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别》是一篇文包诗。这篇课文的知识与技能是让学生学会7个生字,认识两个不写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或达到背诵的效果,然后再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的意思,从而体会诗人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一、创设情境,导入学习
播放歌曲《但愿人长久》
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古往今来,当我们面对离别的时候有谁能那么坦然呢?昨天我们一起来到了黄鹤楼,和作者一起又经历了一次朋友间的离别,在暮春三月,李白却送走了挚友孟浩然,那情景历历在目,作者的那首诗仍在耳边回荡:(出示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指名读: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播放歌曲《干杯,朋友》
1、听着听着,你感受到了什么?
2、歌声唱出了朋友间深深的友情,浓浓的不舍,这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我们现在喜欢用歌声来表达这种情感,而古人最喜欢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呢?对啊,古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送别诗,朋友间的友谊在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你看,昨天我们一起来到了黄鹤楼,和作者一起又经历了一次朋友间的离别,在暮春三月,李白却送走了挚友孟浩然,那情景历历在目,作者的那首诗仍在耳边回荡:(出示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指名读: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齐读古诗
二、自学课文,感悟离情
自学要求:多么深情的诗啊,这是李白心灵的产儿,饱含着他对孟浩然的浓浓的情谊,文也如此,字里行间的丰满盈润,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用你的心去读一读每一个字,感受一下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画出让你感受最深的的句子,多读一读,想一想,在旁边写一写你的体会,也可以相互说一说。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集体交流,品悟真情
a:1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2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作我的兄长和老师。3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
从李白的这段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尤其从哪些词句中你体会到了这种真情?
1如:“敬仰”李白敬仰他的什么?孟浩然有哪些品质令人敬仰呢?(引导想象:孟浩然是怎样对李白的?
人品:补充介绍给学生:李白敬重孟浩然的人品有诗为证,《赠孟浩然》:(生读)师简单介绍诗意。
令人敬仰的除了他的人品还有他的什么?
“诗篇誉满天下”什么叫誉满天下?你读过他的诗吗?(指名说)
多不多?好不好?指名读好“誉满天下”
指导朗读:当时李白还是初出茅庐,而孟浩然已经是颇有名气的诗界名士了,就像现在的文学作家秦文君,梅子函一样有名,只要提到他的人、他的诗,没人不知道的。和这样的的人做朋友你会感到怎么样?读出你的——(指名读句1)
(可以补充介绍给学生:李白称孟浩然为什么?(夫子是古人的一种尊称:我们称孔子为什么?李白称孟浩然为――看出什么?)指名读1齐读1
过渡:真令人敬仰,这种敬仰之情还表现在什么地方?
2(兄长和老师,在你心里对兄长和老师是怎么样的?李白称孟浩然为兄长和老师是发自内心的吗?从什么地方看出?(从结识开始就、一直)读出你的真心(指名读2)再读再评
言由心生,再读读李白的话,除了着深深的敬意还有什么?
3(满饮此杯;杯子里装的是什么?平时的酒是什么味的?李白的这杯满满的酒里有什味?为什么?)
总结:不管是甜味,还是苦味,不管是酸的还是辣的,这酒里饱含的是李白对孟浩然的浓浓的情意,深深的敬仰,依依的不舍,创设情境:李白端起酒杯,用你的情和你的话来请孟浩然满饮此杯吧!指名读句
(引导评:听了你的读我可以喝下?口酒,谁能让孟浩然满饮此杯?再读)
引读:劝君更进一杯酒,千言万语涌心头,终于,李白端起酒,对孟浩然说————(齐读李白的话)
引读:贤弟啊,你的这杯酒我一滴也不会洒,你的这份情我一丝也不会忘,孟浩然接过酒杯——然后说道——
出示: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然后说道:“王勃说的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们虽然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1、自由读读孟浩然的这段话,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听了他的话你的心里怎么样了(宽慰、不难过……)
3、不愧是令人敬仰的大诗人啊,此时此刻他把这种深深的眷恋深深地埋在了心底,反而去安慰李白说——指名读(评:真朋友总是希望对方能开心)——齐读
b出示: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
黄鹤楼俯临长江,飞檐凌空。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的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1、“依依惜别”这种情是藏在那里的?表面上他们是怎样做的?
