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上第22课《滴水穿石的启示》评课稿3?篇
《滴水穿石的启示》评课稿1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介绍了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滴水穿石”这一奇观的由来,告诉人们只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滴水穿石”的道理,并以古今中外名人成就事业的例子证明这一观点,让学生从中感悟到成功必须目标专一、锲而不舍的深刻道理。
在教学本课时,首先,洪老师没有用烦琐的文字分析,而是让学生自己通过朗读去感悟。洪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让他们在朗读中感悟。如对“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目标专一”的理解,如通过朗读来加强体会对三个名人事例的理解,如对“滴水穿石”的启示的理解等。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齐读、默读、对读等形式,促使学生在读书中进行思考、领悟,在思考、领悟中读,这样对课文中心能有较好的把握。
其次,洪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有机整合。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比较感性地了解李时珍、齐白石、爱迪生这样一些古今中外名人的更多的内容。这三位伟人,他们都有过不同的困难经历,但最终让他们名垂史册的是他们坚持自己的目标不变,持之以恒地探索研究。由于人物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太远,因此,洪老师引导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并通过插图、文字方面的介绍,为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作了较好的铺垫。还帮助和引导学生理解他们所面临的困难,调动学生的阅读积累与朦胧的生活感知,深深地感受到面对艰巨的困难,这些伟大的人物是如何用“坚持”与“研究”为自己的人生书写美丽的,从而激发他们对人生的目标、智慧、信念、勇气、毅力等的追求与向往。另外,在重点词句的理解与阅读时,课件的运用更突出了训练的重点,提高了教学效率。
总之,洪榴老师的《滴水穿石的启示》一课,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受到了很大的启发,让我受益非浅。
《滴水穿石的启示》评课稿2
10月15日,听了赵坤鸿老师执教了《滴水穿石的启示》一课,收益很多。《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介绍事理的说明文。这篇课文的脉络清晰,由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滴水穿石”这一奇观的由来,告诉人们只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这是一篇浅显的说理性的文章。本课教学优点如下:
教者的教学目标(或学习目标)清晰,除常规的教学目标外,教者特别注重:1.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中外凡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2.初步了解学习这类文章的写法。
教学伊始,赵老师首先告诉同学们,说理性的文章一般都是:提出观点、论证观点、重申观点。进而引导学生找出本课的主要观点,然后循着文路展开教学,这就使得上课的思路非常清晰。在教学作者用事例论证时紧紧抓住:“…因为像水滴那样( )( ),所以( )”使得教学重点突出。结尾教者还进行了拓展练习,给出了题目、论点及事例。让学生来选择比较,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刻,让学生初步学会了说理性的文章的写法,通过教学,学生不仅知道课文写了什么,重要的还知道了怎么写,以致有跃跃欲试的写作欲望。
借助预习让课堂有深度,让学生会学习,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课文第三自然段时,李时珍由于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编写《本草纲目》成就事业。教师话锋一转,发问学生:你还知道哪些人和李时珍一样呢?由于预习到位,学生滔滔不绝,事例准确,言之有物,言之有据,言之有序,让课堂绽放光彩!
当然,课堂永远是遗憾的艺术。在教学用事例论证观点时,教师作了不少资料补充来让学生体会人物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这是一个方法,但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借助文本,抓住文本里的关键词句来体会品位,体情悟道的。以上是个人的一孔之见,定会失之偏颇的,欢迎批评指正。
《滴水穿石的启示》评课稿3
今天上午听了原芳芳老师的《滴水穿石的启示》一课时,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整堂课以导学案教学方式展开,从课堂预设到动态形成,一环扣一环,学生活动高潮迭起,教师引导巧而得法。整体来说:教师教得实实在在,学生学得明明白白。具体感受如下:
一、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得实实在在。
专家指导我们合作的前提是独学,小组合作前原老师给学生留了足够的自学时间,让每个孩子都有收获,有感悟的时候,再和组员进行交流。一个组员汇报的时候,其他组员认真听,积极指正,人人参与,人人思考,小组学习的实实在在。
二、班级展示交流中,学生展示得精彩纷呈。????
原老师的课是开放、自主的,充满活力的,是真正以学生为本的,是真正以学定教的。虽是公开课,学生也同样紧张,但随着学习的深入,课堂的展开,学生的表现异常积极而投入。无论是回答问题还是点评同伴,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纠错,学生都能在第一时间表达自己的看法,这一大大的不同当然离不开原老师亲切而富于激励性的评价,离不开原老师游刃有余的课堂驾驭,更离不开原老师本人从容不迫的榜样示范。
另外,放手学生,重视学生的学,也是本节课的特色。给学生了以充分展示的机会,无论是学生对课文的分析展示,还是小组的朗读展示,我想学生们在展示过程中升腾起的自信与自豪感正是我们语文教学应该永远追求的目标,这一点,学生是终身受益,永生难忘的。
总之,从这节课中,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就是要以学生为本。我们的课堂应该是实实在在的课堂,实实在在指导学生读,实实在在指导学生说,我们宁可舍去一些华丽的环节,也要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一个“实”字告诉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无论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什么样的课型,都要去华求实重实效!
【五上第22课《滴水穿石的启示》评课稿3?篇】相关文章:
苏教版五上第21课《诺贝尔》评课稿06-12
《最后的姿势》评课稿3篇06-09
《春联》评课稿11-29
《春》评课稿03-20
《沙漠中的绿洲》评课稿「3篇」04-06
《破阵子》评课稿3篇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