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上《学与问》第一课时教案汇编

发布时间:2017-11-10  编辑:梁飞艺 手机版

  《学与问》第一课时教案一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文的5个生字,理解“不懈探求”“相辅相成”等词的意思。

  2.梳理文章脉络,明白“摆事实 讲道理”是说理文的一大特点。

  3.通过比较引用具体事例的段落,感悟论证的严密性。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自学反馈。

  1. 读课题,听写词语,纠正读音和字形。

  金钥匙 铺路石 相辅相成

  哥白尼 稀奇古怪 不懈探求

  沈 括 勤学好问 观察思考

  2.课件出示词语,理解了字词意思帮助记忆词语;相机讲解词语意思(不懈探求:懈怠,松懈;不断地探索追求。相辅相成:辅助;成全;互相补充,互相配合。)

  3.齐读词串,用上一两个词语说说文章的内容。(初步探知文章内容)

  二、结合说理文特点,梳理文脉,概括段落大意。

  1.教师: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课文,说理的课文最大的特点是摆事实,讲道理。

  (板书:摆事实、讲道理)

  2.教师: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又摆了哪些事实呢?(直接交流,节约时间)

  3.交流:

  相机出示:(1)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陈述观点

  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总结观点

  (2)(注意这里要提示:概括大意一定要说清人物、事情和结果。)

  哥白尼从小喜欢“问”,促使他对科学不懈探求。

  沈括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解开了大林寺桃花开花迟的谜团。

  (3)(教师引导:第三自然段则告诉小学生遇到问题需要——)

  小学生有问题要请教别人,拜能者为师。

  4.小结:文章开头提出观点,中间通过实例证明观点,结尾总结观点,说理文结构完整,层次清晰,特点鲜明。

  三、自主学习。

  1.教师:课文又是怎样通过摆事实来讲道理的呢?(重点学习第2-4自然段)

  出示自学任务:

  自学2—4自然段,完成学习任务:

  1.自由朗读两个事例,想一想:每个事例侧重说明什么?从文章的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

  2.对比朗读两个事例,想一想:为什么选取这两个事例?

  自学过程中可以作适当圈画批注,想好后也可以同桌讨论讨论。

  四、任务一。

  1.自由朗读两个事例,想一想:每个事例侧重说明什么?从文章的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

  2.摆事实是很讲究的,先看课文摆的第一个事实。

  (出示第二自然段)

  (1) 指名读课文,思考:这个例子侧重说明了什么呢?(喜欢问)

  (2) 从文中哪些词语、句子感受到哥白尼喜欢问?(放手让学生发言,教师及时点拨即可)

  (抓“缠”“经常”两个词语,感受到哥白尼问得多,问得彻底,不解决问题不罢休——不懈探求)

  (抓“三问”句子,——指名读三问,——一问,问天上的太阳;二问,问天上的星星;三问,问地上的小鸡;有意思的问题,从课文列举的三个问题中你发现了什么?(1.范围广,天上、地下,宇宙中的一切问题都爱问;2.……问题多的数也数不清;3.问题是我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现象)(充分说明了哥白尼喜欢问,乐于追问到底呀!)

  (2)练习朗读出他的好奇。指名读

  (3)哥白尼后来从事科学研究以及他取得的成绩,课文为什么不写?

  (4)由此可见,摆事实要注意(具有典型性,所举的例子所摆的事实证实要讲的道理,事实和道理是相互印证的)

  3.再看第二个例子

  (1)(出示第四自然段)

  (2)这个例子侧重说明了什么呢?沈括观察了吗?思考了吗?(仍然、放在心上、发现、才)

  (3)说理的课文应该怎样朗读呢?我们来看第四自然段,这一段包含两个部分,一是讲道理,一是讲故事,朗读时有区别,讲道理就要讲得言辞恳切;语重心长,讲故事要讲得生动,绘声绘色;人物的语言要读出相应的语气,有一句诗要吟诵;心里想的要读低一些。

  (4)先练一练,再指名读,齐读。

  五、任务二。

  1.对比朗读两个事例,想一想:为什么选取这两个事例?(你又有什么发现?)

  在总体来看课文所摆的两个事实,(都是古代科学家,一个中国,一个外国;他们的研究领域不同;都是勤学好问的典范,一个侧重多问,一个侧重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2.教师小结:摆了两个事实由浅入深、层层深入说明了课文所要阐述的道理,也就是(齐读第一自然段)也是本课结尾总结的观点,齐读。

  六、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七、布置作业。

  1.课后学习《大林寺桃花》

  2.搜集关于勤学好问的小故事和名言警句

  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清 郑燮

  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汉 王允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陶行知

  板书:

  学与问

  (典型性) 摆事实 讲道理

  《学与问》第一课时教案二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课文脉络,精读课文1-3节。

  【课前预习】

  1. 读准、读通、读熟课文。(不少于3遍)

  (1)标出小节号;

  (2)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会生字,理解新词。

  (1)识记生字,描红后再将生字组词各写2遍。

  【方法小贴士】:虽然课文中的生字都是左窄右宽,但左右部件所占比例略有不同,“瞬”字右半部分的笔画较复杂,可要仔细观察、准确书写哟!

  (2)补充下列成语,并用合适的方法理解成语的意思。(标注在字里行间。)

  坚持不( ) 五彩( )( ) ( )新( )异

  ( )( )万变 相( )相成

  3.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课文讲了一个什么道理?又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清楚的?

  (1)在文中的开头和结尾分别画出全文的中心句。;

  (2)每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请用铅笔在段尾分别写一句话概括。)

  【方法小贴士】:摘句法、串联法、取舍法、综合法,你要根据情况使用哟!

  4.搜集哥白尼的资料,准备在小组内交流。

  【知识链接】

  说理文的方法:①、举例论证;②、道理论证;③、比喻论证;④、对比论证;⑤、引用论证。

  【预习反馈】

  1.读课文给小组内同学听(相互正音,相互评点);

  2、小组内书写生字词展评,评出“书写之星”;

  3.交流已经理解的新词,提出不理解的词语,相互讨论;

  4.交流:课文讲了一个什么道理?又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清楚的?

  5.参加全班交流:哥白尼人物资料

  【质疑探究】

  1.哥白尼是怎样走上科学探究之路的?哪些词语最能看出哥白尼好问?朗读第2段,注意重点读好这些词语。

  2.结合科学家哥白尼的事例,谈谈“‘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这句话的含义。

  3.搜集名人勤学好问的小故事或名言,与同学交流。

  4.我们新一代的小学生面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应该怎么办?

  5.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能者为师”的理解。

  【当堂检测】

  1.用“”画去不合适的汉字或读音。

  (翱 遨)翔 不(邂 懈) 奥(秘 密)

  钥匙(chi shi) 兴(xìng xīng)许 包括(guō kuò)

  2.根据课文内容和你的理解填空。

  ⑴人们常把有知识说成“有学问”,这是很有道理的。这是因为

  。

  ⑵文章为了充分说明要讲的道理,作者还举了中外著名科学家的两个事例:① ;

  ② 。

  3.我对“能者为师”的理解:

  【课后预习】

  1.精读课文4-5自然段。

  2.搜集沈括的资料,准备小组内交流。会背、能理解白居易《大林寺桃花》全诗。

  3.思考书后第2题。

  4.领悟“例举典型事例表达观点”的写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