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
一、明确学习目标 ★伟大的目标构成伟大的心★
【知识与技能】学习通过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塑造人物性格的方法,并能在写作中借鉴运用。
【过程与方法】仔细咀嚼、品味、揣摩、探究语言,品读课文精彩选段,体会其中调动多种手法写人生百态的妙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细心阅读的习惯,发现生活的真谛,求真求善求美。
二、学法指导
1、“贴着人物写” (沈从文)——塑造典型人物形象的方法。
2、言为心声,相由心生,心从境升
3、“点评”就是圈点并批评。“圈点”指在需要评论的地方圈点,做些符号。“批评”指对所读内容作番评论,评论的内容可以是字词或句段,也可以是人物、情节、环境。这节课我们主要对人物进行点评,同学们可以从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外貌等方面入手。评点法举例:怎么评点人物呢?评点时要注意什么呢?我们看看著名作家王蒙对课文中人物的评点。(原文)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评点)黛玉的气韵神情与众各别:“罥烟眉”,清、淡、秀;“含情目”,性灵之光;“愁、娇、泪”,使人顿生爱怜,并暗示其悲剧命运。现在请大家根据评点法,结合下列探究题,对课文中写到的林黛玉和贾宝玉的内容进行评点。
合作探究要求:全班四个共分成8组(前面的为甲1组,后部分为乙1组,甲2、乙2类推),每组确认一位组长,给组员分工并综合组员的思考成果,讨论后共同完善问题。
每两组合作一部分内容,甲组派名代表板书和讲解、补充本组探究的问题;乙组对结论进行点评和补充。甲组要求板书简明大方,讲解精辟到位;乙组要求点评甲组的板书讲解是否正确,提出质疑或帮助完善。
三、合作学习与问题探究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一)课文一开篇就告诉我们,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是什么?课文如何刻划这些特点,请概括相关内容?
(二)作者用不同人的眼光,很有层次地刻画出林黛玉的音容笑貌、神态风度,使林黛玉的形象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评点林黛玉的三处肖像描写。
(三)本文对宝玉的描写,主要有哪三个重点?请从文中找出概括。
(四)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黛玉与宝玉初会的段落,演读宝黛初会(宝、黛、贾母、探春:“外客没见就脱了衣裳了——仔细你娘知道”)
思考:
1、宝黛初会,两人的表现有何相同?有何不同?
2、宝黛相见时,宝玉是又说又笑,引经据典,能侃善论,但为什么听说黛玉没有玉时,“顿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摔掉佩玉?
(五)请研讨作者安排这段对白的用意?黛玉道:“……听得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固是不从。他又说: ‘既舍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
(六)思考:宝黛爱情有“木石前盟”的“还泪誓约”“宝黛初会,就第一次还泪了,你觉得是在课文中什么情景之下?
