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学案例】
教学要求:
1、会写9个生字,会认4个生字。学会“息息相关,邮递”等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互联网的奇妙之处,认识国际互联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激发我们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情感。(也是重点)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感悟,体会其奇妙之处。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揭题
师:我们身边有哪些网?你们平时有注意到了吗?
生:渔网,电网,蜘蛛网……
师:板书《奇妙的轨迹互联网》,有机的导入新课。
(过度)今天所要学习的是另一种特殊的网:网—互联网—国际互联网,看看它奇妙在何处。
生:齐读课文(初读课文)
二:学习生字、新词
1、读准字音
2、给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3、查阅工具书,理解以下词语
万水千山 邮递 咫尺 无所不有 息息相关 天南海北 快捷
4、完成课后练习题:描红生字词
三:理清文章脉络,给课文划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提出“网”这个话题。
第二部分:2到3自然段:具体介绍国际互联网的机构和工作原理以及跟人们的密切关系。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总结全文,互联网的重要价值。
四:设计课堂作业
根据意思写词语
(1)一呼一吸都互相关联。比喻关系极为密切。( )
(2)形容距离很近。( )
(3)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
(4)指距离遥远的不同地区。( )
选词填空
突然 果然 仍然 竟然
(1)昨天刮了整整一天大风,今天( ) 没停。
(2)早上天空晴朗,到了中午( )下起雨来。
(3)这次单元测试,平时大家认为学习差的王刚同学( )考了满分。
(4)昨天晚上,天气预报说今天下雨,早上( )下起了大雨。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主要是各部分的段落大意)
二:精读第1自然段
思考:
1、“上网”“入网”“网”这些词语为什么要加双引号?
(这些引号表示它们有特殊的意思,不是平时所说的一般的网)
2、设问句有什么的作用?
(设置悬念,引起下文)
3:邀请学生回答,再做讲评
三:指名读第2自然段
思考:1、互联网的结构是怎样的?
2、互联网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
3、找出体现互联网“大、快”特点的语句?
4、提问:作者举了一个什么例子来说明互联网的方便快捷?
(从北京发邮件到悉尼的例子)
5、找出关联词:“不仅……还…...”“虽然……却……”等带有关联词的句子,这表明了什么?(入网后不仅信息获取之快捷,而且给生活带来方便)
6、“地球村”这个新概念说明了什么?
(说明互联网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地理距离)
四:指名读第3自然段
1、指名学生画出能概括第3自然段意思的句子,让学生明确该自然段采用 的是先总后分的结构方式。
2、引导学生抓住“无所不有” “非常丰富”、5个“可以”和省略号,感受国际互联网给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带来的极大方便,体会国际互联网的巨大作用。
五:全班齐读第4自然段
思考:这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总结全文)
六:小结:这是一篇介绍现代高科技的说明文。课文通过对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与人们关系的介绍,让我们了解到奇妙的国际互联网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越来越多。
七:讨论
问题:互联网是不是有百利无一害?
(在交流中,老师要通过讨论让学生知道,互联网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在使用时,也要防止误入陷阱,以及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八:家庭作业:同步练习册
板书设计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小结:………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评课稿】
一、思路清晰,层层深入。以题目为着眼点,紧扣“奇妙”一词展开教学。让学生扣住三个问题来自主探究,分别体会出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处:一是“范围大”; 二是“传递快”;三是“信息多”。在理解这三个特点时,教师分别选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体会奇妙之一时,紧扣文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大”的词语,然后通过反复有层次地朗读来让学生体会 “范围大”。体会奇妙之二时,则以“比一比”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具体数据直观地了解互联网的“传递快”;体会奇妙之三时,让学生自己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谈一谈,说一说,教师适时出示图片补充,自然而然就让学生理解到互联网的“信息多”。三个特点,运用了三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方法,却收到同样好的教学效果,不得不说教师备课极其细致,对于教学过程中的细节也如此重视。
二、以学生的学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具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权利交给了学生,课伊开始,让学生自己来提问题,结合学生的回答,老师及时引导,归纳出了三个问题:“网”是什么样子?“网”有哪些奇妙之处? “网”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这样既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也给学生指明了明确的方向,让学生的自主学习事半功倍。二是把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权利交还给了学生,充分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寻找问题的答案;而在交流感受的过程中,以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收获为主,教师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同时,教师还注意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让学生用“因为……所以……”
练习说话,这样在落实理解课文内容任务时,也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最后,对于学生的回答,老师及时给予恰当的总结和评价,无形中既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也让学生的理解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从而更好地发挥了教师在课堂中的引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