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三上《金子》教后反思

发布时间:2017-12-06  编辑:梁飞艺 手机版

  《金子》教后反思

  一、上课后的第一感觉

  我上课一向比较相信自己的感觉,这节课上完之后,内心没有涌动几次试上时曾经有的那种酣畅淋漓,但却又有种回味无穷之感。想到自认得意之处,内心一阵欢喜雀跃,想到哪些不够圆满之处,又止不住地意兴阑珊。

  二、 课中让我甚是得意之处

  1.任何的好课都来自教师精心的预设。

  我想一线教师对这一点都是不可置否的。课前,我在想,我是借班上课,我能通过40分钟带给一群不甚熟识的孩子以什么;我又要通过这次研讨呈现给牺牲周六休息时间,来听我课的老师以什么?带着这样的思考,我将今天这节课的设计重点落实在了三维多元目标的第二个维度上,即过程与方法的展现,因为新课改以来,在三维目标的把握上,“过程与方法”是一个较为薄弱之处。强调过程于方法,当然不是舍弃另外两个,而是在有效融合的基础上有所侧重而已。所以在课上,大家可以看到我不遗余力地借助文本指导学生学习理解词语的各种方法;可以看到我紧扣关键词“终于”,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这一些,都是我在这方面的尝试。

  2.任何的好课都必须有正确的学生观。

  每个借班上课的老师,都希望班级的孩子是优秀的,这样,能最大限度地促成教学的成功。可我怎么也没有想到,今天这节课中,学生个读的时候呈现出来的朗读能力这么差。也只能怪自己运气不好吧,相信这班级里肯定有很多孩子朗读能力是好的,可我老是找到那些有缺陷的。他们所展现出来的学习水平和状态,无疑打乱了我预设的教学节奏。说实话,当时我也没有多想什么,心里虽然难免有些着急,但只是觉得不能放弃这些孩子,不能让这些孩子的朗读成为教学过程中的过场,至少应该让他们在我的课上有所进步。所以,向来急性子的我,在今天这节课上,多了几分耐心,用不同的方法,来帮助孩子提高。其实,有些做法在课堂上我也来不及深思熟虑,只是感觉就应该那样做,特别是在轮读课文的时候,那个小女孩连续读了两次都读不好,但她也想读好,我发现她很无助,就不假思索地采取了和她一起读的策略。课后,方教授对此做了较高的评价。现在回想起来,这些教学行为的产生,是和这几年学生观的逐步清晰分不开的。换了以前,难不成就是让这些孩子坐下,至多请好的学生再读一读,随即进入下一个教学节奏。

  当然好课的标准很多,我就说说这两条,使自己的课向好课靠得近一些。

  三、课中让我不无遗憾之处

  1.遗憾之一:教了方法,却没有让学生用方法

  在教学中,我总结了多种解词方法,可是在课上我却忽视了让学生进行运用。比如,对文中最后一节“不无骄傲”的处理,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独立运用前面学过的方法去理解。可在课中,我越俎代庖,依旧是自己引导着他们去感知理解,让孩子学到的方法无真正的用武之地。

  2.遗憾之二:尊重学生,但狭隘演绎了尊重的内涵

  在课的结尾部分,我设置了一个让学生质疑的环节,本意是希望孩子能读出对“真金”的困惑,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埋下伏笔,生成目标。前两次试上,孩子们都能如我所愿,提出问题。可这次教学中,孩子仿佛思维达不到那个高度,最终所谓的问题,只能是我引出。课后我想,孩子在课上呈现的是一个真实的思维状态,我尊重学生,不该只局限于态度上的尊重,更要扩展到对待学生的方方面面,包括尊重学生的思维程度、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等等,不该以老师设计的问题去替代孩子的认知困惑,而是应该让自己教学过程中的每一步都建立在学生现有的认知状态上。

  不管怎样,课已结束,欣喜自己在此次活动中的成长,也希望自己的课能够给各位同行以启迪,以不辜负大家在冬日里牺牲的那一天休息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