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导学案

发布时间:2017-12-15  编辑:梁飞艺 手机版

  【学习目标】

  1、运用工具书,结合文下注释读准字音,读出三首诗词的韵味。

  2、反复诵读,感知三首诗词的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完整说说自己的理解。

  3、能快速会背前两首诗词

  【学习重难点预设】

  1、感情诵读,读出韵味。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对三首诗词内容的理解。

  【使用说明】

  1、在充分预习、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学案。

  2、认真限时完成,规范书写;小组合作讨论,答疑解惑。

  【自学指导】

  一、【预习点兵】

  1、查找资料,搜集作者相关信息及写作本诗词背景

  《十五夜望月》选自《 》,作者 , 代诗人。

  《水调歌头》是 名,是宋代词人 的一首 兼 的抒情之作。作于 年 节,当时作者与其弟 已经六七年不见心情抑郁不欢。与其父 ,其弟 合称“三苏”。

  《我的思念是圆的》作者 , 代诗人,原名 。

  2、运用工具书,结合文下注释给下列句中加点词注音并解释

  中庭地白树栖鸦( ):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

  二、反复诵读,感知诗词内容。

  《十五夜望月》中,诗人写中庭月色,用“ ”使人不由联想到李白的名句“ , ”,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中。诗中暗写诗人望月,点题的诗句是:“ ”。明点望月,推己及人,扩大望月范围的诗句是:“ ”。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不正面直接抒情而用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 ?表现得蕴藉深沉。尾句中“ ”字用的新颖妥帖,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似的。

  《水调歌头》中,“ , , 。”“ , 。”可以看出,作者认为,人生很难十全十美,只要大家都能在月光下过得很好,也就可以了。

  《我的思念是圆的》作者把无形的 说成是有形的 。可见作者对亲朋团聚的渴盼。

  三、深入探究,体会作者情感。

  1、《十五夜望月》描绘的情景是:

  2、《水调歌头》描绘的情景是:

  3、《我的思念是圆的》描绘的情景是:

  4、就你的理解,分别说说三首诗词的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感情。并通过对朗读的语调、语速、重音的把握读给同学听。同位互读、互评。

  5、你最喜欢哪一首?简述你的理由。

  四、【拓展延伸】

  1、比比看谁能以最快的速度把《十五夜望月》、《水调歌头》有感情的背诵上来。

  2、比比看,搜集中秋咏月诗词谁最多。如有兴趣,不妨自己作一首。

  五、【当堂检测试题】

  1、根据提示,填写相关诗句

  《十五夜望月》中和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 ”。诗人推己及人,用委婉语气抒发对月怀远情思的诗句是:“ , ”。

  《我的思念是圆的》诗人问:“在这样的夜晚/回想起什么?”结合前两首诗词,你会想到的诗句是:“ , ”“ , , 。”

  《水调歌头》中能阐述人月无常自然常理的诗句是:“ , ”,表达诗人美好祝愿的诗句是:“ , ”。

  2、简析:“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落”字改为“在”字,好不好?为什么?

  3、至少写出两句咏月名句和作者、出处。

  4、阅读理解

  (一)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反映了词人怎样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语段说说词中人在思考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应有恨”,“恨”的意思是什么?“恨”的内容可能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咏月的诗句中,哪两句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为什么?

  ①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②大漠沙如雪,燕山月如钩。

  ③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④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⑤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⑥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月亮的美称很多,你能说出几个(至少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苏轼的词以豪放著称,你还能说出宋词中与豪放相并列的另一种风格吗?并举一两个作家。

  (二)月光幻想曲

  月光的美是画不出来的。印象派画家莫奈有名作《日出》,而非《月出》。摄影、电影和电视也不行。音乐呢?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阿炳的《二泉映月》,都是悠悠地传出了月光之情的。但毕竟只能勾起一点想像,终难有置身月光的视觉与触觉的感受。

  秦少游《踏莎行》词曰:“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一个“迷”字便摄住了月光的精灵。阳光明丽,开阔,朗然现一派阳刚之气,却不免有些炙热与烦躁。月光就幽深了,遮遮掩掩,影影绰绰,宁静而悠远。进入月光,便被一种恍惚朦胧的境界所迷:这是我平日生活过的世界吗?我还是我吗?在人间,在仙境,还是在通往地狱的忘川或地下隧道行走?

  阳光浴人躯体,月光荡人心魄。进入精神深处,引得离却人间烟火,如在梦里游,长久置身月光之中,人会“异化”为幽灵么?这或与嫦娥有关。与她的孤独,寂寞,忧郁有关,与她的绵绵乡愁织就的悲剧氛围之网有关吧。

  人们灵魂深处潜伏着一种梦思,一经被月光点燃,便“里应外合”地着了迷,身不由己,仿佛坐在一条船上,抑或摇篮中,晃荡着,颠簸着,飘飘忽忽,神志迷糊,完全被月光编织的梦境所环绕,所牵引,所左右。我害怕却又迷恋于此。对于月光,只能在想像中追逐,寄期望于一个“如梦的行者”,让他做我的替身,到月光中飘忽,去历险,去陶醉吧。

  月光是清冷的。水的青色,雪的微寒,且有颤颤的感觉隐约其间,像一角轻纱,一片叶片。月光的神秘性在于她似静犹动,在于她的孤独和不安,如同手指握不住的一支残烛,一叶信笺在抖索。而当她依附于什么,笼罩着什么,便与她难以割舍地构成一种幽暗的粘合,幻化出万千种迷离之境来了。

  寻梦者走着,走着,影子孤单,徒步向前。月光在村庄的模糊的屋脊之上,在匍匐着的庄稼地里,在井栏边,在场院的草垛,在深深的沟壑里暗暗流动。光与影此起彼伏,在河的波浪间如蛇影穿梭。没有车辆的路边,黑黝黝的大树,一个汉子在伐木。他挥起巨斧,一下,一下,披在身上的黑衣裳滑落在地,露出了壮健的肌肉。月光给他的肤色镀上一层青铜的光辉,阴森的潮湿……

  是吴刚么?伐木者的汗珠在月光里悠悠地闪烁。

  寻梦者走着,走着,旷野无垠,前边有绵延的山岭逶迤,“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他念着姜夔的诗句,一个“冷”字该是咏月诗的千古绝唱了,那些山岭全在月光中半隐半现,冷僻而高远,且有一座古塔倾斜,立体的月光从塔顶滑下,似有丝绸碎裂的声音相伴。

  寻梦者仰起脸望月,试着攀上几级塔阶。他听见深山里有犬吠月,他听见远处传来荒鸡的啼鸣。

  一个平淡无奇的白昼又将来临,皎月如钩,月光在渐渐地消隐……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影影绰绰( ) 朦胧( ) 颠簸( ) 匍匐( )

  2.解释。

  ①氛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逶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月光的神秘性在于她似静犹动,在于她的孤独和不安”这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哪一个字高度概括了月光之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具体来说,月光之美体现在哪几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月光为什么是“遮遮掩掩,影影绰绰”的?请结合你的生活经验来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文中哪几句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第四节“我害怕却又迷恋于此”的“此”指代什么?用文中话加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仿照第九节“他听见深山里有犬吠月,他听见远处传来荒鸡的啼鸣”再写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