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走近烈士浮雕
七月,我走进烈士陵园,走向那座高高地耸立在这座城市的巨大的纪念碑,我发现,无论正面的侧面的还是背面的浮雕老是在微笑着,那些早已经成为烈士的先人们其实一直活着,活在我们这座英雄的城市里,活在微笑着的浮雕里,活在浮雕着的历史里,活在幸福的今天里。
七月,那些活着的浮雕含着笑向我们招手,那些活着的英烈并没有走远,远走的只是那已经腐朽的肉躯,而那不朽的灵魂却依然如故,在昭然明示着。岁月的江河还在眼前奔流,如同这活着的历史一般。我深思着,我更想告诉历史,在中华大地上,不仅仅是这座英雄的城市在纪念着这些英雄的先烈们,整个中华民族都在纪念着、仰望着这些存在的纪念碑和心中的浮雕,而那些深情的穿透历史隧道的目光啊,正如炬般透过历史的迷烟频频回首,在我们这个时代鲜花盛开的时节,在这个党的生日里,在这个年青的微笑里,深深的遥想着、纪念着。
七月,这座现代化的都市和这个时代一样,事业正美好,前途正广阔。她正矗立在时代的大潮里和我们这个年青的共和国一样魅力四射倜傥风流,这是云裳花容的时代,这是婀娜多姿的岁月,正挥写着这个充满激情的时代春秋。
七月,仰望着这座城市,仰望着这座城市里的这座浮雕,我们依然记得,那一场事关全中国解放的摧枯拉朽的炮火,让这座伤痕累累的城市重新焕发青春活力的那一场大战役啊,无数先烈前仆后继,流血奋斗;我们依然铭记,人民当家作主获得自由后的欢欣鼓舞,我们依然铭记那改革开放的春风温暖如春了黄河两岸,让华夏大地回春满目葱茏绿荫如绸,那是又一场战役啊,擂鼓催征,千帆竞发,感同身受百舸争流,所以,今天,她才如此灿烂,光耀神州。
所以,我要对先烈们说,我的血管里依然流着你们的鲜血,我的血管里依然奔涌着你们的激情和感受,只是在今天,当我们不再需要战争的时候,战争目标已经转身在了经济的洪流中,我们思想着、我们努力着、我们工作着、我们奋斗着、前进着,因为我们知道,发展就是进步,追求就是超越,超越就是经济,就是今天的战争主题。
七月,我看得见,今天,依然有人向你们走近,一步一个膜拜的是感谢你们当年点燃的思想的火炬,一步一个俯首的是聆听你们依然震荡耳瞽的不息的号角,有人给你献上花环、有人给你提壶斟酒、有人在注目凝视……,那是因为,你永远活着,你永远年青,你永垂不朽,与世长存、天高地厚!
我从天津感闻抗战历史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作为重要的抗战胜利国,意义非凡: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抗日战争经历了防御、相持、反攻三个阶段长达8年持久性反侵略战争,是所有法西斯战场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战场……
我出生在抗战胜利近三十年后,虽然没有亲身感受过战争,但我从小是伴随革命历史教育成长的,童年就看过“小兵张嘎”、“鸡毛信”、“地道战”、“地雷战”“白求恩 ”等一系列抗日战争经典电影。上中学以后,我看过的电视连续剧“血溅津门” 真实地记录了抗日战争时期天津人民与日本帝国主义坚决斗争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是一部反映天津人民英勇抗日的力作,我为天津人民自豪。我住在天津塘沽,青少年时代起经常去天津市区的历史古迹和名人故居游览,我亲身游览和从报刊音像了解了很多天津抗战的事实:1946年,抗日战争胜利不久,天津的上百条街道以全国的省名或市县名进行了命名。一些道路以抗战题材命名。
我经常步行走过台儿庄路、张自忠路、多伦道……
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地区与日军激战,毙伤日军上万人,使日军精锐师团遭到毁灭性打击,成为抗战以来中国军民取得的最大胜利。台儿庄也因此赢得“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的美称;湖北襄阳,是天津老市长张自忠将军率部与日寇决战的战场。身为集团军总司令的张自忠身中数弹,战死于十里长山。张自忠部截敌后路并阻敌西进,彻底粉碎了日军进攻襄阳、威胁老河口的企图,使整个战局转危为安;1933年7月,在吉鸿昌将军的指挥下,抗日同盟军经5天激战,一举夺回多伦,将日本侵略军赶出了察哈尔,保证了长城一线战事的基本稳定。
我经常步行走过海光寺地区、国民饭店……
义和团运动时期,日本占领了海光寺并把这里当作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部所在地。1937年7月29日,凌晨2时,中国军队在海光寺日本兵营、火车站、东局子机场以及市区日租界等处,同时向日寇发动攻击。拂晓,中国军队攻进东局子机场,并烧毁了十几架日机,同时向全国发布抗日通电。我近看国民饭店的大门仿佛回到历史:坚持抗日的吉鸿昌将军在这里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坚贞不屈,最后英勇牺牲。
我经常步行走过和平区南京路武德殿。现在这里悬挂着特殊保护的石碑文。我仔细阅读碑文。当年日本军官在这里演武练阵。我几个月前游览南开大学的幽静校园。在南开大学,中国军队与日军的战斗中,天津市民冒着枪林弹雨为部队送茶饭,公私汽车都为前线送弹药,有的商店还把店门卸下运到前沿充作工事。特别是一些学生组织,以南开大学为基地,宣传鼓动、救护伤员、运送弹药,有力地支持了战斗,南开大学也被日军称为“保安队及中国军队攻击日军的中心地”。
我曾经在和平区赤峰道的张学良旧居门前流连,现在这里是少帅府饭店。张学良从丧失东北的不抵抗罪人,到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朋友,留下传奇。
