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学反思(一年级上册)

发布时间:2017-07-30  编辑:梁飞艺 手机版

  一年级语文《家》教学反思一

  首先,我以谈话的方式导人,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让学生谈自己的家在哪儿?和在自己家里觉得幸福吗?从而揭示课题并板书课题:家。这时我用形义联想法,把“家”字拆解编成歌谣,边说边写“家”字。其目的是要引起学生对字形的注意。因为在书写的过程中,学生自然意会了“家”字的形义。接着,我以简笔画的方式出示白云、小鸟、鱼儿、种子图让学生认一认。一方面激发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以图为凭借认识相应的四个词,并顺利过渡到听读课文。

  利用孩子喜欢的动画,交给学生朗读的方法。让学生在脑海中浮想与词语相关的清晰具体的形象“蓝天万里,白云朵朵;树林里小鸟在欢唱;清清的河水中,鱼儿自由自在地游玩;小小的种子破土而出,长出嫩芽……”从而进一步悟出“家”的内涵——温馨、快乐,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同时,教师适时的评价点拨给了学生个性化朗读更大的空间,让他们在体验中把对语言文字独到的理解感悟,通过读张扬出来,从而形成语感。

  突破难点,学习最后两行。通过认识祖国的地图,教读祖国的名字和欣赏祖国的风景图片等方式,学生情感得到了熏陶,入情入境,从而达到与作者、教材情感的共鸣。

  拓展延伸,句式迁移:儿童诗的句式往往可以举一反三,迁移运用。《家》这课中的句式“(什么)是(谁)的家”就是很好的例子。当学完整首诗后,让学生用此句式创编儿童诗,自由讨论,合作完成。这种创编,是学生超越生活经验的创造思维,是发自内心的自由抒发,不仅培养了他们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在运用所积累的词语和句子,丰富阅历,积淀对语文内涵的感悟。

  本节课的不足是: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的语言贫乏,缺乏激情,不能应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后半截课,所以,以后在这些方面要多加强,多锻炼。

  一年级语文《家》教学反思二

  《家》这一课,是教科版语文小学一年级第二册的一篇快乐读书屋中的课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生动有趣,朗朗上口。

  1、语文课标中明确提出小学低年级语文课要让学生在充分的读文中理解课文内容,所以我在课堂上,引领学生进行了多种方式的朗读,比如借助拼音读、同桌合作读、小组比赛读、男女生比赛读、全班汇报读等,使学生达到了熟读成诵的程度,并且在读的过程中,我通过让学生自评、互评,然后教师评的方式,使学生知道了怎样读才能读的好。

  2、识字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所以我在处理本课的识字任务时,让学生自主的探索识字的方法,学生有的说在某个电视节目上看到过,有的根据以前学过的字记住这个字,学生的方法真的很多,我都进行了肯定,因为只要能够帮助学生识记汉字的方法都是好方法。之后我又引导学生利用生字进行了组词造句的练习,在识字的基础上,丰富了学生的语言。

  3、写作向来是让许多语文老师头疼的一件事,所以我特别注重学生在语文课上的小练笔。这节课我让学生进行了套用文中句式练习,学生的想法都非常精彩。例如:荷叶是青蛙的家,书包是文具的家,大脑是智慧的家,南极是企鹅的家……

  4、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往往在教学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所以在这节课的后半部分,我用电脑出示了中国的一些名胜古迹及杜尔伯特的迷人风光图片,学生在赞叹之余,深深的理解了文中的最后两句“祖国是我们的家……”,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5、语文略读课文的教学,要达到以一篇带多篇的效果,所以最后我又用了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阅读了我事先搜集到的小短文,增大了学生的阅读量。

  这节课,我实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继续探索,争取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中,学到更多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