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阅读试题及答案(两份)

发布时间:2017-12-17  编辑:梁飞艺 手机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阅读试题及答案

  理解阅读(40分)

  (一)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7-8题。(6分)

  清江引 秋怀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7. 作者是抓住哪些意象(景物)来写“秋怀”的,创设了一幅怎样的图景?(3分)

  答: ▲

  8.“芭蕉雨声秋梦里”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全曲简要分析(3分)

  答: ▲

  (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2分)

  【甲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郑人买履》)

  【乙文】今有人①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②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③已。”如知其非④义,斯⑤速已矣,何待来年? (《月攘一鸡》)

  【注释】①攘:窃取、偷盗。②损:减少。③已:停止。④义:符合道理、事理。⑤斯:那么就应该的意思。

  9.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先自度其足( ▲ ) ②而置之其坐( ▲ )

  ③或告之曰 ( ▲ ) ④是非君子之道( ▲ )

  1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4分)

  ①宁信度,无自信也。 ▲

  ②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

  11.下列对加点字“之”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今有人攘其邻之鸡者  ②而置之其坐  ③是非君子之道   ④请损之

  A.①②③④都相同      B.①③相同,②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③④都不相同

  12.你认为【乙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

  ▲

  (三)阅读《地球之水天外来?》选段,完成13—16题。(共8分)

  地球之水天外来?

  水是生命的源泉。地球上有生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地球上有大量的水。水存在于辽阔无边的海洋,存在于纵横交错的江河,存在于星罗棋布的湖泊,也存在于地下。

  那么,地球上的水是哪里来的?

  对这个问题,科学家仍一直在探索。一种普遍流行的观点是:地球上的水是在地球形成时,从那些宇宙物质中分离出来的;而在地球形成以后,从地球内部不断析出水分聚集在地表。这由今天的火山活动可以得到证实。从地下分离出水的规模现在还很大。一次火山爆发,它喷出的水蒸气就可达几百万公斤。可以想见,在漫长的地球历史发展过程中,这样产生的水是很多的。此外,地球的重力比较大,它能把水吸引住;地球上的温度也有利于水的存在,如果地球表面温度太高,水就会被汽化跑到太空去了,如果温度太低,水都变成冰了。

  近来,科学界又有一个重要发现:地球上的水源靠“天外来客”不断得到补充。

  据美国科学家最近在美国地质物理协会的一次会议上宣布,卫星观测表明每天有成千上万个小型冰球撞击地球大气层,它们带来的水分进入了地球大气和海洋,对地球上保持充足的水源起到了重要作用。

  美国依阿华大学的物理学家路易斯•弗兰克于1986年首先发现了这一现象。1996年2月美国航空航天局发射的极地探测卫星又发现,每隔5至30分钟,就会有直径在12米左右的小型冰球撞击地球外层大气,每天撞击地球大气层的冰球总数最高迭4.3万个。

  科学家解释说,这些冰球由冰和宇宙尘埃组成,实际上也就是小彗星。当距离地球1660公里到2.4万公里时,冰球就分裂成小碎片。当这些碎片暴露在阳光下时,就地迅速汽化,成为厚达48公里左右的云层,然后或被风吹散或形成降水。弗兰克博士估计,每隔一万到两万年,来自太空的冰球可以使地球海平面升高2.54厘米。

  天文学家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认为陨冰(如余杭陨冰)可能就是这些未汽化的冰球。

  13.文章为什么用问句“地球之水天外来?”作标题?(2分)

  ▲

  14.画线句中的“这一现象”具体指的是什么?(2分)

  ▲

  15.地球上的哪些因素也使水得以在地球上存在?(2分)

  ▲

  16.最后一段句子中“可能”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

  (四)阅读《高贵的生命不卑微》一文,完成17-20题。(14分)

  高贵的生命不卑微 朱国勇

  ①他是黑人,1963年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贫民区。对于未来,他看不到什么希望。

  ②十三岁的那一年,有一天,父亲突然递给他一件旧衣服:“这件衣服能值多少钱?”“大概一美元。”他回答。“你能将它卖到两美元吗?”父亲用探询的目光看着他。“傻子才会买!”他赌着气说。父亲的目光真诚又透着渴求:“你为什么不试一试呢?要是你卖掉了,也算帮了我和你的妈妈。”他这才点了点头:“我可以试一试,但是不一定能卖掉。”他很小心地把衣服洗衣净,没有熨斗,他就用刷子把衣服刷平,铺在一块平板上阴干。第二天,他带着这件衣服来到一个人流密集的地铁站,经过六个多小时的叫卖,他终于卖出了这件衣服。

