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写于2016年的民情日记选登,欢迎大家过来关注,希望对大家有借鉴作用。
【民情日记一:帮要帮在关键处 扶要扶在点子上】
2016年7月11日 星期一 晴
今天,是我和孙雨航结对帮联的第97天。和往常一样开完例会,每个人都去干自己的工作,而我却是要履行一个重要的约定,即看望我的帮联对象小雨航。
真心真意帮民困,实心实意解民难,就是我贯彻落实“县乡干部帮联万名群众”的具体体现。孙雨航今年十岁,母亲在她一岁多的时候因病去世,家里仅靠父亲做苦力勉强维持生活,全家租住在阴暗潮湿的小屋里。
思绪回到今年4月份,那时我刚刚调到盘塘镇来上班,记得我第一次见到小雨航的时候,她正在昏暗的屋子里写着作业,安静乖巧,一个草稿本用了正面用反面,于是下意识地看了一眼她的文具盒,发现里面的笔、橡皮、标尺都很旧很旧,我的心不禁为之一颤,现在怎么还会有这么勤俭节约小孩子。在那一刻,我就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保证小雨航顺利上学,绝不让她受外在因素的影响。我赶忙拿出500元钱塞到了孙雨航父亲手中,孙叔叔千恩万谢。我说不用感谢我,别让孩子有心理负担,觉得这是“施舍”,这一切都是县委县政府围绕党的政策方针,创新推进的作风建设“百千万”工程,我和小雨航只是这个活动中的小小一份子,从今天开始,孙雨航就是我的帮联对象了。
在这近百日的结对联系中,我和小雨航逐渐建立起深厚的兄妹之情,她亲切地叫我“刘哥哥”。这次刚刚走到屋门前,她就飞奔出来迎接我,我还好奇地问:“你怎么就知道是我来了,难道我的小雨航还能未卜先知?”小雨航微微一笑地说:“我刚刚听到你和旁边人讲话的声音了。”原来,在不知不觉中,小雨航都已经熟记我的声音,这也更加坚定我帮联解困的决心。我想,这就是党委政府推行结对帮联的初衷,让我们在结对中增进感情,在帮联中解决困难。
我把带来的书包、文具、本子送给了小雨航,告诉她:“不要有心理负担,不要因为家里的情况而放弃学业,要认真学习、务实进取,将来做一个有责任、懂得感恩的人,用自己的所学所得来回报国家、社会、家人。”小雨航懂事的点点头。随后,陪她一起温习功课,耐心地讲解学习难题,细致地分析解题原理,认真地传授做题技巧。在临走之际,孙叔叔说是为了表示感谢硬要留我吃饭,我说:“不必要,结对帮联小雨航是我的责任,决不能给群众增加负担,你也要多多鼓励她,不要给她压力,让她安心学习、快乐成长,以后有什么困难随时都可以来找我。”
作为专职党委副书记,分管扶贫要办好有三件实事,其中就有全民教育,让全镇每一个贫困学生都能够顺利上学是我应尽的责任。帮要帮在关键处,扶要扶在点子上。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始终坚持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现在我正在通过申请“雨露计划”、微善风助学贷款、社会人士定向帮扶等措施,帮助小雨航顺利上学、追求梦想。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学生凝聚着家庭的付出,承载着社会的希望,关系着国家命运,在他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我有责任尽其所能,帮助像小雨航这样的学生渡过难关,实现理想和抱负、成就精彩与卓越。
【民情日记二:老人和八十七岁锄草的爷爷】
2016年5月17日 星期二 晴
5月17日,天气晴朗,我们驻壶瓶山镇九岭村工作组一行六人,早上六点半起床,吃完早餐,七点钟便开着两个队员自己的私家车从镇里向九岭村进发。九岭村位于石门县西北山区,典型的高海拔高寒贫困山区,由石兰村和九岭村合并而成,村里只有三间简陋的石头房子屹立在山崖上,集体经济为0。全村有168户513人,常住村里的也就200多人,大部分人都出去或打工、或寄居、或外迁。顺着一段坑坑洼洼、尘土飞扬的道路,八点钟我们到达了村部,九岭村村支两委的四个工作人员早已等在了村部。
这一次来九岭村,我们准备对全村168户人家进行一次全面走访,了解情况,为精准扶贫打下一个基础。经过简单的商议,我们六人分成三个组,每一个组由一名村干部当向导,准备趁着天气好把距离最远的几个组都走访完。相约完成各自任务后在马脑集合一起吃午饭。
出发了,队员闻权纲今天去的是最偏远的石兰村,他和村里的文书敖运国还有区网格办一个小伙子走的另一条线,我和驻村第一书记林钢有一段相同的路要走,在村主任鄢家科和计生专干易先凤的带领下,向着我们的第一户走访人家前进。林钢今天身体不太好,一早上就上吐下泻的,一脸白的可怕,想和他换下走访的地方他也拒绝了,说过一会儿就没事了,真是一个要强而又负责的小伙子!雨后初晴的路面还有点泥泞,小径在山间蜿蜒,好几个队员都是手脚并用,我笑着问他们,你们从小到大走过这样的路没有?大家都纷纷摇头,哈哈,这可是一个难得的锻炼机会哦!
