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基层大走访2017年民情日记

发布时间:2017-01-20  编辑:飞艺 手机版

  导语:为进一步促进基层党员干部转变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创先争优,更好地推进发展、化解矛盾、服务群众、促进和谐,切实把创先争优活动办成群众满意工程,在机关和村、社区的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了以“下基层、转作风、问民计、暖民心、促和谐、谋发展”为主要内容的“下基层大走访”活动。以下是下基层大走访民情日记,欢迎阅读与参考。

  下基层大走访民情日记一

  X月X日 星期四 晴

  为自己定下“四不”原则

  今天,是我到XX镇XX村担任“第一书记”的第一天。

  下午,我在大街上和几位老人闲聊。开始,村民们不知道我的身份,毫不避讳地说了村里的很多事。当得知我是任职的“第一书记”时,64岁的村民侯清坡惊讶地说:“原来你是县里派来的官呀,什么架儿也没有。就冲这一点儿,肯定能给村里办些实事!”初来乍到,听到群众这样的评价,我心里感到热乎乎的,激发起更大的工作动力。同时,也更增加了自己一定要为群众办些实事儿的压力。

  为尽快掌握村里情况,增进了解、建立感情,我拒绝了镇党委在乡镇驻地为我安排住宿的好意,抱着被卷儿,带上餐具住进了村办公室。

  吃过晚饭,夜色甚浓,村里十分寂静。我独自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白天村民说的话回响在耳边,语言虽朴实,却是对我的鞭策和期待。我意识到,只有真正走近村民,办他们想办的事,才能赢得民心,取得成功。为尽快融入群众,和他们建立感情,我给自己制定了“四不”工作原则:一是不找镇、村干部陪同走访;二是不讲普通话、不拿腔作势;三是不穿西装、皮鞋;四是不带笔记本作随时记录。也许,开始不习惯,但我相信,这样能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倾听他们的心声,真正把实事办到村民心里。

  X月X日 星期一 多云

  一瓶二锅头办成一件大事

  今天下午,镇政府的干部向我诉了一大堆“苦水”,说村里几位老人对“两区同建”工作不理解,拒绝工作人员入户丈量房屋和庭院面积。我想起,前几天和那几位群众聊得很融洽,他们也很通情达理,出现这样的事情,原因主要是干部们的工作没做到位,群众不理解“两区同建”政策。

  借着晚上没事可做,我把这几位农民邀到了我的宿舍,亲切地称他们为“大叔”,也不让他们称我为“书记”,直接叫“小褚”,并亲自下厨做了几个小菜,买来一瓶二锅头,和他们边喝边聊。在轻松的气氛中,我给他们分析了今后农村的发展趋势以及县“两区同建”的一些政策,很多事情是他们没听说过,在电视上也没见过的,很感兴趣,也觉得我说的很有道理。最后,他们对我说:“掏心窝子说,我们知道党的惠农政策都很好。俺们也不是刁民,就是想让党委政府给个明白理儿。现在,你把政策说透了,俺们啥意见也没有了。明天,就叫他们去家里丈量房屋面积。”

  几位农民还对我说,现在村民有“三盼”:一盼能找到一条快速致富的路子,让钱包鼓起来;二盼上级政策更加完善,农民不再为生病、养老忧愁;三盼“两区同建”顺利推进,大家早日住上楼房。

  与群众“交心”后,我的工作思路开始变得明晰起来。

  X月X日 星期日 多云

  为村民卖红薯出主意

  XX村地处XX河西岸,耕地多为沙质土,适宜红薯生长,当地群众也有多年的种植经验。经过与村干部和群众深入交流,我决定把红薯种植的规模化、高效化作为努力方向,帮助村民开辟致富路。

  上午,我第四次找镇党委政府领导沟通交流,计划从注册商标、规模种植、改良品种、拉长产业链条等环节入手,叫响XX红薯品牌,促进农民增收。镇领导对我的思路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表示会大力支持。但目前还存在很多问题:一是由于群众土地分散,不能形成规模种植;二是没有专业的合作社,红薯出售只能靠群众外出零售;三是由于品种单一、种植模式老化、收种季节集中,红薯上市后没有明显价格优势。

  针对问题,我理清思路,打算下一步有序开展各项工作。首先,抓紧时间注册“XX红薯”商标,打造红薯品牌;其次,与县华丰食品公司等企业洽谈合作协议,签定红薯种植、收购、加工合同,保障村民种植利益;再次,优选引进红薯新品种,动员村民进行规模种植,建立土地流转机制,并为种植示范区铺平道路、挖通沟渠。形成一定规模后,建设大型冷库,储存红薯,打好“季节差”,争取卖出高价钱。

  下基层大走访民情日记二

  X月X日 星期五 晴

  拜访老“朋友”

  今天,是我到XX镇水务村担任“第一书记”的第一天。

  我从县城专门买了一箱牛奶,一大早就提着牛奶进了村,村里人看见我,都问我去谁家走亲戚。

  其实,1994年以前刚参加工作那会儿,曾经在这个片里当过片长,近20年过去了,我与这个村失去了联系,今年到这个村担任“第一书记”。

  提着牛奶,我先去了老村主任牟世杰的家,59岁的他看到我几乎认不出来了,我握着他的手走进屋里,老哥俩从过去到现在拉了一上午,牟世杰说:“虽然已经退休了,但是俺放心不下村里的事,你来了这个村就交给你了。 ”

  走出牟世杰的家,我感觉身上的责任更大了。我为自己定下目标:两年时间,一定要让这个村摆脱落后。

  X月X日 星期六 晴

  想把企业引进村

  今天,我到XX瓷业和XX工艺品厂联系,打算在村里建加工点。

  水务村是县里的偏远村庄,离县城有50多里地。村里40岁以下的青壮年男子都外出打工,村里只剩下留守妇女和老人。村里人均土地2.1亩,以种粮食为主,村里贫富不均,土地零散,有种植西瓜、韭菜和菜花的,但都形不成规模。

  通过这段时间的走访,我理清了思路,在村里首先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为村里找项目,增加村集体收入;二是配齐配强班子;三是培养致富带头人,带领大家共同致富。

  我有我的优势,工商联与企业有着密切的联系,我跟镇上和村里干部商量了三次,我打算把会员企业引到村里去,把加工点下设,我先联系XX瓷业和绢花工艺品,通过村集体办加工点。

  我是这样想的,村里没有钱,为群众办事就没有底气,群众就对村干部有抵触心理。我把项目引到村里,壮大集体收入,干部干起事情来就能甩开膀子,干群关系就融洽;另一方面也为留守妇女和老人找到致富之道;第三方面,也可以通过引项目培植致富带头人,为村里培养后备干部,配全配强班子。 任俊莉 马格道 整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