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鹿》评课稿一
周三下午,严荣涛、赵建巧、刘彩云三位老师同课异构上了《九色鹿》这篇课文。三位老师都准确把握了本篇课文的特点,为我们构建了一种以“简单、有效”为特点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真正做到“简简单单”上语文。课堂在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同时,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参与状态良好,自主学习意识强,目标达成比较理想。因此,我认为这几节是能体现学科特点,能体现教学实效性的真真正正的语文课。
首先这三位老师都能认真深入地钻研教材,都敏锐地捕捉到本课在写作上的一个大特色: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形象。这篇课文有九色鹿和调达这两个人物形象的鲜明对比,也有调达前后两种行为的鲜明对比,还有情景的对比。在教学中教者们都能或明确指出,或暗示出这一写法。同时她们都能围绕“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来组织教学。不管是整体感知课文,还是段落的教学,三位老师都是遵从学生的阅读认知规律让学生先理清课文的脉络,把握故事梗概,再细细品读,领悟语言文字的妙处。这样便巧妙地达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其次三位老师都能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善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朗读。注重朗读指导,以读促讲,以读促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贯穿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各个学段。而朗读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最重要的。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三位老师都注重朗读的指导。或情境创设指导朗读;或引导学生抓住提示语、关键词进行朗读指导。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得入情入境,做到以读代讲,以读促讲。尤其是赵建巧老师在指导阅读课文重点段落第八自然段时,更是循循善诱地让学生先明确讲故事的要领,让学生懂得该怎样阅读才能做到声情并茂
语文课姓“语”,这三节课都立足于语文学科的根本:学语文,用语文。在教学过程中,每位老师都体现了语言的运用。严荣涛老师抓住“只好”一词进行说话训练;赵建巧老师在教学结束之时设计了以国王或调达口吻的写话训练,以“唉,我真——”为开头,让学生写一段描写他们心理的话,并用上“竟然”这个词,刘彩云老师则设计了让学生多次想象练说的环节:想象调达见到皇榜时的内心活动;想象国王或士兵倾听九色鹿斥责调达之后的想法。通过角色的置换、想象,试图让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初步感受民间故事所特有的魅力。
这次教研活动暂时告一段落了,但是我们对语文教学的思考还没有结束,对语文教学的探索也永远不会停止。
《九色鹿》评课稿二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现在我就杜丹老师执教的《九色鹿》一课谈谈自己的看法。
《九色鹿》是苏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传说故事,情节简单,人物性格鲜明。也正是因为情节简单语言朴素,一般情况下,老师很少选用本课做为示范课来展示。而杜丹老师却准确把握了本课的特点,为我们构建了一种以“简单、有效”为特点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真正做到“简简单单”上语文。课堂在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同时,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整节课学生参与状态良好,自主学习意识强,目标达成比较理想。因此,这是一节能体现学科特点,能体现教学实效性的真真正正的语文课。
突出特点:
一、 教学目标定位准确、具体。依据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老师把本课的目标定为: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能生动地讲述《九色鹿》的故事。两个目标既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又围绕教材的内容特点。体现“以读为本”,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在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自学生字生词,圈划重点词语和语段,在理解故事内容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语言,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在指导讲述故事时,激发学生内心情感体验,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和评判美与丑,善良与邪恶。简简单单的目标,既关注了知识与能力又关注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做到了全面具体准确。
二、 突现学法指导,以学代教。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老师仅仅充当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从课堂导入到整个教学流程结束,老师都在指导学生自读、圈画、朗读、归纳、评价,用学生的自学代替老师的分析讲解,并且学法指导体现多元化的特点。如,在学生自读课文时,老师要求用圆圈标示出生字生词,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描写九色鹿的句子和写调达的词语。这既是一种自学的方法,也是一种学习习惯的培养,不但让学生学会而且会学。这种习惯和能力将是持久的永恒的。又比如在理解九色鹿和调达的性格特征时,老师指导学生读课文中的相关句段,通过品悟语言理解人物。在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的基础上,老师引导学生用“心”去触摸语言,用心灵与作者对话,让学生学会聆听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想方设法把学生推到文本中,这是本节课老师最突出的一个做法。在最后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学生只能做到复述不能达到生动讲述,教师在指导时,一种方法是示范,还借助多媒体,播放动画片《九色鹿》的故事,这一环节,既是对帮助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回顾,同时,也给学生示范如何绘声绘色地讲,同时,用形象生动的画面,帮助学生记忆情节,体现形象记忆的特点,教会学生换一种方式去记忆。
三、 构建了民主平等的课堂。平等民主是新课程新课堂的理念之一。老师在课堂中做到了与学生平等对话,真诚交流。学生自读课文时,老师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真诚地等待最后一个学生读完读好。在学生对文中内容在理解上产生分歧时,课堂允许了不同的声音。比如,在选择扮演故事人物时,有学生出乎意料地喜欢故事中的国王,(大家知道,国王并不是主要角色)这种节外生枝的意见和看法,本来是超出了老师的预设的,但老师却以此为契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本来鲜明的人物形象多了一些复杂的因素,但同时,学生的思维被调动了起来,课堂从平静转为活跃,学生的参与状态让课堂生机盎然。不牵引不限制不唯我的课堂才真正是属于学生的课堂。
四、 激趣导课,是传神的一笔。老师用敦煌壁画来导入《九色鹿》的故事,体裁是一则传说,给这则故事增加了一些神秘色彩,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也把故事放在一个大的文化背景之下,使故事有趣味有韵致,仿佛是“禅”里开出的一朵花,点化着人们。。。。。。
存在问题:
1、 汉字的规范书写是苏教版教材着力强调的一点,老师在板书时,在笔顺笔画汉字结构等方面要给学生以示范。
2、 要及时捕捉来自学生的信息,做到教学信息多项交流。比如个别学生在课堂中有疑惑表情,老师要及时捕捉及时询问帮助解决;学生在回答问题或讨论过程中,出现了与中心话题无关又确实存在问题时,老师要及时纠正,不能听之任之,比如课堂中有学生在读“王妃”时,因为不认识妃字,就跳过不读,老师要及时发现并解决。
对语文课堂的几点感悟:
一、语文课要有丰满的“形”态。不能盲目“瘦身”追求“骨干美”。不要把语文课线条化问题化板块化。要让学生记住有血有肉的丰满人物形象,记住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积累优美的词句段落,同时,要把大量的信息注入课堂。
二、语文课要有大的提升空间。语文教材的每一个篇目,从题材到内容都堪称经典之作,教师必须了解每一篇课文在本册书及整个语文教程中的位置,在课堂中除了完成本节教学目标之外,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把语文课堂拓展到古、今、中、外,给语文课时空感和距离美。
三、语文课要在理性思考下感性地呈现。教师要对语文课要有理性的思考,同时要在课堂上感性地呈现。课程理念,学科要求,教学方法等等,都要转化成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期待的眼神,让学生可以看可以感受可以触摸。
四、语文课要真诚面对,用心交流。老师不能居高临下,一览众山小。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这是一种合作的姿态,是一种真诚。用心,给学生开启一扇心窗,阳光就会照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