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文章:给自己的性格一个弹性的空间

发布时间:2017-12-30  编辑:pinda4 手机版

  所谓弹性性格就是说做人要能屈能伸、刚柔并济。人不可无刚,无刚则不能自立,不能自立也就不能自强;人不可无柔,无柔则不亲和,不亲和就会陷入孤立,四面楚歌,自我封闭,拒人于千里之外。

  子路以刚强请教于孔子,孔子回答说:“你问的是南方人的刚强,还是北方人的刚强,还是你这样的刚强呢?周宽厚温和的态度去教育别人,不报复别人的蛮横无理,这是南方人的刚强,君子属于这一类。顶着盔甲,枕着戈戟睡觉,在战场上拼杀致死而毫无悔恨,这是北方人的刚强,强悍的人属于这一类。所以君子温和而不随波逐流,这才是刚强啊!君子中立而不偏不倚,这才是刚强啊!国家太平、政治清明时,君子不改变贫困时候的操守,这才是刚强啊!国家混乱、政治黑暗时,君子一直到死都不改变操守,这才是刚强啊。”

  刚强正直的人仪表威严,能免于诱惑的腐蚀。 然而“刚则易折”,所以老子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居下,柔弱居上。”意思是说:人生之初柔弱似无骨,人到老年骨头僵硬坏死。草木生之时也柔弱到秋天也枯黄变硬。所以通过对事物的坚强、柔弱便可知它们的发展情况。兵将过于强大反而不能获胜,树木过于高大则预示着死亡。强大处于下方,柔弱处于上方。

  但是如果人只知道一味地怀柔,到头来终会被人耻为懦夫。所以在为人处世的时候,应该学会刚柔并济,如此才能免于灾祸。

  王守仁,这个名字恐怕大家都觉得有点陌生,但是要说他是王阳明,估计大家都会说:“哦,他呀,我知道。”他足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创立“心学”,不仅精通儒家、佛家、道家等流派思想,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

  明武宗正德年间,王守仁奉命巡抚江西南部,在赣州一带进行剿匪工作。彻底清理这一顽疾的王守仁回京复命,行至南昌,正好遇上袭封南昌的宁王朱宸濠起兵造反。宁王声势壮大,颇有席卷半壁江山之势。“食君之禄,担君之忧”,王守仁挺身于危难之间,在没有一兵一卒的情况下,仅用了三十四天时间便于鄱阳湖一役擒获宁王,平定了叛乱,朝廷根本没来得及反应。“善骑射”,向往军旅生活的明武宗此时已经在御驾亲征的路上,于是下诏让王守仁把宁王放了。自己要和宁王在鄱阳湖里对决单挑,非亲手擒获宁王不可。

  这种让人大跌眼镜的命令是闻所未闻,自己豁出性命的平叛工作岂不白费心血,王守仁对此置之不理,押着宁王迎向明武宗的军队,准备阻止皇上亲征。因为打仗实在是一件劳民伤财的事情。王守仁在途中给明武宗上书,要求皇上班师回京,并且指出:“想要造反的不止宁王一人,请皇上罢免身边的奸佞小人以挽回天下豪杰之心。”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句话给王守仁惹来了麻烦。明武宗身边的奸佞小人,个个恨王守仁入骨,便合谋制造谣言,说王守仁本来是和宁王合谋造反的,后来看宁王难以成大事才擒宁王以邀功。明武宗虽然不信,但王守仁抗旨不遵,不肯放宁王和自己对决。明武宗对此大为不满,所以大军继续进发。 明武宗所派的先锋太监张忠、安边伯、许泰以威武大将军(明武宗自封)的名义发檄文给王守仁命令他到军前听命。王守仁情知不妙,便择校道赶赴杭州,遇到了明武宗的亲信太监张永。张永的头衔是提督赞画机密军务,职权要比张忠、许泰高。张永也嫉妒王守仁的军功,所以听说王守仁到了军门,闭门不纳。