我在鞍山道上的静园沉思,当年溥仪就在这里居住,后从这里被日本人胁迫到了东北,成立了按日本人旨意办事的伪满洲帝国。抗战胜利后,在共产党的改造教育下,溥仪完成了从皇帝到普通公民的心灵转变,是共产党给了他新生。
我虽没有去过天津蓟县盘山烈士陵园,但是我听说过八路军冀东军分区副司令员包森的部队曾创建盘山抗日游击根据地,不仅活捉了日本天皇的表弟——赤本大佐,这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俘虏的唯一一名日本皇室成员,还曾经挫败了号称“常胜军”的武岛须田中队。那场战役只有一名敌人死里逃生,后来他曾经从日本到盘山烈士陵园,郑重地向包森副司令员的墓地行礼,还留下一首诗向中国军人致敬。2014年9月2日,抗战胜利69周年之际,中国公布第一批8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天津市有两处,分别为位于北辰区“在日殉难烈士·劳工纪念馆”和位于蓟县盘山南麓的“盘山烈士陵园”。
我曾三次在塘沽万人坑纪念碑前默默为被日本人迫害致死的劳工祈福。为了告慰死难劳工的亡灵,控诉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罪行,更让后人永远铭记这段苦难的历史,1992年12月,塘沽区在“万人坑”遗址不远处树立了“万人坑纪念碑”。现为天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也惊喜地从碑文看到:劳工不甘待毙,多有暴动者,然不过血肉对刀枪,几无成功。惟一九四四年,我地下党人刘达民、范自强参与组织暴动获成,逃幸百十四人,死枪下七人。我2006年5月27日从“每日新报”上看到:已经七旬的日本僧人岩田隆造来到中国谢罪之行的最后一站———天津塘沽“万人坑”谢罪。虽然他没有参加过日军的侵华战争,但他对那段历史有着清醒的认识。怀着深深的歉疚和忏悔,他希望得到中国人民的宽恕,也希望自己的行为能触动那些仍“执迷不悟”的日本同胞,让他们正视历史事实。这引来了不少路人围观。见岩田老人汗流浃背,几名路人掏出纸巾给他擦汗。尽管岩田老人听不懂大家说些什么,但看着大家的动作,他能感觉出所有人对他都非常友善。他对着大家不停道谢,并深深鞠躬。附近一名居民跑了过来,手里举着两瓶冰冻矿泉水,直接递到老人手中。“天气太闷了,喝点水,注意身体。”
“塘沽南站”, 曾成为中外航商和日本侵华的物资转运枢纽。它是中国现完整保存的最早的火车站,于1888年4月建成,是我国最早自主修建的铁路——北洋铁路上的一座车站。2013年5月,国务院将塘沽南站旧址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曾经在塘沽南站遥望海河。历史记载 “塘沽协定”签署地在日本大院,原签订“塘沽协定”二层楼房建筑在1976年大地震中受损,后被拆除。在原址大院保留一座坐东朝西的青砖二层楼房,它与签署“塘沽协定”的楼房为同时期建筑,规模、形制大致相仿。在青砖楼房的东北侧另有一座圆形碉堡,保存完好。“塘沽协定”等于默认伪满洲国和日本占领热河合法,为日军进一步侵占华北敞开了大门。 我经常游览的塘沽海河外滩公园文化墙岸边,有一座红砖砌就、上下两层的炮楼。小学时候,我就对这个炮楼很好奇。我查看资料得知:它是抗战时期侵华日军用来防守 “北支那木材株式会社”大院的安全。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的第三天,数万日军从渤海湾登陆、占领塘沽。为阻日军自由进出渤海湾老航道,国民党军队在海中布置大量磁性水雷。这种水雷专门对付铁壳军舰,令日军恐惧不已。为应对磁性水雷,日本人在海河边成立“木材株式会社”,用来生产舢板、木船以及滑翔机、一次性木制饭盒等军用装备。如今炮楼在默默诉说着日军侵华恶行。现炮楼北侧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塘沽校区,即为当年日本北支那木材株式会社旧址。我2014年下旬从报纸看到全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将侵华日军“北支那木材株式会社”、塘沽“日本大院”列为文物保护目标单位。这些遗迹见证了日军侵华历史。
我的工作单位天津新港船舶重工,前身是日本侵略者1940年在塘沽所建的新港机械工厂。当时只能为日本人维修小型船舶和炮艇,工人们在共产党领导下拖延工期,破坏设备,使日本人不能顺利开船进行罪恶的侵略行径,减少了中国军民的损伤。抗战胜利后新港船厂先后被国民党和共产党依次接受,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今日成为中国华北地区最大的船厂,世界造船界享有很高声誉和竞争力的船厂。
天津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数不胜举,感人肺腑……我们的天津人民在这片热爱的中国土地上英勇顽强地抗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牵制了日本的部分兵力,有效配合其他省市的爱国志士,为中国的抗日战争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今年9月3日,中国为庆祝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全国放假一天,并将进行隆重的阅兵仪式。我们中国人民衷心希望世界和平,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