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往事依依》说课稿

发布时间:2017-09-12  编辑:pinda4 手机版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往事依依》。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及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想进行说明。

  一、教材简析

  (一)教材地位及作用

  《往事依依》是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金色年华”主题中的第一篇课文。它是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应河南《中学生阅读》编辑部一再邀请撰写的。于漪老师通过回忆少年读书生活中的几件萦绕胸怀的往事,抒发了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深情,并启示青少年要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本单元主题是“金色年华”,是第一单元“亲近文学”的延伸与提高。本单元主要引导学生,认识文学作品的素材来源于丰富的日常生活,特别是童年生活。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相似的年龄、类似的经历,能唤起他们生活和情感体验,能激起他们的共鸣,学生能够理解作者的经历,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本文语言优美,文采斐然,情感真切动人,体现了作者良好的文学素养。教学中要着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入课文情景,引领学生明确于漪老师所回忆的依依往事,品读隽永深情的语句,并能从于漪老师的经历,体会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更加珍惜金色年华。

  (二)教学目标

  按照新课程标准“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的要求,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结构,我们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了解文章内容,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体会文章深情。

  (2)通过对于漪老师往事的了解,引导学生理解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意义,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教学重点:

  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体会文章深情。

  3.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课时安排:一课时

  5.课前准备:

  (1)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多读几遍课文,采用“点、圈、画、补”的方式梳理课文。

  (2)收集整理关于作者的信息。

  (3)自主解决你认为重要的字词。

  【课标指出:“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所以我更愿意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6.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媒体教学可以丰富教学手段,扩大教学容量。这样既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又通过直接感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也体现了文章“生动的形象可以形成深刻的记忆”的观点】

  二、 说教法

  新课标要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为落实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运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教学:

  1.诵读指导法:诵读品味,积累语言

  2.谈话点拨法:拉近距离,调动思维

  3.合作探究法:互动合作,拓展思路

  三、 说学法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学习的过程是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我们应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我将突显“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指导,采用的学法是:自主学习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品读感悟法、圈点勾画法等。尽量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在启发中思考,在讨论中学习,在活动中锻炼。这些方法要在课前、课中、课后随时随地培养,我平时在每一节课前都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四、教学过程

  好的课堂应该是教学内容灵活、教学线条优美、教学板块清晰、教学步骤明朗、学生活动充分的课堂。另外,一节好课与否,最直观看两点:看目标是否明确,达成度是否高;看学生是否幸福,参与度是否深。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中,注重了教学内容的层次性、递进性、梯度性,比如我特意在每个活动后面加上了A、B、C、D等级,以便学习过程体现全体性、全面性。对于本节课,我们师生将从以下几个板块进行学习:

  (一)激趣,走入文本

  巴金回忆,自己曾仰望深邃的夜空,点数闪烁的星星。冰心回忆,她曾眺望浩淼的大海,折叠纸船以思念母亲。在我们的人生旅程中,总会留下一串串成长的足迹,它们是那么深刻,仿佛镌刻在我们的心上,犹如那首歌般的美妙……(多媒体播放歌曲《童年》)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回想起了哪些难以忘怀的事情……(同学们畅所欲言,教师点拨引导)我国著名语文教育专家于漪老师也在回忆,她回忆了些什么呢?这些记忆对她的人生有什么影响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于漪老师的一篇文章——《往事依依》,一起去探寻于漪老师的成长足迹,相信我们一定能从中得到一些启迪。(板书课题、作者,点拨谈话析题)

  【本环节设计意图:导语的设计体现了语文教学的连续性,所涉及的两位作家都是学生在第一单元结识的,印象深刻。以歌曲铺设氛围,激起共鸣;以自己经历展开话题,营造环境。以两个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考,激发阅读兴趣,迅速进入文本。这两个问题的设置也紧紧扣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的难点。析题是为了让学生通过理解“依依”的含义,把握文本内容,理解感情基调。】

  (二)检查自学,夯实基础

  针对本节课,我设计此环节主要对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进行检测,从作者简介以及字词掌握等基础知识方面着手,特别是设计了“大家感觉还有哪些字词易读错或较难理解”的环节,目的是突出分层和个性化教学。

  【我们的课改改的是什么,当然我更愿意称之为“课变”,就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良好的自主学习行为的能力。(检测过程中适时进行板书)】

  (三)初读感知,想一想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这是新课标对阅读的要求,这也是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因此,本环节在请一小组为大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前提下,主要解决以下三个活动:

  活动1:于漪老师是怎么将这几件事串联起来的?

  活动2:请一个同学把这篇文章的第1段朗读一遍,要带着感情读。在听读的过程中,同学们想一想:这一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活动3:结尾一自然段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初读课文加之课前的预习,学生应该对文章的思路有个大致的了解,知道这几件事是怎样串联的,就是明确了本文的线索。同时语文教学“读”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过程中注重朗读,采用多种形式如:个别读、齐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等进行朗读训练,教师适机给学生以朗读指导,如第一段:在学生个别朗读及师生点评的基础上范读(“年华似流水”范读这一句,表达出一种感慨万端的情绪)。充分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加深对文章情感的理解。

  教学过程中注重对词语的品析,如提出“第一段中哪两个词最重要,为什么?”和学生一起品味“历历在目”、“记忆犹新”的妙处和作用。

  教学过程中注重学法指导,在分析第一段作用时,引导学生分析出“总领全文、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照应题目”的作用;分析结尾一段时,引导学生明确点明主题,首尾呼应的作用,告诉学生我们写作时,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

