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李时珍夜宿古寺》优秀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7-11-09编辑:梁飞艺 手机版

  《17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语境,理解重点词语,从而深入体悟文本内容,切身感受李时珍为修订《本草纲目》而付出的艰辛。

  3、品读课文,学会用“咬文嚼字”的方法学习课文。与文本对话,适时补充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体会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认真严谨的踏实作风。

  4、初步体会环境描写的衬托作用。

  教学重点:

  1、深入文本,感受李时珍为修订《本草纲目》而付出的艰辛。

  2、引导学生体会李时珍不怕吃苦、一心为民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教学难点:

  品读课文第8自然段,感受李时珍为民造福,甘愿吃苦的奉献精神。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整体感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生读课题:《李时珍夜宿古寺》。

  2、课文围绕“李时珍夜宿古寺”写了哪几个小故事?(学生说……)

  3、嗯!写了他投宿古寺(小黑板出示)啃食干粮(小黑板出示),月下记载(小黑板出示),冒险尝药(小黑板出示)。

  我们一起来读读这4个小故事。(齐读小标题)

  4、(手指板书)用简要的语言,相同的字数,把故事的大概内容描述出来,这就叫——用小标题概括,用小标题概括段意是我们四年级同学应该掌握的一项语文技能。

  二、讲读“投宿古寺”部分,感悟“破败”中的艰辛。

  1、(手指板书)李时珍——投宿的古寺,这是一座怎样的古寺?(破败)

  2、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座古寺的?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找一找。(指名学生回答)

  出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3、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学生齐读)

  4、其实要读懂这段内容,我们只读一遍是不够的,还得用巧妙的方法呀,今天老师教大家一个学习方法——那就是“咬文嚼字”(小黑板出示),一起读。(生读)

  5、你知道什么是“咬文嚼字”吗?(从一个字,一个词,去体会,去理解意思……)

  6、请大家打开课文,自己读读这段文字,想想哪些字、哪些词,让你有所体会?边读边思考,动笔画一画,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自读)

  预设四处:

  第一处:到处是灰尘(多媒体加红)

  ①你品出了什么?(品出了很破,很脏,好久没人住了……)

  ②请你读好这句话。(指名学生读)

  第二处:断垣残壁(多媒体加红)

  ① 什么叫断垣残壁?(残破的围墙,倒塌的墙壁。形容残破荒凉的景象。)

  ②请你读好这个词。(指名读词)你从断垣残壁品出了什么?(旧,很危险)

  ③请你读这句话。(指名读)

  第三处:长满了青苔

  ① 青苔一般长在哪里的?(潮湿,阴暗的地方)

  ② 你品出了什么?(古寺漏雨了,已经长青苔了……潮湿,没有阳光……)

  (指名学生读)

  第四处:厚厚的蜘蛛网

  ①你品出了什么?(好久没人住,很脏,荒凉……)

  ②请你读这句话。(指名学生读)

  7、是啊!这破败的古寺——(到处是灰尘),还有(断垣残壁),上面(布满了青苔),让我们再走近些,你看,屋顶上有(厚厚的蜘蛛网),窗户上有(厚厚的蜘蛛网),就连神像上也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多么破败呀。我们一起读。(学生齐读)

  8、同学们真会读书,能用咬文嚼字的方法去感悟。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文字,都是描写——古寺的破败的,这是什么描写呢?(环境描写)媒体出示:环境描写。

  9、面对样破败的古寺,李时珍是怎么说的?(指名回答)

  出示: 李时珍对庞宪说:“我们就在这里住一夜吧!”

  10、李时珍的话,请你读读,好好感受感受。(学生自读)

  11、(指名读)你从李时珍的话中感受到了什么?(他很坚决,不怕困难……)(指名学生读)

  12、我们一起读这句话。(学生齐读)

  13、是啊!为了察访药材,为了修好《本草》,这些对李时珍来说已经算不了什么了!师徒俩毅然决定在古寺中住一夜!

  三、讲读“啃食干粮”部分,感悟“啃”字中的艰苦,体会一心为民的情怀。

  1、夜幕渐渐降临了,让我们走近这对师徒,看看他们在破败古寺中的生活怎么样?请大家自己读读这段话。

  出示:

  夜幕渐渐降临了,师徒俩找来些枯枝杂草,生起火来。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边,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李时珍笑着问徒弟:“庞宪,觉得苦吗?”