  ③过了十多天,父亲突然又递给他一件旧衣服:“你想想,这件衣服怎样才能卖到二十美元?”怎么可能?这么一件旧衣服怎么能卖到二十美元,他最多只值两美元。“你为什么不试一试呢?”父亲启发他,“好好想想,总会有办法的。”终于,他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请自己学画画的表哥在衣服上画了一只可爱的唐老鸭与一只顽皮的米老鼠。他选择在一个贵族子弟学校的门口叫卖。不一会儿,一个开车接少爷放学的管家为他的小少爷买下了这件衣服。那个十来岁的孩子十分喜爱衣服上的图案,一高兴,又给了他五美元的小费。二十五美元,这无疑是一笔巨款!

  ④回到家后,父亲又递给他一件旧衣服:“你能把他卖到两百美元吗?”父亲目光深邃,像一口老井幽幽地闪着光。这一回,他没有犹疑,他沉静地接过了衣服,开始了思索。

  ⑤两个月后,机会终于来了。当红电影《霹雳娇娃》的女主演拉佛西来到了纽约宣传。记者招待会结束后,他猛地推开身边的保安,扑到了拉佛西身边,举着旧衣服请她签个名。拉佛西先是一愣,但是马上就笑了①。没有人会拒绝一个纯真的孩子。拉佛西流畅地签完名。

  ⑥他笑了②,黝黑的面庞,洁白的牙齿:“拉佛西女士,我能把这件衣服卖掉吗?”“当然,这是你的衣服,怎么处理完全是你的自由!”他“哈”的一声欢呼起来:“拉佛西小姐亲笔签名的运动衫,售价两百美元!”能过现场竞价,一名石油商人以一千两百美元的高价收购了这件运动衫。

  ⑦回到家里,他和父亲,还有一大家人陷入了狂欢。父亲感动得泪水横流,不断地亲吻着他的额头:“我原本打算,你要是卖不掉,我就派人买下这件衣服。没想到你真的做到了!你真棒!我的孩子,你真的很棒……”父亲接着说道,“我只是想告诉你,一件只值一美元的旧衣服,都有办法高贵起来。何况我们这些活生生的人呢?我们有什么理由对生活丧失信心呢?我们只不过黑一点穷一点,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就在这一刹那间,他的心中,有一轮灿烂的太阳升了起来,照亮了他的全身和眼前的世界。“连一件旧衣服都有办法高贵,我还有什么理由妄自菲薄呢!”

  ⑧从此,他开始努力地学习,刻苦地锻炼,时刻对未来充满着希望!二十年后,他的名字传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他的名字叫——迈克尔 乔丹!

  (选自《读写月报》,2011-4有删改)

  17.试分析第①段有何作用?(2分)

  ▲

  18.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有两处“笑了”,其内涵不同,请加以分析。(4分)

  第①处“笑”: ▲

  第②处“笑”: ▲

  (2)理解“他的心中,有一轮灿烂的太阳升了起来,照亮了他的全身和眼前的世界”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3分)

  ▲

  19.第⑤段中“他猛地推开身边的保安,扑到了拉佛西身边”有人认为作者把“扑”改成“跪”更好,因为这样更能打动拉佛西,你认为呢?(3分)

  ▲

  20.人物形象探究:有人认为本文主人公是儿子,有人认为是父亲,还有人认为是父亲和儿子。你是怎么看的?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2分)

  ▲

  答案:

  7. 用西风、红叶、黄花、北雁、芭蕉、雨声这些意象(1分)渲染出一幅萧瑟(或凄清冷落)的秋天景象。(2分)

  8.“芭蕉雨声秋梦里”这句诗写出了诗人的漂泊之感,以及强烈的思乡之情。(1分)家信、归期未、萧瑟的秋景分析(写到2处)(2分)

  9. ①测量②同“座”③有人④这(4分)

  10. ①宁愿相信尺子,也不相信自己。(2分)

  ②如果知道那不符合道理、事理,就应该很快停止了,为何要等到第二年呢?(2分)

  11.B(2分)

  12.示例: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成大事者,必须当机立断,不能给自己找借口。(或发现自己的错误后就应该马上改正,浪子回头金不换。或亡羊补牢,犹未晚也。意对即可。)(2分)

  13. 引起思考设置悬念,引发读者的兴趣(1分);表明疑问不确定,还有待研究。(1分)

  14. 每天有成千上万个小型冰球撞击地球大气层(2分)

  15. 重力、温度。(每点1分)

