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实与信任》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7-12-08  编辑:梁飞艺 手机版

 《诚实与信任》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在这次县人才强教考核中,统一要求被考核教师上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当时接到通知还真有点不知所措,一般教师上公开课,都是选择第二课时,因为第二课时的教学,相对来说能上得更出彩,所以长此以往,老师大多忽略了第一课时的有效教学,甚至每篇课文的第一课时都差不多,读读课文写写生字就了事,其实不然,因此,这次要求上第一课时,是对我县教师第一课时教学的一次改革,对上课老师也是一次挑战,更是一种观念上的洗礼。

  我执教的四年级上册《诚实与信任》,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我”在一次驾车行驶中,不小心撞坏了停在路口的一辆车的反光镜,在车主不在的情况下,“我”留下了自己的地址、电话等放在那车的玻璃窗上。这位车主很感动,并打电话向“我”致谢。这个故事是很耐人寻味的。这原本是一起比较麻烦的交通事故,然而“我”不怨天,不尤人,主动承担责任,坚持赔偿;小红车车主自己出钱买反光镜,不但不要求赔偿,还对“我”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留条表示感谢。这种建立在诚实和信任基础上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友好和谐,是金钱买不来的。

  这篇课文是一则叙述性故事的文章,没有华丽的辞藻,难读的长句,学生容易读通都顺,况且学生听说有老师来听课,预习得也很充分,课文也读得较熟练了。基于我班情况,在备课时,我着重是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及对课文的初步理解情况,因此我是这样设计几个流程的:

  一、以故事入手,引起学生质疑,导入文本。

  赋予“诚实与信任”以生活化的具体内涵,使学生对课文深刻的主题产生亲切感,这样的导入自然而具有亲和力,并容易使学生形成强烈的阅读期待。然后,让学生和老师一起书空课题,抓住课堂中一切让学生写的机会,同时抓住“诚”和“城”易混字形进行比较,做到了“防患于未然”,突出了生字教学的难点和关键。

  自我反思:课后自我感觉导入部分花的时间过长了,正如芮爱平老师点评的,教师只要单刀直入点出课题,既简洁又可以空出充分的时间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高效又省时。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1.给了学生充分的自读时间后,全班交流不懂的词,扫除词语理解障碍,基于

  学生的预习基础,然后依次出示两组词语,让学生认读,再让学生运用关联词

  语“因为……所以……” “虽然……但是……”连词成句再成段,再顺势引出

  课文1——3小节,让学生读,正音,概括段意。以上这个教学环节,既有选择

  地学习了生字新词,又进行了语言训练,概括了段意,理清了脉络。这样的

  “词串教学”给了学生多角度运用词汇的机会,可谓“多功能、全方位”,使

  词语不再静止地躺在书上,而是“活”了起来,“立”了起来。

  自我反思:出示两组词语让学生连词成句后,没必要让学生再把两组词语连起

  来说一段话,有重复之嫌,浪费时间。

  三、引导分段,概括段意

  四、练读对话,照顾差异

  在选取练读内容方面,抓住重点、难点部分进行练习;在发展学生能力方面,照顾到了“好、中、差”三种类型的学生,使他们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自我反思:由于上半节课教学节奏没安排好,这部分教学显得有点赶,浮于走过场,没有充分地让学生读,评价。

  五、学生质疑,设下悬念

  通过让学生站在小交警的立场上评判这起交通事故的主要责任应由谁付?对比人之常情,学生提出了很有价值的四个问题,说明学生真正地思考了文本:

  (1) 课文为什么以“诚实与信任”为题?

  (2) 我碰碎小红车的反光镜,小红车自己停得不好也有错,我环顾四周无人,为什么还要留下字条?

  (3) 小红车主人为什么不要我赔钱,还反过来对我表达谢意呢?他们为什么都往自己身上揽责任?

  (4) 最后我为什么发出那样的感慨?

  质疑能力是解读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此时的质疑既培养了能力,又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教室,形成新的阅读期待,为下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点、指明方向,课虽完而意无穷。

  课一上完,听完评委和张老师的点评,获益匪浅,对如何合理安排阅读教学的两课时,如何分解课时目标,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对照自己的课,反思多多,尤其是课堂最后,因为没有掌握好课堂节奏,没有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当堂完成《补充习题》上的题目。其实课一上完,我就意识到自己教学中处理不当的地方,而为什么教学中不能避免呢?原因也是对教材钻研不深,备课不充分,教学基本功不扎实,“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只有在教学之路上不断反思,及时反思,才能有所突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