  “先生是快50岁的人了,都挺得住,我20多岁的人还能叫苦吗?”

  “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2、李时珍古寺的生活怎么样?(简朴,艰苦,清苦……苦……)

  3、你从哪里品出这份苦的?(手指板书)就用“咬文嚼字”的方法来品一品。

  预设共三处。谁来说说?

  第一处:枯枝杂草,升起火来

  ①你从这儿中品出了什么?(很冷,用枯枝杂草生火来取暖)你真会咬文嚼字。(指名读)

  第二处:陶碗舀泉水

  ① 你从这儿中品出了什么?(生活清苦、条件艰苦)你也很会读书。

  第三处:啃

  ①一个“啃”字,你品出了什么?(干粮硬硬的,干巴巴的,可难吃了不喝上一口水,真是难以下咽,放在行囊里好长时间了……)

  ②请你读这句话。

  4、真好,我们一起来感受这艰苦的生活。(齐读两句话)

  5、小结:冷了烧点枯枝杂草,取暖,渴了喝点泉水,饿了啃点干粮……这样的而生活李时珍怕吗?(不怕)你怎么知道他不怕的?(笑)你真会咬文嚼字。(笑)(点红)

  6、一个“笑”字,你品出了李时珍是怎样的一个人?(不怕吃苦),板书:不怕吃苦。

  7、让我们读读师徒的对话,老师读旁白,男生读李时珍的话,女生读庞宪的话(分角色读)

  8、同学们:“言为心声”,李时珍的话,请你好好读读,相信你一定有更深的体会。

  出示:

  “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9、话不多,只有两句,请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男女生读)

  10、(请一男生)刚才你读的特别认真,你有什么感受吗?(李时珍长年累月的奔波很辛苦)

  11、你对哪个词有体会?(奔波)请你读这个词?(学生读)什么叫奔波?(往来奔走)李时珍都走过哪些地方?(学生自由说,河南,安徽……)你真会读书。

  老师告诉你,据历史资料查证李时珍为了写本草纲目,他的足迹踏遍大江南北,行程一万余里。(再请这为男生读)

  12、他这样奔波,仅仅是一天吗?(不是)一月吗?(不是)一年吗?(不是)而是——(长年累月)。谁来读——(长年累月)

  13、李时珍从35岁开始编写《本草纲目》,到现在已经快50岁了,在外奔波15年了!请你来读红色的字(指名读——长年累月地奔波)谁来读这句话。(指名读这句话)谁也想读这句话?(指名读)我们一起读。同学们,你能想象15年李时珍吃了多少苦吗?你看……(自由说)

  14、是啊!这么多苦,真的比住在家里苦多了!(点红)可是,他却说——引读……(但我……值得的)点红(值得的)

  15、李时珍为什么这么说呢?同桌两个人讨论一下。(因为他想为万民得福,自己苦点不算什么,只要万民得福,只要老百姓有病了可以对症下药了,健康了……自己吃点苦是无所谓的了,是值得的)

  16、原来他想的是——万民得福啊!(点红:万民得福)

  17、是啊!想到万民得福了(放大)他觉得吃点苦也是值得的了。难怪他说引读——“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18、此时此刻,你品出了一个怎样的李时珍?(板书:为民造福)

  四、讲读“月下记载”“冒险尝药”部分,感受李时珍的认真和严谨。

  1、让我们再次走进李时珍,看看他是怎样记录这些草药的?自己读读这段话。

  出示:

  皎洁的月光透过露天的屋顶,照进房子里。李时珍说:“庞宪,趁着大好月色,我们把今天寻访所得记下来吧。”

  庞宪从行囊里拿出笔墨砚台,又搬来几块砖垒成桌子。李时珍把本子摊开,拿起毛笔,边忆边写:“忍冬花初开时银白色,两三天后变为金黄色,所以又叫金银花,可以解暑消热。”

  “胭脂草捣烂了,可以治虫咬伤。”

  “刀豆子烧成渣子吃下去,能治呃逆。”

  “鸡肠草……庞宪,你把药包拿来。”李时珍拿过药包,从里面翻出两种草。它们的叶子十分相似,但是药性不同。怎样区别它们呢?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他接着往下写:“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

  2、你觉得李时珍记得怎样?(学生汇报:认真,仔细、刻苦、忘我……)

  板书(认真)

  3、大家注意到没有,李时珍除了记录,还……?(尝草药)请你读读这段文字,找找他是怎样记草药的?

