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又一个单元学完了,下面是苏教版语文高中必修一第四单元练习题和答案,欢迎大家过来使用和练习,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检验所学知识。
[基础梳理]
1.字音
(1)为加点的字注音
①涮羊肉( ) ②蛰居( )
③闽粤( ) ④桕子( )
⑤赭色( ) ⑥地濒大海( )
(2)给多音字注音
①有劲( )劲敌( ) ②曝背( )曝光( )
③和暖( )和诗( )和稀泥( )和面( )④间或( )间不容发( )
2.辨形组词
①茗( )铭( ) ②蛰( )蜇( )
③宵( )霄( ) ④翁( )瓮( )嗡( )蓊( )
3.词语释义
①滋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有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情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丰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含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近义词辨析
(1)蛰居•蛰伏•谪居•幽居
“蛰居”与“蛰伏”都有“隐藏不出”的意思,而“蛰居”侧重于“居”,主要比喻人隐藏不出,像动物冬眠一样,“蛰伏”侧重于动物潜伏在洞穴,不动不食,也比喻人隐藏不出,等待时机。“谪居”指被贬后住在某个地方。“幽居”指隐蔽的不公开的居住(或“居所”)。
例句:①陆游从淳煕七年起,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名在故乡________。
②反动势力在革命浪潮高涨的时候,就________起来,等到革命处于低潮的时候,就跳出来,疯狂地杀戮革命者。
③古代的官员由于种种原因被贬,________异乡,难免心有余悸。
④王维________终南山,自有一番天地和情调。
(2)悠闲•清闲
“悠闲”指闲适自得。“清闲”指清静闲暇。
例句:①2008年这个夏天最是惬意,因为不仅可以躺在沙发上喝冰凉的啤酒,而且还可以________地欣赏奥运会精彩的比赛。
②如果生活里没有繁杂与苦恼,我便可以________下来,去看海,看海上那一叶叶浮动的白帆,看鸟儿在浪尖上盘旋,让浪儿轻轻抚着我的双足,听海螺里大海的歌。
5.名句填空
(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____________,__________。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2)他时不用逃名姓,______________。(李涉《井栏砂宿遇夜客》)
(3)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问刘十九》)
(4)寒沙梅影路,________________。(元•何中《辛亥元夕》)
(5)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前村深雪里,________________。风递幽香出,________________。(唐•齐己《早梅》)
[文本互动]
一、整体感知
1.郁达夫笔下的“江南”指哪些地方?作者写了“江南冬景”的哪些景?这些景给郁达夫的总体印象是什么?本文的“神”是什么?
2.全文共10个自然段,试分为三部分,概括其内容。
二、深层探究
3.阅读1~4自然段,回答:作者本是写“江南的冬景”,为什么要从北国的冬天写起?在这几个自然段中作者作了哪些对比?这些对比各有什么作用?
4.阅读5~7自然段,填充下面的表格:
午后
郊游
图(5、
6段) 所写景物 ①
景物特点 ②
作者感受 ③
所用手法 ④
寒村
微雨
图(第
7段) 所写景物 ⑤
景物特点 ⑥
作者感受 ⑦
所用手法 ⑧
5.第9自然段写了什么? 有什么作用?
6.阅读第10自然段,分析作者是如何收束全文的?