四、学以致用:运用塑造人物方法中的肖像描写为主塑造其性格,描述班中的一个同学。大家能猜出是谁就成功了。
详案备用:
《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
一、明确学习目标 ★伟大的目标构成伟大的心★
【知识与技能】学习通过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塑造人物性格的方法,并能在写作中借鉴运用。
【过程与方法】仔细咀嚼、品味、揣摩、探究语言,品读课文精彩选段,体会其中调动多种手法写人生百态的妙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细心阅读的习惯,发现生活的真谛,求真求善求美。
二、学法指导
1、“贴着人物写” (沈从文)——塑造典型人物形象的方法。
人物都有其自身的生活逻辑和情感走向,做什么样的事说什么样的话,都是由人物的身份与性格决定的。作者只有尊重人物,体贴人物,才能把人物写好。“贴着人物写”,一是贴着人物的心理写,直接深入人物内心,在人物的内心活动这个狭小的区域里展开,写出人物的精神世界;一是贴着人物的言行写,以人物自身的言语和行动来刻画人物,使作品具有更强的动作感。
2、言为心声,相由心生,心从境升
《行为心理学》:是什么出卖了我们的性格?是什么暴露了我们的隐私?是我们的行为,是我们的言语,是我们的一举一动……我们的行为被什么东西左右着?被什么东西决定着?是个性。
言为心声:言语是思想的反映,从一个人的话里可以知道他的思想感情。
相由心生:一个人的相貌由形和神两部份组成。形貌纯属生理特征,神貌既包含生理因素,也取决于后天修为。生活中的一举一动一思一念,日久天长就会凝固于人的脸上,可谓“有诸内必形诸外”。心念即生,必然作用于身体,如果内心平和宁静,神清气爽,达观宽厚,磊落光明,便会气血调和,五脏安宁,功能正常,身体康健,必是满面光华,神采飞扬,让人看了心情舒爽,自然乐于亲近交往。
3、“点评”就是圈点并批评,评点法是一种研究性的学习方法。“圈点”指在需要评论的地方圈点,做些符号。“批评”指对所读内容作番评论,评论的内容可以是字词或句段,也可以是人物、情节、环境。这节课我们主要对人物进行点评,同学们可以从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外貌等方面入手。“四大名著著名评点”:脂砚斋评点《红楼梦》、金圣叹评点《水浒传》、毛宗岗评点《三国演义》、李卓吾评点《西游记》。
三、情景导入:播放音乐《天上掉下一个林妹妹》(演唱:零点乐队)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似一朵轻云刚出岫。只道他腹内草莽人轻浮,却原来骨格清奇非俗流。娴静犹如花照水,行动好比风扶柳。眉梢眼角藏秀气,声音笑貌露温柔。眼前分明外来客,心底却似旧时友。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似一朵轻云刚出岫。只道他腹内草莽人轻浮,却原来骨格清奇非俗流。娴静犹如花照水,行动好比风扶柳。眉梢眼角藏秀气,声音笑貌露温柔。眼前分明外来客,心底却似旧时友。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上节课我们借林黛玉的俊眼看到了贾府环境的宏伟、生活的骄奢,更见识了王熙凤在漂亮外表下的逢场作戏、刁钻与狡黠。今天要欣赏林妹妹眼中的宝哥哥是怎样的一种人,大家更想知道林妹妹自己的风采吧!本节课我们重点用评点法认识欣赏林黛玉与贾宝玉。
评点法举例:
怎么评点人物呢?评点时要注意什么呢?我们看看著名作家王蒙对课文中人物的评点。(原文)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评点)黛玉的气韵神情与众各别:“罥烟眉”,清、淡、秀;“含情目”,性灵之光;“愁、娇、泪”,使人顿生爱怜,并暗示其悲剧命运。
现在请大家根据评点法,结合下列探究题,对课文中写到的林黛玉和贾宝玉的内容进行评点。
合作探究要求:全班四个共分成8组(前面的为甲1组,后部分为乙1组,甲2、乙2类推),每组确认一位组长,给组员分工并综合组员的思考成果,讨论后共同完善问题。
每两组合作一部分内容,甲组派名代表板书和讲解、补充本组探究的问题;乙组对结论进行点评和补充。甲组要求板书简明大方,讲解精辟到位;乙组要求点评甲组的板书讲解是否正确,提出质疑或帮助完善。
四、合作学习与问题探究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一)课文一开篇就告诉我们,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是什么?课文如何刻划这些特点,请对概括相关内容?
