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年风俗的日记范文

发布时间:2017-02-10  编辑:飞艺 手机版

  导语:春节又到,关于新年风俗,每个人地方各具特色,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美好愿望。以下是关于新年风俗的日记范文,欢迎阅读与参考。

  【日记一:新年风俗】

  20xx年x月x日 除夕

  鼠年辞旧岁,金牛贺新春,又是一年春节到。

  不知道是因为上了年纪的关系,还是因为时代变易,我总觉得现在的年味是一年比一年淡。想想自己小的时候过年,甭提那个高兴劲了,离除夕夜还有一大段日子,就在扳着手指头一天一天的数着,日日夜夜盼望春节的到来,一想到春节即将来到,好几次兴奋得一整夜的睡不着觉,等到了除夕那天的时候,一大早,屋里巷外就到处震动着喜庆欢快的新年歌曲的声音,咚咚锵,咚咚锵,咚咚咚锵,新年终于来到。先说大人们的话,这一天大人们可并不空闲,他们一大早就要起来里里外外的跑,做宗祭的各种各样的供品,为大扫除完清净的门庭贴上春联,贴的端端正正的笔笔直直的,太阳已经升过墙头,阳光照射下,远远望去,巷子里一连着过去,都是红通通,透着一派喜气洋洋的气氛。这时候最高兴的要算孩子们了,夜晚还没降临,有的小孩子已经迫不及待的穿上了爸爸妈妈给买的新衣服,一群小家伙搭拉在一起,互相炫耀自己的漂亮衣裳,有的小朋友奶油奶气地扳着手指在算今年将会得到的红包,念念有词的,爸爸一个,妈妈一个,奶奶一个,爷爷一个,外婆一个,外公一个,叔叔婶婶是每年都不会少的,而且舅舅舅妈叔公阿姨们每到年初二初三也是要到家里定派不误,数着数着,小家伙憨憨地的脸蛋不禁自我陶醉起来,仿佛那情景就在眼前,她数红包都有点数不过来了,这可把那些族小丁少的小孩给嫉妒死了,有的听了不开心,掉转头哼了一声,斗气似的甩了一句:过了年我的红包会收比你多,多很多很多!毕竟女孩子比较斯文一些,玩的不开心至多红脸赌气一番,可男孩子并不这样。他们的口袋里有了一些钱,便计划着怎样的玩法才能更刺激一点。一群男孩子们放冲天火箭,啾!嘭!放完冲天火箭之后,放滚地蜜蜂,蜜蜂被点燃后吱吱吱的在地面旋转起来,并且散发出火花,放完滚地蜜蜂又放甜筒烟花,点燃后一丈多高的烟花不断从甜筒孔里喷射出来,像一个喷水池一样,不过要比那刺激多了,面对自己燃放的烟花,男孩子们啧啧自我赞叹,都说自己的烟花放的最漂亮。玩完了这些还算正儿八经事情,他们厌倦了,脑子里会闪出一些鬼主意——恶作剧。一个女孩子从远处走过来,他们把火柴炮在火柴边缘蹭了一下,便抛在路中间,任凭它吱吱的响,等到那女孩刚好走到路中间时,那炮便嘭的一声震天价响,把人家小女孩吓得心惊肉跳,脸色青白的,搞那恶作剧的人便坐在墙角拍着手掌哈哈大笑,这当然少不了那女孩的一顿臭骂,但骂了几句之后也是觉得无可奈何,因为这样的小孩子恶作剧在我们这里的路上随处可以碰到,还是自己留个心眼多加观察方为上策。

  这样的乐趣已经是属于小孩子们的专利,像我二三十岁的人偶然想发一下童心,想重温一下童年的梦想,只怕招来一个傻瓜或者白痴的头衔,那是不务正业的。虽然这样,但到了大年三十,我依然可以复习一下童年的旧梦。从下午两点钟的时候,就有毕毕剥剥的声音从远处高低起伏的响起来,毕毕剥剥之后照例会有一滚有着浓烈硫磺味的烟雾蔓延开来。有洁癖的人很不爽,骂这是污染环境,制造噪音,劳民伤财,可惜我很粗俗,并没有这样高尚的认识,乐得听那毕毕剥剥的鞭炮声,乐得闻那扑面而来的滚滚硫磺烟味。我说不清这种癖好的由来,也许是人长大了吧,长期混在社会,每天总是过着机械一般的生活,吃饭,上班,睡觉,面对社会上的人,虽然坐在一起侃侃而谈似乎十分投机,但其实每个人心里都各怀着自己的利益打算,言谈举止之间仿佛带着一个微笑的面具,并不真实,时间久了令人感到厌倦。而鞭炮声和硫磺味把我带回童年的一个真实的一个世界,那里的人们是那么的原始,那么本然的生活着,堪谓精神世外桃源。

