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试题汇总:文言文

发布时间:2017-12-16  编辑:梁飞艺 手机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试题汇总:文言文

  一

  阅读《牧竖》,完成8—11题。(14分)

  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选自《聊斋志异》)

  【注释】①牧竖:牧童。②跑:同“刨”,兽类用足扒土。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的词。(4分)

  ①谋分捉之( ) ②意甚仓皇( )

  ③故令嗥( ) ④号如前状( )

  (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和“始望见之”中的“之”字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至之市 B.两狼之并驱如故 C.竖下视之 D.久之

  9.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停两处)。(2分)

  其 一 竖 又 在 彼 树 致 小 狼 鸣 急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句。(4分)

  (1) 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2)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郦道元《三峡》)

  11.同是人与狼的较量,教材专题中的屠夫与选文中的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2分)

  二

  理解阅读(40分)

  (一)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7-8题。(6分)

  清江引 秋怀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7. 作者是抓住哪些意象(景物)来写“秋怀”的,创设了一幅怎样的图景?(3分)

  答: ▲

  8.“芭蕉雨声秋梦里”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全曲简要分析(3分)

  答: ▲

  (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2分)

  【甲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郑人买履》)

  【乙文】今有人①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②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③已。”如知其非④义,斯⑤速已矣,何待来年? (《月攘一鸡》)

  【注释】①攘:窃取、偷盗。②损:减少。③已:停止。④义:符合道理、事理。⑤斯:那么就应该的意思。

  9.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先自度其足( ▲ ) ②而置之其坐( ▲ )

  ③或告之曰 ( ▲ ) ④是非君子之道( ▲ )

  1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4分)

  ①宁信度,无自信也。 ▲

  ②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

  11.下列对加点字“之”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今有人攘其邻之鸡者 ②而置之其坐 ③是非君子之道 ④请损之

  A.①②③④都相同 B.①③相同,②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③④都不相同

  12.你认为【乙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

  三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第8-10小题。(8分)

  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8.选出下面表述有错误的一项:( )(3分)

  A.上片写晴,下片写雨,场景变化但过渡自然。

  B.“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巧用数词、名词,清新活泼,朴素通俗。

  C.“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写出了夏雨乍起,作者的焦急和无奈。

  D.这首词形象地描绘了农村夏夜的幽美景色,抒发了词人喜爱农村生活的感情。

  9.“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两句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

  10. 词的上片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2分)

  (二)比较阅读下面篇文言文,完成11~14题。(12分)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选自《聊斋志异?牧竖》)

  【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 ②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 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1.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两狼之并驱如故 故令嗥 B.目似瞑,意暇甚 意甚仓皇

  C.狼不敢前 跑号如前状 D.相去数十步 一狼径去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②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13.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

  B.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以下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

  D.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喻和描写。

  14.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