  16. 不能,表明陨冰就是这些未汽化的冰球只是天文学家的猜测(1分),去掉表示肯定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语言的准确。(1分)

  17.(3分)交代了男孩的身份和他的自悲心理,为下文情节展开作铺垫;与结尾形成照应,使得文章结构严谨。(答出一点得2分,满分3分)

  18.(7分)(1)(4分)第①处“笑了”:女主演拉佛西被男孩的热情和纯真感染,感到高兴,决定满足男孩的愿望,为他签名。第②处“笑了”:男孩为实现了自己的“计谋”而感到高兴。(答出一点得2分)

  (2)(3分)男孩从自备的阴影中走了出来,他心中充满了信心和希望(2分),增强了自信,对生活、对未来充满了希望(1分)。

  19. ①改了就不符合事实;②丧失人格的跪不符合人物的性格;③跪会让拉佛西鄙视看不起,反而得不到签名。

  20.(2分)(1)儿子:通过三次卖衣服,走出了自卑,增强了自信,对自我、对生活、对未来充满了希望,这正是文章着力要表现的主题。从开篇和结尾看,文章都是围绕儿子来展开的。对儿子的描写所用笔墨较多。

  (2)父亲:父亲是儿子的精神导师,儿子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父亲的精神引领,正因为父亲的精心引导,才使得儿子克服了自卑心理。没有这样的父亲,就不会有充满自信的儿子,更不会有后来名满世界的儿子,儿子的成功实际正是父亲的成功。父亲的身影贯穿在三次卖衣服的全过程。对父亲的描写所用笔墨也较多。

  (3)父亲和儿子:在主题的表现上都是为了体现高贵的生命不卑微,父亲是精神引领,儿子是实践验证,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在情节的展开上,父子两人共同推动情节发展。在所用笔墨上,基本均等。

  (此题为开放题,可从主题、情节、人物与主题的关系、所用笔墨等方面分析,答出1点即可得满分)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阅读试题及答案

  阅读理解与赏析:(共60分)

  (一)阅读卢梅坡的《雪梅》,完成第7题。(6分)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注】①降(xiáng),服输。②评章,评议的文章,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

  7.(1)请说说“梅雪争春未肯降”中“争”字的妙处。(3分)

  (2)这首诗后两句蕴含很深的哲理,试作简要分析。 (2分)

  (3)请写出连续的两句咏雪或者咏梅的诗句。(1分)

  (二)阅读《牧竖》,完成8—11题。(14分)

  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选自《聊斋志异》)

  【注释】①牧竖:牧童。②跑:同“刨”,兽类用足扒土。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的词。(4分)

  ①谋分捉之( ) ②意甚仓皇( )

  ③故令嗥( ) ④号如前状( )

  (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和“始望见之”中的“之”字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至之市 B.两狼之并驱如故 C.竖下视之 D.久之

  9.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停两处)。(2分)

  其 一 竖 又 在 彼 树 致 小 狼 鸣 急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句。(4分)

  (1) 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2)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郦道元《三峡》)

  11.同是人与狼的较量,教材专题中的屠夫与选文中的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2分)

  (三)阅读短文,完成12—14题。(共10分)

  ①1984年2月的一天,澳大利亚南部发生了上百起森林大火,吞没了近50万hm2的林地,烧死了成千上万的动物。这些突然爆发的大火是怎样引起的呢?科学家经过调查研究发现,这是由于森林中的桉树自燃引起的。原来,这年2月份的平均气温达40℃以上,桉树分泌出比平时多几倍的易燃物质——香油精,再加上长时间干燥无雨,所以造成大片森林“自焚”。

  ②非洲赤道地区和欧洲的西班牙有一种自焚树。它材质优良,很受当地人喜爱。但当它长到十四五年时,树内就会分泌出许多低燃点的树脂。骄阳的照射,常常把树脂点燃,使自焚树变成巨大的火炬。一株大树只需一小时,即会连枝带叶化成一堆灰烬。

  ③白鲜生长在我国x疆天山地区。春天一到,白鲜的花朵就渐渐变得鲜艳起来;到了夏季,更是越长越美丽、越长越成熟,终于结出丰硕的果实。然而,在炎热干燥的晴天,它却会突然起火燃烧,不长时间,一株白鲜便烧成了一堆灰烬。原来,白鲜的叶子含有醚,醚的燃点很低,在烈日的照射下,很快就会达到它的燃点。当白鲜的果实日趋成熟之际,醚的储量也几乎达到饱和程度,一旦遇上干燥的大晴天,再加上强烈的太阳光直晒,白鲜也就自燃了。

