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习目标:
1、认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多角度细致描绘景物的方法。欣赏优美的语言文字,结合讨论“探究·练习”第一题,把握文章的主旨。
2、对圈点批注、总评、提示的问题进行评价,学会如何动笔读书。
3、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并根据“探究·练习”第三题开展表情朗读的评判活动。
4、感受绿色之美。培养热爱大自然,珍惜绿色,珍惜环境的美好情怀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
二、学习重点:
1、对圈点批注、总评、提示的问题进行评价,学会如何动笔读书。
2、欣赏自然美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感。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教学方法:
读悟结合、讨论欣赏、教师点拨
五、学习过程:
1、导入新课:在初一我们学了朱自清先生的优美散文《春》,今天我们学习他的另一篇有没得散文《绿》。(板书课题:《绿》朱自清)
2、让学生认真阅读本单元的“开篇语”和文后所附的圈点符号,教师再就如何圈点批注作简要的点拨.让学生弄清如何动笔读书。
3、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可先不阅读“读书动笔示例”“总评”和“几个问题”部分),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多角度细致描绘景物的方法.
学生读课文后,思考文章的思路,然后小组交流。
教师点拨:《绿》是朱自清先生《温州的踪迹》一组散文中的第二篇,写于1924年。当时.作者正任浙江省立第十中学国文教员。这篇短小的记游散文,通过对梅雨潭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自然景观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全文四段。
第1段:开门见山,一语点题。
第2段:从几个不同的观察点写梅雨瀑。
第3段:从多个角度描写梅雨潭的绿。
第4段:进一步深化文章的主旨。
《绿》不同于一般的游记散文,它的重点不在于记述游踪和见到的种种景物,而是通篇文章紧紧围绕梅雨潭的“绿”展开,抒发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激情。文章思路清晰,线索清楚。开头一司“惊诧于梅雨潭的绿”,落笔点题.感情倾泻而出,是文眼所在。可是紧接着却未写“梅雨潭”,而是写梅雨瀑。初看仅仅是为了刻画梅雨潭周围的环境.交代梅雨潭的绿的成因;细看实际上笔笔都在写“惊诧”。远景,可惊诧;近景,可惊诧;瀑布水花给人的奇趣,更可惊诧。到作者写到“梅雨潭”的绿招引着我们去“追捉”,以至“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时,读者才忽然悟到,原来写“梅雨瀑”,是用来作陪衬,以显出“梅雨潭的绿”尤其令人惊诧。
全文选择了三个观察点,由远而近写梅雨瀑、梅雨亭和梅雨潭。第一个观察点是山边,所看到的是梅雨潭的远景;第二个观察点是梅雨亭边,写梅雨潭的环境;第三个观察点是梅雨潭边.极写梅雨潭之绿。交代观察点的语句有“走到山边”、“坐在亭边。”‘‘站在水边”等。作者先在山边,后在亭边,由远而近,由高到低,从各个方面细看梅雨潭的美丽景色。山边仰望,写梅雨潮潭的远景;亭中平视,写梅雨潭的近景;然后为潭水的绿所折服,下潭追捉绿的踪迹;下到潭边,极写潭水的形状、质地、规则、色彩。这便是观察点移动的线索。全文依次写了潭——亭——绿,处处流露出狂喜之情,把倾慕、欢愉、神往的感情融会到这一片绿色之中。
4、再读课文,欣赏优美的语言文字。结合讨论“探究·练习”第一题,把握文章的主旨。
结合课文中优美的文字进行交流欣赏:
(1)作者热情地写了梅雨潭之绿,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明确:作者热情地写了梅雨潭之绿,抒发了自己对生机勃勃的绿的倾慕和向往,表现了作者对新生活的希望和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2)作者首先把强烈感情倾注在对梅雨瀑和梅雨潭的描写之中。举例说说作者用了那些比喻句和抒情句来描写的?谈谈这些比喻句抒情句的好处。
讨论,小组同学回答,教师点拨:
如作者这样写梅雨潭的绿:_
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用一连串生动、形象的比喻,从不同角度对梅雨潭的涟漪以及绿的亮度、纯度等加以表现。写出了梅雨潭醉人的绿和醉人的美,也寄寓着作者的爱。
除了融情于景之外,文中还有直接的抒情.
“那醉人的绿呀”“满是奇异的绿呀”,抒发了难以抑制的浓烈的喜悦之情。尤其是文章第三段结尾的一段较长的直接抒情,抒发的感情十分强烈:“那醉人啊
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这个句子中,作者一连用了九个“你”,又用了“拍”“抚”“掬”“吻”等富于亲切感、抒情性极强的动词,极为充分地表达出作者对那“醉人的绿”的炽热而奔放的爱恋之情。
5、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学生阅读“读书动笔示例”“总评”和“几个问题”部分,思考这些圈点批注、评论和质疑是如何精当,并结合讨论“探究.练习”第二题,组织学生对圈点批注、总评、提示的问题进行评价,各抒己见,并要求发表不同意见和补充意见.争取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局面,进而真正掌握动笔读书的方法。
6、深人阅读课文,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并根据“探究·练习”第三题开展表情朗读的评判活动。
教师点拨读的方法:这一段文字主要写梅雨潭,从全文看是文章中的衬笔,不宜倾注过于强烈的情感,节奏不宜太快。语调不宜太高,抒情要适度。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处理。首先是梅雨亭的静态写照,强调其“奇”。“这个亭……”开始放慢语速,语气略收,有一种静默观赏的感觉。“绿意”一词有点染铺垫之妙,又在画面的收笔处,用重音轻读点出。“梅雨亭”“正”“仰头”“全体”“苍鹰”“云”“流”“油油”“绿意”等应该处理为重音。后一层是梅雨潭的动态描绘。表现其“壮”,要赋予一定的气势(但声音不宜放开)。句间的衔接可适当加紧。三个比喻十分传神,要在赞叹语气的衬托下形成变化和节奏。“分外”“几绺”“布”“飞花碎玉”“乱溅”“白梅”“微雨”“梅雨潭”等要处理为重音。
7、布置作业
摘抄文中所有比喻句,背诵课文第三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