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阅读理解练习(有答案)

发布时间:2017-08-11  编辑:梁飞艺 手机版

  导语:练习可以帮助同学们巩固、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语文知识水平。下面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阅读理解练习,欢迎过来做一做。

  1.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2.文中“得道者多助”一句中的“道”是指

  3.文中的"君子"指 (人),"委而去之"的又是 人。

  4.作者围绕中心论点分别从 和

  两个方面逐层论证(用原文回答)

  5.孟子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是 其中起决定的因素是 ,从中可以反映出孟子 的政治思想。

  6."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作者写这段文字的目的是什么?

  7."战必胜"的根本原因是

  8.孟子认为怎样才能得道?得道的结果怎样?

  9、本文阐述的观点是什么?这一观点与孟子的什么主张相符?

  10、首段中文中起什么作用?

  11、第二段论证 是从进攻方面的失利来说,

  第三段论证            是从防御方面的失利来说。

  12、第四段着重谈      的实质即施行    ,取得     的支持。

  13、第四段排比句强调了                    。

  14、为什么"得天时者"而不胜?(用原文回答)

  15、在论证过程中,作者先用"……不以……"三句,摒除了"人和"以外的因素,得出"                  "这一结论,继而又进一步

  从正面"             "和反面"            "推论下去,对比十分鲜明,向人们揭示了争取"人和"的实质。

  16、"故曰"归纳观点,是根据上文两方面的情况得出的,这两方面的情况是

  ⑴                 ⑵

  17、文中"君子"指的是

  18、、“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的“道”指的是

  19、从上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 ”,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 ”。

  参考答案

  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施行仁政 3、施行仁政的人(得道者),失道者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5、天时、地利、人和,人和,仁政6、地利不如人和7、施行仁政(得道)8、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天下顺之9、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仁政10、提出中心论点1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12、得道,仁政,人民1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14、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1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寡助之至,亲戚畔之。16、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17、施行仁政的人(得道者)18、施行仁政19、得道 天下顺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