  ④此外,物体相互摩擦生电或静电感应,或山石反射聚集阳光,也能引起干枯的植物自燃。一般地说,每隔5年~25年,森林会自燃一次。森林的自燃之火,不仅可以控制森林幼树生长的数量,而且能淘汰一些病树、枯枝,为森林中各种树木的快速成材提供适当的空间。著名的美国黄石国家公园里的森林,原来每隔20年都会自燃起火,但是该公园得到人工保护后,80年未发生火灾,导致森林生长缓慢,新生林减少。1988年的那场大火,不仅没有毁灭黄石国家公园,反而让黄石国家公园的森林更加充满了生机。

  (选自《科学之友》2010年第1期,有删改)

  12.请你为文章拟一个题目。(3分)

  13.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14.植物自燃有哪些原因呢?(4分)

  (四)阅读陈文芳的《倒过来思考的哲理》(节选),完成15—17题。(共10分)

  ①倒过来思考是一种很有意思的思考方式,它能改变我们传统的思维习惯,带给我们有益的人生启示,舒畅我们的身心。

  ②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也讲过一个十分有趣的故事,说天下有两种人:一串葡萄到手后,一种人先挑最好的吃;另一种人则相反,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但这两种人都不快乐,前者认为他的葡萄越来越差;后者则认为他吃的每一颗都是剩下的葡萄中最坏的。

  ③我不同意这种观点,我认为后一种人应该快乐。因为他吃到的越来越好,他应该一刻比一刻活得更有味道。这就好比晋代的画家顾恺之,顾恺之吃甘蔗的时候,“恒自尾至本”,也就是说总是倒过来吃,从根端开始吃,人们就奇怪了,问他道:你为什么这样倒着吃呢?顾恺之挺幽默地说:嘿嘿,这样吃的话,可以渐入佳境。从差一点的地方开始,慢慢品尝生活的甘美,看来顾恺之早已领悟出倒过来的好处了。

  ④人生就好比是一串葡萄,或者是一根甘蔗,如果你先拣好的吃,那就意味着你的日子越来越枯燥,越活越没甜头。真正的做法是倒过来,循序渐进,渐入佳境,越来越有滋味。

  ⑤当然,我不是强迫谁一定要倒过来思考或做事,而是要提倡一种积极的心态,在有些情况下,我们应该有倒过来思考的意识,赶走生活中的苦闷,让快乐永驻心间。

  ⑥更大的甜头在前方呢,让我们一起渐入佳境吧!

  15.本文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分)

  16.文章第②、③两段作者各举了一例,但作用不同,你能说说它们的作用分别的什么吗?(4分)

  17.第⑤段中的“在有些情况下”,你能结合实际举一例吗?(3分)

  (五)阅读的孙道荣的《危机》,完成18—21题。(20分)

  ①宁静的小区道路两旁,停满了私家车。谁也没有想到,平时停得好好的小车,瞬间惨遭毒手,被利器划得伤痕累累。粗略估计,仅这些划伤的修理费,就需要四五万元。车主们都愤怒了,有人报了警,他们发誓要揪出恶意划车的人,重加惩罚。

  ②小区的监控被调了出来,从监控录像上可以看出,是一大一小两个孩子干的,大一点的像个小学生,脚下还踩着滑板车,小的估计才上幼儿园。他们一路走,一路划。这是谁家的孩子?胆子也忒大了!太没教养了!但监控看不太清,没人能认出这两个孩子。

  ③警方开始调查。网络和第二天的报纸上,都报道了这件事。第二天下午,一位妇女给派出所打电话说,说划伤汽车的是她的孩子。

  ④她也住在那个小区。她是第二天才从网上看到小区车子被划伤的帖子的。帖子中描述的两个孩子,大的很像她的孩子,小的应该是她同学的孩子。当时,两个孩子下楼去玩。时间、地点、两个孩子的特征都吻合。她赶紧跑到小区物业处,调看了监控录像,果然是她的孩子。她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冷静下来后,她是这样处理的——

  ⑤给派出所打电话,毫不犹豫地告诉民警:“车是我的孩子划的,我们将承担全部责任。”

  ⑥晚上,儿子放学回家。她问儿子:“是不是你干的?”儿子低头不说话。她对儿子说:“你是男子汉,是你做的,就要敢于承认。”儿子承认是他干的。她又问他:“如果你的折叠车被人划伤了,你心不心疼?”儿子说:“心疼。”她说:“你的折叠车几百元就可以买到,而人家的车,一二十万,有的甚至上百万,你说人家会不会心疼?”儿子向她连鞠了几个躬,说:“妈妈,我错了!”