“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细心、多虑、自尊
1、拒绝邢夫人留饭:这话说得十分得体。先表示对邢夫人的尊敬与感激,再说明原因,表现出自已顾全大局,懂礼节,足见黛玉之聪明,更说明她待人处事“处处留心”。
2、王夫人房中让座:敏感多虑、懂礼节,行事格外谨慎。
3、贾母房中用饭让座
4、有关读书的回答:第一次贾母问她,是实话实说;第二次宝玉问她,是谦虚的说法。她改口这样快,是因为听贾母说众姊妹“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因而自觉失言,这里可见黛玉是个谦恭得体、多虑敏感之人。
(二)作者用不同人的眼光,很有层次地刻画出林黛玉的音容笑貌、神态风度,使林黛玉的形象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评点林黛玉的三处肖像描写。
肖像描写:
1、众人眼中的黛玉: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只做初步勾画。可见众人关心的是她的身体:体质病弱和不足。
2、王熙凤眼中的黛玉:“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描写进了一层,突出林黛玉容貌的标致和气质的不俗。
3、贾宝玉眼中的黛玉: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五个对偶句抓住她的弱不禁风、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工笔细描,细致地表现了黛玉无与伦比的姿容、神韵和风采,绘出了一幅精美的风流俊逸的病美人图。而这一形象只有宝玉的眼睛能看出来,其他任何人都是无法发现的。
妙眉:淡、轻、秀!脱俗、多情、体弱、娇美、聪慧。脂砚斋评:“从宝玉目中细写一黛玉,直画一美人图。”脂砚斋评点云:“不写衣裙装饰,正是宝玉眼中不屑之物,故不曾看见。黛玉之举止容貌,亦是宝玉眼中看,心中评。若不是宝玉,断不能知黛玉终是何等品貌。
——(三次叠加的笔法):举止言谈不俗,聪慧灵秀;自然之美,脱俗飘逸,病态纤弱,
小说通过不同角度、很有层次的描写,使林黛玉既有朦胧的美感,又有清晰的美感。
【肖像描写即描绘人物的面貌特征,它包括人物的身材、容貌、服饰、打扮以及表情、仪态、风度、习惯性特点等。肖像描写的目的是以“形”传“神”,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 态 具体地描绘出来。】
动作描写(观察打谅、遵礼谦让):知书达礼,有教养,谨慎小心
心理描写(纳罕、忖度):小心谨慎
语言描写(应对、改口):识礼仪、揣摩对方心理
细节探究:
1、见贾母:“方欲拜见时,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一时众人慢慢解劝住了,黛玉方拜见了外祖母。”
2、见王夫人、邢夫人、李纨:“黛玉一一拜见过”
3、见“三春”:“黛玉忙起身迎上来见礼,互相厮认……”
4、见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
5、见贾赦:(虚写)听得是贡赦的话,“黛玉忙站起来,一一听了”
6、见贾政:(虚写)与王夫人让座,在聊天中第一次引出了贾宝玉。
细节探究:林黛玉说话的小心谨慎。
王夫人叮嘱林黛玉不要理睬宝玉,不要沾惹宝玉。同学们,你们看,如果我是林黛玉能不能这样说:“舅母,我可不能不睬他,他是我的宝哥哥,我可要和他玩的啊”?
以林黛玉的身份,她不能这样说,她肯定得顺着王夫人的话,说我不去沾惹他。这样说行不行:“舅母所说的可是这位衔玉所生的哥哥,在家时就常听父母亲说起,说这位哥哥非常顽劣,极不喜欢读书,舅母放心,我不会去沾惹他的。”林黛玉刚刚到贾府,以她的性格不可能这样说话。而王夫人又是宝玉的母亲,俗话说母子连心,王夫人要是听到别人这样说自己儿子,会生气的。那为什么王夫人自己说宝玉是混世魔王,孽根祸胎。——王夫人自己说可以,别人说就不行,这是人之常情。【就像我们对母校的感情“母校就是那个你一天骂它8次却不准别人骂的地方。】
看看林黛玉是怎样回答的,大家一起来读读。 “舅母说的,可是衔玉所生的这位哥哥?在家时亦曾听见母亲常说,这位哥哥比我大一岁,小名就唤宝玉,虽极憨顽,说在姊妹情中极好的。”——林黛玉非但没有贬,反而说出了宝玉的优点,他和姊妹的关系很好,所以大家才喜欢同他玩的,所以王夫人很高兴。
那么,林黛玉又是怎样回答她不会去沾惹宝玉的呢?“况我来了,自然只和姊妹同处,兄弟们自是别院另室的,岂得去沾惹之理? ” ——林黛玉把自己不沾惹宝玉归结为家规礼教,由于男女住处分开,自然不可能去沾染他,林黛玉不提自己不想去沾惹宝玉,只是说客观上不可能沾惹宝玉,二舅母听了心里自然就不会有其他想法。
但事实是?两人共处一室——林黛玉住在碧纱橱里,而贾宝玉住在碧纱橱外而已!就为以后的情怨埋下了伏笔!