  出示:

  “鸡肠草……庞宪,你把药包拿来。”李时珍拿过药包,从里面翻出两种草。它们的叶子十分相似,但是药性不同。怎样区别它们呢?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他接着往下写:“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

  3、找到了吗?出示: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出示)我们一起读一读。 “咬文嚼字”?哪些词语值得我们去品一品?(端详)(嚼嚼)(点红)

  4、什么叫端详?(仔细地看看)请你做做端详的动作给老师看看?(学生做动作)

  5、现在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来到400多年前的明朝,你们就是李时珍,我来采访你。

  ①李时珍你好,刚才我看到你,拿着这两片叶子这样上下左右反反复复地看,你为什么要这样呢?(要看看仔细,看区别……)

  ②你为什么要嚼?(用眼睛看不清楚他们的区别,就只好,嚼一嚼味道有什么区别了,要知道药性)

  ③作为医生,你应该知道有些草药是有危险的,你怎么还敢嚼?(怕病人吃错药……耽误病情……原来你是——(要为病人负责呀)

  6、你这种负责的态度,老师送你一个词叫——严谨(板书:严谨)

  7、嚼嚼,是李时珍经常使用的辨别药性的方法。记得有一次,李时珍看到古书上记载曼佗罗有麻醉作用,能使人精神恍惚,严重的会失去知觉。为了验证曼佗罗的麻醉作用,他亲自吞服了这种药,结果昏睡了好长时间才醒过来。“嚼嚼”看似简单,却冒着危险。让我们通过朗读来感受李时珍的这份严谨的态度。(齐读)

  8、同学们,咬文嚼字,我们还要嚼“标点”你看……它表示什么?(李时珍还在记录鹅肠草和鸡肠草的区别,味道……)

  9、是啊!尽管此时……引读:“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可李时珍却依然在月光下(记录)……夜深了 引读:“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可,李时珍却还在月光下(记载着……)(不停地记着……)

  10、这些文字又是一段?(环境描写)你看:课文中很多地方都出现了环境的描写:

  出示:这句是描写古寺的:

  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这句是描写夜色的:

  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中天。

  你知道为什么要写这些环境描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吗?

  (为了突出苦……衬托李时珍……的精神……)

  11、这样的写作方法叫板书:环境衬托。

  12、李时珍用汗水、心血和智慧凝聚成了一部伟大的著作——《本草纲目》。(简介本草纲目)

  13、为了编写《本草纲目》,李时珍不顾年老体弱,住在破败的古寺——他说(出示: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为了编写《本草纲目》李时珍踏遍万水千山,渴了喝些山泉水,饿了啃点干粮,他还是说(出示: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为了编写《本草纲目》李时珍不顾生命危险,亲自冒险尝药,可他依然说(出示: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让我们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永记住下这个伟大的名字——(李时珍),让我们也记住这部由李时珍编写的药学的百科全书——《本草纲目》。

  14、总结课文:今天这节课,我们用“咬文嚼字“的方法,认识了一个不怕吃苦,为民造福,认真严谨的李时珍,还领略环境衬托这个精妙的写作方法。

  机动:写话训练:

  出示:儿童节那天,你被评为了“优秀少先队员”,当你兴高采烈地走在回家的路上,欣赏着路边的景色时,心情怎样呢?请你描写一下当时的所见所闻。

  教师提示:写的时候,注意要用环境描写突出你兴高采烈地心情。

  五、布置作业。

  最后老师要布置几项作业。

  1、向爸爸妈妈讲述《李时珍夜宿古寺》这个故事。

  2、在《本草纲目》的背后,隐藏着许多的艰辛!你还知道哪些小故事?开个班级交流会。

  夜宿古寺 咬文嚼字

  不怕吃苦 环境衬托

  17、李时珍夜宿古寺 啃食干粮

  为民造福

  月下记载

  认真严谨

  冒险尝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