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一双手》练习设计

发布时间:2017-09-27  编辑:梁飞艺 手机版

  导语:练习可以帮助同学们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文水平,下面是九年级《一双手》练习设计,欢迎同学们过来练习和了解。

  【课前思考】

  1. 体会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一双手的细致准确

  2. 学习林业工人对造林事业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合作探究】

  1. 作者采访了一位林业工人,为何没有综合运用人物的多种描写方法,而只抓住了一双手来写呢?

  2. 作者如何从对张迎善的一双手的描写上引出他的事迹,再揭示其精神品质的?

  3. 你认为张迎善的手是“丑陋”的吗?为什么?

  4. 通过品读作者对一双手细致而精当的描写,你学会如何有重点而传神地描写了吗?

  5. “平凡”与“不平凡”是相对的,你能从生活中再举出一些例子来证明这个观点吗?

  【自主训练】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睡眼xingsong( ) shun 间(  ) cheng(   )能

  火liaoliao( ) 老jian ( ) 铁gao( )

  2.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你能从文章中找出句子来说说本文有哪种比喻吗?

  3.本文综合运用了各种表达方式,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表达方式。

  ① 那只大手把我的手紧紧裹住了。        (   )

  这双手皮肤呈木色,纹络又深又粗,一道道黑土色。 (   )

  这双手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    (   )

  那简直是半截老松木!              (   )

  3. 作者采用了哪些方法细描写了张迎善的手的特征?造成这双手这些特征的原因是什么?

  4. 本文赞扬的是一位林业工人,为何抓住他的手的特征来写?你从这双手上看到了张迎善具有怎么的心灵世界呢?

  5. 作者只是描写了张迎善的手部特征,若要你来描写一下他的脸,你会抓住怎样的特征来写呢?试根据课文补写一段:

  课内阅读:

  林业局工会的一位负责同志向我介绍说:“这双手已经栽树26万多棵。仅1981年至1985年就造林33垧,改造迹地林和次生林44.垧。这双手生产木材1300立方米,枝丫3500层积立方米。这双手让这位32岁的年轻林业工人,成为伊春林地区最年轻的育林功臣,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这双手栽的树使小兴安岭上的西北岔河水,仿佛第一次变清了。这是一双创造绿色宝库的手。”

  看着这双手,我仿佛看到了一山山翠绿的森林……

  1. 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划线句的理解:

  2. 为什么作者用了大量准确的数字来写负责同志的介绍,是否显得枯燥,为什么?

  3. 一个人的力量即使再大,也不能使河水变情,作者这样说是否脱离了现实,不符合采访的真实性要求?

  4. 本段的结尾,通过想象,抒发了我内心的感受。结合全文来体会这样的结尾洋溢着作者怎么的感情?

  5. “感动中国”活动风靡全国,获奖的都是张迎善这一类的普通人,你能仿照示例给张迎善写一段颁奖词吗?

  例:

  课外阅读:

  盆 景

  ——寄语温州同行   林斤澜

  ⑴年轻时候晓不得盆景的好看。

  ⑵抗日战争头几年,有宣传抗日的剧团,办在谢池巷臀张家花园屋的花厅里,我常常到那里参加活动。花厅有楼,现在也还在,记得叫做池上楼。只是年久失修,看来寂寞。

  ⑶记得就在这附近的一条巷弄里,有一家花圃。那是个大院子,用长石条搭起长长的石凳,一行行摆起大大小小的花盆。我路过门口,有时候进去“旋”一“旋”。若是细雨蒙蒙的春天,走进这花木的巷弄里去,就像是走到春天的深处。细雨很重要,好比杜鹃,现在大家叫做映山红,只有在细雨中才开得淋漓尽致;大太阳一晒,映山红难道不单薄点了吗?不蔫了吗?