三、技法迁移
巧糅虚实添魅力
[文本回顾]
本文写景采取了虚实结合的策略。
第5段作者写到了江南的植被(实写)。江南丰腴润泽的土地上,芦花、红叶、桕子、草汇合成江南冬景的底色,在青天碧落之
下泛出生气。作者将这种种富有生气的色彩和雪莱《西风颂》中的名句相连接,别有一番情趣。
第7段,作者为微雨寒村的冬霖景象挥毫泼墨(虚写)。借助想像的力量,在不经意的点染之间,一幅悠闲情调的水墨画就呈现在读者面前了。郁达夫熟稔绘画的用色技巧,也能够较好把握情绪的节奏,因而写景时,他善于运用五颜六色状物写景,把江南冬景情意浓浓的画面展现在读者眼前。其中既有素描的工笔,也有浓淡适宜的写意,绘出的,总是一幅幅情景交融的优美图画。
第8段写到了江南的雪景(虚写)。作者没有对雪景作实质的描绘,避实就虚地引了一些诗句,在品评诗句的时候写出了雪趣。作者引用诗句、避实就虚的用意在于巧借诗句意境,并通过自己的品评将这个意境推到一个新的境界,虽然语句简省洗练,但所包含的意象十分丰富。
[技法点拨]
所谓虚实结合,就是在写作过程中,既要真实地把景或正在发生的事写清楚,又要巧妙地融入一些与景或事相关的内容。因此,这里的实,就是对景或正在发生的事的叙写;这里的虚,指的是与此相关的回忆、背景、联想、想象,甚至是一些特定的心理活动。虚与实是相对的;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有者为实,无者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直接描写和具体叙述为实,议论抒情为虚。这两种方法相互补充,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运用虚实结合手法时要特别注意:虚写要以实写为基础,失去这个基础,虚写就会空洞失据。
虚实相生,自然之理。古人曰:“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作文巧妙运用虚实之法,描绘景物,叙述事件,刻画人物,使虚笔、实笔相互依存,相互补充,以实映虚,以虚衬实,虚实相间,文章自然摇曳生姿,蕴涵深厚。
[迁移运用]
请以“雪”为题,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写某种人生境界。不少于300字。
答案解析
基础梳理
1.(1)①shuàn ②zhé ③mǐnyuè ④jiù ⑤zhě ⑥bīn
(2)①jìn;jìnɡ ②pù;bào ③hé;hè;huò;huó ④jiàn;jiān
2.①品茗;铭刻 ②蛰居;海蜇 ③元宵;云霄 ④老翁;瓮中捉鳖;嗡嗡;蓊郁
3.①味道;比喻某种感受 ②有力气;兴趣浓,有趣。本课指后者 ③思想感情所表现出来的格调;事物所具有的能引起人的各种不同感情的性质 ④丰盈;丰美肥次。本课指后者 ⑤包含;(言语、诗文)意思含而不露,耐人寻味;(思想、感情)不轻易流露。本文取第一种意思
4.(1)①蛰居 ②蛰伏 ③谪居 ④幽居 (2)①悠闲 ②清闲
5.(1)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2)世上如今半是君 (3)晚来天欲雪 能饮一杯无 (4)微雪酒香村 (5)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6)昨夜一枝开 禽窥素艳来
文本互动
1.①指江浙地区。②江南冬天的植被、雨、雪、无雨无雪时的冬郊等。③总体印象:江南的冬景是一种明朗的情调。④“神”是对江南之冬的眷恋之情。
2.第一部分(1~4自然段),总写江南冬景与北国冬景的不同之处,突出了江南冬景的可爱。
第二部分(5~9自然段),具体描写江南的冬景。作者通过描绘寒郊散步、江南雨景、江南雪景、江南旱冬等画面,表达了作者对江南冬景的挚爱。
第三部分(第10自然段),亲身去感受江南的冬景。
3.①先从北国的冬天写起是为了引出下文对江南冬景的描写。
②第一,北国冬天与江南冬天的对比。这一对比,着眼于人的生活,将北国冬天的蛰居异境与江南冬天的曝背谈天比较,突出了江南冬天的晴暖温和,渲染了江南冬天户外活动的乐趣。第二,将江南的冬天与北方的夏夜作对比,着眼于情调,突出江南冬天明朗的情调。第三,将闽粤等地的冬天与作者所说的江南的冬天作对比。作者认为闽粤之冬只能是南国的长春,是春或秋的延长,从而将作者所感受到的“江南的冬景”作了更明确的地域界定。
4.①至冬至不败的芦花、火红的乌桕叶、雪白的桕子、顶多赭色且根边总带点绿意的草
②色彩亮丽,蕴含生机。
③生机盎然,和煦温暖,悠闲清净(从“不感到岁时的肃杀”“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对雪莱诗句的引用以及“恩惠”“清福”等来判断)
④着眼于花草植被,从色彩方面进行工笔细描;写景与抒情相结合。
⑤屋外长桥、远阜、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细雨、乌篷小船、屋内喧哗的酒客、灯晕
⑥淡雅朦胧,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⑦悠闲惬意,胸襟洒脱。
⑧粗笔白描,层次分明。
5.写了作者对江南冬天雨雪情况、大冷的日子的了解和推断,暗含对江南冬天的在意,告诉读者,有雪的冬天固然令人欣喜,无雪的旱冬更利于散步。紧扣写作主题,且虚实照应,将话题引到散步上来,并自然引出下文。在直抒要“恣意享受江南的冬景”的喜爱之情后,又用日本人与德国人对晴和日子的欢迎来衬托自己的这种感情。
6.第10自然段共两句话。第1句写天气“晴朗”,照应前文的“明朗的情调”,第2句写作者的行动,又照应前文的“寒郊散步”。