  但我们这里的鞭炮声最热烈的要算除夕十一点之后,十一点钟为民间传统纪时的子时,子时一到就意味着进入农历新年的第一天,即正月初一,这时人们要打开大门,放一个鞭炮,表示开门迎接新春,然后再过几个钟头,大约凌晨的时候,人们再放另外一个鞭炮,这是除夕守岁完成了,可以关门回家睡觉了。在我们这里,以前几乎家家户户都要这样,打一个开门炮,再打一个关门炮,于是十一点开始,整个城镇就处于轰隆隆轰隆隆的此起彼伏状态,现在有的人家比较注意安全,怕爆竹伤人,已经有一大部分人没放鞭炮了,但到了十一点多钟,炮声仍然要响,虽然比以前少了许多。因此每年除夕的晚上,胆小的孩子和难以入眠的人往往十点未到就上床睡觉了,为的是避免听到那一整夜的毕毕剥剥震耳欲聋的爆竹声。但在我,似乎是一年一度的美好时光,我要尽情的听一听家乡的爆竹声。

  辟辟啪啪,“爆竹声声辞旧岁,子开金牛送大吉”,在这样的爆竹声里我要先祝福一下自己,希望在新的一年里事事能大吉大利。

  【日记二:新年风俗】

  20xx年x月x日 正月初一

  除夕的钟声一旦进入十一点,表示子时已到进入农历新年了,翌晨起来便是农历大年正月初一。正月初一是一年开始,中国人喜欢吉祥寓意,在正月初一这一天,是不允许骂人咒人的,如果一不小心说了不吉利的话,自己要打嘴巴,唾口水,重新再说,说好话,吉利话。小孩子们天性活泼好动,可不喜欢这一套,但因为上面有大人们的教导,也不敢说得太出面,只是互相逗着,用切口,用语言陷阱,把人骗进去,等到被逗的人进了圈套,小孩子们便围着他赖他说不吉利话,说他一年要衰到底的。以前看鲁迅的《朝花夕拾》,小鲁迅在新年一大早起来就要被长妈妈摇着臂讨说吉利话,这就使我想起小时候和奶奶睡的时候正月初一一大早醒来就要跟奶奶说吉利话的情景。

  在鲁迅家乡的习俗里,除夕晚上长辈们把压岁钱趁着小孩子们睡觉的时候把钱压在枕头下面,在我看来,这情景有点像西方圣诞的老公公,而在我们这里,情形却不一样,我们派发压岁钱是咋除夕晚上的团圆饭餐桌上,一家人守着火炉,围聚在一起,等到餐桌上的丰盛食物吃得差不多一半的时候,压岁钱才按照次序发给晚辈,先是爷爷奶奶发给孙子,然后是爸爸妈妈发给儿子,但有的孩子已经长大成人会工作赚钱的了,或者已经结婚的了,倒要反馈,给长辈派红包,便是孝敬,于是在除夕团圆饭上红包你派我,我派你的,也煞是热闹。

  但到了翌日初一,却是不发压岁钱的,这一天大家只是在家里玩闹,或者到大街上看热闹。看起来似乎很无聊,其实也别有一番风味。在我们这里,正月初一是一年之初,要以善开始,不准杀生,只能吃素。不知怎的,初一的早餐大家一例的相似,都是菠菜,咸豆腐,咸蚝生,咸抄蘑菇片,甜的就银杏汤,红枣汤,姜薯汤等等,许多不爱吃素的年轻人这时候也是吃的津津有味否认,家家户户的风味那么整齐一致,真不知道这例俗是哪位天才人物定下来的,太佩服他。在当今饭足肉厌的时代,让年轻人吃一吃素菜,颇有忆苦思甜的教育功能,或者套用现在时尚的健康观念来说,真是绿色食品,有益健康。

  大年初一这一天我们是不走亲戚的,只有那些要好的年青的男孩子们和女孩子们聚集在一起,然后一群人穿着漂亮的衣服到城镇里的大街小巷里逛,这边逛逛,那边逛逛。在这一天,街市里的人也是特别的多,不懂事的小朋友们由父母带出来,一帮帮的,走在这样的路上,人挨着人,人挤着人,有时候载客的三轮车辆也到这样的街道来凑热闹,一辆一辆又一辆,街道路面本来就不太宽阔,碰到有的司机不讲礼让,往前死挤,于是只能落的个人挤路塞的结果,大家堵在慢腾腾的队伍中艰困的移动着,有的听着耳边嘈杂的喇叭声,车铃声,闻着身旁的人难闻的汗臭味和车辆排放出来的汽油味,不禁厌烦起来,开始骂街。