7、见宝玉。
分析人物的基本思路:找出人物的言行表现等——联系特定环境——揣摩内心世界——确定角色地位——分析性格特点。
(三)本文对宝玉的描写,主要有哪三个重点?请从文中找出并概括。
1、出场前的侧面勾勒
2、出场后的肖像、语言、动作描写
深度挖掘:宝玉突发“痴狂病”而摔玉,你如何看待这个“古怪”的情节?
对天命的反抗,对世俗的鄙弃,对平等的追求!
(1)在黛玉这样的美的化身面前,宝玉自惭形秽——他认为只有像黛玉这样的人物方配得上这样“通灵”的“罕物”,像自己这样的“粗蠢之物”才真的不应享有它。迁怒于玉实际上是对黛玉的崇拜之情及对自己的自卑。
(2)这也是他“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 便觉浊臭逼人”叛逆性“理论”的必然体现。
(3)古怪的情节生动的描绘出宝玉与众不同的放诞、不羁,极形象的刻画了宝玉性格中的核心——“痴”。
3、《西江月》二词的总结
“草莽”、“愚顽”、“偏僻”、“乖张”、“无能”、“不肖”这些贬义评价,是从封建正统立场作出的;对于一个对这样的正统具有颠覆性的人而言,这又正是其作为封建叛逆者思想、性格高度的概括。
宝玉“于国于家无望”,因为他厌恶仕宦道路。他称热衷功名利禄者为“沽名钓誉之徒”、“国贼禄鬼之流”;他嘲弄假道学所鼓吹的“文死谏,武死战”是胡闹;他对封建正统的精神支柱——孔孟圣贤之道嗤之以鼻。这就是他“痴”的内在核心——傲岸倔强、叛逆性格——的写照。这样的人,当然只能成为这个朽腐社会中不被容忍的“废物”。该词运用了似嘲实颂、似贬实褒、正话反说的手法。
(四)有人评价说,贾宝玉的出场作者煞费苦心,运用了先抑后扬(一抑再抑、一扬再扬)手法,并将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融会在内,从而神完气足地塑造出了不同凡响的贾宝玉形象。细读文本,你怎样认识这个问题?
一抑:王夫人“嘱咐”—— 孽根祸胎、“混世魔王”
再抑:黛玉母亲交代——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
一扬: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的肖像描写
(思考:《西江月》二词是抑还是扬?)
再扬:“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飞。’”——
(五)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黛玉与宝玉初会的段落,演读宝黛初会(宝黛贾母探春 “外客没见就脱了衣裳了——仔细你娘知道”)
思考:
1、宝黛初会,两人的表现有何相同?有何不同?
【13段】黛玉见宝玉
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到:“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多虑谨慎
【14段】宝玉见黛玉
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直言不讳,无所顾忌
脂砚斋评:“一存于中,一发乎外。可见文于下笔,必推敲的准稳,方才用字。”
2、宝黛相见时,宝玉是又说又笑,引经据典,能侃善论,但为什么听说黛玉没有玉时,“顿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摔掉佩玉?
贾宝玉语言是否不得体?