  ⑦她打印了一份致歉信,向所有被划伤的车主表达歉意,并表示承担全部责任和修理费用。致歉信复印了几十份,和孩子一起把它们张贴在小区所有的出入口和楼梯口。

  ⑧她联系了一家信誉很好的汽车修理厂,负责修理所有被孩子划伤的汽车。

  ⑨第二天、第三天,连续两个晚上,等儿子做完作业,她领着孩子,挨家挨户登门道歉。她要求,门铃都由儿子自己来摁。儿子在课余折叠了很多张纸船,上面都醒目地写着“对不起”三个大字,他要将这些船作为礼物,送给车主们。每到一家,孩子一进门就说:“对不起,我不知道划车的后果这么严重,请你们原谅我。”所有的车主都接受了纸船表示原谅孩子。

  ⑩她对儿子说:“叔叔阿姨都很包容,原谅了你,但是,你要记住,千万不要把别人的包容当成自己犯错的借口,你要敢于担当,知道什么叫责任心,要学会感恩。”

  ?一场危机,被这位母亲成功地化解了。

  (选自《读者》2010年第9期,有删改)

  18.请试用四字短语概括文章的情节。(6分)

  19.文中与划线句子照应的句子是哪一句?分析这两句话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4分)

  20.“一场危机,被这位母亲成功地化解了”。根据全文内容分析,这位母亲化解的“危机”是什么?(4分)

  21.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想?结合本文内容或联系实际,发表你的见解。(6分)

  答案

  7.(1) 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写出了二者为争春发生了“磨擦”,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装点了春光,而且谁也不肯相让的情态。这种写法,实在是新颖别致,出人意料。

  (2) 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

  (3) 例如: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二)8.(1)①谋划;②神情、态度;③故意;④前面、先前。(2)C

  9.其 一 竖 /又 在 彼 树 /致 小 狼 鸣 急

  10.(1)两个牧童兴奋地下树一看,大狼已经断气,死了!(2)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是看不见太阳和月亮的。

  11.赞同屠户的做法,是因为屠户面对的是恶狼,被迫自卫,除恶务尽,杀狼是正当的;而牧竖杀狼则出于一种无聊的残忍,张扬的是人性中恶的一面。(言之成理即可)

  【译文】有两个牧童在山上放牧,看到一个狼窝里有两只小狼,两个牧童想戏耍一下,于是就各抓住一只小狼,各自爬上一棵大树。不一会大狼回窝,在第一棵大树上的牧童就扭起小狼的双脚和耳朵,弄得小狼嗷嗷叫唤。大狼听到树上小狼的叫声,就直奔树下,急得乱叫乱嚷。此时另一牧童又在第二棵树上把小狼弄得嗷嗷直叫,大狼看见那只小狼后,便又跑离第一棵大树。等大狼跑到第二棵树下,第一棵树上的小狼又被牧童弄得嗷嗷大叫起来,于是大狼又掉头跑回第一棵树下,可是刚跑回第一棵大树,第二棵树上的小狼又被弄得大叫起来。就这样两棵树上的小狼轮番叫着,大狼的口里也不停地叫着,脚下不停地奔跑。几十个来回之后,脚步慢了,叫声也小了,最后累倒地上,气息奄奄地僵卧着。两个牧童兴奋地下树一看,大狼已经断气,死了!

  12.神秘的植物自燃。

  13.举例子,通过具体的例子让我们明白世界上不同地点植物自燃的不同原因,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具有说服力。

  14.体内含有易燃物质香油精、树内分泌出许多低燃点的树脂、叶子含有燃点低的醚、物体相互摩擦生电或静电感应、或山石反射聚集阳光等。

  15.我们要有倒过来思考的意识。

  16.第②段中通过对钱钟书观点的反驳引出自己的观点,第③段中通过举顾恺之的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17.比如考试失利……

  18.发现危机、解决危机、化解危机。

  19.所有的车主都接受了纸船表示原谅孩子。表现危机化解了,赞美了母亲的美德,肯定了她教子有方。

  20.两个危机:一是划了别人的车,车主们要重罚;二是孩子的道德教育问题,该不该划别人车,该不该承认。

  21.言之成理即可。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1.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课外阅读训练

2.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阅读试题及答案(两份)

3.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两份】

4.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5.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题及答案:修改病句

6.2017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苏教版)

7.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成语

8.苏教版2016-2017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检测卷(附答案)

9.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阅读试题(有答案)

10.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阅读试题三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