  逛大街的人似乎都要受这么一番折腾,不过走出堵塞路段就轻松的多了,在开阔的地方展眼望去,可以看见路边一排一排的摆放着各种各样的烧烤摊子,有烧鸡翅膀的,也烤香肠的,也有烤各种奇怪的东西的,烤得一街子都是蔓延这夹着肉香的熏烟味,此外还有蜜饯摊,水果摊,咸葱饼摊,番炉穿锞等,其实这些还只是路面货,大街道看到的而已,如果要深入去挖掘这个小城的美食真的是数不胜数,在这个小城的各个角落几乎都分布着各种各样的美食,想吃甜的,有绿豆汤,姜薯汤,白果汤,鱼翅汤,鱼嘌汤,摊点摆放各种可供佐餐的小吃,有炸得黄金亮黄金亮的大油条,有上面撒着霜花的油雪,还有大小可供选择的油锥,大的是圆圆的,象棒球那么一大颗,里面包着红豆或者芋泥馅儿,小的呢,只有一个大拇指那样,像这么些油炸的美品,以前可吸引了我,一下子就能吃好几个,但年纪大了,有点保健意识,吃了会容易上火长痤疮,于是便对它们敬而远之,偶尔撕取一角聊解嘴尝。在我们城镇临海的一条长达几公里的公路上,就是一个隔着一个的海鲜店,满满的皆是。如果要把这座小城的美食一一列出来,那可是几摞本的大书,城里牛人很多,他们知道的美食也远比我更为博大精深,吾小辈只是三千若水,小取一瓢以夸于人前而已。

  但说到玩了,这小城的确有些逊色。城镇地方太小了,站在高处远远望去,是栉鳞节比的楼房,没有多少空地。改革开放之前建造的文化公园早已跟不上时代的潮流,娱乐措施很落后,小孩子们都不爱去那儿玩,渐渐的为老人家们所取代,变成了老人家下棋,唱潮剧,拉琴击弦,叹功夫茶聊家常的地方。

  官方的公园场地荒弃不用了,但我们这里的民间热闹却经常依旧。每到逢年过节的时候,各个社区里的热心人往往要整弄一下老祖宗传下来的绝活让劳作了一年的这方人民热闹一下,社区里的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都尽心尽力的要为家乡人民助兴一番。有醒狮对,他们在热闹又空旷的地方,或者小城里著名的神庙面前,都要轰隆隆,轰隆隆的舞蹈一番。对于醒狮我却不太感冒,因为这样的舞蹈打开电视机随处可见,简直称为司空见惯。最值得家乡人民引为自豪的还算我们这里的英歌舞蹈,其实在我们附近几个地区,也有这样的英歌舞蹈,同样讲述梁山泊一百零八好汉英雄的传奇故事。但有一年,几个地区的英歌舞蹈队集中在一起比练,练来练去,结果不是他们的舞蹈文弱无力,便是道具服装太过随便,等到我们家乡的舞蹈对一出场,其亮相便可谓是气势逼人,不用说别的,先说一百0八好汉身上的衣饰,武畔的上衣以黑色为主调,显得格外庄重严肃,下衣以及边饰皆以大红大绿为衬托,显得格外鲜明。而脸谱也是别具特色的,听说武畔的脸谱都是一人一式的,没有重复,而且化妆也极为讲究,每个武畔的脸谱都要化妆出他们的性格特色,例如李逵就要化得粗狂一些,武松呢,就要化的眼睛里透出一股正气,诸如此类,我不知道京剧里的脸谱是怎样化妆的,但英歌舞的脸谱应该算是国粹中特别的一部分吧。行进队伍中,武畔后面是文畔,衣饰化妆却简朴些,对我来说没有多少吸引力。英歌舞的表演主要还在于武畔们,这些武畔都是从社区里百里挑一的青壮年,气力很好,不然何以能把一尺多长的双棍舞动得虎虎生威。英歌舞有其精妙的表演方法,每当由站在车鼓高处长髯垂胸的宋江敲起鼓来时,那一条队伍便配合着身形步法节奏缓急的表演起来,武畔舞动着双棍,文畔敲击着鼓铃。随着将帅宋江的鼓点越来越急,队员的棍声和铃声也越来越急,打到高潮的时候,头上卷着团蛇的时迁抓着一条长蛇穿梭于队伍之间,表演更加紧密了,队员们一边急速的变换队形,一边更有力的敲击双棍和鼓铃,大声的吆喝着“嗬嘿,嗬嘿!”的声音,真是叹为壮观。

  早上的时候是只允许吃斋素的,到了傍晚可不一样,人们拿出了供奉先祖的各种祭品,一般都是鸡鸭鱼羊之类,这可是一个丰盛的晚餐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