  王守仁直闯军门,大声喊道:“我是王守仁,大人为什么不肯相见?”张永无奈,只好出见,王守仁见到张永后,却不提自己平定叛乱的经过,反而夸赞张永除去刘瑾,张永立时觉得王守仁是大大的好人,他说:“我只是来保护皇上,照顾皇上生活起居的,不是来和大人抢功的,大人此番建立盖世奇勋,我当然也知道,只是有些话不能明说,有些事不能照直做,否则非但事不成,命也不保。”王守仁点头祢是,又再三陈述江西遭此战乱,百姓已不堪其苦。倘若再经大军骚扰,叛王虽擒,百姓也会被逼造反。张永答应力劝皇上早日回京。最后,王守仁让张永把宁王交给了皇上,以示自己不居功自傲。

  王守仁经过张永劝说后,知道单凭一身正气是难以和群邪对抗的,便重新上了一封奏章,说是奉威武大将军的神威平定了叛乱。并且把张忠、许泰、江彬等一些小人列入有功人员的前列。这些奸邪小人看后,对王守仁的痛恨减轻了些,明武宗便任命王守仁为江西巡抚。

  王守仁和张永一同回到南昌,此时张忠、许泰已率大军进入江西,扰民害民甚于宁王的叛军,见到张永后不得不收敛许多。宁王未反时,蓄积金银珠宝为藩王之冠,张忠、许泰便诬陷王守仁攻取南昌时吞没了这批财宝,向他索要。王守仁说:“宸濠当时把金银宝物都送给京师权贵,约好做内应,我这里有他送礼的簿子,咱们可以按每个人名要回来。”张忠、许泰受过宁王的重贿,听说礼簿在王守仁手中,吓得不敢再提此事,两人蓄意生事,便怂恿所率的京师士兵鼓噪,对王守仁谩骂不止。

  王守仁手下将士愤恨不已,王守仁却置若罔闻,在路上看到京师士兵,嘘寒问暖,关心他们的生活,到最后,无论许泰、张忠如何鼓动也没有人再忍心骂王守仁了。战乱甫平,南吕百姓和士兵死亡很多。王守仁便命令百姓祭奠亡者,京营士兵出征日久,听到满城哭声,也无不流泪想家,便天天闹着要回京师。张忠、许泰见军心不稳,张永也再三敦促二人班师,二人不得已便率军撤出江西。张忠、许泰回师途中见到明武宗,便和群小在明武宗面前诋毁王守仁,他一定会在江西造反,只有张永时时在明武宗面前力保他忠诚可靠。

  张忠、许泰断言王守仁必反,并且说如果下诏让他前来,他一定不肯来,明武宗不信,张忠、许泰便多次假称诏旨,命令王守仁前来。张永派手下给王守仁送密信,告诉他真实情况,王守仁知道是假的,便不肯赴召,待得明武宗下诏,王守仁立刻骑马赶到,张忠、许泰却派人拦阻,不让他见皇上。王守仁见不到皇上,也不回南昌,跑到九华山中.每天打坐练功,如出家道士一样。

  张永告诉明武宗,王守仁被拦阻到不了御前,武宗便派人秘密查看王守仁在做什么,然后怒斥张忠、许泰:“王守仁是学道的人,听到我的命令就赶来了,你们为什么说他要造反?”便派人命令王守仁返回江西,继续立功。张忠、许泰这些小人招数使尽,总是处于下风,明武宗始终对王守仁信任有加,又有张永全力保护.只得放弃对王守仁的陷害。 如果平叛体现了王守仁的刚强,那么找张永、上九华由体现的就是以柔制刚了。

  曾国藩曾说:“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只有做到刚柔并济.方能刀枪不入、水火不侵。

  超越自己,先要耐得住寂寞。哲人说寂寞是人生的背景色,不管你是长期在喧闹的环境中生活,还是像梭罗一样在湖畔独居,我们都是同样孤独的。孤独是灵魂的状态,孤独是成长的背景音乐。如果你无法忍受孤独和寂寞,企图用外在的喧闹赶走孤寂,那么你将错失灵魂成熟的时机,永远不知道生命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