月19日变更为7月28日。

  2012年7月28日是世界卫生组织设立的第二个"世界肝炎日",其主题是"肝炎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遥远"。

  为敦促各国政府进一步加强对病毒性肝炎的防治,2012年以来,世界卫生组织发起了全球防控肝炎新框架,确定了防治肝炎感染工作的四个领域,其中主要包括:提高认识、促进合作和调动资源,将科学证据转化为政策和行动,预防传播,开展筛检、护理和治疗工作。

  肝炎一直是全球性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世卫组织最新数据显示,全球共有20亿人感染肝炎病毒,其中约有5亿人(全世界十二分之一的人口)感染了慢性肝炎,每年约有100万人因此而死亡。

  肝炎病毒感染者包括肝炎病毒携带者和肝炎患者。病毒性肝炎是主要肝炎类型。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其中主要包括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五种病毒。

  不同病毒引发的肝炎,其传播途径和感染后的临床过程不同。甲肝和戊肝是消化道传播疾病,可以通过污染的手、食物或水传播;乙肝、丁肝和丙肝则主要通过母婴、性和输血传播。甲肝和戊肝多为自限性疾病,很少发生慢性感染;但乙肝和丙肝则可发生慢性感染,引发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极高。临床数据显示,近80% 的肝癌病例均由乙肝和丙肝这两种病毒引起。因此,这两种病毒也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因素。

  肝炎的主要预防措施为注射肝炎疫苗。在各型肝炎中,除丙肝外,均可通过疫苗来预防。目前,已有180多个国家和地区采取为新生婴儿注射乙肝疫苗等方法预防肝炎。

  世界肝炎联盟公布数字显示,全球有3.5亿乙肝病毒感染者、1.7亿丙肝病毒感染者。我国法定传染病系统每年报告超过130万例病毒性肝炎病例,占报告总病例数的三分之一。2010年,全国报告病毒性肝炎近132万例、死亡884例。病毒性肝炎位居传染病发病之首,其中乙肝占所有肝炎病例的80%。我国每年因乙肝所致直接经济损失至少5000亿元。

  我国政府重视肝炎防治工作,卫生部将乙肝列为重点控制的传染病,不断加强病毒性肝炎防治力度。近年来,我国通过大力推广乙肝疫苗接种等策略控制肝炎的流行与传播,取得明显效果。据调查,从上世纪90年代到2006年,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人数大约减少了3000万。但是,我国病毒性肝炎流行广泛,感染者众多,肝炎防治难度大,仍需全社会共同努力。

  乙肝病毒携带者虽然在生活、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中不会对周围人群和环境构成威胁,但他们在入学、就业时容易遇到障碍。2010年2月,有关部门联合发出通知,取消了入学和就业体检中检测乙肝项目。此规定保护了乙肝病毒携带者享有平等的教育和就业权利。从医学角度讲,为早发现早治疗,要鼓励个人通过体检、检测了解自身感染状况。乙肝易感者应接种乙肝疫苗。

  病毒性乙型肝炎已成为我国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乙肝在我国广泛流行,严重危害人民的健康,给病人、家庭、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给社会发展带来不容忽视的影响,是我国现阶段最为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据调查,我国人群中约有60%的人感染过乙肝病毒(HBV),10%的人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每年乙肝新发病人数约50万人,占全国传染病发病总人数的1/4;目前我国慢性乙肝现患病人约2000万例,部分乙肝病毒携带者还将发展为肝炎、肝硬化,少部分慢性肝炎患者还会转变为肝癌。病毒性乙肝不仅严重影响人体健康,而且给家庭、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我国每年用于肝炎和肝病的医疗、保健费用高达1000多亿元,乙肝成为贫困地区因病致贫的一个重要因素。乙肝病毒携带者在入托、入学、就业、婚姻等方面也受到很大影响,引起一系列社会问题。

  乙肝实验室检查常用的血清学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1)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是乙肝病毒的外膜蛋白,在感染乙肝病毒的早期出现。表面抗原本身无传染性,但因其和乙肝病毒同时存在,故表面抗原阳性是乙肝病毒感染的标志。

  (2)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 HBs)。 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是由表面抗原诱导产生的保护性抗体。在乙肝感染恢复期或注射乙肝疫苗后出现,它的出现标志着对乙肝病毒产生了特异性免疫能力。

  (3)乙肝病毒e抗原(HBeAg)。 乙肝病毒e抗原是组成乙肝病毒核心的成分,是乙肝病毒复制活跃和传染性较强的标志。

  (4)乙肝病毒e抗体(抗-HBe)。 乙肝病毒e抗体是由HBeAg诱导产生的非保护性抗体。在病程中,HBeAg消失,抗-HBe 出现是病情稳定好转,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较低的象征。长期抗-HBe阳性伴HBsAg阳性,或时而出现HBeAg→抗-HBe转换,是病情不稳定及可能慢性化的表现。 (5)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 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是由核心抗原诱导产生的非保护性抗体,分核心抗体 IgM和核心抗体 IgG。核心抗体 IgM出现较早,但消失较快,持续时间短,故其阳性可作为乙肝急性期及病毒复制的标志;核心抗体 IgG出现较晚,持续时间长,也是乙肝感染的标志。 (6)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 HBV-DNA是乙肝病毒特异性脱氧核糖核酸,其阳性是乙肝病毒存在、复制及有传染性的直接指标,也可作为抗病毒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

  乙肝“大三阳”及“小三阳”的含义

  (1)“大三阳”的含义及其临床意义

  “大三阳”是指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及核心抗体(抗-HBc)阳性。血清学检测结果呈“大三阳”,说明乙肝病毒在人体内复制活跃。

  这类患者的血液、唾液、精液、乳汁和阴道分泌液都有传染性,如果同时有转氨酶增高者,首先应注意隔离,在家庭内,患者的日常用具可与家人分开,定期消毒,并到医院定期检查。

  (2)“小三阳”的含义及其临床意义

  “小三阳”是指表面抗原(HBsAg)、e抗体(抗-HBe)及核心抗体(抗-HBc)阳性。“小三阳”表明乙肝病毒繁殖减低,传染性弱。如果随访半年肝功能均为正常,又没有什么症状,我们称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

相关推荐

最热文章榜Hot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