  ⑷杜甫说春雨“润物细无声”,这个“润”字当然极好,但“无声”和我小时侯的印象不合。记得站在花圃里,耳朵边总有轻轻的、细细的、簌簌的声音。这是寂静的声音,比无声的寂静还要寂静。这又是滋润的声音。花圃也培养盆景,我一直视而不见。只在一个雨天,在簌簌声中忽然发现一盆盆山光水色,竟看呆了。

  ⑸这个花圃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寂寞。春天花重叶浓,就更加寂寞。不能说是荒凉,这里是有人经营的。也不能说是清静,清静就算是轻松了。我不记得遇见过买主,不记得有人指东指西讲价钱。园丁也很少,个把两个人总在什么角落头,一声不响地松松土,剪剪枝。脸色也都苍白或是苍黄。也许是战争时期,这一行在苦守苦撑。但他们*什么吃饭?有谁来欣赏呢?这样的冷清清,难道也算是一个行业?寂寞之感牵丝攀藤爬上我幼稚的心头,我好比落在蜘蛛网里,这叫人怎么“顶得牢”!我赶紧逃跑,跑到剧团里热闹去了。

  ⑹离开家乡四十年,在外边渐渐地晓得点儿,盆景有流派,成都和苏州代表两大不同风格。

  ⑺年纪也渐渐老了,会忽然思乡起来。家乡的江心屿,在我的思念中就是一个苍翠古朴的盆景:那狭长椭圆的小岛,两头小山、古塔,江水拍岸,树木盘根错节,还有古寺的暮鼓晨钟……

  ⑻四十年后我回到家乡,第二天就拜访这盆景般小岛。信步走到后边,见新长出来一片地,新造了一片园林。我当然愿意有新的记忆,看见一个小院子里展览盆景,呵,大盆景里展览小盆景,赶紧走过去看了几盆,不料小盆景的气势,有胜过大盆景的意境。

  ⑼我不喜欢那种全景式的盆景,山重水复,亭台楼阁,樵夫钓叟……随处都是讲不尽的故事。我也不喜欢本当“瘦、透、皱”的石头上,插起“平、板、直”的白铁剪的红旗,说是表现深刻的社会意义。

  ⑽我见过一个盆景,在什么地方?在什么年头?都记不得了。只是一想起那盆景来,心里就有平野千里,大风呼号,乱云飞渡……那是巴掌大的一个土坡,坡上一株树,只有一株。树形粗壮和挺拔兼备。大枝疏落,小枝密集,绿叶无数。树杈全部倾向一个方向,树叶张张朝一个方向伸展。这是旷野上,迎风挺立的大树。孟郊有句:“高枝低枝风,千叶万叶声。”我听见了精神抖擞、气力旺盛、胸怀苍茫、千古不朽的英雄的歌:“大风起兮云飞扬……”

  ⑾这样的杰作是怎样作出来的?多少个细雨蒙蒙的春天,一枝一枝地培养,一叶一叶地修剪。没有成形的时候,没有买主。熬到成形了,也许大家都在欣赏“全景式”,或者正对插着白铁剪的红旗感兴趣。这样的一株树,也不过角落头摆一摆,摆摆也就收了。

  ⑿这样的冷清清,算个什么行业?但确实是个行业。若有寂寞牵丝攀藤爬上心头,不要逃跑,要“顶得牢”。寄语家乡年轻的亲爱的同行,这个盆景的作者最大的本事是:忍耐。

  ⑿谢池巷臀的池上楼年久失修了,但楼的后代却不寂寞,她晓得早年那个花圃,晓得花圃的后人现在杭州西湖培养盆景,四海之内都有人赞赏。

  1.①为什么说“这个花圃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寂寞”?

  ②为什么说“谢池巷臀的池上楼年久失修了,但楼的后代却不寂寞”?

  2.联系全文,概括副标题“寄语温州同行”中“寄语”的内容。

  3.第(9)段写了两种不喜欢的盆景,第(10)段写了一种喜欢的盆景,实际上是表达了作者对不同文学作品的态度?请根据理解依次填空。

  ①不喜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文学作品。

  ②不喜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文学作品。

  ③不喜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文学作品。

  4.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A.文章前半部分说自己感到寂寞时“赶紧逃跑”,后半部分却劝别人感到寂寞时“不要逃跑”,这两个“逃跑”的内涵并不相同。

  B.文中写“雨中观花”,提出疑问,并且评论杜诗中的用字,为的是表现“寂寞”。

  C.文中有铺垫,有照应,有对比;有记叙,有抒情,有议论,文字清新,短小精美。

  D.文章涉笔美学,论说园艺,实际上提出了文学创作不要随大流,而要有个性的主张。

  E.全文主要通过对盆景的具体描写来表现其中蕴含的深刻的哲理,显得非常生动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