  教学过程中适时进行板书。

  【本环节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写作技巧,教师的示范让学生“有样可学”。】

  (四)品读课文,赏一赏

  语文课上出语文味儿的基本方法就是品味优美语言,感悟作品意蕴,体会作者情感,可以说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回归文本,把语言品味融入到对文章的品读赏析中。在品读中赏味语言内涵,体会丰富情感。

  本环节以一个活动作为主线:

  活动4:美文要美读。各小组选择其中最感兴趣的一件往事,细细品味,文中哪些词用得好,哪些句子写得美?哪些语句引起了你的联想,让你想起曾经看过、听过或经历过的类似的情景。 (给予方向的提示:第二、四、五自然段;方法的指导:默读、勾画、联想、评注。并根据学生选择的内容出示相应课件,以烘托氛围。)

  本文是文质兼美的回忆性散文,适于朗读,所以在文章的学习中注重朗读指导,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领悟文章的美。本环节中预设了“你可以用朗读把我们带入诗情画意的境界中吗?”“你能模仿国文老师的语调和神情来入情入境地朗读吗?”“你能声情并茂地读一下吗?”“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等朗读训练,并穿插进行教师示范指导。

  好文章往往要用一些精彩的语言表达思想感情,本文语言优美,文采斐然。教学中,及时引导学生品味、积累文章的语言。在分析第三段时,教师以“而其中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为例,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有了教师的示范和技法指导,学生可以自主赏析文章中的优美词句,体会文章情感。再如:品析《千家诗》描写四季景色的诗句时,还可以追问“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四季风光、山川美景的诗句”,适时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借助学生的发言由课内向课外进行拓展延伸。此外老师还会适时追问:第五段描写两位国文老师讲课入神的情态,很形象。你能分析异同,理解这样描写的作用吗?并可以仿写一段描绘老师讲课的情状和自己听课的感受。)

  【本环节设计意图:指导学生自主欣赏、品味文章精美语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了新课标“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的要求。多渠道进行朗读指导和训练,体会情感,积累语言,提升语文素养,并加以写作训练的指导。】

  (五)精读课文,议一议

  语文课程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要在课堂教学中得以体现和落实,结合新课标“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的目标要求,设计如下问题:

  活动5:小组交流展示,这几件事给于漪老师怎样的影响?哪一件留给你的印象最深刻?

  活动6:如果于漪老师来到我们的课堂,你会对她说什么?或者有什么问题要请教她?

  通过合作探究,师生对话,明确了读书对于漪老师成长的意义。是读书,编织了于漪老师童年美丽生活的花环;是读书,开阔了于漪老师的眼界;是读书,开启了于漪老师的心智;是读书,给于漪老师带来了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还是读书,使于漪老师成为了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如第四件事,读书“使我一生受用不尽”(借此体会作者提倡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的用意)。

  ……

  教师小结:凡与于漪老师交往过的人无不称赞她的为人和才华,于漪老师选择语文教学作为自己终身职业,并成为一个有口皆碑,充满人格魅力的教育专家,这和她少年时受到的文学熏陶是分不开的,于漪老师也是我最崇敬的人,我经常告诫自己:做教师,就做像于漪老师一样的教师;做人,就做像于漪老师一样的人。

  【本环节设计意图:通过对于漪老师往事深入了解,学习于漪老师做一个热爱自然、热爱读书、热爱生活的人;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通过口语训练,指导学生说话要完整,紧扣话题,表意应清楚。这一点符合新课标:“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的精神】

  (六)教师寄语,激情作结

  同学们,自从我们学习了赵丽宏先生的《为你打开一扇门》之后,文学就在我们的心田埋下了种子。生活中不能没有文学啊!今天,我们和于漪老师一起走进了《往事依依》,探寻了于漪老师如何在文学作品的熏陶下步入精彩的人生之路。于漪老师以她的亲身经历再次验证了赵丽宏先生所写:“文学确是一扇神奇的大门,只要你走进这扇大门,就不会空手而归。”希望同学们从小热爱自然,热爱读书,把握现在,创造明天,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本环节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七)布置作业

  1、积累《千家诗》中歌咏祖国的四季风光的优美诗句和其他精妙词语

  2、于漪老师的成长,一定给你留下了许多启发。相信从今天起,同学们一定会多读书、读好书。请你给大家推荐一部优秀文学作品(或一篇美文),并写出推荐理由。

  【本环节设计意图:积累优美诗词目的是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精粹,燃烧热爱祖国美好河山的热情;推荐文学作品并写出理由,目的是让学生亲近文学,走进名著,汲取精神成长的养分。同时,也是一次小练笔】

  附:板书设计

  往事依依

  于漪

  看山水画 乐趣

  历历在目 读千家诗 情趣 青春激情

  记忆犹新 听国文课 热情 不断奋进

  铭刻教导 明理

  【本板书设计意图:好的板书在教学活动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使人一目了然,这样的板书是全文教学的纲领,也展现了文章叙述的顺序。同时明确地指出了于漪老师回忆的往事都是和读书有关,凸显读书在人成长中的作用】

  以上是我关于《往事依依》一文的教学设想,重点突出了学生活动,如诵读赏析、合作探究等。教学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并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真正践行了“学生是学习主体”的理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