走了大约四十多分钟,我们和林钢那组分开了,这时身上也已满是汗水和泥泞,我们到达了九岭村二组的第一户人家,户主叫程家兴,转过一个角走进去一看,断壁残垣,几根枯木加土砖和一些木头搭建的房子,心想要是什么时候风大点,这屋顶能保得住吗?走进屋内,到处残破不全,阴暗的屋内除了挂着的几块腊肉,再也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了,家里靠着程家兴长年在外打工赚点钱过日子,留下老婆独自在家守屋。本想和她交流,可她总是顾左右而言他,村主任鄢家科说她有点智障,没法交流,于是我们打电话给她丈夫程家兴,了解了他家的基本情况。从程家兴家出来,我从村主任那里了解到,他这一家还不是建档立卡的对象,我心想这样都不是,那差的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又走了二十几分钟,我们到了一个叫马鬃岭的地方,看见好大一个水池,村主任介绍说这是村里搞的安饮工程,为二组村民修的水池,走近一看,那水还真清,满满的一池,充满了希望!我想在这重金属超标的大山里能喝到这样的水也是一种幸福啊!往下走,就到了走访的第二家朱用星家里,被大山怀抱,土木结构的房屋。朱用星是正在程家兴屋后给玉米苗施肥的时候被我们叫回来的,一进门又是给我们递烟,又是倒茶,我们连忙拦住他那热情的手,一面说谢谢,一面说明我们的来意。他说好啊,感谢党和政府这么关心我们老百姓,为我们把水接通了,又来了解我们的生活情况,这山里要是能把路修一修,我们也就知足了……趁着网格员小候了解基本情况的时候,我仔细的看了下屋内,略有些整洁的屋内挂着一些腊肉、几筐玉米、一点土豆,有电视、洗衣机。这就是山里勤劳一点的人家,条件还过得去的。
一路走过,每一户农家,都是土木结构的房子,里住着的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在这一整天走访的二十三户人家中,访到一户最年轻的也有五十六岁了,再年轻的就是智障人士了,房子基本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修的,最老的有近百年历史了,或破或旧,只是收拾得还整洁。这些老人都有着我们父辈一样热情好客、勤劳节俭的优良传统,对党和政府为他们做的事都心存感激,但凡通过安饮工程通了水的家庭都说感谢党和政府为他们接通了安饮水。由于九岭村处于大山之中,人们基本靠种点玉米、土豆来维持家庭生计,再养两头猪、几只鸡,狗基本上每家都有一只。地多一点就种点小籽油菜,交通便利点的就种点烟叶,基本不产大米,买米要一大早赶去壶瓶山镇等地方,出门买一趟米要花上一整天的时间,偏远的地方还要自己驮着走到天黑才能到家。
走访过的人家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五保户程振培老人。他是我走访的第五户人家,在一个山岗上,村主任给我说下一户是一个五保户,要不要叫他回家,我说要,心想到家里才能看清楚真实情况。这时,村主任喊了一声伯伯去家里喝口水,走近了一看,原来是一个身材矮小、满脸沧桑的老人在玉米地里锄野草,村主任告诉我这就是他说的那个五保户,今年八十七岁了,岁月的沉淀压得他只剩下一米三左右的个头,看着他拄着个拐棍在前面颤微微走着,我心想五保户不是有保障吗?这么大年纪走个路都成问题,还自己种着玉米,还管理得这样到位。想想我们有些年轻人不缺胳膊不少腿,一天到晚不做事,等、靠、要,还父母、骂政府!我问村主任,他这么大年纪了怎么还自己做事啊,他说程老没有亲生子女,原来领养了一个女儿,结婚后又举家搬到了东山峰,偶尔有孙儿孙女过来看看他,只有他一个人和另外两个五保户每人一间房子住在一起,山里的老人只要是勤劳的,不管年纪多大,都习惯了自己做点事,不做事就不知道自己还活着!
好一句“不做事就不知道自己还活着”啊!正如走访中一位老人说的,现在党和政府给了我们低保、五保,又为我们接通了水,给钱给物只能管得了一时,也管不了一世,我们满足了,没有什么要求了!多么纯朴的老百姓呀,他们是知足的,也是勤劳的,他们一辈子都与大山和土地打着交道,他们热爱自己的家乡,挚爱自己的土地,他们从没有停止过劳作,从没有停下追逐幸福生活的梦……
下午四点多,另外两组的队员才从走访的目的地返回到相约集合的地方——马脑,一起去吃午饭,望着他们疲惫的身影,站在载我们返回村里吃饭的“爬坡王”上,我眼前总是浮现出八十七岁爷爷颤微微的身影,那身影在我心里一遍遍闪过,越来越大,越来越近……
更多相关文章:
8.关于扶贫攻坚的优秀民情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