他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不太顾及别人的想法。比如他一见面就问黛玉是否有玉,当黛玉说没有时他就把自己的玉摔了,让黛玉很难堪。
他一见到林黛玉就问黛玉是否有字,当黛玉说没有时就要给黛玉送字,也很不合适。古人的字不是随便取的,要么父母师长赐题,要么自己取。而宝玉第一次见别人就要送字,并且还说了一段送字的缘由,显得有点轻浮。在一出场时,林黛玉初遇宝玉,宝玉说“这位妹妹我曾见过的。” 贾母这个时候说了:“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这可又应了王夫人说的,宝玉有时疯疯傻傻,有时有天无日,只休信他。
宝玉是贾府的命根子。如果说贾母是贾府的老祖宗,宝玉就是贾府的小祖宗啊!从这番话里,你除了看出宝玉身份高贵之外,还能看出他什么个性?
蔑视功名利禄,放荡不羁。他一看林黛玉没有玉,自己也把玉摔了,在这一摔之中,体现了他的平等思想,并且在给林黛玉送字的时候,对古典知识信手拈来,可见他很有才气和灵气,纯真聪慧。
有没有同学觉得贾宝玉会说话?贾宝玉送林黛玉字,夸林黛玉像仙人一样,很会讨女孩子欢心。贾母要把宝玉安排在自己的住处,想把黛玉单独安排在碧纱橱里,宝玉想和林黛玉住在一处,又不好直白地对贾母说,宝玉是怎样说的? ——当下,奶娘来请问黛玉之房舍。贾母说:“今将宝玉挪出来,同我在套间暖阁儿里,把你林姑娘暂安置在碧纱橱里。等过了残冬,春天再与他们收拾房屋,另作一番安置罢。”宝玉道:“好祖宗,我就在碧纱橱外的床上很妥当,何必又出来闹的老祖宗不得安静。”贾母想 '了一想说:“也罢了。”
你看这话说的,让贾母是不是心头一暖啊,真是没白疼这孙子,一点小事都处处考虑到自己,其实宝玉是想和谁在一起啊?林黛玉。
语言得体不仅是语言的艺术问题,还关乎人的生存能力。我希望大家做到不要圆滑世故,但语言要得体周全。
请研讨作者安排这段对白的目的、用意——
黛玉道:“……听得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固是不从。他又说: ‘既舍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p142)
悲剧无可避免,宿命:
“不许闻哭声”—— 还泪誓言
“不得见外姓亲友”—— 寄人篱下、宝黛爱情
思考:宝黛爱情有“木石前盟”的“还泪誓约”“宝黛初会,就第一次还泪了,你觉得是在什么情景之下?
贾宝玉摔玉“宝玉满面泪痕泣道:‘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门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
第三回未节录:黛玉因之流泪:“倘或摔坏了玉,岂不是因我之过。”
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这首曲子写宝、黛的爱情理想因变故而破灭,写林黛玉的泪尽而逝。曲名《枉凝眉》,意思是悲愁有何用,也即曲中所说的“枉自嗟呀”。凝眉,皱眉,悲愁的样子。
五、学以致用:运用塑造人物方法中的肖像描写为主塑造其性格,描述班中的一个同学。大家能猜出是谁就成功了。
六、反思学习与高效评估 ★ 听来终觉浅,绝知要躬行★
学案四练习题
七、疑难求解【预设疑难】
作业:
阅读课文中有关贾母、王夫人、“三春”的描写,思考作者如何塑造这些人物形象的,并选择一个你喜欢的人物运用“点评式读书法”进行点评。
期望:《红楼梦》可以让我们看到那二百五十年前的社会和其中人物的悲欢离合,感知它,认识它,开阔眼界,了解生活,分辨真、善、美与假、恶、丑,提高思想境界。从另一方面讲,尽管有的同学看过《红楼梦》电影或《红楼梦》电视连续剧,但那都经过编导的改编,演员的再创造,其中高低优劣不读原著是没有发言权的。因此,希望同学们能在课余读一读在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达到古代小说高峰的《红楼梦》。
一个女人若没读过《红楼梦》的话,简直罪不可恕,理由很简单,只有看过《红楼梦》,才会明白原来女人可以这样哀婉动人,这样仪态万方,这样楚楚可怜,这样冰雪聪明……身为女人,不可不读《红楼梦》。一卷在手,曹雪芹会熏陶你如何成为女人中的女人。豪迈如史湘云,也有醉卧芍药的娇憨;聪慧如薛宝钗,也有花间扑蝶的雅气;也惟有幽怨如林黛玉,才有掩埋落花的闲情……《红楼梦》让我们真正看到女人的精彩,领略什么叫做"水做的骨肉"。即使势利狠毒如王熙凤,她的八面玲珑、处变不惊还是值得今天的女性学习的。
在百花斗妍的女儿国大观园里,有妩媚丰美的薛宝钗,有风流娇艳的史湘云,有文采精华的贾探春……黛玉的魅力在哪里?