(引导学生体会:做做这个动作,一会儿——一会儿——,读读这两小节,他们一会儿还会怎样?这里的景色不美吗?从哪些词语体会出来的?自由读读它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出示画面)如果让你来到这里你会怎么样?他们呢?(这么美的景色却没心欣赏,他们心里又想些什么呢?)
3、指名读:阳春三月,桃红柳绿,如此明媚的春光丝毫动不了他们的心就因为他们心底那份强烈的——,足可见他们的友谊——!谁想来读读这两小节?
4、读着读着,你想用哪两句诗来概括这两段内容呢?(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谁来读?(指名几人读)读出了你的依依惜别,尤其从哪两个词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这种深情?“故人”的意思就是——
过渡:课文还从什么地方感受到了朋友之间的这种深情厚谊?
c出示: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哪些词让你感受最深?
1、“伫立”(体会古时候的船是怎样行进的来体会时间的长)?
“凝视”是什么意思?李白深情地凝视着什么?(可以引说:开始是一只——慢慢的变成了一片——,随后随着江风渐渐远去的是——最后——)
2、从省略号里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心中似有千言万语无法割舍的是朋友,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如果你是李白,当看到你的兄长、你的老师、你的挚友孟浩然在自己的眼中渐行渐远,渐行渐远时你会想些什么?
3、引读:一个省略号写尽了千言万语,道出了李白满腹的心声,传达着他的深请,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孟浩然登船离岸,李白依然——,船渐行渐远,只看到模糊的帆影了,李白——,最后连帆影也消失了,李白——只见——
4、思考:顺着江水流去的还有李白的什么呢?
小结:说的多好,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是李白无尽的思念和祝福啊!指名读(配乐)
5、其实,这段内容是诗的哪两句?指名读(评:多浓的情谊啊!流不尽的是李白对孟浩然那浓浓的情谊)6、过渡:李白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的名诗——(出示)谁是李白来吟诵这首诗?
(评:饱满的情感,横溢的才情,造就了这首千古流传的名诗还有谁来读 真不错,所有的情感都凝聚在了这首诗中 李白就在我的身边)
同学们,有相聚就有别离,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让我们一起来吟诵吧(齐读诗)
四、拓展延伸
唐诗三百首,吟尽万般情,你还能吟诵出其它的送别诗吗?
五、练习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首送别诗,学习、借鉴课文的写法,把它改写成一篇文章!
设计理念
一、导入:由歌曲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歌曲中把学生的思绪带入文本中,从而让学生走进课本。
二、整体感知:先让学生认真听课文范读,以次理解古诗的内容,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对课文有了初步的整体印象,接着再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段去理解课文内容。如读李白的话,引导学生抓住“令人敬仰”“誉满天下”“一直”等词语,体会他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抓住“不知我们何时才能再见面”感悟他对孟浩然的难舍之情。读孟浩然的话,通过“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永世不绝”等词语的理解,体味人物内心世界,感受他们的惜别之情。
三、探究:在理解过程中的基础中,让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知道了哪些字词或词句的意思。通过学生找句子,读一读,说一说,学生较自由地理解了诗的意思,此时我又引导学生对古诗进行整合,让学生说说整首诗的意思,使学生对古诗的意思有整体认识。
四、角色表演:在学生对诗人的感情有了深层次的理解后,我还安排了一个“原始重现”的过程。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像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进步。“因此我让学生自由合作,分别扮演李白与孟浩然。通过言语与动作、神情来充分表达自己对诗情的理解,这一设计,学生训练面广,先让学生同位练说,在此基础上,在让学生上台表演,学生自信心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也能充分体会友人离别时的心情了。个个受益匪浅。有效地合作,让学生获得了更多的思考和表达的机会,养成了良好的与他人合作的习惯,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想像不仅是形象思维,更是艺术思维。
五、小结质疑:这个环节充分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理解。谈谈自己对这篇课文的收获,并提出还没有弄明白的地方。
六、作业设计:1、收集分别的诗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2、写分别的一段话。(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在教学中,我始终以落实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策略的研究为突破口,以问题带动,引发思索,来体现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