喜欢黛玉的人说黛玉纯真;不喜欢黛玉的人说黛玉小性儿;喜欢黛玉的人说黛玉飘逸;不喜欢黛玉的人说黛玉病态;喜欢黛玉的人说黛玉清高;不喜欢黛玉的人说黛玉伤感……一万个人心中有一万种林妹妹。
愚以为,黛玉之美美在其貌,美在其才,美在其思,美在其纯,美在其情,美在其愁。曹雪芹把中华民族的审美积淀进行新的熔铸和创造,把杨贵妃式的丰美赋予了薛宝钗,而把更富有魅力的西施式的清瘦之美给了林黛玉,从而使林黛玉的形象具有一种娇花照水、弱柳扶风绝美;
曹雪芹笔下的黛玉,是一个诗化了的才女;她博览群书,学识渊博——不但读《四书》,而且读脚本杂剧《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等;对李、杜、王、孟以及李商隐、陆游等人的作品,不仅熟读成诵,且有研究体会。她善鼓琴,且亦识谱。曹雪芹似乎是有意将历代才女如薛涛、李清照、叶琼章、李双卿等的某些特点,融进林黛玉的性格。别人写诗,总是苦思冥想,而她却“一挥而就”;每次赛诗,她的诗作往往为众人所推崇,所激赏,因而不断夺魁。
“可叹停机德,堪叹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黛玉的一生,是视情为唯一的一生;黛玉的一世,是以泪洗面的一世!著名红学研究家王昆仑说:“黛玉之前,中国原有着千千万万的局部的林黛玉;到了黛玉出现,那许多不完整的人物之情、之才、之貌、之思,就都汇流在这一个人的身上。脂砚斋评林黛玉:以兰为心,以玉为骨,以莲为舌,以冰为神。
资料补充:
薛涛姿容美艳,性敏慧,8岁能诗,洞晓音律,多才艺,声名倾动一时。 唐代著名女诗人,和当时著名诗人白居易、刘禹锡、杜牧等人都有唱酬交往。居浣花溪上,自造桃红色的小彩笺,用以写诗。后人仿制,称为“薛涛笺”。
叶琼章,名小鸾(1616—1632),琼章是字名,一字瑶期。明末吴江(今江苏吴江)人。容貌秀美,工于诗律。许配昆山张氏,未嫁而卒,时年仅十七岁(虚岁)。七日入棺,举体轻盈。家人咸以为仙去,有《返生香集》。 叶曹两家有交往。林黛玉与叶琼章同为17岁夭亡,有红学家认为叶琼章是林黛玉的原型。
失败分析:
1、第一次模仿杜郎口模式上的高效课,让学生分组讨论,前后黑板上演示。课前下发了导学案,学生预习准备不充分,在演示环节花了很多时间,导致课没有上完。说上课就是缺憾美可以作为平时的借口,但在有评委评比的课上则是重大失误。
2、老师的作用没有传统的课堂上那样显现,虽然在课前设计导学案花了很多时间,但——
3、校内的课都只有三等奖,以前三次评优课都是一等奖,以前都是传统课堂,以我讲为主。
4、不知何去何从,何为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